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224章 傳國玉璽(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4章 傳國玉璽(一)

第224章 傳國玉璽(一)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4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選擇:


定陽王劉武周、宋金剛在秦王李世民的帶領之下,大軍被剿滅,兩人逃回突厥,仍然難逃一死。只不過,秦王李世民在此戰取得赫赫戰功,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等人紛紛參與其中。若無他們兩人從旁協助,劉武周的大軍也不會這么快就潰散了,在這次平叛之中,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等人將功補過,唐高祖李淵也沒有多加怪罪,事實上李淵不愿真的將他們幾人處置,否則早就斬首示眾了。

劉武周被突厥殺害后,他的舊部把他埋葬在霞云嶺村東面的西山腳下。此地依山面水,通風向陽,而且地勢平緩,樹木較為蔥郁。劉武周的墳墓,是一座人工漿砌的地下石穴。在碩大的拱形棺室頂上,是用一色的青磚磨縫立叉;墳塋的前邊,還有近丈高的石碑數座,上面鐫刻著劉武周的身世履歷及生平業績,以供后人瞻仰紀念。

《舊唐書》中記載曰:“武周始為鼠竊,偶恣鴟張,不用君璋之謀,竟為突厥所殺。”

李唐大軍取得大勝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整個長安城,百姓紛紛贊揚秦王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貶得一無是處。唐高祖李淵得知大勝的消息,加封秦王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唐高祖李淵將秦王李世民的地位擢升到無人能及的高度,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們知道此戰首功是秦王李世民的,他們兩人也在此戰之中出力,仍然得不到任何的獎賞,李淵將他們取得戰功換取之前的丟失并州的過失,因此他們什么都沒有得到,并且手中的兵權也被李淵收走,不再讓他們統帥,直接歸于秦王李世民管轄,太子李建成被李淵急召回宮,不再領兵作戰,而齊王李元吉則被安排在李世民的身邊,成為秦王統轄的將軍,唐高祖李淵以此來磨練李元吉的性情,以待后用。

秦王李世民擁有自置官屬的權利,開設文學館后,大肆的收攬四方彥士入館,使得李世民拉攏不少的謀士成為府中的幕僚,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杜如晦、房玄齡等人。秦王李世民的兵權不斷地擴大,擊退劉武周之后,李世民迅速地收復失地,將整個山西省納入為大唐王朝的疆土,并且派遣重兵嚴加防范突厥兵的侵襲,使得山西牢牢地控制在李唐管轄之下。

山西太原本是唐高祖李淵為官的地方,也是居住時間最久之地,其次晉陽乃是他起兵之地,算得上他的根基就在山西。如果不是秦王李世民率兵將山西重新控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且還將劉武周、宋金剛等人全部擊退,保住了晉陽,或許山西之地仍然是劉武周的統轄之地,關鍵是對李唐政權有著致命的威脅,一旦他們控制住整個山西省,到時候率兵南下進攻長安城,身邊沒有多少兵力的李淵必定遭受到最嚴重的打擊,故而秦王李世民被李淵不斷地擢升提拔,并且委以重任,將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派往涼州平定大涼王李軌。

與此同時,唐高祖李淵知曉幼子李逍遙率兵攻打洛陽城,并且征戰洛陽時,銀錘太保裴元慶以及兩萬余先鋒軍無一例外全部戰死沙場。李淵聽聞此事之后,急忙下詔敕封裴元慶為齊眉王,戰死的士兵全部得到朝廷的雙倍撫恤金,并且派使者傳信于李逍遙,命他活捉鄭王王世充,押解進京,交由自己處置。

當初,唐高祖李淵的圣旨傳達到李逍遙大營處,李逍遙便讓麾下將領時刻記住,決不可輕易地將王世充斬殺,他的命令甚至超過了李淵的圣旨。于是,大軍之中所有將領心中都牢牢地記住決不可斬殺王世充。只不過事與愿違,鄭王王世充抱著魚死網破的心,率領麾下十幾位大將合力想要擊殺程咬金,卻被單雄信制止,為了救下程咬金,單雄信將自己的性命搭了進去。

單雄信的死深深地刺激了李逍遙,他不顧唐高祖李淵的命令,毅然決然地將王世充親手斬殺,就連他麾下大將十余人也被李逍遙就地斬首示眾。逍遙王違抗圣旨,將王世充一干人等全部斬殺的消息,由李逍遙親自上奏給李淵,一時之間朝堂上掀起千重浪,唐高祖李淵望著手中的奏章,苦笑道:“唉,這個逍遙,讓朕為難!他難道就為朕想想,違抗圣旨是殺頭大罪,哎!……”

李淵煩惱之際,竇皇后以及長孫秀敏、紅拂女款款而來,他急忙放下手中的奏章,輕聲責備道:“皇后,為何你不在行宮歇息,怎么來到朕的行宮呢?”他的目光又看向了長孫秀敏、紅拂女,嘆息一聲道:“唉,著實苦了你們兩人,若是天下早日平定,你們兩人也不會留在深宮別院之內了!……”

唐高祖李淵上下打量了長孫秀敏、紅拂女一眼,她們兩人已經擔心自己的愛郎安危,日漸消瘦了。他早已將長孫秀敏看做自己的媳婦,至于紅拂女則是女兒一般對待,李淵看見她們兩人消瘦的身體,面無血色就知道他們心中想的是什么,只不過眼下正是關鍵時期,根本就顧不得兒女私情。

竇皇后、長孫秀敏、紅拂女三人一一見禮,長孫秀敏、紅拂女是李淵親自將她們兩人接到皇宮來,就是想讓她們陪伴著竇皇后,政務繁忙無暇顧及竇皇后。于是,李淵就讓她們兩人前來陪伴,免得竇皇后孤獨,也是為了讓長孫秀敏、紅拂女少了一份擔憂,而且李淵特意給她們兩人特權,進入皇宮內不需要手諭,隨時可以進出。

長孫秀敏、紅拂女臉上的憂愁始終難以消滅,他們心中各自擔心著自己的愛郎,竇皇后微微一笑道:“臣妾在屋外聽到圣上的嘆息聲,只詞片語中提到‘逍遙’,不知圣上是否討論的是逍遙?”

聽聞竇皇后所言,長孫秀敏、紅拂女兩人目光灼灼地看著李淵,滿懷喜悅的目光使得唐高祖李淵微微一愣,隨即笑了,道:“朕確實因為這件事頭疼,這是逍遙上奏之事,你也看看如何?”于是,李淵將手中的奏章遞交到竇皇后的手中,長孫秀敏、紅拂女兩人不顧自己失態,急忙上前一起看了起來。

竇皇后認真地看了一遍后,嘆息一聲:“真是苦了逍遙,此事以臣妾之見,逍遙也是情有可原,畢竟單雄信乃是他的麾下大將。之前裴元慶的死,使得逍遙大開殺戒,此次單雄信的死對他來說,肯定更加的傷心,然而他只斬殺罪魁禍首,一些無辜士兵放過了,不應該有罪!”

長孫秀敏、紅拂女焦急地看著李淵,唐高祖哭笑不得道:“朕又沒有說要處置逍遙,他對于李唐江山社稷貢獻實在是太大了,王世充死了就死了,只要逍遙等人沒事,就是萬幸了。只不過為了遮掩住朝堂上的悠悠之口,朕還是要略作懲罰的!”

竇皇后皺著眉頭,斜看了一眼李淵,沉聲道:“略作懲罰?”

唐高祖李淵急忙回道:“只不過是小懲大誡,任命逍遙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前去討伐宇文化及這個老賊,只要完成這件事,將功折罪,就可以班師回朝了!”

李淵焦急地神態,被長孫秀敏、紅拂女兩人看在眼里,她們面面相覷,詫異地望著身為皇上的李淵,居然對于竇皇后如此的懼怕,實在是出乎預料。唐高祖哀怨地看著竇皇后,那眼神之中的無奈實在是有口難言,畢竟他是皇上,而且還是在自己的兒媳面前,多多少少竇皇后留點面子給他,然而竇皇后一聽到李淵要責罰李逍遙,她最疼愛的兒子時,立即翻臉不認人,比翻書還要快,不過也正是李淵對竇皇后的**愛,使得身居高位的李淵知道人不能忘本,再說竇皇后也不是那種無理取鬧之人,她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跟隨著李淵水里來火里去,一起同甘共苦數十年,沒有任何的怨言,因此對于竇皇后,李淵是**愛勝于懼怕。

竇皇后聞之,她知道李淵看似非常的憨厚,實際上是大智如愚,詫異地說道:“既然河南已經收復,逍遙應該功成身退,為何還要將他派遣剿滅宇文化及?再說宇文化及的兵力也有十余萬人,兩軍征戰,必有死傷,可以派遣其它將領前去剿滅,不一定非要逍遙前去!”

果不其然,竇皇后猜測的不錯,唐高祖李淵卻是另有目的,只見李淵意氣風發地笑道:“皇后有所不知,逍遙在軍中的地位甚至超越朕的圣旨,在軍中逍遙愛兵如子,又對他們獎罰分明,并且為了兄弟甘愿違抗圣旨,還為死去的將領親自送葬,這一切都宣示著逍遙卻是心懷仁慈之心,然而對于敵人卻是冷酷無情,尤其是殺了他麾下大將者,一律殺無赦!”

“恩威并施,使得逍遙在軍中的地位無人能及,再說逍遙的身邊有玄霸、李靖、秦瓊等人,各個都是驍勇善戰之人。只不過逍遙為人喜好清靜,與世無爭的性格使得朕非常的擔心他日后的未來,此次正好借用這個時機讓逍遙真正的走入天下人的眼中,而且所立的戰功就可以讓逍遙從幕后走出來,到時候朝堂之上必定有他一席之地。”

“至于朕為何派遣逍遙前去討伐宇文化及,看似宇文化及兵力十余萬,實際上與逍遙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現在,逍遙接連攻破李密、王世充,兵力遞增到二十余萬人,遠甚于宇文化及的前隋的兵力;最重要的是,逍遙在攻破瓦崗城時,早已天下聞名,又攻占洛陽城,將王世充一干人等斬首示眾,更是震懾了所有的反王,使得他們聽聞逍遙之名就會心生膽怯,最重要的是宇文化及坐鎮江都!”

“江都乃是前隋煬帝楊廣自刎而死之地,宇文化及的兵力大部分都是驍果禁衛軍,是楊廣的護衛。朕雖然攻破長安城,逍遙占領洛陽城,仍然找不到傳國玉璽。朕猜測傳國玉璽必定還在江都之中,宇文化及也沒有得到傳國玉璽,若是他找到之后,早就公示天下了,仍然渺無音訊。”

“煬帝楊廣最疼愛蕭皇后,傳國玉璽所在地蕭皇后定然知曉。宇文化及將隋煬帝楊廣宗親全部斬殺,就連楊浩都無法幸免,獨獨留下了蕭皇后一人,必定是宇文化及想要得到傳國玉璽卻不知道在何處,于是想要從蕭皇后的口中套出來,直到現在就沒有任何得消息,可見蕭皇后口風嚴謹,到時候只要逍遙攻破江都,殺死宇文化及,營救出蕭皇后,她必定會將傳國玉璽交予逍遙,那個時候大唐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才能真正的號令天下!”

唐高祖李淵緩緩地交代了事情的緣由,竇皇后沉思了許久,點點頭,她知道傳國玉璽對于李唐江山何其重要。若是沒有傳國玉璽,就算李家橫掃整個天下,將所有的反王全部剿滅,掌控著華夏大地,仍然只不過是名頭上的,沒有傳國玉璽,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后世流傳必定說是李唐竊取了隋朝的江山,天下萬民心中必定不服,她現在才知道李淵的打算。

后宮之人不得干政!

唐高祖李淵對于竇皇后的**愛使得她根本就無視這一條規定。竇皇后也知道后宮干政,對于一個國家的弊端。但是,竇皇后從不干預其他事情,只關注李逍遙,就連秦王李世民取得勝利,太子李建成大敗而歸,她都從不發表意見,唯有提及李逍遙,她就絕不會坐視不理,于是她才從后宮之中來到李淵的行宮,就是想要打聽一下李逍遙的消息,竇皇后唯一的要求就是李逍遙能早日回來,與長孫秀敏完婚,畢竟孫子才是她最想要的。

長孫秀敏、紅拂女聽聞唐高祖李淵所言,兩人都愣住了。之前還是一副掐媚的李淵,轉眼之間就變得深沉且意氣風發,她們兩人也見識到貴為皇上的李淵的本領。看似溫文爾雅,實際上心思縝密,真正的將天下大勢看透,運籌帷幄,指點江山,她們也知道李逍遙等人確實安然無恙,心中的擔憂放下了。

于是,她們兩人在竇皇后的帶領下離開了,心愿已了!此地不便久留,事關天下大事,不是她們三人能夠干預的。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