明末英雄第109章 攻城驗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9章 攻城驗兵

第109章 攻城驗兵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正文

明末戰‘亂’之前山東曾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超過清末民國時的半數,北方地區的經濟重心。而從萊蕪至博山再到淄川則是山東最重要的工礦業重心。

在張海在淄川的最后一次全面動員才發現僅僅這一縣之地的手工業者不下三四萬人,大部分還是規模頗為集中的以男‘性’為主的工場。這不僅僅帶來了不小的兵源潛力,還使得錢糧的籌集變的方面了許多。在沒有地方行政系統的情況,維持萬人以上規模的行軍曾是不小的難題,而這下至少在眼前就變的簡單起來。

“別看這么多人,我估計在我們不親自督戰的情況下城頭敵人火器之下傷亡數十人左右就能大部分潰散。”

“我看這些人的氣‘色’還算樸實,沒有多少浮滑之輩。至少有哪怕每人一貫錢的獎勵和保證充足的食水,承受上百人的傷亡也不是沒有可能。當年戚家軍之前的義烏礦工們打群架,不是都能承受超過一成的傷亡么?”

“那不一樣,我們畢竟是外鄉人,暫時還難以讓這些人明確作戰的目的。”

張海在弟子們負責整理各隊午休時的間隙聽到這些議論的時候不由皺了皺眉。雖然這些弟子是自童年跟著自己一起學習和訓練,可終究還是免不了對異己群體及弱者的輕視。這在軍隊中是正常現象,可對自己對弟子們的期望可就差了很多。晚間臨時軍官會的時候,張海有些嚴肅的批評了這種態度:“沒有什么人是天生合格的戰士,我們的那些鹽山走過來的少年,又是從多少人的隊伍中考驗出來又經歷過什么樣的訓練呢?遠得不說,當初在張宅第一次遇到那些鄉勇民團的時候你們是什么反應難道都忘了?如果你們不把他們當成自己人,而是自己抱團,以后又怎么能夠嚴格的要求戰士們?這么辦好了:以后中隊以下的軍官只要是負責管理那些應征來的人,與那些人一起吃飯。同宿不超過小組。畢竟重新分組之類的事情也不低。”

從淄川向東至青州的行軍并不順利,包括煤礦工在內募集來的兩萬多工人加上原有的一萬人,再加上兩萬隨屬一共五萬人上下的浩‘蕩’隊伍即便按照封建軍隊里的軍官要求還是超過了張海等人的管理能力。以每天四十里左右的速度‘花’了三天時間才抵達青州城下。即便如此沿途掉隊逃亡的人大約也有萬人左右。城下清點人數的時候不算張家核心隊伍,大概僅有包括一萬五千青壯在內的四萬余人。

浩‘蕩’而幾乎沒有統一服裝的隊伍倒使城頭上觀望的青州參將知府稍稍松了一口氣:“但愿不是鹽山的那伙瘟神。而是山東本地的‘亂’民。”青州知府祈禱道。

青州參將在這商路發達的通衡之地對這伙人當然是有所耳聞:“我聞那伙武安的強賊素來對隊伍征集頗為嚴苛,并不像其他的‘亂’民那樣隨便裹脅人口。究竟如何一試便知。”

說罷,在西面浩‘蕩’的人群還沒有行至步兵武器的作戰范圍的時候,四五十‘門’大小將軍炮和虎尊炮就集中在城西擺開了架勢。當規模多達幾萬的人群行至距離城頭一里左右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的時候隨著青州城頭上升起的點點白煙,猛烈的炮聲伴隨著半斤到一斤不等的鐵彈飛了過來。

盡管學塾弟子及分派出去的不少戰士盡量的控制隊伍的隊‘性’及人群密度,還是有四五枚炮彈命中了人群較多的地方,一下就殺傷了十幾余人。雖然沒有像幾千級的烏合之眾在這樣的殺傷下就有崩潰的危險,但也引起了一陣‘騷’‘亂’。直到張海繼續傳令讓人們舉著簡單的木盾向兩側展開對幾個主要城‘門’實施包抄的時候才在骨干們的安撫下繼續行動起來。

可也已經有不少人看到那高大的城墻覺得有一些不好的預感,頭腦活絡的不少人見沒有人在后面督陣逃亡不少。

當在張海的傳令下隊伍接近到距離城墻一箭之地前后的時候,城墻上的箭彈火力接連不斷的襲來。雖然在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上不論是火銃的彈丸還是拋‘射’過來的箭矢命中率都極低,猛烈的火力威脅卻一時間使得構筑臨時壕墻的作業根本無法進行。半個時辰之內的十余萬枚‘射’來的箭彈還是造成上百人負傷,還有一些人死亡。

“不要擔心!城頭上敵人的彈丸也是有限的!”張家隊伍中的骨干安撫眾人道。可仍然有不少報著‘混’口飯吃來形態的人見到逃跑的人沒有受到處罰,開始拉家帶口的溜號起來。

張海當然是有意把隊伍拉到城外一箭之地左右的地方構筑圍墻接受戰火的鍛煉,因此也沒有廣泛的進行家庭分營和執行軍法的隊伍。

當城頭上的敵人覺得對著這些人‘浪’費大量彈‘藥’沒有價值,很多火器在連續‘射’擊下也已經不安全的時候,火力才稀疏下來。可留下來認真干活的人到天黑之后的第二天清點的時候卻只有抵達城下的一半左右。整個隊伍也大概減少包括八千多名青壯在內的兩萬六七千人左右。

夜晚的時候即便是留下來的人也有不少人惶恐不安。青州是古九州之一也是兵家要地,不少人都‘私’下里傳揚明天的時候這伙東來的強寇必然要求大家蟻附攻城,那幾十兩銀子的登城賞錢不是那么好拿的。這還不說這些強悍的外向少年人是否真的可以信賴。

但沒有像這些人沒有像以前的監工那樣強迫裹脅來的人不準逃亡,卻也贏得不少樸實之人的信任乃至好感。

“看看明天的情況再說,如果這些人‘逼’著大家去無畏的犧牲。我們大不了那個時候反他娘,反正他們這些人雖然箭術強悍火器犀利也看不過來這么多人。”一位二十來歲的的礦工說道。

而與此同時,包括**和楊秋霞等人的不少人都在勸說張海不要在明天親身犯險。

“這些事情‘交’給弟子們來做就可以了。隊伍擴張到現在,你這又是何必呢?”**有些認真的對張海說道。

“負責日常領導隊伍的人是我,擁有可以威服眾人潛力的人也是我。除了我親自參與鑒定這些戰士們,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讓這些人對我們的隊伍快速建立認同么?這還不說與城頭的敵人對‘射’是一項非常‘浪’費彈‘藥’的戰法,要盡可能節約的同時威懾住城頭的敵人,也只有我與挑選出來的骨干親自參戰了。”張海思考片刻又說道:“大可放心,這次又不是登城陷陣。我會盡可能的避免無謂的風險的。”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