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159章 東和李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9章 東和李密

第159章 東和李密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歷史小說»»文/晉城本章字數:4775:

瓦崗寨在翟讓、李密兩人的共同帶領下,使得他們的兵力成為義軍之中最強大的,并且他們的麾下猛將如云,瓦崗五虎將為首足足有上千人皆可成為領兵作戰的將領,一時之間風頭無兩。[超多好看小說]之前由他們兩人領兵作戰,圍追堵截占領洛口,截去了隋煬帝楊廣的西歸關中之路,又逼得宇文化及密謀造反,將楊廣逼死于江都寢殿之內,讓瓦崗軍的聲勢變得更加浩大。

李淵抬頭凝望眾人,沉聲道:“諸位有何謀略應對瓦崗軍的威脅?”

眾人一陣沉默不語,在場的人誰都不愿意出這個風頭,經歷過上次的劉文靜、裴寂兩人的計謀使得李淵名聲掃地,而且忍辱負重,莫大的屈辱一直縈繞在眾人的腦海中。他們都知道瓦崗軍的兵力與突厥控制下的兵力旗鼓相當,而且瓦崗軍中驍勇善戰之人甚多,兩軍交鋒誰勝誰負,誰也說不定,就連突厥始畢可汗都不愿意與瓦崗軍正面相對,只派遣了一些無關重要的人前來相助于李淵。

李淵不愧是將來成為一統天下之人,他將這些突厥人馬喬裝打扮,單獨分成一支騎兵隊伍。然后,李淵從太原軍中挑選出精兵強將數千人組成一支裝備精良的騎兵,由于突厥人生活在馬背上,而且國土遼闊,貧瘠之地,要想生存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有時候甚至與猛獸為伍,他們的戰斗力也不容小覷,各個都是能征善戰之人。

突厥始畢可汗派遣人員以及送來二千匹戰馬,李淵猜測始畢可汗是想將這些人員進入到太原軍中,然后刺探太原情報,畢竟對于太原軍,突厥人都他們都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如果將這五百人送到軍中一起訓練,并且與此同時打探到漢人訓練的方式,回去之后將自己所學的練兵方式全部傳授于本國,對于大隋來說這將是最可怕的。至于戰馬實際上是一種誘惑,為得就是能夠心悅誠服的俯首稱臣,甘愿為突厥人效命。

李淵身為一軍之帥,他深深地知道一旦真的這些突厥士兵學會太原軍練兵的方式,以及戰斗模式,到時候回到突厥,這將是最大的隱患。李淵為此將十余萬兵力的太原軍,從中挑選出數千人由突厥人訓練,利用他們的訓練方式鍛煉自己的士兵,并且組成一支無堅不摧的騎兵隊伍。

即使,李淵對突厥始畢可汗‘俯首稱臣’,實際上是明面上對他畢恭畢敬,暗地里自有打算。并且,李淵的野心不是這么一點點。身為太原軍一軍之帥,又是大隋的唐國公,為了天下的安寧,百姓的福祉,不得不卑躬屈膝,李淵絕對不會永遠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任人窄割,于是他制定了新的軍規,又讓這些突厥士兵教授騎兵訓練方式,以及作戰模式,不僅僅防備了突厥人偷師,又能知己知彼,到時候真的發生爭端,李淵也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劉大人,不知你有何計謀?”李淵見眾人一陣沉默不語,誰也不敢再提出新的計謀,可是眼前的危機又不得不消除,只能微笑地望著劉文靜,直接了當地詢問他。

劉文靜見李淵和善的望著自己,心中一緊,整個人都愣住了,腦中一片空白,之前的回憶不斷地在腦中盤旋著,誠惶誠恐地回道:“屬下這次也沒有任何得計謀,還望唐公見諒!”

李淵目不轉睛地看著劉文靜,見他神色慌張,兩眼無神,無奈地嘆息一聲暗道:“看樣子上次之事對他的影響比較大,就連足智多謀的劉文靜都沒有了對策,那該如何是好?難道這一切的努力都要白費了?”

隨即,李淵的視野又掃視了一遍,眾人紛紛的低下頭,誰也不敢多發一言。[77nt.]()李淵再一次嘆息一聲,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頓時,他的目光被一位白白凈凈,俊朗不凡,留有一撮小胡須的男子吸引,挺拔的身子躬身回道:“屬下有一計,只是……”

李淵見他面露尷尬,欲言又止地模樣,急忙站起身來,激動地說道:“溫兄有何計謀,但說無妨!”

那人恭敬地回道:“末將的計謀與劉大人的相似,只不過這次我們面對的乃是瓦崗軍首領,李密、翟讓兩人,翟讓此人并非真正的大才之主,如今瓦崗軍中他們兩人的關系也逐漸的發生了變化,真正大權在握的則是李密。”

“其實說來,屬下與李密早年有些交際,對于他的性格我甚是知曉,好高騖遠且盲目自大,但是他確實有自傲的本錢。畢竟,他也是一位大才之人。如今,瓦崗軍能夠在義軍之中聲名遠播,大半的功勞歸于李密的謀略。”

“李密在瓦崗說話的權力隱隱有些超越翟讓,只要我們打消李密的疑慮,那我們南下入關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這件事還是需要元帥的配合,親筆寫信交給李密,以屬下跟他的熟悉度,他絕對不會對我設防,只不過這信的內容必須是自貶,又抬高他的地位以及才能,相信危機必定解除!”

李淵沉思片刻,高聲道:“就依你去辦吧!既然已經做過一次,又何必在乎第二次!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容忍所不容方能真正擔當大任!溫兄,此事就按照你的建議去做,但是這次面對的是李密,煩請將軍親自去一趟才行,否則以李密的性格定會認為我等虛以委蛇,到時候就功虧一簣了!”

此人便是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學家的溫大雅,他是并州祁縣人,北齊文林館學士溫君悠長子,其弟乃是中書侍郎溫彥博,兄弟兩人同朝為官,尤其是在大唐王朝之中同是中樞官員,深受李密的信任。溫大雅兄弟均以文學知名,溫大雅初任東宮學士、長安尉,因父親去世,解職歸家奔喪,時天下大亂,決定不再出仕。

李淵從太原起兵,厚禮聘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當初,李淵為此傷透腦筋,最后還是裴寂提醒才想起溫大雅,禮賢下士請他出山輔助于自己。而且,溫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家,其父溫君悠,北齊時就應經踏入官場,任文林館學士。隋朝一統天下,他又成為泗州司馬,大業末謝病離任返歸原籍。

溫大雅與弟大臨、大有等俱以文學聞名四海,當時有人曾經評價曰:“諸溫儒雅清顯,為一時之稱。”

《舊唐書溫大雅傳》有“溫陳才位,文蔚典禮”之說。當時以文學和家教著稱的士族首推顏、溫兩家,顏即顏之推,亦有三子。當時就有“顏氏三雄”和“溫氏三雄”之美譽,可以看見顏、溫兩家子弟皆為一時之選。

隋文帝開皇末年,初及而立之年的溫大雅即以才學卓著授東宮學士職。大業末年又授長安縣尉,不久因擔心父親辭官回鄉,與三弟大有居住于太原。早年,溫大雅與李密有些交際,兩人對彼此的才學都欽佩不已,私交甚篤,只不過現在兩人各為其主,就連溫大雅都不曾想到終有一天會與李密以這種方式再次相見。

溫大雅躬身回道:“屬下這就準備!”

李淵望著溫大雅離去的背影,面露緊張,喃喃自語道:“溫兄,此次的成敗就在于你了!……”

溫大雅懷揣著李淵的親筆信,快馬加鞭地直接朝著瓦崗寨奔馳,他知道自己這次主動請纓接下艱巨地任務,無論如何都要完成。其實,溫大雅在隋朝做官時,對于隋煬帝的執政不敢茍同,父親病重只能選擇辭職回家。

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后,經過裴寂的指點,屢次上門邀請溫大雅出山。在李淵的誠懇態度下,溫大雅終于決定答應李淵的請求,成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經過多番的觀察,溫大雅發現李淵能夠忍辱負重,而且對劉文靜沒有絲毫的意見,仍然與之前的沒有兩樣。

于是,溫大雅才大膽地站出來想要將這次的任務完成。據他的了解,李淵絕對不是那種屈居于人后的人,他絕對會一爭天下。假如李淵真的入主關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時候他一定會成功登基。而且,李淵麾下大將與瓦崗相比不相上下,李玄霸的威名就連他都知道,何況其他義軍怎么可能不知道,唯一的區別就是兵力實在是相差太多。

溫大雅滿懷著心思一路飛馳的來到了瓦崗寨,門外士兵見溫大雅,不知是何人,急忙喝止道:“來者是何人?”

“我乃是唐公李淵的參軍溫彥虹。我家主公有一封信想要交予你們的首領李密,煩請通報!”溫大雅和顏悅色道。

瓦崗士兵見溫大雅慈眉善目,身上沒有任何的武器,就相信了他的話。溫大雅代表著太原軍元帥李淵的態度,算得上是使者,‘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他們兩人見事關軍務,也不曾有絲毫的耽擱,急忙傳達過去。

不久之后,李密親自出門迎接溫大雅,他微笑地說道:“彥虹兄,自從上次我們相見之期已經有五年了,不知彥虹兄近來可好?”

溫大雅見李密如此多禮,恭恭敬敬地笑道:“玄邃兄,今日前來在下是有事相談!”

“彥虹兄,我們許久未見,此事稍后再說!”李密來之前已經聽到通傳了,他知道溫大雅前來是代表著李淵的態度,心知肚明卻沒有放在心上,笑道:“玄邃兄,今天我們兄弟兩人好不容易相見,就不談公事,敘敘舊!”

溫大雅見李密不愿多談,想了想就知道原因,于是就跟隨著李密來到了大殿之內。李密親自為溫大雅斟酒,溫大雅也入鄉隨俗,與李密兩人好好地暢談了一下的想法以及這些年的經歷。李密在共飲之時,時不時地表露出對自己的招攬之意,可是溫大雅深深知道,有些人只能作為朋友,于是委婉地拒絕了。

李密見屢次招攬都被溫大雅拒絕,也就不再繼續拋橄欖枝了,開門見山地說道:“彥虹兄,不知前來有何事找我?”

溫大雅微笑地回道:“玄邃兄,這是我家主公讓我交給你信!”

李密接過溫大雅遞過來的李淵親筆信,然后仔細地看了一下,信中大致的意思是,吹捧李密是當今天下大亂之際唯一能寧世安民的英雄,表示自己對李密的擁戴;一面剖白自己胸無大志,無意滅隋,之所以起兵實際上迫于無奈。

“這封信確實是唐公所寫?”李密疑惑不解地問道,其實他確定這封信是李密親筆書寫,尤其是信中表達出來的擁戴之意,推崇之情,他整個人都飄飄然,心里早就樂開了花。

溫大雅恭敬地回道:“這封信確實是我家主公親筆所寫!并且,主公讓我為他轉達一句話!”

他直言不諱的將李淵的話說給了李密聽,意思是李淵想要入主關中,可是自己的兵力實在是太薄弱了,根本就沒有想過為隋煬帝楊廣報仇,只想著保護楊廣的子嗣,并且還把他與隋煬帝之間有些血緣關系的事情說了出來。

李密沉思了許久后,微笑地說道:“此乃人之常情,請彥虹兄為我傳達一下在下的意思,就說我同意了讓他們入主關中,并且愿意從旁協助于他保全煬帝的一絲血脈,算是我的一份贈禮!”

溫大雅感恩戴德地說道:“多謝玄邃兄成全!”

李密微微一笑,然后繼續與溫大雅兩人把酒言歡,此時溫大雅見事情辦完,心里的大石落下了,于是兩人開懷暢飲。

李密的文采在當時算得上數一數二的,認識的人中唯有溫氏三兄弟關系最好,不僅僅是欣賞溫氏三兄弟的文采,還是因為他們算得上是同窗多年。只不過李密的野心太大,溫氏三兄弟與他私交甚篤,卻不敢與他共謀大事。

此次,李淵派遣溫大雅親自送信前來也是看中了李密的弱點。首先兩人私交甚篤,其次兩人都是文采大家,最后自己將態度擺明根本就不會滅隋,只不過是想留下煬帝的一絲血脈,還將瓦崗軍的戰力以及李密的才華歌頌了一遍。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李密初入瓦崗,無人將他放在眼里,隨著時間的增長,瓦崗軍的兵力不斷地擴充,而且勢力范圍迅速地擴大,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他的謀劃以及能力。可是,翟讓見李密的威望不斷地高漲,開始排擠他,使得李密心中積壓了許多的怨氣。

李淵趁此機會,沒有將信交給翟讓,反而派遣溫大雅將書信交給了李密,相當于承認了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地位,使得李密虛榮心暴漲,書信中對他的贊美之詞與李淵的行動一致,才能讓李密真的相信李淵,是真的沒有那么大的野心,入主關中只不過是為了保存楊家的一絲血脈。

于是,李密才會放松警惕答應了讓李淵入主關中的請求。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