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08章 淄川會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章 淄川會議

第108章 淄川會議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女俠獨孤雯(書坊)書名:

李峰以一個連的兵力用最快的速度在對手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就擊潰了在博山為數不多的當地民團武裝。這些地方的民眾臨時武裝起來的民團看起來并不比二流的明軍戰兵遜色多少。在這通信不發達的時代,實際上某種程度上就是同鄉間的風聞傳播比速度。

沒有多少人愿意離開故土,李峰也只得以武力動員這附近整鄉的人對那些被俘中的某些鄉勇頭目和明軍殘余用“石刑”以做跟隨隊伍的投名狀,然后將并將人群男女分營以束伍。

當李峰等人帶著幾千人的隊伍在淄川同張海等人匯合,又吃掉了那里的煤礦的時候,整個隊伍膨脹到上萬人。

這一萬余人中雖說至少有六成左右是舉家跟隨的老弱婦儒,張家隊伍之外真正募集來的青壯不過三千人左右。但即便如此,因為至少要維持上千匹拉車運送繳獲過來的銅鐵鉛錢甚至木器等物資,整個隊伍也擴張也接近了一個極限。

“人數再多我們就要分兵行軍了,要在行軍中可以保證時常獲得充足的糧食而不影響行軍速度,還要保證溫飽飲水。近萬人的消耗就是一個極限,即便在這中原之地。”負責掌管勤務的劉洪濤對張海說道。

攻克了淄川縣城之后的臨時會上,張海對擔任各隊管理的核心弟子認真的詢問道:“你們看這些人的質量怎么樣?”

自起事以來,張家隊伍所面臨的幾次失利和險境都和臨時征集起來的武裝缺乏足夠的戰斗力難堪大任有關。

“說實在話,如果不是師傅在家鄉舊有威名,人群的凝聚力尚可的話;這山東內地的百姓其實要比我們在鹽山起家時的那些鄉里強出不少,雖然我們那里也算是半個習武之鄉。”一名弓箭中隊的小隊長首先發言道,但隨后他又搖了搖頭:“這些人大多是我們強征而來的,起初的不滿和畏懼情緒現在雖然稍稍安定,但我怕這些隊伍依然缺乏基本的戰斗力。守戰中也難堪大任。”

張海思考了良久,覺得過往的策略也確實有不足之處。農民起義若要獲得堪戰的兵源在沒有多少時間訓練的情況下那就只有一種方法:戰場鍛煉。而戰場鍛煉的本質其實并非是對每一個參戰的戰士都有戰斗力的正面作用的。很大程度上它更像是一種鑒定和考核,用“敢不敢”“能不能戰”的實踐檢驗大浪淘沙般的篩選出其中那些有培養潛力的苗子。

即便按照這種傳統套路,當下的隊伍也不是沒有獨有優勢。首先在已經擁有了戰力強悍的核心隊伍的情況下,可以盡量避免敗仗和不應有的損失。盡量通過節奏可控的攻城戰鍛煉篩選出可以依靠的力量。想另一位面的李自成如果沒有開封圍城戰,也難以輕易的取得之后那些對來援明軍的決定性勝仗。

“那月底以前我們就打打青州試試看吧?青州哪里的情況怎么樣?”張海隨即向眾人詢問道。

從學塾弟子到核心弟子各骨干都明白時常要注意消息的匯總和甄別,這也是在人手勢力不足的情況下隊伍上比較重要的情報來源了。

李峰從劉子云那里了解到不少關于山東有關的大致情況,仔細整理了下平時同**張海等人的學習所得講道:“青州有山東第一府之稱,城墻周長十三里,比濟南府還要多一里。城墻高有三丈五尺不止,幾乎同京師的城墻一般高了,比濟南府還要高四尺。在青州還有規模不小的火器工廠乃至一個衛的駐軍外加新編連不少退入城內的鄉勇,守軍的武裝恐怕比我們進攻的人數還多。當然,我們的核心力量遠優于對手,拿下青州城依然是有把握的。但要靠這些臨時征集來的人?除了準備工城器具恐怕沒有什么用處。”

“這不是關鍵,只要我們有把握打的下來就好。關鍵是,即便打下了青州,我們的方向在哪里?究竟以這‘山東第一府’為核心準備以城池為依據抵擋明年開春甚至一兩個月后明軍可能的大規模圍剿?還是按照預定的計劃收獲了青島之后掃蕩繼續掃蕩萊登,并以登州為依據?”劉洪濤則想到了更遠一些的戰略問題。

張海也陷入了沉思。毫無疑問,青州府孤立于山東腹地,從原則上來說相比登州之地不算是可靠的防地。但這只是對于一般的勢力而言的,而對于致力于高效的建設高戰斗力高質量隊伍的張家隊伍而言,這就不是一個劣勢而是一個長處。

利用守城的大概一年左右時間,自己完全有把握發展出一支擁有三千戰兵的精干力量。從突圍進攻的角度講,四面臨敵的城墻反而增加了對手筑墻壕圍困的難度,至少突圍反擊的選擇更多一些。而在四面環山的登州,一方面隊伍起初沒有足夠的合格兵力方位周遍要地,二來突圍反擊只能選擇少數山谷山路,無疑大大的增加了風險和不確定性。

“我們可不可以選擇去東江境外?”李峰忽然提議到,接著說道:“在很早以前就記得師傅說過:當我們的勢力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東虜和明朝的警惕。他們可能選擇聯合起來對付我們。這種情況下,我們打明廷則東虜可能來救援。而我們如果選擇主動打東虜,明廷來援的可能性小的多,受局限也大的多。”

“那么你覺得我們有把握用一個冬天甚至半個冬天的時間搞出一套能夠抵御東虜相當于明軍二十個頭等戰兵營進攻的防御體系么?”張海問道,他忽然想到前世一部明穿架空小說的套路。

“先不說渡海的風險,從時間上看那也太緊了些。我們所有的人手都用于建設新的工事乃至破冰負擔的話,還有多少精力用于訓練?我們需要近一年的時間完成新征兵員和選訓已經是很繁重的任務了。這個‘山東第一府’是給予我們足夠時間的唯一選擇,我們的力量如果再壯大四到五倍,那么才有資格討論東虜和明廷先對付誰的問題。至少在這一年之內,我認為是不太肯能出現朝廷與東虜議和聯合起來對付我們的情況。即便是那樣,在這中原地帶我們也有把握突圍出去另訓他路。”劉洪套仔細思索后認真的說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明日拔營先去青州看看吧!”張海對弟子們說道。不少人已經大致猜到,師傅大致贊同大弟子劉洪濤的觀點。不過如果能夠在青州一戰中鍛煉出能夠滿足守城最低限度要求的隊伍,那么去萊登抄掠一翻再于隆冬之前返回青州也是一種選擇。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