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六百七十二章 感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二章 感慨

第六百七十二章 感慨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4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歷史


熱門、、、、、、、、、、、

四正六隅、十面埋伏的作戰方案,以及秋收結束之后就開始大規模剿滅流寇的時間安排,全部都放在了桌上,徐望華等人是一臉的佩服,鄭勛睿的臉上沒有什么表情。

看過這個作戰部署之后,徐望華等人是深感佩服,若是各地能夠按照這個作戰方案實施,團結一心,應該說流寇的末日的確是到來了,不管李自成和張獻忠如何的強悍,他們還是敵不過朝廷,更何況楊嗣昌已經下定決心,朝廷的重心就是徹底剿滅流寇,其余的事情都暫時放到一邊,包括遼東和南直隸的事宜。

京城方面來的情報,楊嗣昌在給皇上的建議之中,提出了安內方可攘外的思路,意思就是說內部的問題才是心腹大患,后金韃子目前并非是朝廷需要對付的重點,一旦朝廷剿滅了流寇,穩定了內部,就能夠上下一心抵御后金韃子了,當然楊嗣昌在建議之中沒有點名說到南直隸的問題,也就是鄭勛睿的問題,可相信皇上是有這等看法的。

楊嗣昌的這個建議得到了皇上的首肯,于是四正六隅、十面埋伏的作戰方案得以通過,至于說朝廷究竟會拿出來多少的銀子,目前尚未有具體準確的消息,但可以肯定不少。

動用如此的力量剿滅流寇,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上內心已經有了準確的想法,那就是首先穩定內部,這就包括剿滅流寇和對付鄭家軍。

皇上大約也是想清楚了,駐扎在陜西、復州、淮北和南京的鄭家軍,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造反的,相反能夠穩定地方上的局面,所以朝廷可以騰出手來,首先徹底的剿滅流寇。接下來對付鄭家軍。

徐望華、鄭錦宏和李巖得出了這樣的分析,一方面他們佩服楊嗣昌提出來這等宏大的作戰部署,另外一方面也擔憂鄭勛睿與皇上之間的決裂時間迫近了。這也預示著,鄭勛睿必須要加快步伐。做好一切的準備。

南直隸各地變化很大,府州縣衙門都明白了一點,那就是不管大小事宜,必須稟報南京的六部,若是直接上奏朝廷,恐怕要遭受到責難,且處理任何的大事情,必須遵照南京六部的敕書來做。否則就很有可能被免去官職,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情況。

南京吏部已經開始加緊對南直隸府州縣官吏實施考核,包括淮北的四府三州。

另外的一件大事情,就是南京六部尚書的調整。

羅昌洛出任南京戶部尚書,畢懋康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因畢懋康身在淮安火器局,故禮部所有事宜,皆由右侍郎趙單羽主持,馬祝葵出任南京吏部尚書,李巖出任兵部右侍郎。兼任南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梁興力出任戶部右侍郎,兼任南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鄭勛睿提出來這個調整建議的時候。徐望華等人是不看好的,認為皇上和朝廷肯定是不會同意的,想不到圣旨很快就下來了,完全按照鄭勛睿的提議進行了調整。

徐望華等人還感覺到奇怪,不過看見四正六隅、十面埋伏的作戰部署之后,就完全明白了,原來皇上的注意力轉移到剿滅流寇的事宜方面去了,南直隸此時必須要穩定,漕運更是要穩定。否則十面埋伏的作戰部署,就不可能實現。

“徐先生。錦宏,李巖。楊嗣昌提出來的這個四正六隅、十面埋伏的作戰部署,很是宏大,若真的能夠實施,李自成和張獻忠就只有覆滅的命運了,不過我看這個作戰部署,不可能真正的實現,不要說五省總督孫傳庭是總指揮,就算是楊嗣昌親自擔任總指揮,都不可能徹底剿滅流寇,而且皇上和朝廷耗費如此大的氣力剿滅流寇,一旦不能夠成功,則元氣大傷,國力損耗巨大,后患無窮。”

徐望華思考了一下鄭勛睿說出來的話語,很快開口。

“大人,若是出現這樣的局面,豈不是正好。”

鄭勛睿微微點頭,緊接著開口。

“出現這樣的局面,對于鄭家軍來說的確是有利的,但一個亂成一鍋粥的北方,不知道要消耗多大的氣力去整治,此外還有后金韃子,皇太極二十四旗并舉的策略,大大增強了后金的實力,假以時日,鄭家軍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才能夠徹底剿滅后金韃子。”

“大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鄭勛睿看了看徐望華,臉上露出了笑容。

“感謝徐先生的提醒,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這段時間我總是想著北方大亂的情形,其實有些事情既然無法避免,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徐望華的臉有些紅,這倒是很少見的。

“大人和屬下所處位置不一樣,大人高瞻遠矚,想到的是大明之天下,屬下沒有想到想到那么多。”

鄭勛睿揮揮手。

“徐先生就不要謙虛了,說的正確之意見,我是接受的。”

鄭勛睿的目光很快轉移到了桌上的文書和地圖。

“剛剛我說過,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很是宏大,亦很全面,按照這個方式作戰,流寇必定會被剿滅,可我也說過了,楊嗣昌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不可能取得成功,你們或許有些不服氣,認為我說的過于的武斷了,接下來我給你們說幾個不能夠成功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統一指揮權的事宜,四正六隅作戰方案,牽涉到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廣、四川、江西以及南直隸等地,如此龐大的作戰部署,沒有強有力的統一指揮,如何的協調作戰,僅僅憑著五省總督孫傳庭,根本不可能指揮。”

“楊嗣昌親自指揮作戰,以內閣大臣、兵部尚書的身份,皇上賜予尚方寶劍,才有可能真正調動這些地方的軍隊,讓各地巡撫真正服從命令,而且楊嗣昌還要不怕得罪人,敢于堅決懲處不服從指揮的官吏,甚至包括巡撫和總兵。”

“但這樣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其中的原因,你們應該清楚,大明已經有了一個鄭家軍和鄭勛睿,再出現一個楊嗣昌,怕是皇上會急的發瘋。”

“缺乏強有力的指揮,越是龐大的作戰部署,存在的問題越多,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個原因,各方的掣肘問題。”

“此次作戰的總指揮是五省總督孫傳庭,有意思的是,孫傳庭沒有絕對的指揮權,他的身后還有兵部,重大的作戰部署由兵部來協調,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兵部協調什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戰到了關鍵的時刻,需要指揮官果斷做出決定,若是還請示一番,耽誤時間不說,機會也浪費了,兵部的諸位大人又沒有在作戰的現場,他們怎么知道具體的情況。”

“你們還要注意到,孫傳庭的手中沒有尚方寶劍,這就導致他的權威大打折扣,各地的巡撫和總兵,不知道經歷多少的事宜,豈能看不出其中的問題,孫傳庭沒有絕對的權威,怎么指揮如此龐大的作戰,各地巡撫只要背后找一個小的麻煩,或者臨陣推脫,孫傳庭就無可奈何,等到他稟報朝廷,一番調查下來,怕也是不了了之,且孫傳庭還得罪了諸多的巡撫總兵,再也不可能從容指揮作戰。”

“至于各地的巡撫和總兵,那就不用多說了,他們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

“第三個原因,北方大規模災荒的影響。”

“這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原因,北方災荒形成的損失是慘重的,老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北方餓死的人無數,更多的農戶無奈之下聚嘯山林,朝廷首先需要平定北方災荒之局面,接下來才能夠考慮到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

“朝廷軍隊的戰斗力不用多說,他們的軍紀就那樣,朝廷沒有盡力救濟災民,軍隊的軍紀不是很好,剿滅流寇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一面剿滅流寇,一面有大量的流民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朝廷哪里有那么多錢糧的投入,況且這些錢糧,悉數來自于賦稅,如此大規模的征伐,朝廷肯定會臨時增加賦稅,讓老百姓更加的陷入到絕境之中。”

“不得不說這是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俗話說得好,標本兼治,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可笑朝廷那么多的大人,為什么不看看陜西、復州等地的情形,為什么不看看南直隸的情形,這些地方為什么沒有流寇,亦沒有土匪,歸結到底一句話,朝中大人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至于說朝廷之利益,不是他們思考的范疇。”

“如此的情形之下,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能夠獲得成功,那真的是天大的笑話。”

周遭安靜下來,鄭勛睿的分析一針見血,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的確是很不錯的,可惜客觀條件的限制太多,讓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成為一個美麗的童話,僅僅是好看而已。

可以想象,朝廷四正六隅作戰部署一旦失敗,將會面臨什么樣的局面,邊關出現危險,北方更加的動蕩,甚至影響到南方,實力逐漸增強的后金韃子,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有可能再次進入北直隸劫掠,不知道那個時候朝廷靠什么來維持和支撐。(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