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223章 兄弟齊心(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3章 兄弟齊心(二)

第223章 兄弟齊心(二)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4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章節目錄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率領著大軍一路回撤,大軍四散逃跑。由于齊王李元吉私自調動一萬大軍夜襲敵軍,導致中了定陽王劉武周、宋金剛兩人的奸計,帶去的萬人大軍被他們兩人全部消滅,無一例外地全部被殲滅,使得李建成的計劃被打亂,大軍回撤又被劉武周、宋金剛追殺了不少人,一路回撤一路防守,仍然難以抵擋住定陽軍的進攻。

同年五月,劉武周攻陷平遙;六月,又占領介州。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退守在晉陽城內,李元吉私自調動兵馬導致兵敗如山倒,一路上劉武周勢如破竹,接連占領兩座城池。位于長安城皇宮內,唐高祖李淵接到前方將領傳回來的戰報,怒氣沖沖地大罵一聲:“這個忤逆子,居然敢私自調動兵馬,致使我軍大敗而歸,真是該死!來人,傳朕的旨意,齊王貪功冒進,并州失守,不思進取,接連戰敗,斬首示眾!”

唐高祖李淵怒氣沖沖地拿起書案前的奏章,大力一扔直接甩在一邊,難言心中的怒火。失去城池事小,丟失的臉面卻是至關重要,李唐大軍七萬余人居然抵不過劉武周的兩萬大軍,這要是被天下百姓知道,他李淵顏面何在,而且戰死的士兵全部都是精兵強將,就是因為李元吉貪功冒進,不聽太子李建成的號令,居然敢私自出兵應戰,直接導致此戰大敗的導火索,關鍵是被劉武周追擊退回到晉陽城。

朝中文武大臣一聽唐高祖李淵要將李元吉處死,頓時,他們所有人都愣住了。前方的戰事直接由地方傳到中央,李淵親自批閱,因此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到底發生什么事情。長孫無忌低下頭看了一眼腳下的奏章,他躬下身子撿了起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他呆若木雞地傻愣著站在原地,奏章是裴寂寫的,他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大敗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全部上奏給李淵,現在他才知道為何李淵會動怒,實在是罪不可赦,按律當斬。

長孫無忌急忙躬身道:“圣上,臣以為齊王不當斬!”

唐高祖李淵將自己的命令說完,就聽聞有人反對,轉身望去是長孫無忌,強忍著心中的怒火,詫異道:“長孫愛卿,你有話要說?”

“臣以為齊王雖有過錯,卻不至死。”長孫無忌躬下身子,微微頷首道:“兩軍交戰,戰場上瞬息萬變,齊王好勝心切,乃是平常之事。戰場上原本就是講究智謀,統帥的能力。齊王年紀尚幼,缺乏磨練。再說,戰場上斬殺我方元帥,于我軍士氣不利,若是齊王能夠將功折罪也不失為一件幸事,或許代價有些過大,但是仍然不能將所有的罪責怪罪于齊王,而且他是皇子,決不可輕易斬殺。”

唐高祖李淵沉默不語,想了許久。其實,他之前所言也只不過是憤怒之詞,根本就不可能真的要斬殺李元吉,畢竟他就算再不好,仍然是自己的兒子。金口玉言,說出的話又不能收回來,長孫無忌適時地出面,為李淵找到臺階下來,不過齊王貪功冒進按律當斬,如果不斬的話,李淵也會擔心將領不服氣,就順著長孫無忌的話,嘆息一聲道:“既然長孫愛卿求情,暫免他死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革去齊王并州總管以及大將之位,擢升太常少卿李仲文為行營總管,與左衛大將軍姜寶誼率兵救援并州,即日起出發!”

長孫無忌頷首,他知道李淵借他下臺,他心領神會的默默退了下去。于是,唐高祖李淵派遣李仲文、姜寶誼發兵救援并州。只不過,大軍抵達雀鼠谷時,被劉武周的麾下大將黃子英擊敗,出師未捷身先死,直接被黃子英全部斬殺,無一幸免。

唐高祖李淵見敵軍如此勇猛無敵,又派遣右仆射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督軍抗擊劉武周。同年八月,裴寂率領大軍抵達介休,宋金剛見裴寂率領大軍前來攻城,率領大軍以介休城為據點,利用天然的地理優勢抗拒著裴寂,雙方率領大軍戰于索原度,唐軍全軍潰敗,裴寂只身逃回晉州。

裴寂率領大軍被宋金剛消滅的一干二凈,殺得他片甲不留,于是劉武周乘勝追擊,勢如破竹,直接進逼晉陽;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見劉武周如此勇猛無敵,急忙撇下城池逃回長安城,裴寂也隨之一同返回,接下來,劉武周又攻占了唐高祖李淵起兵的地方——晉陽。

同年十月,劉武周又派遣宋金剛南下攻陷晉州,進逼絳州,占據龍門,攻占澮州。與此同時,夏縣呂崇茂自號魏王,與劉武周相呼應;隋朝舊將王行本據蒲坂,與宋金剛相聯合。至此,山西大部分盡歸劉武周統轄,唐在黃河東岸只剩晉西南一隅之地,關中受到極大震動,甚至唐高祖都驚慌失措,頒發了“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手敕。

一時之間朝野震蕩,就連李淵都驚慌失措。劉武周聲勢浩大,而且將山西大部分地區全部收歸于自己的管轄之地,唐高祖李淵都無法想象。沒想到事情的結果出乎預料,自從齊王李元吉棄城不顧,夜襲敵營,被劉武周、宋金剛擺了一刀之后,李唐大軍幾乎都是敗績累累,根本就沒有一次取得勝利。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面露懼色地低下頭,跪在大殿之上,裴寂也無一例外的跪在地上,正前方就是面色陰沉的唐高祖李淵,他一動不動的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目光不停地掃視著他們三人。如今,太子李建成等三人已經跪了半個時辰,可是,李淵根本就打算讓他們起來的意思,大殿之內鴉雀無聲,誰也不敢輕易地站出來,實在是此仗對于大唐王朝的政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劉武周已經將整個山西省占據著大半江山,李唐帝國岌岌可危。

此時,逍遙王率領大軍正在進攻著洛陽,根本就無暇顧及長安的局勢,分身乏術,遠水也救不了近火。唐高祖李淵也沒有打算讓李逍遙率領大軍回來救援,為今之計只能將秦王李世民調遣回來。現在,所有的人全部都焦急地等待著秦王李世民能夠回來,首先他必須處理這件事情,跪倒在地的是他的兩個兒子,還有跟他南征北戰的生死與共的兄弟,李淵根本就下不了手,將他們三人全部斬殺,無奈之下,唐高祖李淵只能一言不發的望著李建成等人,派遣而去的十萬大軍回來的只有十分之一不到,李淵的心在滴血,那些英雄善戰的精兵強將,居然被李元吉這個忤逆子間接地害死了。

秦王李世民接到李淵的圣旨后,快馬加鞭的趕回長安城,大軍仍然駐扎在原地,只身回到了長安。由于唐高祖李淵的圣旨中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他直接將大軍交給了劉文靜等人帶領,朝著晉陽的方向走去,而他自己則前往長安,他知道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戰敗了,不過他沒有料到事情會是這樣的發展,如果李元吉不是自己的兄弟的話,他相信李淵絕對會將李元吉推出午門斬首,柿子暗示這件事鬧得太大,影響力太深了,一路上,秦王李世民都思考著如何能夠將他們所犯的罪過,戴罪立功,就此揭過。

“世民,你回來了!”唐高祖李淵聽聞傳喚官的喊聲,抬起頭就遠遠地望見神采奕奕的李世民,昂首闊步地來到了大殿內,李淵微微一笑道:“事情的經過,朕相信你心中有個大概,朕決定將此事的大權交給你處置,想聽聽你的建議!”

秦王李世民風風火火的趕回長安城,一路上馬不停蹄,更換了四五匹戰馬才趕回了長安。前腳踏入殿門口,后腳還未踏入,李世民就聽聞唐高祖李淵所言,他沉聲道:“兒臣以為,大哥跟三弟決不可斬首,至于裴將軍那是不用說了。只不過,兒臣以為可以讓大哥、三弟建功立業,將功補過,不知父皇以為如何?”

“將功補過?功過相抵?”唐高祖李淵聽聞好奇地問道,“世民,你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秦王李世民躬身跪地,誠摯地懇求道:“父皇,兒臣請求帶兵前去剿滅劉武周、宋金剛等人,將山西等地盡皆收復回來,還望父皇準予!”

唐高祖李淵沉思片刻,暗想道:“世民做事沉穩,又懂得靈活應變,此次作戰,又有裴寂等人輔佐應該可以取得勝利。再說,世民數月前大勝,取得輝煌成就。不如就讓他帶領大軍前去剿滅劉武周、宋金剛等人,且試試他的手段到底如何!”

于是,唐高祖李淵微微頷首,道:“朕允了!”然后,他又將目光看向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裴寂三人,冷厲地說道:“你們三人跟隨在秦王的身后,一切大事不得擅自行動,必須由世民同意方可,若是再犯,朕決不輕饒!”

同年十一月,唐高祖李淵任命秦王李世民率領著大軍征討劉武周,就連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都受到李世民的節制,并且李淵擔心太子、齊王李元吉不聽號令,就將他們幾人貶為一般的士兵,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兵權,李淵這么做也是良苦用心,一來能夠將失去的山西等地收復回來,二來還能讓李建成、李元吉將功折罪,到時候也不賞賜,更加不會責罰了。

秦王李世民率領大軍,屯于柏壁,與劉武周率領的大軍彼此呼應,兩軍相持很久。趁著劉武周的大軍被秦王李世民壓制著,不敢輕舉妄動,于是唐高祖李淵又命永安王孝基、陜州總管于筠、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內史侍郎唐儉側面的掩護秦王李世民,目的就是能夠將失地收復回來。

唐高祖李淵派遣支援部隊從敵軍身后發動突襲,準備攻打夏縣,經過多番努力仍然不能取勝,于是將大軍囤積于城南之地。接著,劉武周率領著麾下大將崇茂趁著夜色偷襲破孝基營,秦王李世民采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趁著劉武周夜襲李唐大軍時,秦王李世民率領大軍將他們團團圍住,因此劉武周率領的各路兵馬全部都被秦王殺死。

崇茂率領殘余的兵力殺了回來,抵達澮州;秦王李世民不可能放過他,于是就主動約他在美良川,一對一的單挑。崇茂瞥了一眼弱不禁風、文質彬彬的秦王李世民,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反而是被李世民將其擊敗,被李世民一劍斬了。

崇茂和尋相又在蒲州向王行本求救,王行本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于是派遣大軍前去救援。半路上,秦王李世民突襲而來,直接將王行本斬殺;然而,劉武周在浩州進攻李仲文,也每戰皆敗,士氣大跌,仿佛他被天上的諸神拋棄了一樣,萬事不順。

秦王李世民又在雀鼠谷擊敗宋金剛,斬殺俘擄數萬人,獲輜重千余輛。一直將宋金剛逼得輕騎遁走。其驍將崇茂、尋相、張萬歲收其精兵,將介州及永安城門打開,獻城投降于秦王李世民;劉武周于是甚為恐懼,獨自率五百騎也棄并州向北逃竄。

無奈之下,劉武周的大軍被秦王李世民剿滅,劉武周親自率領著殘軍經過燭谷逃亡突厥;此時的宋金剛,就是想利用劉武周聲望收攏人心,只不過無人響應,只得帶百余騎也逃往突厥。無奈之下,宋金剛只得帶百余騎也逃往突厥。秦王李世民再次出發攻打并州,盡收故地,后來宋金剛背棄突厥想要逃回上谷,被追趕的騎兵擒獲,而被腰斬。

公元622年,劉武周想過再次東山再起,不過突厥可汗根本就不可劉武周任何面子,在他的眼里只有利用價值的人才能獲得最好。現在劉武周只不過是孤家寡人,根本就不值得突厥冒險。劉武周被李世民擊敗,心不甘情不愿的他想要再次東山再起,既然突厥不同意,就決定自己逃回馬邑,事情意外泄露,被突厥大軍殺死,因此定陽王劉武周起兵后被突厥殺死,天下震驚,一代梟雄就這么白白的送命,世人惋惜、可嘆,卻無法改變什么,一切都已注定了。

贊助商鏈接

本書互動

版權所有執行時間:0.394447秒

ICP備案號:湘B2201000813互聯網出版資質證:新出網證(湘)字11號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文網文[2010]129號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