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戰騎狂潮第八十章 宗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戰騎狂潮 >>漢末戰騎狂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章 宗教

第八十章 宗教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度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度方 | 漢末戰騎狂潮 
全文閱讀看書吧網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度方本章:

那堂下諸多民間武學家聞言,互視一眼,其中一人站起身來,抱拳道:“庶民王越,拜見天子。”

“王越...”李錚眉頭一挑。

王越此人,李錚是知道的。此人武藝超凡,曾單人匹馬,斬下羌酋人頭。但較之大多數民間武藝大家而言,此人對功名利祿,看的更重。

前漢之時,王越一直逗留洛陽,欲得三公九卿看重而平步青云。但此人出身卻遭人鄙薄,一直未曾有人舉薦,最終只入宮做了一個虎賁。

虎賁,禁宮衛士,天子近衛,因勇力而得名,僅此而已。

許是因武藝高強,曾授漢天子劍術,也被好事者稱之為帝師。

漢靈帝死后,此人先后歷少帝、獻帝。當初李錚取關中,曾于長安見過此人一面,不過并無太深印象。

后來劉協出奔袁紹,此人乃是隨身扈從。

雖然在此時此地見到王越,讓李錚有些意外。但想來,以此人的武藝名望,當是有資格接到詔令,如此也便不足為奇。

“原來是王越大師!”

此人武藝,倒是當得一個大師的稱呼。

“不敢。”王越面顯謙卑,躬身道:“天子謬贊...此番天子相召,當是為編纂武經之事,在下等庶民武夫,但憑陛下吩咐!”

李錚微微頷首,笑道:“請坐...”說著目光一掃,道:“我欲匯總天下武藝流派,匯集各家武藝絕學特點,編纂一套武經。一者是為了增強軍隊的戰斗力。二則是要將武學之道,發揚光大。”

在座之人,心知其中的原因,既已然奉召而來,不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都已經表明的態度。

接下來,以李錚起頭,與在座武學大家進行了一番詳細的商討,拿出了一個具體的章程。

最后,李錚笑道:“明日我便會遣專門人員,配合諸位編纂這部武經...一旦武經編纂成功。發揚廣大,諸位便是我起源帝國的武學源流,百年之后,當有入駐賢者祭壇的資格!”

聞聽此言,這一眾民間武學家。俱皆精神振奮,面色通紅。

他們根本就沒想到,以自己的身份,竟然還有入駐賢者祭壇的資格。那是何等的榮耀?想起就讓人激動!

得了此承諾,不少人心里的一些小心思,立刻就消散無蹤了。

相較于萬世流芳,其他的都是旁枝末節,都可以拋卻。

“好了。諸位就先請下去歇息吧...道者、僧人請留步。”李錚微微一笑,揮了揮衣袖。

當即,大部分武學家都離開此間偏廳。堂下只剩下三個道士、兩個僧人。

這三個道士,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后世歷史上,都曾有記載。

其一鶴發,面如稚子,乃是烏角先生、天柱山隱修道士左慈左元放。

其二滄桑。面色紅潤,乃是江東瑯邪宮道士于吉。

其三名為張盛。乃是漢中張魯第三子。張魯敗亡之際,張盛在外地為官。后棄官。領五斗米教,遷至龍虎山,立下道派。

至于兩個僧人,俱皆垂垂老朽。其中之一,乃是下邳浮屠寺方丈,法號法元。另一位卻是常年在西北游走的行腳僧人,法號玄空。

“五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道家、佛家的代表人物。”李錚看著俱都面色恬淡的五人,道:“今日將五位留下來,有大事商討。”

“道家源遠流長,起于黃帝,成于老子。道家的很多思想,對我們這個民族產生的重大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孔子曾問道于老子,前漢前期,也曾以黃老之學治國。其中種種,可見一斑。”

“至于佛教,雖是外來宗教,但其中的一些教義,也有可取之處。”

“將諸位留下來,就是為了商討宗教之事。”

聞聽此言,堂下五人面色各異。

李錚繼續道:“宗教信仰,我覺得是必不可少的。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了信仰,就沒有敬畏。而今我帝國初立,就宗教信仰,我也有一些想法。”

這時候,下面的法元僧人起身,行了一禮,道:“敢問陛下信仰為何?”

“我?”李錚哈哈一笑,隨即肅然:“我不信捏造出來的神佛,我只信我那為后世披荊斬棘,為種族開辟生存空間,開創前進道路的先祖們!”

他目中精光閃爍,讓人不敢直視。

“伏羲、女媧,有巢、燧人,緇衣、倉頡,三皇、五帝,有大禹王,有周文王,有秦始皇!還有老聃,有墨翟,有孔丘,有扁鵲...這些圣者、賢者,才是我李重霄的信仰!”

“我今日將爾等五人留下來,就是想創立一個信仰先祖圣賢的宗教!爾等,有何想法?”

堂下五人聞言,俱皆凝眉入神。

良久,又是那法元起身,道:“陛下欲創立宗教,我等不敢不聽。不過陛下欲要置我等教派于何地呢?”

“并入!”

李錚強勢道:“不論道家、佛家,俱皆并入新教之中。取精華,棄糟粕,改頭換面!”

“不可!”

瞬即,這五人俱皆大驚失色,連道不可。

李錚淡淡一笑:“不可也可!”

五人面面相覷。

“我意已決。”李錚擺了擺手,道:“道家、佛家的其中一些思想,可以融入到新教之中。至于佛家講求出家、輪回什么的,就沒有必要再存在下去了。信仰的神靈,以我種族先賢為尊,以太一等自然神靈為輔...”

李錚越說,心里的想法就越多,先后敘述了崇拜敬仰祖靈圣賢,敬畏大自然,順應大勢等等觀點。以修習文武、德行道義為核心思想,最后道:“這新教,就名為祖神教,爾等五人,接下里要做的。就是完善祖神教的教義、教規,為眾多先賢圣人排列神位...”

李錚不容分說,將心里所想,一股腦兒道了出來。

“等五位將祖神教方方面面完善之后,待我過目,便即可立教。爾等五人。就是祖神教第一代大主教!”

言罷,也不給五人反應的時間,起身便離開了這偏廳。

立刻,廳中就安靜了下來。

余下五人對視一眼,各自都看到了眼中的無奈。

“陛下乃天神下凡。現在一意孤行,我等如之奈何?”法元道。

“此為定局,無法改變。”于吉與左慈對視一眼,忽然笑了,道:“貧道來此之前,就有所感悟。沒想到竟然是這么個結果...”

“還算不錯了。”左慈笑道:“雖是新教,但也并非摒棄我道家思想...再則有天子支持,教派倒是能更好的發展。”

張盛緩緩頷首。嘆了口氣:“此乃大勢,唯有順應。”

那面容枯寂的老僧玄空道了聲佛號,淡淡道:“這是老僧最后一次道佛號。以后不為僧人,為祖神教大主教!”

“你這老僧倒是看得開。”

幾人卻是笑了起來。

雖是新教,但就如左慈所言,并非完全摒棄一直以來尊奉的教義。實質上來說,只是換了供奉的神靈,摒棄了一些教義。增添了一些教義,本質上只不過改頭換面而已。并非不能接受。

再則,即便不接受。又能如何?

天子李錚太過強勢,他們這些人,根本無法反抗。倒不如順應大勢,也好將一些思想傳承下去,不至于真正的滅教。

何況還能成為新教的首腦,作為開派之祖,流傳萬世,也不枉這一生的追求了。

建立新教,只是李錚臨時起意。

如果不是當面看到這些道士、僧人,恐怕短時間內是不會產生這個想法的。不過既然看到了,想起了,那就做。

雷厲風行。

當然,不論是編纂武經,還是改革宗教,對于李錚而言,都不算太過重要。

離開政務院之后,就將此事拋諸腦后,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反攻兇獸的大事上來。

要反守為攻,奪回被兇獸占據的土地,方方面面的準備,多不勝多。

調兵遣將自不必說,相關的各種后勤人員、物資也須得加緊準備。還要為反攻成敗的后續做各種準備。

若是反攻不順,該如何區處。

若是反攻順利,奪回了土地,又該如何遷移安置百姓、設立官方統治機構,等等等等,麻煩的一塌糊涂。

而且眼下時值深秋,即將入冬。等到做好一切準備之后,恐怕都要到來年開春時節了。

所以總體來講,至少要明年,才會發起全面反攻兇獸的序幕。

不過在全面反攻之前,戰騎部隊激發了戰氣的精銳小隊、傭兵系統的小規模游擊之策,可以率先啟動。

翌日,李錚納妃。

曹氏女曹可、甄氏女甄宓、糜氏女糜嬛、喬氏女喬瑩喬玉、孫氏女孫仁,六位氣質各異,容貌皆非常人的女子,被納入李錚后宮。

一時間,后宮之中,十位或大或小,或成熟,或稚嫩,或開朗,或嫻靜,或活潑,或可愛,或才氣非常,或英氣勃勃的女子匯聚一堂,是鶯鶯燕燕,讓人眼花繚亂。

新納的六位妃子的家人,俱皆被接到草場,簡單的舉行了一個納妃之禮,便即完事。

說起來簡單,其實其中,已經不知不覺的完成了許多政治方面的隱藏目的。

至少曹氏、孫氏這兩家原本為諸侯,當為后患的存在,心里肯定安穩了許多。至少不會擔心天子李錚會忽然之間將他們連根拔起。

雖然李錚其實并沒有這種想法。(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漢末戰騎狂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