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戰騎狂潮第七十九章 反擊之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戰騎狂潮 >>漢末戰騎狂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九章 反擊之策

第七十九章 反擊之策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度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度方 | 漢末戰騎狂潮 

力量這個東西,對武者而言,就是生命。看小說到網

他們這些做武將的,武藝不是放在首位就是次位,在一定程度上,比之很多東西,都要來的珍視。

而今隨李錚過來的這批人,雖有帥才,但與周瑜之類的人物,又大不相同。如周瑜這類的帥才,喜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以智慧取勝。

而他們,卻更喜歡縱橫沙場,帶兵沖陣,更多的是血熱和豪邁!

也因此,武藝對他們而言,才是生命的最后保障。

所以在看到呂布的表現,得知戰氣這種力量的存在之后,他們都恨不得立刻擁有這種力量。

即便是曾經有志于天下的孫策,也寧愿做一戰騎兵卒,來求取力量。

李錚笑瞇瞇的擺了擺手:“這事兒不急。你們還得在書院里進修一段時間,然后才能進入軍中各位放心,我軍每年都要進行一次戰騎兵選拔考核,只要能過關,就能成為戰騎兵!”

再則,李錚麾下即便步軍,只要能成為校尉級數以上的軍官,就能配備戰騎座駕,自然也能領悟戰氣。

聽完李錚的話,這十九猛將,逐漸都平復了激動心情,鎮定了許多。

不過個個眼神里那種堅定和熾熱,卻是若隱若現。

位面之門處置妥當了,但李錚并不準備立刻就探索對面的世界。

自己這個世界的事,都尚未理清。至少,也得將中原、河北、荊州、江南所有的土地都拿回來,將兇獸死死的壓制住。然后才能抽出力量,探索那個世界。

李錚對于對面的世界,持著的想法,是征服。

所有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東西。除了攘外必先安內,還對人口。有很大的要求。

現在整個起源帝國,人口也不過三千多萬。這么點人口,連征服本世界都不夠,更別說立刻就去征服對面的世界了。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現在有位面之門矗立在那里,就勿需擔心對面世界會出什么幺蛾子。完全可以放下心來。努力發展,勤修內政。

回到靈州之后,李錚將荀攸、戲志才和賈詡三人召集起來,就反攻兇獸,取回領土之事。進行了一番商討。

得出的結果,是三管齊下!

其一,摒棄防守之策,各部大軍穩打穩扎,逐步將戰線往前推進。

重心當放在河北地區。相較于大河之南,河北地區的面積要小的多。所以從這里入手,先試探一下難易程度。

所以這第一策,就需要加強太行山一線的兵力。須得從其余各部大軍之中,分出一部分,調遣至這一線。

其二。將領悟了戰氣的精銳,組成小隊,主動進攻,滅殺棘手的兇獸,四面開花,為大軍的推進。掃平障礙。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是找到了方法。越來越多的戰騎兵,在與兇獸激戰之時。領悟了戰氣。

將這些極具殺傷力的精銳士兵組成小隊,重點照顧那些強大棘手的兇獸,自然能減小大軍推進的難度。

其三,傭兵公會,也是一個極好的輔助力量。傭兵們雖然在各方面都遠不及軍中戰士,但這些傭兵各有個的土辦法,打游擊對付兇獸,也有一套。

定下這個策略之后,李錚轉而,又與三人討論起了在民間推廣武經之事。

這件事很早以前就有了腹案,但因為降服諸侯和立國之事,就只能暫時按捺。現在民間的武藝大家,盡皆集中在九洲城,隨時可以召集起來,合力編纂武經。

不過荀攸三人經過一番思考,覺得其中有些疏漏。

在荀攸看來,體質強化這一套核心內容,倒是可以逐步推廣。但就集中民家武學家編纂出來的武經外圍內容,卻不能推廣到民間。

這些武學家的絕藝,多是殺人技巧,可稱之為打法。一旦推廣下去,百姓們練出了火候,且不說會不會對帝國的統治造成影響,但絕對會對治安,造成不穩定因素。

如果沒有學習打法,人與人沖突起來,至多就是斷幾根骨頭。一旦學習了打法,每一下都往要害招呼,就容易打死人。

所以武經的打法技巧,就決不能在民間推廣。

李錚聞言,細細一想,覺得有理,笑道:“公達深謀遠慮,我心甚慰。武經雖然尚未編纂出來,但其中的打法技巧,的確不能輕易傳出。至于說道影響帝國統治,這一點我倒有不同的看法。”

“也許爾等以為,體質強化推廣到民間之后,使得百姓身體素質大漲,就不好管束。這一點,其實并非如此。”

“這是一個整體性的東西。以前的百姓,體質都衰弱,而推廣體質強化之后,百姓都強壯。人與人之間,仍然沒有差別。整體仍然如一,這就如何能造成動蕩?”

“人越強壯,心氣就越高,做事就有信心,等閑不會軟弱。”

“打個比方。如果說之前,有那窮兇極惡者,或者流寇之類,四處殺人,而因為百姓衰弱,而不夠強硬,就造成了國家動蕩。但現在,這類的不安定因素,面對強壯有心氣、等閑不會軟弱的百姓,他們的行為,就更加困難。反而還有好處,不會有壞處。”

“只要我們自己不出差錯,不搞的民怨沸騰,帝國的統治,反而會愈發的穩固,絕不會產生動蕩!”

“再者,體質強化又不只是民間的福利?我麾下大軍難道是吃干飯的?”

聽了李錚的敘說,三人都微微頷首。

“人的素質,包含精神和形體兩個方面。精神就是德行,形體就要身體強壯。二者合一,才是王道。我欲人人如龍。就是這個意思。”

李錚笑呵呵的道:“對了,別到最后,你們這些宰輔,反倒落后于庶民百姓。下去之后給每個郡守級數以上的官員,也都要配備戰騎。希望你們這些文官。也都領悟戰氣。”

荀攸等人面顯無奈,只道是現在身體已經足夠健壯,沒有那個必要。

李錚卻道:“我這段時間在讀史記,記得太史公的一句話‘不先定其形神,而曰‘我由以治天下’,何由哉?’。不修德行能力。不練身體軀殼,卻道‘我要統治全世界’,憑什么?”

“所以說啊,文武兼備,才是大道。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們這些德才兼備的文官。也能激發戰氣。不說讓你們上戰場,至少也要多活幾年吧?免得到最后,你們一個個都去了,我一個人,多孤單?”

三人聞言,不由面露感動之色。

“好了,都散了吧。”

李錚拂袖而起,道:“傳召各民間武學家。明日我在九洲城政務院要見他們。對了,傳訊軍中將領,以自愿的形式。求取他們一份武學絕藝,以戰功換取。不愿意的就算了,我不強求。”

言罷,轉身而走。

翌日一早,李錚車馬百乘、護衛上千,到了九洲城。

現在他的皇帝。明面上出行,那陣勢自然浩大的多。即便李錚不愿意。但田豐等人力諫,也讓他有些無可奈何。

不過就穿著而言。要比正式的場合,簡單的多。

就一身黑色錦袍,腰間佩劍,簡簡單單。

到了九洲城政務院,迎面就有田豐等人上前迎接。

下了車駕,在一行官員的簇擁下,進入政務院。旁側田豐就道:“陛下納妃之事,臣下已經處理妥當,不知陛下可有其他意見?”

李錚邊走邊說:“你們辦事我放心簡單一些吧,把六位的家人都請到神州草場,見個面,再向民間公布一下即可。”

“遵令。”

“都到了吧?”李錚又問。

旁側荀攸道:“都已經到了。”

“好,那你們忙去吧,我自去見他們。”

帶了一隊親衛,在侍從的引領下,到了政務院一間偏廳。

到廳外,侍從一聲高喝:“天子駕到!”

李錚應聲推門而入,抬首便看見二三十個年紀不一,俱皆目光炯炯,各有氣勢的人物齊齊起身,向著李錚拜了一拜:“拜見天子!”

“諸位不必多禮,請坐!”

李錚笑道,信步上前,在主位上坐了下來。

目光掃視一圈,將在座二三十位都納入眼簾。

這二三十位民間武學大家,卻是來自天南海北。當然,現在俱都在李錚治下落戶。

其中有垂垂老朽者,須發皆白。

有壯碩中年,挺拔硬朗。

有道士,一身道袍,飄飄欲仙。

竟然還有僧人,讓李錚好生奇怪。這時代,佛教雖然已經傳進了神州,但并不太受百姓接納,難以發展。卻沒想到,武學家之中,也有僧人存在。

說起來,李錚對于佛教,并無太大好感。誠然,其中的教義,有導人向善的。但也有一些,十分令人厭惡。

那鼓吹來世的玩意兒,李錚就十分討厭。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爭一個朝夕。若是逆來順受,心存僥幸,就想著這一輩子不行,下一輩子再來,像個什么話?人的意志就會被消磨,意志不堅定,血性沒了,變成一群任人宰殺的羔羊,那算什么?

還有什么出家,禁絕婚嫁,渡人成佛之類的。真要讓他把人都渡了,這世界就該毀滅了。

之前李錚沒想到宗教之事,現在看到這些僧人道士,立刻就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腦子里這些思緒一轉而過,李錚笑瞇瞇的看著這些武學家,道:“今日我將諸位召來,只因編纂武經之事。想必諸位對此,多少已經有了些了解才是。”

當初下詔召集這些武學家,是大略言及過其中的原因的,雖然并未細說,但大體的意思,這些人應該有所猜測。(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漢末戰騎狂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