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三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下大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娘三國 >>娘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下大勢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下大勢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8日  作者:北國的雪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北國的雪 | 娘三國 
您現在的位置:歷史軍事第二百四十一章天下大勢

第二百四十一章天下大勢

小說名:

作者:北國的雪

茫茫夜色中,帶著一身酒氣的去卑漫無目的的在營地中行走。素利的那句話,失蹤在她腦海中盤旋。哪怕是酒精的刺激下,她依舊很清楚,自己與陳濤之間絕對不可能有任何結果。然而,只是一個假設,卻將她的心徹底擾亂。

“是呀,若果他真的不是大漢丞相,又或者我不是烏丸單于,他會留下來嗎?我會跟他走嗎?呵呵,去卑,別傻了,即便是這樣他也不會看上你。”躺在草垛上的去卑,望著天空中那輪明月,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但卻顯得如此苦澀。

第二天,去卑以素利被魁頭蠱惑,罪不至死為由釋放了素利。只不過作為懲罰,素利辭去了素利部頭人的位置,由他一名成年的近親兄弟繼承。這個結果并沒有出烏丸人的意料,原本去卑和素利的關系就極好,又加上有大漢丞相為他求情,素利能夠免死早已經是注定的事情,因此也并沒有在烏丸人中引起什么反彈。

同日,大清早馬超便策馬離開烏丸人的營地,趕回羌人騎兵大軍中。而應陳濤的請求,去卑也派出騎士攜帶陳濤的書信前往漢軍大營中。

五日之后,以賈詡為首,張繡作為護衛的漢軍使團抵達烏丸營地。由此,烏丸去卑部正是與大漢,或者說是與陳濤簽署了正是協議。

按照協議約定,烏丸去卑部所產出的戰馬,陳濤擁有優先購買權,價格低于市價一成。草原上盛產的各種牲畜、草藥、礦產、皮革等,陳濤同樣擁有優先購買權,價格與市價等值。同時,陳濤將會在司隸增減八、涼州兩處邊寨貿易點,以市價提供鹽茶綢緞布匹等必需品,并且給予烏丸人優先權的同時,減低一成市價出售。除了這些經貿方面的協定之外,更重要的是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協議,并且約定在一方受到其他勢力攻擊時,可向另一方要求支援,但是否接受由另一方按實際情況評估。

林林總總的協議細節簽訂完成時,已經是賈詡抵達烏丸營地的十天之后。雖然去卑和陳濤之間已經有了大體的框架,但是細節方面的爭執卻異常激烈。從每年烏丸人提供多少戰馬,到陳濤可以放開多少鐵器等等,總之能夠想到的細節,雙方幾乎每條都會爭執許久。當然,這些爭執是賈詡為主的使團和素利為主的烏丸人代表之間的爭執。

不過幸好,最后雙方對協議的內容都還算滿意,并沒有一方感覺自己吃虧。

當最終協議簽署之后,烏丸人歡欣鼓舞,對即將到來的明天充滿希望。而陳濤一方也十分滿意,這份協議,起碼意味著只要不出大的變故,司隸和涼州的北方將不再會遭受外族的侵襲,這將使陳濤手中可以動員的兵力大大提高。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再協議簽署之后的三天,去卑每日都會舉行盛大的宴會款待遠方的來客。馬背上的民族,熱情、好客、豪邁、直爽的性格給賈詡等人留下極深的印象。然而,無論去卑如何想要多留下陳濤幾天,分別的日子終究還是會到來。

這天清晨,去卑和素利一身正裝率領上百名烏丸人頭領站立在營地門外,陳濤、趙云、呂布、韋兒、賈詡、張繡等一行大將,以及數百名親衛、軍中文官等魚貫而出。今日,便是陳濤等人離開草原南返大漢的日子,也將士去卑率領全族子民向南遷徙,在長城之外安營度過冬天的啟程之日。

“丞相大人,感謝您對我們所做的一切。烏丸子民們將永遠記住您的恩德,希望烏丸和漢人能夠永生永世的和睦相處。”去卑右手撫胸,恭敬的鞠躬行禮。

“單于無需多禮,快快請起。”陳濤扶起去卑之后,笑著說道:“漢人同樣會感謝單于,感謝你為我們提供戰馬,也感謝你將草原上珍惜的物資帶來大漢。我們之間的友誼,必然會天長地久,就像兄弟般親密無間。”

陳濤的話讓烏丸人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也讓去卑的心中更堅定了一絲信念。

當眾人寒暄完畢,陳濤即將要踏上馬車的時候,去卑忽然上前一步,解下腰間的彎刀,雙手遞給陳濤,紅著臉說道:“丞相……不,陳大哥,請收下這份禮物。”

陳濤一愣,卻也沒有多想,笑著雙手接過之后便說道:“濤不擅武藝,單于若不怕寶刀蒙塵,濤便將它收下。”

去卑見陳濤接下了彎刀,臉上笑意如花,嬌笑著說道:“此刀必會因握在陳大哥手中而名揚天下,何來蒙塵之說。陳大哥一路順風,去卑遠在千里之外,奕會遙祝陳大哥萬事安康!”

陳濤笑著點點頭又與去卑說了幾句話之后,便在去卑那戀戀不舍的目光中鉆入車廂,由一眾大將護佑著向南行去。

眼見陳濤等人的隊伍已經走遠,素利上前一步,輕聲對去卑說道:“你的心還是跟著他走了。”此刻的素利眼中,有一絲淡淡的惆悵,但卻已沒有那種痛恨與哀怨。

去卑轉過身,面對素利嬌笑著說道:“是的,他是天神的寵兒,我沒有辦法跟隨在他的身邊,但起碼我的心能夠跟他遠行。素利,總有一天,你也會遇到愿意把心交給你的女孩!”

素利失笑搖頭,神色坦然的說道:“只要你一天還沒有成為他的妻妾,我素利是不會死心的!只是,不論將來如何,我必然會是你身邊最堅實的支柱!”

此刻的素利眼中一片清澈,讓望著他的去卑臉上的笑意更濃了一些。

轉過身,望著已經變成小黑點的漢軍車隊,去卑輕聲說道:“陳大哥,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去到你的身邊!”

八天之后,陳濤所在的馬車與張飛率領的漢軍本部人馬匯合。隨即,十一萬大漢騎兵與同日向南班師。另一方面,馬超率領羌族騎兵退出烏丸人的勢力范圍。原本即將爆發的塞外三族大戰,最后以令各方滿意的方式結束。唯一有些遺憾的,可能就是那些想要搶占烏丸人財富的羌族人,有些悶悶不樂。只不過,當他們知道陳濤將會在涼州增加貿易集市時,心情便好了許多。起碼,這一次出戰并未落到毫無收獲的地步。

十數日之后,漢軍鐵騎進入長城,在平陽郡短暫停留之后,向洛陽方向行去。又過三四日之后,去卑部在長城外建立永久營地,從此成為護衛司隸北方的一道有力屏障。

又過數天,陳濤抵達洛陽。返回朝堂的陳濤,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與劉協在御書房密探一日。次日朝會上,陳濤上表請封去卑為窩汗單于,大漢唯一承認的烏丸王!

劉協自然不會有任何反對,當即下旨賜封。由此,去卑部成為了名義上大漢的附庸,但實際上卻不負擔上貢等實質利益。即便如此,這一大事也迅速傳遍天下,自從漢武帝以來,對外族多戰敗多勝少,能夠將一支強大的烏丸勢力控制住,這等榮耀足以讓天下震驚。甚至有不少迂腐書生,已經開始大聲對漢獻帝劉協歌功頌德。而那些頗具野心的諸侯們,則對于陳濤的忌憚更深。

明面上的文章做完之后,實際上與烏丸人之間的貿易也已經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介于原本就已經逐漸成形的司隸經濟體系,烏丸人緊缺的過冬物資很快就提供到邊關集市中。原本烏丸人中還有不少人擔心陳濤一旦返回大漢,就會撕毀盟約,但當大量平價的物品放在他們的眼前時,這些人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一言九鼎。一時之間,陳濤和去卑的聲望,在烏丸人中如日中天。

由于烏丸事件耽擱的時間太久,北方大地也已經開始進入了寒冷的冬季,所以陳濤暫時將前往潁川的計劃押后,準備等開春冰雪消融之后,再去見荀家家主,以便讓荀彧真的可以放開手腳。

辦完了該做的事情之后,陳濤的日子又開始清閑起來,而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在陳濤的控制區中,不論是軍力還是經濟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前次與關東聯軍大戰時損失的兵源,此時已經基本彌補,除了缺乏老兵的作戰經驗之外,新補償的士兵也已經經過一年的訓練,有了成為精銳的基礎。

介于這些根基,陳濤以及他身邊的智囊們,在大雪風飛的冬季,將目光轉向天下群雄。

司隸西南部,占據蜀中富饒土地的益州牧劉焉,每年都會上表稱臣,表面上顯得十分忠誠。但實際上,原本該送往洛陽的賦稅等,劉焉卻已漢中被賊寇占據為由拒絕送達。

對于這樣的狀況,暫時還無力針對劉焉的陳濤,只能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從名義上能夠有劉焉的支持,也有利于保證朝廷的威信。

與劉焉同樣做法的還有荊州牧劉表、幽州刺史劉虞、徐州牧陶謙等人。由此可見,各地諸侯對于陳濤控制的洛陽朝廷,還是以觀望為主,真正臣服最終還需要武力手段。

另一方面,被劉焉成為賊寇的漢中太守張魯卻直接公開質疑洛陽朝廷的正統。按張魯所說,此時的皇帝劉協流落在外多年,已很難保證不是被人假冒,因此他堅決不承認朝廷的正統地位,甚至公開指責陳濤橫行京師,乃是大漢國賊。

看到這份密報的時候,陳濤不禁失笑。這張魯也知道是不是修道修成了傻瓜。漢中地處要到,是司隸南下益、荊等地,貫通中原的咽喉。漢中緊靠司隸,雖是天下少有的堅城,但僅僅依靠一城一郡就想要和司隸、涼州抗衡,簡直像是螳臂當車。若是他臣服朝廷,年年上貢,陳濤一時之間或許還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出兵漢中。但他如此藐視朝廷,甚至公開針對皇帝本人,簡直就是取死之道。陳濤大軍來日出征之時,首選目標必然是這“欺君罔上,目無君上”的白癡。

漢中何時打,何時出兵,陳濤麾下的謀士們早有幾份預案,只待時機到來必會一戰而下。陳濤根本沒有將張魯看成對手,更不會對這個無腦的白癡挑釁而動怒。

放下漢中張魯,劉虞治下的幽州如今也是熱鬧非凡。

劉虞本是平庸之人,唯一可圈可點之處便是不算貪婪。若換成太平盛世,像他這樣的中庸之臣,牧守一方尚且勉強,可在這人吃人的亂世中,卻實在為難他了一些。

幽州雖然名義在劉虞的治理治下,實際上整個遼東卻自成體系。公孫瓚所在的公孫家牧守遼東已經有幾代,族中兄弟多為遼東各地守將,僅兵力上便不是劉虞所能相比。靈帝在世時,除了黃巾賊之外,朝廷大臣中無人敢目無皇帝獨霸一方。但在現在,各地還有多少諸侯將洛陽朝廷放在眼中?他們真正害怕的,也不過是控制朝廷的陳濤,以及他麾下的幾十萬大軍。

公孫瓚在聯軍與陳濤死戰一場之后,深刻了解到陳濤軍的強勢。因此當回到遼東之后,便開始大舉擴充兵馬。亂世之中最賤價的就是人命,往往只需要給他們一口飽飯吃,愿意前來當兵的人就不在少數。若不是公孫瓚手中不算富裕,恐怕瞬間就會拉起幾十萬兵馬。但即便是如此,如今公孫瓚麾下也擁有雄兵二十萬,短短一年時間,兵力膨脹三倍有余!

實力強大了,說話的語氣自然也更強硬。手中缺錢的公孫瓚很快將目光對向了劉虞。名義上公孫瓚還是劉虞的部下,那么他麾下的軍隊也算是幽州兵馬。所以,在手下謀士的策劃下,公孫瓚開始一次次以邊關吃緊為由問劉虞要錢糧。

最初時,迫于公孫瓚的壓力,再加上劉虞確實也擔心遼東被烏丸人攻破,會危及整個幽州。因此,每每公孫瓚來要錢要糧,劉虞都會盡量滿足。然而,劉虞息事寧人的做法,換來的不是公孫瓚的感激,而是變本加厲的索要。很快,涿郡中原本陳濤時期積累起來的一點底子,都被消耗一空。

無法滿足要求的公孫瓚語氣越來越不善,到了這個時候劉虞也算是看了出來,公孫瓚恐怕想要的已經不是一點錢糧,而是整個幽州!潘然醒悟的劉虞終于開始聽從麾下文武的意見,在涿郡擴充軍力,以應對公孫瓚的威脅。

只是很可惜,光是東面一個公孫瓚,已經讓劉虞窮于應付,西面尚且還有一個袁紹!

當初糾集數十萬聯軍時,袁紹是何等的風光,滿以為會一舉拿下司隸。但卻沒想到,在陳濤面前,幾乎一敗涂地,數十萬關東聯軍近乎全滅。就連他自己,也是在部下的強行突圍下,才勉強逃出生天。這份打擊,對于心高氣傲的袁紹來說,絕對不是小事。

回到南皮的袁紹,數月間一蹶不振,若不是手下文武皆有才干,又都忠心耿耿,說不定早已經四分五裂,再無袁紹立足之地。好不容易在眾將悉心照料下恢復信心的袁紹,心底已經留下了陳濤的陰影,所以即便陳濤已經大軍返回司隸,留在鄴城的不過是弱小的韓馥,袁紹也已經沒有膽量去招惹。冀州西面乃是司隸,西北是并州,這兩個地方袁紹都已經沒有膽量去招惹。南面青州如今正是黃巾殘黨橫行不法之地,若是想要平定,需花不少功夫。唯獨有東面的幽州,不但盛產戰馬,而且由于一直實施陳濤時代留下來的政策,經濟能力遠非他處可比。因此,深思熟慮之后,袁紹在幾乎拿下整個冀州東部之后,便將目光投向了倒霉的劉虞。只不過,袁紹尚且還需要等待時機罷了。

幽州一觸即發的局面已經不可逆轉,陳濤以及麾下謀臣們一致認為,劉虞必然會被公孫瓚或是袁紹拿下。而之后不管是誰占據了劉虞的地盤,為了發展自己的實力,公孫瓚和袁紹之間必有一戰,唯有勝者才可能成為北方新的霸主。

幽州距離司隸遙遠,陳濤就算有心也是鞭長莫及,只能暫時處于觀望狀態。

青州的局面則有些混亂。當初青州是黃巾賊軍肆虐最為嚴重的地區,再加上司隸實行利民政策之后,大量的流民涌入司隸。因此,現在留在青州的百姓,往往不是黃巾殘黨,就是黃巾家屬。只不過因為失去了統一指揮,變成一盤散沙,各自為戰!

原本青州應該會在很長時間里,保持這種混亂的局面。然而,在一年以前,青州卻出現了兩股強大的勢力,逐漸有二虎相爭的局面。除去青州最東面的北海依舊在孔融手中之外,原本在公孫瓚手下混日子的劉備,不甘寂寞,像公孫瓚借了五千精兵之后,便殺入了青州。從最初開始占據平原,但現在幾乎擁有半個青州,收編無數黃巾精壯之后,劉備此刻麾下已經擁有七、八萬兵馬。

而在青州附近的兗州,一支自號黑虎軍的黃巾殘部在陳留突然崛起,其首領到現在還是個迷。黑虎軍打起黃巾大旗,雖然成為天下公敵,但是卻也招納來無數黃巾殘部,短短半年時間內就差不多聚集起近十萬大軍。這可不是當初黃巾軍中那種連老弱婦孺都算上的雜牌軍,而是真正的可戰之士!

以陳留為根基,黑虎軍迅速掃平周遭散兵游勇,隨即侵入青州,逐漸吃掉青州東部的土地,成為中原地帶一支不可忽視的強軍。

劉備也曾聚集大軍與黑虎軍展開激戰,但兩方卻呈現五五之勢。而之后,伴隨著大量黃巾軍殘部加入黑虎軍,其勢力膨脹迅速,很快就已經占得上風。無奈之下,劉備只得與北海孔融聯手,這才勉強保持住戰線。只不過,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雙方之間的大戰已不可避免,如今不過是在聚集實力罷了。

撇開兗州、青州的黑虎軍與劉備,繼續向南,豫州全境皆落入袁術手中。袁術此人,雖然心胸狹隘,但不得不說運氣確實不錯。作為袁家的嫡子,他所領到的汝陽郡可說是中原最為富庶幾個郡國之一。而在黃巾作亂中,豫州受到的影響很小,因此幾百萬人口基數大多保存,這也是如今袁術可以快速發展的根基。再加上豫州連接大漢南北,經濟極為發達,袁術可說是得天獨厚。

聯軍戰敗之后,袁術深感陳濤威脅,大肆擴軍之余更開始向外擴張。很快就將整個豫州拿下,甚至將揚州最為重要的城市壽春也收入囊中。如今,南方幾路諸侯中,袁術隱隱成為最強者。

只不過,袁術想要奪去整個揚州的計劃,卻因為孫堅的出現而有所改變。身為長沙太守的孫堅,本該屬于劉表麾下。但她返回屬地之后,以雷霆之勢,借為大漢朝廷掃平不臣之名,迅速從長沙轉戰江東,短短一年時間內,便連續滅掉諸如嚴白虎之類的小諸侯,將除壽春之外的整個揚州歸入麾下。

待到劉表反應過來,要求孫堅停止征伐,并交出揚州的治理權時,孫堅果斷放棄飛地長沙,掛印而去。隨后,自封為揚州牧,將治所遷移到吳郡,從此隔江而治。

面對如此情景,荊州劉表除了氣急敗壞之外,也找不到什么好方法,最終也只能忍氣吞聲,默認了孫堅在江東的實際勢力范圍。

只不過,劉表心中有氣,而袁術又想將手伸到揚州,于是雙方一拍即合,秘密結下盟約,只待時機成熟便準備合力攻打孫堅。相對的,孫堅也想將壽春收回自己手中,時刻注意著袁術的動向,江東大戰也非輕易可以化解。

縱觀整個大漢局勢,從南到北各路諸侯盡皆劍拔弩張。唯一還算太平的,也就只有徐州陶謙以及西蜀劉焉,只不過他們究竟能夠堅持多久不加入這場混戰,也非輕易可以判斷!

<<看書啦文字,歡迎讀者登錄www.kanshu.la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聲明:小說《》所有的章節、圖片、評論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收集自網絡,屬個人行為,與看書啦立場無關。


上一章  |  娘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