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二百六十三章 廷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廷杖

第二百六十三章 廷杖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歡迎訪問舞若,!

正文

作者:風中的失落

正月二十五,早朝。【舞若小说网首发】

乾清宮,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翰林院大學士,六科給事中在乾清宮內,諸多的監察御史和翰林庶吉士則是在乾清宮外站立。

溫體仁的臉色很不好,他關于都察院的話語,早就傳出去,鬧得沸沸揚揚,按說票擬上去之后,誰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應該結束了,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內閣討論的話題迅速傳出去了,以至于釀成了異常大的爭論。

都察院右都御史唐世濟,是溫體仁提名的,按說應該和溫體仁一條心,可不知道是什么緣故,唐世濟的態度突然出現了轉變,這種轉變在正月之后,變得特別明顯,處處維護張溥和張采等人的利益,讓溫體仁隱隱感覺到了東林黨的拉攏和利用。

溫體仁敢于在內閣直接批評都察院和翰林院,其實就是因為唐世濟和翰林大學士沈忠仁是自己人,可惜問題偏偏處在了自己人的身上。

皇上同樣沒有什么表情,聽著都察院右都御史唐世濟的建議。

建議其實很簡單,反對左副都御使、陜西巡撫鄭勛睿出任兵部左侍郎、五省總督,提議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事宜,敕封盧象升為兵部左侍郎,兼任湖廣巡撫,協助洪承疇剿滅流寇事宜,兩人可以分工合作,洪承疇主導陜西、山西、河南三省剿滅流寇事宜,盧象升負責湖廣和四川剿滅流寇事宜。

至于說原因,其一是剿滅流寇需要時間,盡管說幾個月時間以來,發生了一些問題,但不能夠因為出現偶然的情況,就臨陣撤換大將,這于事無補,其二是洪承疇乃是文武兼備的難得人才,多年來負責剿滅流寇事宜。而且在大同抗擊后金韃子,也取得不俗戰績,剿滅流寇是朝中大事,必須讓穩妥之人負責。言下之意鄭勛睿太年輕,取得勝利不過是偶然情況。

唐世濟最后也挽了一句,那就是即使撤換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的人選,也應該尊重洪承疇大人的建議,讓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畢竟洪承疇熟悉北方五省的情況。

唐世濟說完之后,懇請讓監察御史張溥、張采,以及翰林院庶吉士楊彝、龔鼎孳和吳昌時等人進入乾清宮,論述其堅持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的緣由。

皇上沒有反對,五人進入了乾清宮。

溫體仁的臉色有些發白,他倒不是擔心張溥等人,他感覺到不對的是唐世濟的態度,敘事的過程之中,唐世濟始終沒有看他一眼,這讓溫體仁有了背叛的想法。況且這種自己人的背叛,對于他的打擊是最大的,這明顯是讓外人看笑話。

溫體仁隱隱覺得,東林黨的力量,遠不是他所估計的情況,恐怕他出現了失誤。

張溥代表五人開始侃侃而談,所論述的理由,和唐世濟說的差不多,只不過詳細很多,解釋理由的時候。也是引經據典,甚至拿出了儒家的學說予以論證。

“。。。臣彈劾內閣首輔溫大人,內閣次輔文大人,內閣輔臣、兵部尚書張大人。。。”

張溥此言一出。乾清宮里面迅速變得安靜起來了。

“都察院本是秉承皇上旨意,監督群臣,理應剛直不阿,溫大人身為內閣首輔,強行壓制御史的話語權,此乃是大逆不道之舉。此乃蒙蔽皇上之做法,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文大人身為內閣次輔,不能夠秉持正義,一味符合,喪失讀書人之氣節。。。”

“張大人身為兵部尚書,獨斷專行,壓制都察院之建議,此乃令人不齒之行為。。。”

張溥用詞犀利,超乎了任何人的想象,就連唐世濟的臉色都有些發白,他可能沒有想到,張溥來到了乾清宮,居然有如此的言語。

唯有內閣輔臣錢士升臉色自如。

溫體仁的臉色微微變化,想不到一個七品的監察御史,居然在乾清宮彈劾他這個內閣首輔,文震孟的臉上沒有什么表情,張鳳翼的臉色微微發白,盯著張溥,眼神很是犀利。

張溥說完之后,張采、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人悉數跟著發言,彈劾溫體仁、文震孟和張鳳翼。

皇上的臉上依舊沒有什么表情,站在皇上身后的王承恩,臉上也沒有表情。

張溥等人說完之后,四周安靜下來。

皇上終于開口了。

“溫愛卿、文愛卿、張愛卿,你們有什么意見。”

皇上沒有直接點張溥等人的名字,這讓溫體仁內心有了底氣,他知道皇上不相信張溥等人的彈劾,再說皇上不可能相信此等無稽之談,內閣輔臣那么多,偏偏點了幾個對東林黨不利的人來彈劾,其余的相安無事,就算是傻子,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區區張溥等人,以為代表東林黨出頭,就能夠引發巨大的轟動,就能夠為東林黨爭取到更大的權力,豈不是笑話,幾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還太嫩了。

東林黨這次做的過火了。

溫體仁不會錯過此等的機會。

“監督御史、翰林庶吉士的彈劾,臣都聽見了,臣有三件事情不明白,其一,這內閣有若干人組成,遭受到彈劾的僅僅是臣和文大人、張大人,臣就奇怪了,難道其余的內閣大人,都是堅持正義的,都沒有對內閣之建議表示贊同嗎。”

“其二,臣在內閣商議事情之時,對都察院和翰林院提出了意見,這本是內閣商議的事情,按照制度是絕對保密的,不知道幾位監察御史和翰林庶吉士是如何得知的,這消息是從什么地方傳出去的,若是內閣議事,什么消息都傳出去了,無絲毫保密性了,豈不是說軍機大事也有可能泄漏出去,被別有用心之人拿來造勢。”

“其三,臣記得皇上最為憎惡的就是黨爭,黨爭表現出來的結局就是黨同伐異,容不得一絲的不同意見,唯我獨尊,說說這監察御史,職責特殊,肩負監察官吏之職責,應該是不偏不倚,臣記得都察院有此要求,那就是監察御史之間,不可因為某件事情沆臟一氣,必須發表獨立的意見,就算是同意某彈劾意見,也要提出自身之見解,至于說翰林庶吉士,需要加強學習,不熟悉政務之前,盡量少發表意見。”

“兩位監察御史,三位翰林庶吉士,意見出奇的統一,眾口一詞,這可真是難得啊,當然還有唐大人之建議,與其余人的意見也是一致的,難不成諸位在下面專門議論,形成統一意見之后,專門上朝來發表的,如此的做法,臣不敢茍同啊。”

溫體仁是老江湖了,幾句話就讓張溥等人陷入到危險之中,黨爭可是要命的。

果然,皇上的神色有些變化了。

唐世濟張了張嘴,最終沒有開口,這個時候他不敢開口了。

張溥、張采和楊彝臉上的神情沒有什么變化,可龔鼎孳和吳昌時兩人的臉色發白。

溫體仁說完之后,張溥沒有等到皇上開口,再次張嘴了。

“溫大人一派胡言。。。”

“住嘴,身為朝廷大臣,起碼的禮儀都不知道了嗎。”

發現情況不對的錢士升,終于開口了,他知道這個時候自己不開口,可能跟著搭進去,內心里面,他也暗暗埋怨,張溥等人太不明事理了,這是什么地方。

果然,皇上慢慢開口了。

“錢愛卿,你認為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錢士升的臉色微微有些發白,他明白皇上已經很不滿了,恐怕想到了很多其他的事情。

“臣以為,張溥、張采、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人不懂禮儀,喧囂公堂,按律應該予以廷杖。”

錢士升說出來建議之后,張溥等人的臉上,竟然閃現笑容。

被廷杖者,雖說身體遭受了苦楚,可能夠得到士大夫的推崇,甚至名垂青史,錢士升提出這樣的建議,無疑是幫助了張溥等人,想必遭受到廷杖之后,張溥等人的影響力將大增。

一直都很少開口說話的文震孟開口了。

“錢大人此言差矣,不懂禮儀、喧囂公堂之文武大臣,應該是遭受斥責,令其閉門思過,連基本的為臣之道都不清楚,有什么資格接受廷杖。”

文震孟說完之后,溫體仁也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文大人所言有理,若是追究都察院右都御史唐大人和翰林大學士沈大人教誨之失誤,尚且說的過去,下面之人戶口亂言,大可不必理睬。”

張溥等人想著再次開口的時候,皇上揮揮手,錦衣衛很快進入乾清宮,將五人架出去了。

但皇上臉上的神情不是很好,大概溫體仁和文震孟兩人意見出奇一致,讓皇上不是很滿意,當然這也只是猜測,但至少皇上沒有懲罰張溥等人,也沒有責罰唐世濟和沈忠仁。

內閣提出的建議順利通過,鄭勛睿以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使的身份,兼任五省總督、陜西巡撫,負責剿滅流寇事宜,洪承疇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出任大同總督,負責邊鎮防御事宜,一場在朝廷之中引發諸多爭論的事情,終于蓋棺定論。

這場爭論之中,恐怕沒有勝利者。(未完待續。)

版權聲明版權所有舞若皖ICP備11027355號1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