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167章 自立為帝(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7章 自立為帝(二)

第167章 自立為帝(二)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免費小說


當李淵下定決心,決定自立為帝時,李逍遙他笑了,笑得很開心。 新比奇中文网xinbiqi李逍遙知道李淵的決定關乎著大隋王朝的終結,也是新的帝國,大唐王朝的開始。他知道李家終于真正的進入眾人的視野之中,李淵將率領大軍與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李逍遙的目的終于達到了。

縱然,李逍遙知道李淵定會自立為帝,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歷史記載:義寧二年,即公元618年,李世民徙封趙國公,同年農歷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同年農歷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于李淵,李淵即皇帝位于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即使,李逍遙知曉如今的歷史時期與記載有所區別,至少李淵正確地進入了歷史發展軌跡。如果不逼迫李淵自立為帝,或許他真的會繼續等待。李逍遙根據夜觀星象,以及強大的推算能力,他推算出楊廣必定死于江都,而李淵必定能夠取得戰事的勝利,只不過沒有算出具體時間,但是他知道李淵的帝星光芒萬丈,象征著大隋王朝國勢的帝星,自隋煬帝楊廣死亡以已經變得黯淡無光了。

看到這種情形,李逍遙知道李淵自立為帝的時機已經來到,于是他連夜與父親李淵商量,分析利與弊。經過自幼疼愛的兒子李逍遙的分析,李淵終于下定了自立為帝的決心。當初,他一直不敢將代王楊侑殺死,還將他推上帝位,是為隋恭帝,就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只不過天下群雄根本就遵照執行,李淵就知道這條道路根本就不行,只能換另外一條道路。

李淵一直顧忌到后方的家眷,一直隱忍不發,聽聞李逍遙等人被敵軍伏擊,又與自己之前得到的消息推算出泄露機密的人是隋恭帝楊侑。無論是否是隋恭帝,李淵在心里就想著逼迫他禪位于自己。因為他知道只有登基為帝,才有執掌江山的權力,才能真正的讓李氏家族變得更加強盛。

當初,他為了安撫突厥始畢可汗,對他俯首稱臣,又為消除東面的瓦崗軍危機,他又向李密搖尾乞憐。李淵一直想著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想要真正的與突厥始畢可汗抗衡,必定要整合全國的兵力才能將他一舉殲滅,洗刷當日的恥辱。

自太原起兵之日起,攻占潼關,占領長安城,又攻破了堯君素的防守,得到了河東的勢力,使得他掌控的兵力一下子暴增了一倍,遠遠超出了自李淵的預算,坐擁二十余萬的兵力,將幾個軍事戰略要地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使得后備資源源源不絕,兵力可以不斷地擴充。

當日,劉文靜等人制定的“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的戰略,已經趨向完成,只有最后一項‘號令天下’還未到達,要想真正的做到必須登基為帝,派遣大軍南征北戰,不斷地收復失地,那時候誰敢違反他的命令,只能登基為帝這條路,他不愿意再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于他人之手,那種任人窄割的感覺,李淵不想再去體會了,要想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運,唯有這條路才行。

隋煬帝楊廣自刎于江都,李淵就有了不臣之心。縱然兩人有著一絲薄薄的血緣關系,對于戰亂的年代里,以及君臣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人在乎那一絲血緣關系。當時,李淵要是在太原起兵之時,自立為帝的話,或許他就不可能攻占長安城了,也不可能收復河東之地。于是,李淵制定了戰略,將目光放到了長安城內,只有在那里才能真正的成就帝業。

唐公李淵深思熟慮之后,次日便將諸人再次召集在一起,既然決定的事情,那就快刀斬亂麻。李淵將自己登基為帝的打算開門見山地告訴了裴寂、劉文靜、李靖等人,至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更是早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知道一旦李淵正式登基為帝,到時候他們的身份、地位遠遠超過現在的,直接是封王拜候。

于是,眾人再一次贊成了李淵的想法,沒有一人敢反對。畢竟,他們都是與李淵從太原起兵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起兵之日就已經確定了要開創帝業,將天下河山納入李家的管轄之下。說實話,他們已經等待了許久,早就期盼這一天的到來。

身為李淵的屬下,他們都希望李淵能夠登基為帝,他們的想法與李建成等人想的一樣,不僅僅是身份地位的改變,其次是手中的權力的改變。再說,李淵登基為帝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必定成為新的帝國中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封疆大吏,一品大臣等。

此次,李淵在長安城內著手廢黜隋恭帝之事,沒有像之前太原起兵遇到的危機,這件事非常的順暢。長安城的軍政大權早已經掌握在李淵的手中,他率領數百名兵士直接闖進了隋恭帝楊侑居住的長樂宮內,李淵高高在上的瞥了一眼隋恭帝楊侑,淡然地說道:“今日臣前來的目的,皇上應該知道吧!”

隋恭帝楊侑淡淡地掃視了一眼,數百名兵士手中都緊握著錚亮地兵器,楊侑微微一笑道:“唐王帶兵來到朕的寢宮,有何要事?”

李淵帶著數百名兵士雄殺氣騰騰地來到長樂宮,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了李淵的意思。可是,隋恭帝心知肚明嘴上卻不道破,等著李淵自己點破來意。雖然,他是傀儡皇帝,也有一些皇家的尊嚴。楊侑早就知道唐公李淵有廢黜自己的意思,只是礙于當初的大義不得已,才將自己推上帝位。

隋恭帝楊侑年紀尚小,身在帝王之家早已經歷了爾虞我詐的陰謀詭計,跟隨著隋煬帝的身邊經歷了大風大浪,根本就不懼怕李淵帶兵前來。既然做了皇帝,楊侑也不愿意一輩子被李淵玩弄于鼓掌之間,他想要翻身,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他才將自己知道的情報順著黃河傳遞出去,被宇文化及無意間得到這個消息,他才決定半路埋伏李淵的家眷,控制竇氏然后威脅李淵退出長安城,自己想要入關。

楊侑聽見宮殿外面雜亂的腳步聲,鎧甲的聲音,他就知道李淵終于踏出了最后一步,將自己廢黜,自立為帝。之前他還非常的緊張害怕李淵一刀殺死了自己,直到李淵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時,一顆顫抖的心居然平靜了下來。即使,李淵殺氣騰騰的,楊侑仍然毫不畏懼,因為他知道李淵絕對不會殺死自己。

“皇上,臣以為陛下年紀尚幼,且大隋國勢漸衰,已經無力回天,先皇煬帝被宇文化及逼得走投無路,在江都自刎,以死謝天下!而今,陛下未及加冠之齡,身邊又無可用之大將,就連大臣都不愿意跟隨著陛下,再說天下百姓對大隋王朝恨之入骨,臣請求陛下退位讓賢!”

李淵見隋恭帝風輕云淡的,沒有絲毫的畏懼,而且不愿意點破自己的來意,他只能自己一語道破自己的來意,開門見山地接著說道:“若是陛下退位讓賢,臣保證陛下毫發無傷;若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休怪臣不念舊情!”

“呵呵,不念舊情!……”楊侑哈哈大笑起來,聲如洪鐘地大喝道:“李淵,你有何臉說念舊情!我楊家自建國以來,文帝之始,便開始重用于你,將你一步一步的提拔上來,更是身為大隋王朝的唐國公;先皇煬帝又將你分封為太原郡守,統帥晉陽軍,將天下最精銳的兵力交予你,讓你為大隋駐守邊防,抵御突厥國的入侵!”

“身為一國之國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可你倒好,居然用楊家賜予你的兵力用來對付朕,朕登基之日起便賜予你唐王的稱號,整個長安城的軍政大軍全部都在你的手中,朕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李淵,你就是用逼迫朕禪讓帝王來感恩楊家給予的榮耀,給予你手中的兵權,難道這就是你唐王的‘舊情’,朕實在是受之有愧!”

隋恭帝冷嘲熱諷地謾罵聲,呵斥著李淵的種種不軌行跡,將他罵的狗血淋頭。對于楊侑的責罵聲,李淵從容不迫地笑了笑,理直氣壯地大笑一聲:“無論臣之所為是對還是錯,都不你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能夠批評的,最重要的是臣手中掌握著龐大的軍權,以及長安城百姓的擁戴,臣的一聲令下就可以讓你人頭落地,還敢在此撒野!”

隋恭帝楊侑見李淵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所謾罵的言辭,直接威脅自己,如果不退位讓賢,自己的小命絕對難保。之前的責罵李淵的底氣立即消失不見,楊侑只不過想找個宣泄口將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情一股腦的發泄出來,根本就沒有考慮自己此時的立場,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王爺,而是李淵手中的階下囚,李淵隨時都可以要了他的小命。

“至于你剛才所言,還是我來為你解答吧!免得你真的以為我父親是無情無義之人!”李逍遙輕搖著折扇,款款而來,恰如其分地說道:“大隋王朝對于李家的賞賜,我父親從未忘記。若不是感恩文帝楊堅對父親的提攜之恩,父親早已解甲歸田,不愿留在朝中;先皇對李家的猜忌從未停止,我父親不是裝病做一些違背良心之事,或許今日李家早已誅滅九族了!”

“至于你,父親不是顧及君臣之禮,早在攻占長安城時,就可以自立為帝。之所以沒有如此做,一方面是父親念及舊情,另外一方面是時機不成熟。如果你安分守己的做你的閑暇皇帝,不再掀起任何的波瀾的話,或許你還能繼續在這個皇位上呆著。可是,你居然不識好歹,自取滅亡。”

“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這是你自找的,怨不得父親!”李逍遙恰如其分地解釋消除了隋恭帝對李淵的誤解,然后又大義凜然地說道:“大隋王朝在文帝楊堅的手中不斷地強盛繁榮,傳自煬帝楊廣時,一代不如一代,居然將大好河山攪動的天翻地覆,連年征戰不顧國之根本,大肆修建宮殿,征調百姓開鑿河渠,使得百姓人人自危,心生怨憤,敢怒不敢言!”

“楊廣當政,天下農民起義四起,大規模的反隋勢力比比皆是,如今國內局勢動蕩不安,外敵又虎視眈眈。若是繼續由你稱帝,恐天下不服。大隋王朝將成為歷史,已經成為必然,只有更朝換代才能真正的統一天下,舉全國之地抵御外敵的入侵,讓人民生活更加安居樂業。”

楊侑沉思許久,發現李逍遙所說的句句屬實,沒有一樣是假的,他無力反駁。楊侑兩眼無神的望了一眼微笑地李淵,他覺得自己實在是不適合帝王,無奈地唉聲嘆息道:“朕答應了,將帝位禪讓于唐王李淵!”

李淵與李逍遙兩人相視一笑,作為當事人有些話李淵不方便去說,而且按照血緣關系來說,他還是隋恭帝楊侑的長輩,身為長輩絕對不能跟小孩子計較;李逍遙適時地出現,不僅僅挽回了父親李淵的顏面,更顯得他過人的胸襟,與之相比隋恭帝楊侑就顯得狹窄許多,而且還將天下大亂等大隋王朝內發生的事情全部說出來,凸顯出李淵登基為帝勢在必得,楊侑退位讓賢變得理所應當了。

公元618年6月12日,隋恭帝被迫禪位于李淵,李淵在長安城登基為帝,又以自己的當初的封號‘唐’,作為國號,史稱唐朝。李淵改年號為武德,即位為武德元年,將唐朝的首都定于長安,是為唐高祖。

不久之后,李淵任命次子李世民為尚書令,將自己的夫人竇氏,以及眾位兒子一一分封王侯。李淵立竇氏為一國之母,皇后之尊,尊號為太穆皇后;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玄霸為衛王,李逍遙為逍遙王;至于唯一的女兒李秀寧立為平陽公主,她的夫婿柴紹為駙馬,而隋恭帝楊侑降為國公,閑居長安。

李淵在長安城自立為帝,立國號為‘唐’,史稱唐高祖。大唐王朝正式建立起來,一代繁榮昌盛的帝國初現端倪,李家將正式馳騁天下,南征北戰,一統華夏大地,使得唐朝的威名享譽整個華夏大陸。在此期間,涌現出眾多的名臣大將,鎮守一方,使得外敵望風而逃,大唐的威名讓天下百姓人人自豪不已,他們期盼已久的新的帝國終于出現了。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