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九百零二章 草原異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二章 草原異動

第九百零二章 草原異動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1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正文

鄭勛睿原來是打算兩面出擊的,水師正月出征,遼東和遼南的戰斗則是五月份進行,不過水師的凱旋,讓征伐的事宜暫時耽誤了,認真思考之后,鄭勛睿做出了決定,推遲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既在瑞元二年的七月開始對遼東和遼南的征伐。

鄭勛睿可不會給大清國和皇太極太多喘息的機會。

其實朝中的文武大臣是更加的著急,遼東全面陷落,僅僅是山海關還在鄭家軍的掌控之中,原關寧錦防線的其余所有地方,全部都失去了,當然這不是鄭家軍的責任,不過鄭勛睿已經登基,說起來全面收復遼東就是他的任務了。

剛剛登基的時候,甚至在沒有登基之前,鄭勛睿都想著率領鄭家軍,一鼓作氣的殺向遼東,最終殺向沈陽,徹底摧毀大清國,不過也正是因為登基成為了皇帝,鄭勛睿的眼光更加的深遠,他發現北方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太多,這個時候不適宜馬上征伐廝殺,北方需要休養生息,需要一段時間的平穩,故而鄭勛睿克服了內心之中的渴望,暫時延緩對大清國的征伐。

登基一年時間,鄭勛睿和朝廷在北直隸、河南與山西等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無數的錢糧運抵了這些地方,救濟百姓,各地官府也給與了不少商貿交易的優惠政策,不過一年時間過去,北方迅速恢復了生機,老百姓感覺到生活有盼頭了,精神氣自然漲起來。

一年時間還是太短,河南與山西等地尚在恢復的過程之中,這是一個稍微有些長的過程,至少需要三五年左右的時間,不過鄭勛睿絕不會等待這么長的時間。

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等邊鎮。朝廷悉數都撤銷了,在鄭勛睿看來,這些地方根本就不是什么邊鎮。不管是遼東還是草原,都是大明王朝的國土。人為的在大同等地設立邊鎮,其實就是對自身的羞辱。

按照七大軍區的劃分,維持北方穩定的任務,就落在了鄭家軍第一軍區和第二軍區的身上,第一軍區的總兵洪欣濤和第二軍區的總兵洪欣貴時時刻刻都想著征伐八旗軍和草原的事宜,如今洪欣貴已經到巴達維亞,主持大明皇家南洋貿易公司海上貿易的事宜去了,領侍衛內大臣洪欣瑜出任第二軍區總兵。

洪欣瑜更是清楚鄭勛睿的心思。上任之后,即刻開始集結大軍,準備征伐。

大理寺丞梁興力出任領侍衛內大臣,原淮安府知府陳子龍出任大理寺丞。

如今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六月初,剛剛成立不久的海外貿易司還在拼命忙碌的時候,陜西巡撫李巖、山西巡撫馬代坤、第二軍區總兵洪欣瑜的加急奏折到了京城。

調查署的情報也送到了鄭勛睿的手里。

奏折與情報說到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滿八旗已經進入草原,準備開始在草原的征伐,相比較來說,調查署的情報更加的詳盡。而陜西和山西的奏折,主要還是表現出來草原鄂爾多斯等部落的擔心。

盡管鄂爾多斯部落已經成為草原數一數二的部落,但對大清國還是非常畏懼的。特別是畏懼滿八旗,這也是多年形成的習慣,當初滿八旗征服草原部落的時候,經過了無數次的征伐,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曾經親自率領滿八旗進入到草原征伐,諸多草原部落就算是聯合起來作戰,也不是滿八旗的對手。

這種失敗的恐懼,或者說滿八旗表現出來的勇猛,鐫刻在各個草原部落的心中。盡管說這么多年過去了,草原部落對八旗軍還是有著深深的敬畏。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鄭勛睿當然不能夠埋怨鄂爾多斯等部落的恐懼。實際上他也相信,僅僅憑著草原部落的戰斗力。是不大可能戰勝八旗軍的,在沒有外力干擾之下的戰斗廝殺,草原部落依舊會失敗,盡管說鄂爾多斯部落已經擁有不少的毛瑟槍,可他們也打不過滿八旗。

滿八旗的戰斗力是擺在那里的,可以說與鄭家軍騎兵不相上下,只不過從戰斗的氣勢以及心理方面,鄭家軍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當然,有了紅夷大炮、弗朗機和毛瑟槍的鄭家軍,就不是八旗軍所能夠抵御的。

鄭勛睿沒有想到,皇太極居然做出了進軍草原的決定,這個決定與他所擔憂的情況有所相吻合,皇太極只要努力穩住了草原的局勢,那么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地方,萬一在遼東遼南等地敗給了鄭家軍,可以大規模的進入到草原,依托草原部落抵御鄭家軍的進攻。

鄭家軍出兵遼東和遼南,同時也要兼顧草原的局勢,鄭勛睿的想法是,鄭家軍對八旗軍的主力實施重點打擊,草原的鄂爾多斯、葉爾羌、吐魯番、土默特等部落在草原上展開對科爾沁、察哈爾等部落的進攻,如此皇太極將失去所有的依托。

一旦鄭家軍打敗了八旗軍,滅掉大清國之后,轉身就會進入到草原,展開對科爾沁、察哈爾、外喀爾喀等部落的打擊,一鼓作氣的統領整個的草原。

皇太極再次預見到了大清國可能存在的重大隱患,及時做出了安排部署,鄭勛睿不得不敬佩,他一直以來都認為,真正的對手是皇太極。

鄭家軍有著太多次戰勝八旗軍的戰斗廝殺,這樣看起來,好像是說鄭家軍只要從遼東和遼南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一定能夠高奏凱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徹底打敗八旗軍,剿滅大清國,所以鄭家軍必須盡早的出動,展開對八旗軍全面的進攻。

事實真的會這樣嗎。

至少鄭勛睿不是這樣看的,他知道鄭家軍一旦踏上遼東和遼南的土地,直接威脅到大清國的生死存亡了,那么肯定會面臨異常慘烈的廝殺,且鄭家軍每一步的征伐,都需要小心翼翼,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否則可能承擔失敗的惡果。

兔子急了都會咬人,更不要說驍勇的八旗軍。

鄭家軍以前面對八旗軍所獲取的所有勝利,基本都是在關內,遼南戰斗的勝利,也是局限于金州和復州等地,只不過在松山之戰的時候,把握住機會,占領了鳳凰城、湯站、鎮江和義州等地,阻斷了八旗軍進入朝鮮的所有道路。

鄭家軍真的要開始在蓋州、海州、耀州乃至于遼陽、沈陽等地作戰了,那么八旗軍表現出來的戰斗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已經讓人家沒有了任何的出路,那人家就要不管不顧的拼命了。

這方面鄭勛睿有著清醒的認識。

可惜整個的朝廷,也就是鄭勛睿有著很是清醒的認識,包括內閣首輔徐望華、次輔周延儒、兵部尚書熊文燦在內的諸多文武大臣,都是信心滿滿,認為鄭家軍打敗八旗軍是很順利的事情,特別是鄭家軍水師在海外作戰獲得完勝之后。

鄭勛睿曾經想著對大清國實施封鎖,這方面大明朝廷完全可以做到,海上貿易已經被鄭家軍水師完全掌控,陸地上的貿易更是容易掌控,水路和陸路完全封鎖大清國,沒有多大的問題,如此最多兩年左右的時間,大清國就會處于崩潰的邊沿,到時候鄭家軍大舉進攻,八旗軍根本無法抵御。

思考再三,鄭勛睿放棄了這個計劃,因為他很清楚,一旦徹底封鎖了大清國,首先遭罪的不是那些滿人和滿人權貴,而是在大清國的大量的漢人,首先餓死的也是這些人。

這樣的罪過鄭勛睿可不想承擔。

還是堂堂正正的打敗八旗軍更為榮光。

陜西、山西、第二軍區的奏折,以及調查署的情報,在內閣引發了激烈的討伐,所有的內閣大臣都是義憤填膺,內閣的票擬很快出來,意見完全一致,那就是朝廷馬上展開對八旗軍的征伐,以最快的速度打敗八旗軍。

朝中所有文武大臣也是這個意見,他們認為征伐后金的時機完全成熟了。

這個時候,鄭勛睿是很冷靜的。

征伐后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沒有什么值得猶豫的,關鍵是如何的征伐,究竟是重點從遼東展開進攻,還是從遼南展開進攻,甚至是從草原展開進攻,這需要認真考慮,作戰部署在這個時候顯得異常的關鍵,同時還要考慮,鄭家軍討伐后金的時候,如何穩定草原的局面,畢竟鄭家軍也是要征伐草原,乃至于統一整個草原的。

內閣大臣、兵部尚書熊文燦兩次接受皇上的質詢,離開乾清宮的時候,神色都是很凝重的,很快,內閣專門商議如何征伐后金的問題,這個時候的討論,沒有之前那么熱烈了,更多的是沉默,大概是熊文燦提出來的問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時間到了六月底,出征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南方一些地方已經開始進入秋收季節,北方七月中旬也會進入到秋收季節,這個時候,內閣的重心被迫轉移到秋收上面,畢竟今年糧食的收割,關乎到全局的穩定。

就在諸多議論出現的時候,皇上下旨了,鄭家軍將于七月十五正式開始對后金的征伐。(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