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涼人崛起第八十三章 十年戎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 >> 三國之涼人崛起 >>三國之涼人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 十年戎馬

第八十三章 十年戎馬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6日  作者:文二郎  分類: 歷史軍事 |   | 歷史穿越 | 文二郎 | 三國之涼人崛起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作者:文二郎分類:

建安元年的新年,馬玩在重新復國的車師國中渡過,在這里,他是車師國王親封的車師降漢將軍,娶了一個胡姬作侍妾。

國王封他將軍位,因為這個新國王是他立的。更有趣的是,這個國王在遇見他之前不過是個掌管戶籍的后車師國小吏,只是因為交談中發現這個小吏對大漢充滿向往,幾乎是整個車師國中最了解大漢風土人情的官員……因此,在馬玩率軍一統車師前后二國后,便陳車師后國王的數條罪狀,將之充軍,遂輔立這個好運的家伙為國王。

左右不過是民不過兩萬的小國,在中原也就是個大縣,掌管過萬人戶籍的小吏足夠做這國王了吧。

在馬玩看來,西域的國王有多賢明不重要,唯一重要的便是對大漢的忠誠。

可是緊接著,建安元年四月收到的信件,便令馬玩更改了口風……要求不高,一定要對涼國足夠忠誠,尤其是對涼王陛下的忠誠。于是,在這個遠離中原的西域,鄰近大漠的車師小國交河都城的城中心,立起了一座漢人將軍躍馬橫刀的銅質雕像,那將軍的左眼上有一道醒目的傷疤。

同年四月,馬玩率部南進,兵臨鄯善。

論起大漢與西域的恩和怨,三天三夜也講不清楚,單說這鄯善國,從前名叫樓蘭,后來傅燮的祖先傅介子潛入國中殺了國王,自立一個國王,后來便更名為鄯善。鄯善國不是車師那種容易屈服的小國,東漢一百余年,他們已經吞并了若羌國、小宛國、精絕國,是當今西域諸國中比較強大的一支,國有民數萬、兵五千余,實力不弱。不僅如此,他們已經掌握了獨立打制兵甲的能力,國中亦善養馬、駝等動物以供驅馳。就現在看來,馬玩武力奪取這個國家的控制權是非常不明智的。

但是鄯善國又位于西域諸國的最東端,距陽關不過千六百里,占據著西域諸國通往西涼的交通要道……哪怕這個國家的兵力再強,馬玩也是要將他納入涼國版圖之中的。

整個西涼再沒有人的感受比馬玩還奇特了,一個大漢的涼州人統領兵馬游走在西域漫天黃沙之中,征服一個又一個的國家,接著,家鄉的一封信告訴自己,曾經的兄弟現在已是國王,整個涼州成為了一個獨立封國。

這種感覺,沒人能說沒人能懂。

他只想像飛一般地回到家鄉,看看如今涼國的模樣。

但不能,肩負著平定西域的職責讓他舉首向東眺望,在數不盡的黃沙中幻想家鄉的模樣。

鄰近鄯善國的一夜,漫天黃沙的駐地突然不知是誰吹響了羌笛,這一夜征夫盡東望。

去鄯善百里,蘇則領數百人扮作商旅,混入鄯善國腹地打探消息的同時散布漢軍將兵兩千自東面攻打的消息,而馬玩率大隊兵馬迂回數百里至鄯善國以西。不過半月,驕傲的鄯善王命將軍整頓兵馬,于國境之東部下數千人之多的重重防線,準備與情報中的兩千漢軍一決雌雄……對于大漢,他們早已摸清了底子,畢竟宗主大國的氣度還是有的,既然他們的兵馬來到這里,便一個不留地吞下去。沒有人會知道漢軍曾經來過這里……哪怕一個疏忽被發現了,趕緊上表道歉,俯首稱臣,這事情也就過去了。

所以他們是一定會死扛下去的。

然而……當王都的兵馬都派了出去組織防線,意料中該在東面出現的漢軍卻從西面兵臨城下,此時再召回兵馬已是為時過晚,鄯善國王只得開城獻降。

只是馬玩,這個不同于西域諸國對漢人印象中的涼州將軍,在兵馬入城的瞬間便重新緊閉城門,下令城頭上的守軍將外面跪著的國王射死。漢兵與車師人一同控制了鄯善王都的各個街道,將王庭中官員統統趕了出來,問了幾個問題,重新立起一個對大漢親待的國王。

一日之間,老國王身死萬箭之下,新國王魚躍龍門榮登王位,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的多了。新國王下令國境中兵馬向涼國的軍隊投降,漢軍將其中不愿投降的兵馬一律處死,接著便是在車師國中已經取得成效的分兵、分官。

一輪又一輪的調換職位,鄯善國超過半數的軍官為馬玩從涼州帶出來的漢人軍士,超過半數的大臣為車師人與漢人,而原本鄯善國的大臣與軍官則充入涼國西征軍,在休養生息月余之后將繼續向著下一個國度前行。

再沒有比平定西域更加令人有成就感的事情了,在馬玩眼里除去黃沙大漠與數不盡的戈壁,氣候環境帶給軍隊的危害之外,論及戰斗規模西域這不過是一郡之中縣與縣的爭斗,在中原打下這么一座城池甚至在諸侯的意料之中,根本不會給予什么賞賜。可在西域就不一樣了,打下鄯善這個不過半個漢陽大小的地方,便已經是平定了一個國家,還有車師國那兩個大縣幾個鄉里的地域,也叫平定一個國家。

就憑這些戰功,緩慢蠶食擴張影響,直至將烏孫國納入版圖之后,他馬猴子回去能平地升成萬戶侯!

至此,馬玩這支三千人出漢陽,五千人出玉門的涼國遠征軍的兵力已然過萬,準備開啟下一次英勇的征程。

建安三年,平且末、戎盧二國。四年收捐篤、子和、西夜三國。

馬玩這一支在西域越打越多的漢軍兵馬廣散聲威,漸漸的那些小國紛紛歸附,終于引起了若龜茲、烏孫、疏勒、焉耆等大國的注意……西域真正艱難的戰爭從建安五年開始。

西域暫且告一段落,并州在后來的幾年里內部紛爭不斷,漢人與匈奴人的問題,并州人與涼州人的問題,小打小鬧了幾次不傷根本。真正傷筋動骨的,還是鮮卑人的兩次南下,只不過在董卓與白波楊奉等人的共同驅逐下,鮮卑人一時也難以攻打進并州腹地,只得一次次地作罷。

天下的局勢則更加紛亂,徐州的陶謙得了病去世,徐州成為一塊誰都想叼一口的香餑餑,在冀州養精蓄銳的公孫瓚派出兵馬進略青州,與曹操派去接收青州的張遼爆發連翻大戰。孫堅與劉備仍舊對搏于荊州,幾個郡來回變換旗幟兩個諸侯卻對此樂而不疲。盡管攻伐互有勝負,但實際上是劉備勝了。畢竟,孫堅沒能打垮劉備,從某種意義上講他便已經輸了。但常言道東邊不亮西邊亮,在周瑜、嚴白虎等人的幫助下,號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領兵進駐混亂不休的徐州,一月拔除佛城四座,逼的豪強笮融與十萬信眾奪路而逃。

建安五年的戰事,便是以天下東方為舞臺接連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馬越的蝴蝶效應,各個諸侯手下只要有兵甲作坊與組織匠人的能力的,對于兵器甲胄及騎兵都毫無例外地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為高橋馬鞍與雙邊馬鐙的過早出現,使得大漢再建安年間便進入了具裝甲騎的初步萌芽時期。

隸屬于朝廷,以太學培育出的優秀郎官與兗州軍中驍將百長擔當騎卒的曹氏精銳,虎豹騎,便是其中的代表。

劉備沒有能力組建大規模的騎兵,他的軍士紛紛將重心放在重甲步卒身上,從而練出了一支無堅不摧的重甲步軍,號鎮東刀手。這支名字樸實的漢軍重步卒在戰場上的表現從不像他們的名字一般鋪市,這種事情孫堅的印象最為深刻。

畢竟,數年前那支名為涼州覆甲的重騎橫空出世,像尖刀一般扎在每一個有心爭雄的諸侯身上,每一個午夜夢回憶及那支鬼神般得軍隊,鐵蹄能使城墻發抖的騎兵,總令他們感到靈魂深處的不安。

盡管,那支軍隊已經隨著馬越的封王而消失在眾人眼前很久很久,卻從未有人忘記那支兵馬的名字與那猙獰的惡鬼面甲。

當各路諸侯爭先恐后地忙著保守地盤或是爭霸天下時,馬越在他一手開創的西北安樂窩中終日教授自己的兒子騎馬射箭,讀書習武。整個涼國因為潼關那道駐軍數萬的關口阻隔了涼國與朝廷,兩邊信息不通,別說尋常百姓,就連商旅都禁止通行。所以東面的戰亂根本無法影響到和平安寧的涼國。

十余年的時間,苦心經營之下涼州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積貧積弱的涼州了,經過這幾年一次又一次地擴軍,整個涼國已經有超過六萬的涼王覆甲軍。沒錯,覆甲軍自從馬越封王后便更改了名字,叫做涼王覆甲軍,這些年隨著煉鐵司匠人越來越高的鍛造技術,覆甲軍的甲胄與軍械已經翻新了數次,每一次都讓他們的戰斗力獲得很大的提升。

似乎歲月消磨了馬越的雄心壯志,諸侯們最喜歡的攻城略地似乎對他起不到一點兒興趣,兩次入關均以失敗告終也仿佛絕了他節制天下的雄心……當別的諸侯還在擔心手下兵馬調度不過來時,馬越卻在發愁涼國今年學堂結業的文武之才應該安排到哪里。

早年建成的州學郡學縣學制度在如今讓涼州人充分體驗到了甜頭,單是那每年千余的速度離開各地學堂知五兵曉天文懂地理的人才便足矣令他人紅了眼,而馬越卻只能將多到無處安置的州學子弟發配到西域讓他們跟著馬玩長見識去。

建安九年,率軍平定西域二十七國的偏將軍馬玩傳信,三萬西域聯軍駐軍敦煌,單騎領五百護衛前往隴都覲見王上。

轉戰西域九千里,歷時十一個年頭,馬玩回來了!


上一章  |  三國之涼人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