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157章 北結突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7章 北結突厥

第157章 北結突厥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歷史軍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晉城書名:

李淵率領太原軍誓師后,便聽從劉文靜等人的建議,制定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的戰略。(шщш.щ網)既然,目標確定了就是成為人間的帝王,將天下河山納入自己的麾下,李淵責無旁貸地勇往直前。縱然這條路是一條不歸路,李淵都必須硬著頭皮向前走。

畢竟,身為統帥的李淵放棄了自己的責任,跟隨著他身后的三萬余士兵,以及李府中的數百口人員他們的生命安全就會岌岌可危。迫不得已,李淵踏上了這條起兵之路,就必須一往無前的走過去。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太原郡守李淵早有起兵謀反之心,只不過是那個時候時機尚未成熟,一直等待著。李逍遙等待著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的東風,李淵則是等待著天下大亂之時,有人趁勢而起真正的成為第一人,到時候在太原起兵,天下百姓就不會責罵他了。

當初,李淵被任命為留守太原后,又舉家搬遷至太原,滿心歡喜卻不曾表露出來,使得眾人李淵自己心不甘情愿的來到太原成為當地的郡守,以及晉陽軍的元帥之職。李淵聽到隋煬帝楊廣的任命留守后,心里一陣大喜。

山西太原自大隋王朝建國以來,朝廷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囤積著大量的糧餉就是為了防范未然,抵御突厥國的進攻。一次醉酒,李淵向李世民袒露心聲道:“唐國公府固然是我承襲先祖的封賞,根本就不為父自己真正努力得來的。既然太原成為吾的封地,楊廣想要為父吐出來,沒有那么容易。既然我李淵因緣際會來到太原城,成為郡守,這就是天命難違。煬帝將為父留在太原,那就是到嘴邊的肉哪有不吃的道理,福禍相依!”

李淵作為太原郡守,每次都是親自領兵鎮壓農民起義,在征討過程中,他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又廣結豪杰之士,網羅各種人才,凡是擁有一技之長、一藝可取,無論身份地位皆是結交。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

當初,李逍遙也建議李淵請辭前往邊陲之地,遠離朝廷的核心,首選之地便是太原。沒想到,事情真的按照預期的方向走去,李淵因社會流傳的流言蜚語被迫離開京師大興,遠赴山西太原。經過隋煬帝游幸太原郡,使得李淵想要起兵謀反。

李淵深深地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于是他心中早有盤算,想要真正地鞏固自己在太原郡守的地位,不得不放下自己得國公得姿態,平易近人且對麾下大將推心置腹,同吃同睡,使得晉陽軍人人欽佩不已。

隋煬帝自刎于江都寢殿內,天下早已大亂。當時,天下雖然群雄并起,起義軍應接不暇猶如雨后春筍一樣出現隋軍面前,一次次的打擊使得隋煬帝銳氣全無,儼然成為一位整日飲酒作樂的暴君。可是,許多人并無大的志向,只圖據地自保;或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李淵的起兵戰略,以入關奪取長安為軍事目標,以開創帝業,最終取代隋為政治目標。

劉文靜為李淵定鼎天下出謀劃策,強調奪取長安之后,絕對不能著急輕率行事,必須穩住腳跟,控制住局勢,將一切不穩定因素全部清除,到時候就可以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機恰當地時候號令天下,取而代之。

李淵起事后,擔心晉陽城等地的百姓心有怨言,認為他想奪取天下,將江山收入囊中。為了安撫當地百姓的情緒,恰逢整個山西境內鬧饑荒,百姓食不果腹。李淵就讓自己的部下開倉賑濟貧民,親自說服米商將價格放低,使得貧民有飯可吃,保住性命。

當地百姓見李淵親力親為,開倉賑濟貧民,又游說商賈打開糧倉,用縣衙的銀兩去購買。他們見李淵真心實意的為了百姓利益著想,不僅沒有像之前的官員剝削壓榨自己,而且還提供幫助,心生感激。于是,他們將李淵的德行大肆宣揚出去,而且紛紛響應李淵起事。

李淵見當地百姓的情緒得到安撫,漸漸地舒了一口氣。此時,軍中將領提議招募士兵,補充太原軍的實力。他率領的三萬余士兵中大部分是晉陽城的士兵,可是真正的精兵強將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各路勢力兵力少說十余萬人,如果只是憑借這三萬想要入主關中,簡直是癡人說夢。

李逍遙見父親李淵郁郁寡歡,疑惑地問道:“父親,何事煩憂?”

李淵抬起頭,用他那雙渾濁的眼睛瞥了一眼,發現是幼子,他唉聲嘆氣道:“眾多自立的勢力中唯有我方兵力最少,他們最差的也有十余萬兵力。若是兩軍交戰,我方必敗無疑。他們都勸我公開招募士兵,可是為父認為城內百姓情緒剛剛安撫。如果此時招募士兵,恐怕無法招募太多,搞不好會適得其反!唉!……”

李逍遙微微一笑,道:“父親不必為此事煩憂,其實公開招募士兵或許還是一件幸事!”

“哦,此話何解?”李淵皺著眉頭,驚訝地望著李逍遙。

“公開招募士兵,明面上暴露了我軍兵力不足的缺點,而且之間的饑荒使得山西百姓死傷慘重,若是此事招募士兵恐則生變。可是孩兒以為,天下大勢已定,煬帝楊廣殘暴不仁,百姓對他怨聲載道。此時,父親在太原起兵共舉大事,實則是推翻隋朝的統治,這些時日以來父親所作所為,對當地百姓都是一種鼓舞,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穩定且衣食無憂的生活就可以了。”

“如果父親公開招募士兵,孩兒認為此事利大于弊。不僅能夠試探出當地百姓對隋朝的統治的怨恨,又能試探出百姓對于父親的愛戴到底如何,而且招募士兵并非強制征募,一切由他們自愿。若是在短時間內有大量的人員前來報名,大多數站在我方這邊,那對于我方士兵也是一種鼓舞!”

李逍遙意氣風發地笑道,李淵經過李逍遙的點撥以及開導,仔細地思考了許久,終于決定在山西境內公開招募兵士,擴充自己的地盤。募集士兵如火如荼地展開著,事情真的跟李逍遙所預料的那樣,每天有千余人來投軍,大大地提升了李淵起兵的底氣,又使得李淵的兵力迅速擴大,募集點由原來的三個變成十幾個,仍然每天有大量的人員前來報名,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就募集了數萬余士兵,一下子太原軍的兵力增加十余萬。

他熱淚盈眶地望著眼前絡繹不絕、排成長龍的隊伍,之前還在擔心公開招募士兵,太原百姓又遭遇饑荒根本就無人應征入伍。不曾想到眼前的場景與自己所想差距太大了,李淵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

即使投軍之人多數是饑寒交迫、貧困之人,有的甚至是棄筆從戎前來只為了從軍得到三兩銀子的賞銀。可是,李淵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人經過磨練,一定能夠成為軍中的佼佼者。當初,李淵認為不同意招募士兵,就是害怕時機尚未成熟,不曾想不到兩個月兵力就猛增到十萬大軍,他的心里一陣激動。

太原百姓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李淵為他們所做之事的感激之情,紛紛讓自己的兒子、相公等人棄筆從戎,前來投軍。有的甚至是被強壓前來的。但是,那些不愿意看到人聲鼎沸,絡繹不絕的人一同前來也就變得主動起來。

李淵望著淳樸地百姓,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暗暗地發誓道:“今日你們用行動來回饋我的付出,他日我李淵必定為大家帶來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國家,讓每一位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讓四海臣服!”

經歷了太原軍兵力不足的危機,李淵通過公開招募士兵解決了。可是,接踵而來的危機不是眼前的兵力能夠解決的。于是,李淵再次將眾人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議。唐公府內氣氛壓抑低沉,此時沒有一人敢說話,靜靜地等待著李淵發話。

“此次將諸位召集在一起實則是沒有辦法,我們將面臨著一次巨大的危機!”李淵面色凝重地望著疑惑不解的眾人,沉聲道:“此前,我軍不傷一兵一卒,不會摧毀之力,僅僅憑借著空城計就將突厥大決嚇退。如今,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了王仁恭后又自封太守,他早已依附于突厥,定會將我軍的情報告知于他們。”

“突厥王始畢可汗一旦得知我軍情況,必定會派大軍前來攻占晉陽城。他早年對晉陽城虎視眈眈,一旦被晉陽城被突厥得到,到時候我軍危矣!晉陽城內的百姓恐怕也遭到株連,就連整個華夏大地難道厄運!”

李淵憂心忡忡地望著眾人,唉聲嘆氣道:“眾人有何良策能夠消除突厥的危機?”

眾人一陣沉默,面露凝重誰,此時鴉雀無聲。李淵一眼望去誰也不敢抬起頭,又將目光看向了幼子李逍遙,李逍遙微笑地站起身來,恭敬地走到劉文靜面前,躬身問道:“劉大人,逍遙有一事相詢,不知劉大人可否為在下解惑?”

劉文靜見李淵五公子如此禮待自己,急忙恭敬地回道:“逍遙公子請說?若是在下知道的,絕對不會有所隱瞞!”

“不知劉大人對突厥的風土人情是否有所了解?”李逍遙微笑地問道。

劉文靜沉思片刻道:“突厥遠在北塞,擁有精兵強將,民風強悍,可是人口較少,而且部落眾多。即使,始畢可汗一統,仍然有些部落不愿歸順!人口稀少,生存的環境比較惡劣,之所以突厥屢犯華夏實際上是看中了地大物博,向往著生活更好的環境中!”

李逍遙見劉文靜分析的頭頭是道,微微頷首道:“沒想到劉大人對突厥如此了解,既然這樣的話我想劉大人接下來應該有謀略了吧!”

劉文靜目瞪口呆地望著李逍遙,無奈地嘆息一聲:“沒想到今日居然中了公子的圈套,實在是大意啊!”

李淵見劉文靜唉聲嘆氣,又無可奈何地模樣,急忙問道:“劉大人心中早有安排了嗎?快快說來聽聽?”

劉文靜沉聲道:“其實在下是有計策,只不過這件事還需要看元帥是否能夠做到,并非上上之選。畢竟,若是他人得知,對唐公有較大的影響!”

“但說無妨!”李淵迫切地想要知道劉文靜到底有何良策,和顏悅色道。

“其實,在下建議與突厥結盟!”劉文靜話音剛落,一片嘩然,然后又聽見他繼續說道:“隋朝末年,汗國崛起,手中掌控著四十萬余兵力。北方豪強武裝都以突厥為后援,向其稱臣。若是以我方現在的兵力想要與他們一戰,簡直是自尋死路!”

“始畢可汗早有南下入侵大隋之心,卻無任何人對其俯首稱臣,大隋與突厥兩國交戰數百次,皆是輸多勝少。可是,突厥國卻無法南下繼續進攻,被阻擋在邊陲等地。若是我們不處理好突厥關系,我們起兵南下,一旦突厥包抄后路,后果不堪設想!”

“再說,唐公之前一舉嚇退突厥軍隊。以在下的猜測,突厥汗國應該得到了消息。此時,若是元帥親筆修書一封送往突厥交給始畢可汗,表達自己愿意與他結盟之意,始畢可汗必定同意。只不過有一個風險,若是始畢可汗想要唐公俯首稱臣,唐公切不可反駁,暫時壓下心中的忿恨,必須答應始畢可汗的任何要求。或許,始畢可汗那時候還會派遣軍隊前來相助!”

李淵若有所思地想了又想,與突厥結盟并非沒有想過,可是真的要做到那一步對于現在的他來說有些困難。畢竟,與突厥結盟,就是與虎謀皮,最壞的打算就是突厥鐵騎南下入侵華夏國,到時候就要面臨天下百姓的唾罵之聲。

再說,李淵將王威、高俊雅斬首就是以“勾結突厥,通敵賣國”的罪名將之繩之以法。李淵自己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走上這條路。

李淵猛地抬起頭,堅定地回答道:“好,就依劉大人的建議,我親自寫信送給始畢可汗!只要能為天下百姓謀求福祉,使得太原百姓安居樂業不受突厥的騷擾,老夫的個人榮辱又算的了什么,我們與突厥結盟!”

于是,李淵為了處理好突厥的關系,保證自己的后援不被突厥偷襲,制定了北結突厥的策略!

人人小說提供無彈窗無廣告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覺的本站還不錯記得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薦哦!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