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涼人崛起第八十二章 白馬為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 >> 三國之涼人崛起 >>三國之涼人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二章 白馬為鑒

第八十二章 白馬為鑒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6日  作者:文二郎  分類: 歷史軍事 |   | 歷史穿越 | 文二郎 | 三國之涼人崛起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建安元年,是歷史上曹操遷漢帝至許都的年號。

袁氏的覆滅,帶給天下太多變故。處心積慮要在洛陽執掌大權的袁紹死了,千軍萬馬攬大權的馬越撲了個空,受了漢帝的封國禁足令,在積貧積弱的涼國被告誡不得再入關東。一門心思營救陛下討擊黑山的曹孟德反倒成了入主洛陽的那一個。

只是執掌朝堂,從來都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如今這個多事之秋。

建安元年三月,河內的百姓方才埋下種子,北方的探馬便帶回了公孫瓚已經奪取冀州全境封閉關隘嚴防死守,令其麾下將領關靖領兵一路北上。僥幸逃過一死的冀州良將麴義督帥殘兵逃至洛陽,單騎請求朝廷出兵討伐冀州。朝廷當下鼓動兵馬,一場中原與冀州的戰爭一觸即發。

誰都知道,這將是一場苦戰,公孫瓚名聲在外,還攜著幽州雄騎……又是一場曠日持久,伏尸百萬的戰事要開始了。

所謂兵無常勢,公孫瓚如日中天的時候,萬萬想不到后院起了火。

前番公孫瓚殺死劉虞,以兵馬占據幽州全境,遙遙自稱了幽州刺史,卻不想劉虞的獨子劉和在幽州鮮于輔、齊周從事的看護下一路北上逃竄,跑到了烏桓人的地盤。幽州的騎都尉鮮于銀更是推舉燕國人閻柔為烏丸司馬,在幽州與冀州的戰爭中游走烏桓、鮮卑之地,募得漢兵、胡兵數萬,高舉著為幽州牧劉虞復仇的大旗反攻幽州。

說起閻柔,也是個亂世中的苦命奇人。

年少時因為戰亂,閻柔被烏桓人俘虜,后來又因烏桓敗于鮮卑,輾轉在烏桓、鮮卑之中作為俘虜,久而久之因為養成胡人的生活態度與為人處事的觀念,成為他們所信任的朋友,在北方有很大的聲望。

這一次,便是閻柔的機會,鮮卑人與烏桓人幫助他殺死了公孫瓚的護烏桓校尉邢舉,隨后又在鮮于輔、鮮于銀、齊周等人的支持下取而代之,成為新的護烏桓校尉,隨后以迅雷之勢募得數萬兵馬,趁公孫瓚尚未還師之時直逼漁陽,同時分出兵馬于界橋設伏。

這是一次龐大的設伏,公孫瓚出征冀州的兵馬已有兩年有余未歸家,新年一過,正是征夫思鄉之時,閻柔等人劫獲公孫瓚長史關靖率大隊兵馬返回幽州的消息,便在界橋之地設伏。

突然襲擊在兩個地方同時展開,漁陽太守鄒丹出城于潞河之地備戰,幽州都尉鮮于銀將兵萬余與鄒丹戰于潞河,在漢兵正面沖鋒,胡騎左右游曳的戰術下漁陽軍被殺得大敗,漁陽太守鄒丹死于陣中。漁陽各縣紛紛望風而降。

隨后,鮮于銀率軍前往界橋,欲援閻柔。

界橋的戰斗悄然展開,剎那間成燎原之勢,閻柔龐大的攻勢打關靖了個措手不及,公孫軍被打得節節敗退,是役單單逃到河中被淹死的便有數千人。

兩場大戰接連戰勝,郵政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地紛紛殺掉公孫瓚設立的太守長吏,舉劉虞侄子劉和為幽州將軍……地方對皇權越來越不在乎了,州郡似乎成了個人的私人領地,子承父業在人們眼中好像無比正確。

與此同時,來自朝廷的兵馬在偏將軍夏侯惇、夏侯淵的率領下朝著冀州進軍了。

入主朝堂后對曹操而言最大的改變便是擁有了錢糧與匠作。隨之而來的,便是可以隨意征召的龐大兵力。

此次出征冀州,夏侯兄弟督軍兩萬,由潁川人戲志才擔任軍師,直奔鄴城,如有神助。

另一方面,劉備陷入了苦戰。

憑借南陽一郡,與朝廷撥派的萬余兵馬,劉備已經死守宛城數月有余了。若非領九卿的陳王劉寵能在側面牽制孫堅的兵力伺機擾亂其后方糧道,南陽郡早就淪陷了。

熟悉小兵馬作戰的劉備對于大兵團并非那么得心應手,而孫堅則是大兵團作戰的行家。死守南陽,對劉備而言是以己之短攻敵之強,但他沒有辦法,南陽是荊州還在朝廷手中的最后一郡了。

如果這里丟了,荊州便全部落入孫堅之手……所以他必須要守住。

然而,南陽要守不住了……麾下大將張飛在與孫堅作戰時領軍沖陣數次,挑殺孫堅麾下立下汗馬功勛的大將韓當,令整個江東軍都記住了這個英勇的黑面青年將領,隨后的戰事中遭到孫堅軍數員猛將的夾擊,撤退時被流矢命中,雖未傷及性命卻要修養上三個月之久。

劉備的苦戰,在這時才真正開始。

守城,敵軍似潮水般涌上來,身邊的袍澤接連死于非命,敵軍鳴金,潮水般地退走,留下遍布城頭的尸首。

一次,再一次,又一次……直到劉備習以為常。

若沒人幫助,死守南陽的劉備只有死路一條,但上天似乎不愿意就這樣絕了劉備的前路。在他固守城池第三個月的第五天,一個名叫紀靈的武人帶著千余兵馬自孫堅軍后方殺來,摧枯拉朽般地摧毀了孫堅軍的后方軍陣,正待前軍回援之時,兩個頭上包裹著黃巾的將領督帥數百死士殺穿了陣營,盡管那數百人沖出營地時只剩下寥寥百余人,但卻使得孫堅軍勢被從中截斷,后軍數千兵馬被紀靈接連絞殺,待到重新結陣時已經折損過半。

無奈之下,孫堅只得暫且退軍。

南陽保住了,非但保下南陽,劉備拼盡全力的死守也得到了上天的獎勵。袁術留下的殘兵敗將,紀靈、劉辟、何儀加入到南陽太守劉備的麾下,為之奮戰。

宛城久攻不下,孫堅已經在這座城池耗費了太多的兵力與精力,隨之率軍后撤,在荊南各郡廣布兵馬營寨,做出守勢不再繼續進攻。這使得劉備有機會能夠休養生息,死守宛城的義舉也使得劉備之名再一次震動天下,接下來數月之間,劉備這個名字就像有魔力一般,他的禮賢下士,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愛民如子,像雪花一般傳遍整個荊揚之地,受到戰火侵害的荊州百姓、士人紛紛爭相向著南陽前進,爭先恐后地投至南陽太守劉備的麾下。

遠在洛陽的曹操得知劉備的所作所為之后,當下為他上表皇帝,加封劉備為鎮南將軍,領荊州牧。

盡管這個荊州牧沒有一點兒蛋用,整個荊州除了南陽之外沒有任何一寸土地在他的統治之下,卻給了劉備不敢想象的政治鼓舞。同時也激發了劉備與孫堅一爭高下的雄心壯志……以南陽郡為跳板,誓與孫家爭荊州!

眨眼,時間便走到了建安元年的秋天,南北方正在進行的戰爭都到了僵持階段,這一年攻守易勢,原本占盡威風的公孫瓚因為自己的一時驕狂沒能在幽州穩扎穩打而失去了自己的大本營,反倒以絕對的優勢將自己推進了一個多方作戰的絕地里去。

東北方向幽州將軍劉和的兵馬在閻柔的率領下不斷推進,對冀州實行壓迫,而南方還要面臨朝廷夏侯兄弟不斷進兵的攻勢……只知武功不懂文治的公孫瓚嘗到了窮兵黷武的苦果,吏民失望,盡失人心。

冬季來臨之前,宛城的劉備接待了遠道而來的客人,一個他意想不到卻也令他欣喜若狂的客人。

這半年的休戰期間,劉備接納了太多的客人。從前中原混戰,北方的吏民大多逃向在德高望重的長者劉表統領下的荊州,而此次由孫堅主導的荊揚大亂,使得那些來自中原的名士與文人只身前往南陽避難……或許避難有些說得太好聽了,他們都知道南陽不是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只是沖著劉備這個名字而遷居故土的。

不為什么,就憑劉備這個人,值得他們以性命去托付。

盡管接納了太多名士,甚至很多人都是不事生產的士人出身,從前他們在家鄉有廣袤的土地供給他們,可那成車裝載的地契根本對現在的南陽幫不上什么忙。盡管如此,劉備仍舊不厭其煩地接納所有來向他尋求幫助的人。

劉備始終都是這樣,溫和地對待每一個來投奔他的人。因為他明白自己一無所有,根本就不是那種生來便有什么可以讓自己仰仗的人啊!

他只有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情,將人事做盡了才能奢求上天降下一點兒可憐的氣運,助他成就大事。

外有強敵,內有憂慮,由不得他一介微命的劉備去放縱。

就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穿著一身麻袍快步走出府邸,在人潮擁擠的南陽城門口見到了那名冀州戰場上曾有過一面之緣的白馬武將。摩肩接踵的行人中,那人自顧自地牽馬立在一棵枝葉繁茂的樹下,馬背上載著重重麻布包裹的銀槍,臀囊中收納著曾被鮮血浸泡過的鎧甲,穿著一身灰白的衣袍立在那里,像身后的參天巨木一般立得筆直。

“是……子龍兄嗎?”劉備快步地上前數步,離得近了看清面容,這才大喜過望地奔走而去,朗聲說道:“聽說是冀州故人,劉某便想可能是子龍兄,卻又不敢確定,遙遙千里,子龍兄是如何尋到在下的,這一路,你可受苦了!”

“趙某見過玄德公,前來投奔,如蒙不棄,望君收留。”

趙云看著這個在冀州戰場上擲地有聲地說出漢室興亡匹夫有責的男人,矜持地拱起手來……這個時候他就知道,這個男人是值得他為之奮戰一生的主公。


上一章  |  三國之涼人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