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其他小說
作者:
書名:__
從皇城里傳出來的喪鐘聲,京中的半數人家都聽見了。全文字閱讀
不過這也就是一會會兒的時間,又加上普通百姓們都住的離皇城較遠,所以在那么一瞬間錯愕過后,大家便紛紛交頭議論起來。
“剛才是宮塔上的鐘在響?”
“好像是的。”
“哪能啊。鐘塔上的鐘若是響了,各個坊內的鐘還能歇呢?你聽到咱們坊里的鐘響沒?”
“好像沒響。”
“所以別胡說八道了,省得禍從口出,還連累到我們這些街坊。”
眾人一聽,也覺得應該是這么個理。若皇帝真駕崩了,各坊的鐘樓聽到鐘聲后也要依次敲響的。既然坊里的鐘樓未響,那么他們剛才聽到的鐘聲就不會是宮塔里的那口喪鐘。
百姓們在坊間議論紛紛,鐘樓里的守鐘人也是很苦惱的啊。傳遞皇帝駕崩的消息作為他們的工作內容之一,自然是一件極其嚴肅且嚴謹的事情,一不小心可是要條腦袋的。他們可跟老百姓們不一樣,宮塔里的鐘聲一傳出來時,他們就覺得不對勁。這鐘聲一點兒也不連續,且一共就敲了七下……
這怎么跟上崗前培訓的內容不一樣呢?
猶豫了一下后,眾人又想反正這京城有那么多坊呢,他只是其中一個,不若就看看別人敲沒敲了。若是別人都敲了,他也跟著敲一下好了。要出錯大家全出錯,法不責眾,到時候也不會有什么嚴厲的處罰。
所以你觀望我。我觀望你,最后竟一個都沒敲。
事實證明。跟從絕大多數人的腳步這個行為,還是極安全的。
這敲喪鐘的不是別人。卻是已經被南嶺的軍隊圍困在宮塔上的趙王李進簡。他覺得自己非常倒霉,前一天還在和心腹們商議怎么偽造玉璽呢,第二日一早,就被下屬從龍床上叫了起來,說是太子已經發兵將內皇城圍困起來了。
原本還有些迷迷糊糊的李進簡一下就被清醒了過來,急亂之下竟沒了主張。又加上步芳軍從內聯合,不到一會兒,他就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沉悶的腳步聲。
結果他這邊剛把衣服穿起來,那邊石沖就拖著他趕緊往外逃去。不巧李進簡的運氣卻比李進明差了一些。南部的羽林軍原本就只是抱著投機的態度才跟了李進簡的。現在看到最正統的太子沒死,且聽說皇帝也還活著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巨大的不安之中。
不過在太子說投降的人以后只會被降職而不會被追究其他責罰后,這些人便紛紛丟了兵器,自發的跑到墻根處抱頭蹲了下去。
太子領著嶺南軍極其順暢的進了內皇城,石沖等李進簡的心腹被當場射殺。
李進簡則身份特殊,眾人反而不好動他,一心只想著生擒。
這便讓李進簡一路爬到了宮塔之上。
他這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上了死路。折騰了這么久,不僅什么都沒得到。反而還丟了項上這顆人頭。巨大的恐懼壓的他甚至都不會思考了,只一心后悔之前的所作所為。他奔逃的時間雖短,腦子里閃過的念頭卻很多。身邊的心腹一一被剿滅,最后只剩下他一個時。有個執念便越發在他腦中清晰了起來。若是前幾日他就撞了喪鐘,告知天下皇帝和太子已經死了的話,這兩人便是再復活過來。他也可以說對方是假冒之徒吧。
到時他才是正統,所有人都得聽他的!
越是這樣想。他心中執念越深。等爬到了宮塔上時,竟是用盡全力就狠狠撞了那喪鐘兩下。
太子一見就知道這事不好。若是真讓他敲了九下喪鐘。過后又爆出皇帝沒死的消息,先不說皇帝得有多晦氣吧,至少天下人說到這事時暗地里也免不了要將他李家皇族嘲笑一番吧。
更別提史書上也會記上一筆,后人再提起他們時說不定還要以“就是那個死而復生的皇帝”來代稱……
所以他忍不住就在塔下大叫道:“別讓他敲!快停下!”
宮塔內的臺階很小,中間只能過一個人,所以當領頭的士兵真正將李進簡擒住時,他已經斷斷續續的敲了五下了……
太子這才松了一口氣。只敲了五下,應該沒問題吧……
太子身邊的都護名叫章鐸,為人比較機靈,一見到此番景象便立刻對太子悄聲說道:“殿下,這喪鐘已敲,過后總要給臣民一個交代的。諸王離世不是敲七下么,不若再多撞兩下,過后就說有親王離世……”
余下的話他沒有多說,太子卻是瞬間就懂了。皇帝讓步芳軍生擒了李進簡交給皇叔去處置,存的就是保下對方一命的想法吧。可是他卻對這兩個害的太子妃流產,害的他東躲**過得跟老鼠一樣的兩個弟弟恨之入骨呢。皇帝此番不肯處置他,等他繼位了就更動不得對方了。再到他的子孫,說不準還會給對方來個特赦什么的!
這叫他如何解氣呢!
可若這喪鐘敲了,哪怕是為了給朝臣們一個解釋,李進簡都不得不去死一死了。
更別提他還犯了皇帝的忌諱。
一想到這里,太子便果斷對著上面的侍衛命令道:“再敲兩下!”
所以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原本皇帝還是想給李進簡留一命的,但是他給自己敲了喪鐘,把他的小命給作死了。
李進簡被擒住拖到了塔下,太子卻是連看都不想再看他一眼,大袖一揮就讓人將李進簡送到宗正府去了。
皇帝聽了這事后,自然又被氣了一次:“既然他那么想死,朕若是不能如了他的愿望,豈不是不慈!”
死到臨頭了還想著詛咒他!這一刻,皇帝只覺得心寒似鐵!
李延年領命而去。
太子則在去過壽安宮后。返回頭又將皇帝給迎到了宮中。太后擔心壞了,孫子再親也不如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這塊肉親。看到皇帝傷的如此嚴重。這個已經七老八十的老太太竟一下子狠厲起來,當著皇帝的面便罵了起來:“這兩個忤逆的畜牲!趕緊讓十七郎開了宗祠將他們逐出李氏宗族!”
她沒有這么狼心狗肺的孫子!連親爹親兄弟都敢殺。祖宗的臉都被他們給丟光了!
皇帝躺在床上默然不語,顯然是認同了太后的說法。
太子心里也這么想,但是口上卻不能這么說。
“還請父皇和皇祖母息怒。”他神色悲痛的說道:“兩位弟弟還年幼,哪里就敢做出這般捅天的大事了?只怕還是受了身邊小人的影響。他們的本質,其實還是好的……”
就算這兩人已經翻不起大浪了,他們身后的黨羽也要趁著父皇在位時一起剪除了。要不然他將來上了位再動手,未免有傷他好不容易極累起來的仁和的名聲。
這話一說出口,太后看向太子的目光便比往日里還溫柔了不止數倍:“你這孩子,也太仁厚了一些!都被那兩個畜生傷成這樣了。還在為他們說話!”
不過想想,也覺得太子說的話很有道理。他們李家的子孫,根子自然是好的,不好的只是那些帶壞孩子們的奸臣罷了。
所以她轉頭便對著皇帝說道:“不過進仁說的也有道理。進明和進簡小時候多懂事啊,也就是這幾年才生了那不該有的心思吧?”
不過是小妾生的庶子,也妄圖跟嫡長子爭位子!太后撇撇嘴,決定回去后對新晉升上來的趙美人再多做些思想教育工作。
皇帝深深看了太子一眼,只把對方都看得低下了頭,才沉聲回答了太后的話:“母后說的是。在那兩個畜牲身邊伺候的肯定是不能留了。馮家那邊……”
他冷笑了兩聲:“就夷三族吧!”
出了馮錦年那個敢對皇帝舉刀的。馮家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了。只是二皇子已經逃了這么多天了,馮家人只怕也是早早就躲藏起來了吧?一想到自己在祠堂里藏了這么多天,他就忍不住冷笑:這東躲**,擔驚受怕的日子也不好過呢。即便那些人都逃開了。余生也只能在顛沛流離中靠悔恨度日。
“王家那邊呢?”太子忍不住問道:“兒臣聽說王家并未與三弟一同進宮作亂……”
到底不是親外孫,怎會如馮家那般為老二盡心呢。
皇帝卻搖搖頭:“王家那邊你就別管了。”
李延年早就將周家私自調兵進京的事情告訴他了。他這一次承了首陽王府的情,自然不會追究。那王家。便當是還了他們借兵來救駕的情分吧。
他又瞇眼看了看正在宮外站崗放哨的步芳軍侍衛,心中一凜。暗暗想道:只是這禁軍確實要大力整頓一番了。這才十來年的時間,就墮落成了這個樣子。若再過個幾代,他這皇城和那紙糊的又有什么區別!
“只是可惜了德妃!”太后哀聲嘆息了一聲,然后對太子道:“她雖不是你的生母,對你卻也有教養之恩,又是為了你才死的……”
羽林軍的嘴不嚴,是以德妃之死的經過太后老早就知道了。她當時聽到這消息時,還忍不住哭了一場。
太子當場便跪在了皇帝的床邊、太后的腳下痛哭道:“是兒臣不孝,連累了母妃也遭此大難,如今竟連個尸首都找不回來,想給母妃收斂安葬也只能置個衣冠冢!兒臣……兒臣實在痛徹心扉!”
太子身份貴重,自然不好記在德妃名下的。但是德妃也算是太子的養母,平日對他也是頗為維護,所以在太子心里,德妃的地位很高。如今德妃慘死,他心里頗為痛苦,這一番作為倒也算真情流露。
德妃是在皇帝登基前就跟著他了,所以情分也深。這會兒想了想,他也是頗為傷心,連帶著皇太后的眼淚都也被他們給勾了出來。
祖孫三人一時間情難自控,竟是抱頭痛哭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