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錘定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錘定音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錘定音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快捷翻頁→鍵



熱門、、、、、、、、、

崇禎九年正月十二,紫禁城,文淵閣。章節更新最快

內閣首輔溫體仁、次輔文震孟,輔臣錢士升、張至發、林釬、張鳳翼等等,悉數聚集在這里,他們正在討論五省總督、兵部尚書洪承疇的奏折。

洪承疇真正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已經持續大半年的時間,自從鄭勛睿出任左副都御使、陜西巡撫之后,洪承疇就離開了大同,以五省總督的身份,代表朝廷全面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可惜大半年的時間過去,剿滅流寇的事宜一波三折,而這短短的半年左右時間,流寇居然攻陷了河南南陽府城,斬殺曹文詔總兵及其麾下三千關寧鐵騎,前幾天更是設伏擊敗洪承疇,斬殺萬余朝廷軍士,流寇的總人數,從不足六萬人,恢復到近二十萬人。

不得不說這是洪承疇的重大失誤,故而洪承疇在奏折之中,主動承擔責任,舉薦左僉都御史、湖廣巡撫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按說事實擺在眼前,內閣做出決定是很簡單的事情,可其實沒有那么簡單。

以唐世濟為右都御史的都察院,公開的替洪承疇辯解,他們的意見是勝敗乃兵家常事,不管怎么說,大半年的時間過去,流寇造成的影響是很小的,遠不能給和前些年相比較,朝廷既然信任洪承疇,就應該給與其充足的時間,朝廷甚至可以限定時間,要求洪承疇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剿滅流寇,當然都察院也提出來了,洪承疇作為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就可以調動五省的任何軍隊,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調遣邊鎮的軍隊。

以內閣輔臣、兵部尚書張鳳翼為代表的一派,力主撤換洪承疇。提議左副都御使、陜西巡撫鄭勛睿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理由當然很簡單,鄭勛睿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斬殺流寇十余萬,讓流寇處于崩潰的邊緣,可是朝廷要求五省總督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之后。大半年的時間過去,流寇的數量再次增加,而且面對朝廷的圍剿,居然取得了幾次的勝利,讓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內閣的意見也不統一。因為洪承疇在奏折之中,提議左僉都御史、湖廣巡撫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這讓內閣出現了分歧和爭論。

內閣輔臣、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錢士升認為,洪承疇還是應該繼續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畢竟時間不長,不過大半年的時間,若是調整主帥的時間過于的急促。恐怕會真正的耽誤剿滅流寇的大事,就算是要調整,也應該尊重洪承疇的意見。讓盧象升負責。

內閣閣臣、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張鳳翼的意見是很明確的,力薦鄭勛睿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

溫體仁和文震孟的態度都很是含糊,沒有明確表態。

其中的奧妙,眾人都是清楚的。

錢士升雖不是真正的東林黨人,但與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高攀龍等人關系非常要好。東林黨人萬璟遭受魏忠賢迫害的時候,錢士升曾經傾囊相助。為東林黨人推崇,崇禎六年錢士升成為內閣閣臣。基本成為了東林黨人的代言人。

鄭勛睿與東林黨人表面沒有發生什么大的沖突,僅僅是與張溥、張采和楊彝等人不和,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鄭勛睿對東林黨、復社和應社不屑一顧的原因,如此情況之下,東林黨自然不會讓鄭勛睿步步高升,否則他們肯定會遭遇到打壓。

如此情況之下,錢士升自然是維護洪承疇的,盡管說洪承疇沒有能夠很好的剿滅流寇。

張鳳翼不是東林黨人,與東林黨沒有任何的關系,按說他也不至于得罪東林黨人,可他是兵部尚書,剿滅流寇的進展不順,在外面的將領沒有多大的事情,他這個兵部尚書就要時刻提心吊膽,甚至是遭遇到皇上的訓斥,如此情況之下,張鳳翼自然是從實際出發,讓有能力的上來,負責剿滅流寇事宜。

兩邊意見對立之際,東林黨人開始大規模的發難,都察院御史張溥、張采,翰林院庶吉士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人,紛紛支持洪承疇,而其他的東林黨人,雖說不出面,也是暗地里支持張溥等人的,唯一讓眾人感覺到奇怪的是,禮部主事吳偉業這次沒有表示出來任何的態度。

張溥和楊彝等人,對鄭勛睿是恨得咬牙切齒,楊廷樞退出了應社,顧夢麟同樣退出了應社,甚至是直接到鄭勛睿的身邊去了,還有西安府知府史可法,與東林黨的聯系也淡化了,只要是與鄭勛睿關系密切的東林黨人,認識都在發生變化,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就是削弱東林黨的力量,是生死博弈,張溥等人自然不會客氣。

就連在老家蘇州常熟的錢謙益,也忍不住了,專門給內閣輔臣錢士升寫信了,闡明觀點,認為朝廷不能夠重用鄭勛睿。

東林黨人還有更加厲害的辦法,那就是結交司禮監太監。

內閣具有票擬權,司禮監有批紅的權力。

所謂的票擬,就是內閣將處理朝政的建議寫在紙上,貼在奏章上面,呈奏給皇上閱批,所謂的批紅,就是皇上用紅字在奏章上面做出批示,接著下發圣旨,下面遵照執行。

內閣的票擬權,在內閣首輔的掌握之中。

批紅權就不一定完全由皇上掌握了,大多數的批紅,由司禮監太監按照皇上的意思代筆,而代筆的太監被稱作秉筆太監,批紅之后,下發圣旨,掌管玉璽的司禮監太監在圣旨上面用印,被稱為掌印太監。

大明朝廷這種奇怪的制度,讓內閣首輔都不敢得罪秉筆太監,否則其提出來的諸多建議,很有可能被否決掉。

當然崇禎皇帝好一些,因為其是工作狂,每日里批閱很多的奏折,秉筆太監的權力倒不是很大了。

但也不可小看秉筆太監的權力,畢竟皇上批閱奏折的時候,有些時候會征詢司禮監太監的建議,因為皇上認為太監是家奴,是最為忠心的,而內閣大臣包括文武大臣,做事情都是要考慮自身利益的,比不上太監忠心。

東林黨人代表了南方士大夫和商賈的利益,特別是那些大商賈,為了自身的利益真正得到保護,會提出很多的建議,也能夠拿出來錢財,所以南方士大夫和商賈的支持,讓東林黨人在朝中的權力越來越大了。

有了這些前提,剿滅流寇究竟由誰負責,那就不好說了。

討論已經持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為一件很明確的事情,討論這么長的時間,在內閣之中是非常少見的。

溫體仁已經思慮成熟了,按說他應該是支持東林黨人的,畢竟浙黨與東林黨之間的斗爭,以東林黨暫時的屈服告終,溫體仁也不想與東林黨人劍拔弩張,畢竟有些事情還需要依靠東林黨人,要知道東林黨人在南方的勢力是異常龐大的。

可這一次的情況不一樣了,眼看著流寇的勢力越來越猖獗,若是不能夠花費大力氣剿滅,任由流寇囂張,北方無法安寧的同時,必然影響到南方,這次流寇進入了南直隸的廬州府和安慶府,讓溫體仁冒出了一身的冷汗,若是流寇發展壯大了,進入到南直隸的蘇州府,那他到時候哭都哭不哭不出來了。

在洪承疇的事情上面,溫體仁對東林黨人有些看法了,明擺著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討論,洪承疇的確不行,必須要撤換,鄭勛睿和盧象升兩個候選人,誰優誰劣,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當初鄭勛睿負責剿滅流寇的時候,盧象升是心悅誠服的,而且跟隨鄭勛睿作戰,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如此簡單的事宜,東林黨人還要從中作梗,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

溫體仁看了看文震孟,慢慢開口了。

“文大人,此事你是如何看的。”

溫體仁說出來這句話,眾人瞬間安靜下來,張鳳翼臉上露出了一絲的笑容,錢士升的神色則顯得有些暗淡了。

“下官支持張大人的意見,還請溫大人定奪。”

溫體仁點點頭,接著開口了。

“張大人負責兵部事宜,在此事上面,本就應該有建議權,內閣應該聽從兵部的建議,本官在這里想說說都察院,本是負責監督和彈劾官吏事宜,其他方面應該尊重內閣和六部的意見,什么事情都想著出頭,此等做法不妥,至于說翰林院,諸多的庶吉士還應該多多學習,慢慢熟悉政事,遇到重大的事情,不要輕易發表意見。”

溫體仁說出來這些話,四周異常的安靜。

“本官建議,左副都御使、陜西巡撫鄭勛睿,兼任五省總督,敕封兵部左侍郎,負責剿滅流寇事宜,兵部尚書洪承疇大人,回到大同,負責邊鎮事宜,兵力具體的調整事宜,兵部可以擬出具體的奏折。”

溫體仁一錘定音,舉薦鄭勛睿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當然在這之前,他早就找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以及京營提督曹化淳等人,將相關的事宜落實了。(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