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六百三十四章 蠢蠢欲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四章 蠢蠢欲動

第六百三十四章 蠢蠢欲動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5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張溥、張采、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五人,在京城就有著不小的名氣,張溥是復社的領袖,受到很多讀書人的追捧,其他人都是復社和應社的骨干,也逐漸成為東林黨人之中的骨干,這幾人普遍都年輕,大有前途,也逐漸被錢士升等人當作了未來力量培養。

五人同時調到了淮北,可見東林黨人是想著徹底打垮鄭勛睿的,鄭勛睿已經成為東林黨人最大和最危險的敵人,這一點東林黨人與皇上的想法倒是一致。

到淮北來當官,張溥等人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在漕運總督甘學闊的帶領之下,徹底改變淮北的局勢,讓淮北成為東林黨人另外一個大本營。

初到淮安,張溥還是很謹慎的,一切都依照甘學闊的要求做事情,但一段時間過去,甘學闊沒有什么大的動作,漕運總督府的事情依舊按照原來的模式運行,這就令張溥很不滿意了,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對于甘學闊的消極產生了意見。

盡管分部在淮北各地,張溥平日里只能夠與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經常見面,張采在鳳陽,楊彝在揚州,不過他們之間的聯系非常的頻繁,時常互相通報情況。

張采和楊彝在鳳陽和揚州遇到了大麻煩。

兩人上任之后,洪門不再給鳳陽和揚州的府州縣衙門繳納銀兩,這就意味著各級官吏的收入大幅度的下降,甚至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官吏隊伍肯定是出現了波動,張采和楊彝知道了情況之后,馬上給甘學闊和張溥寫信,稟明了情況。同時下決心整治洪門,可惜他們的建議,沒有得到回應。因為漕運總督甘學闊一直都沒有明確的態度。

張溥的性格可不一般,自視甚高。同時長期擔任復社的領袖,舉手投足之間有了上位者的氣勢,他本就是五人之首,來到淮安之前,錢士升和侯詢等人也專門和他商談了,看見甘學闊消極應對,張溥準備繞過甘學闊,大膽動手了。

張溥對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淮安府知府吳偉業、同知顧夢麟和陳子龍。

張溥對吳偉業是恨得咬牙切齒。當初他給與了吳偉業無限的信任,在吳偉業出現動搖、楊彝等人質疑的時候,還出面護衛吳偉業,畢竟兩人是師生關系,私交也是不錯的,可吳偉業最終還是投靠了鄭勛睿,讓張溥備受打擊,也讓他從內心里面生出了恨意。

顧夢麟本也是復社的成員,同樣是投靠了鄭勛睿,顧夢麟和楊彝之間的關系相當好。曾經被并成為楊顧,兩人在蘇州以及南直隸的讀書人之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后來顧夢麟突然投奔鄭勛睿。在蘇州和南直隸形成了很大的震動,影響到了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加上前面有楊廷樞脫離應社,讓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在南直隸力量大幅度的削弱。

陳子龍就更不用說了,被張溥等人看作重要力量的陳子龍,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之下,也投奔到了鄭勛睿這邊。

鄭勛睿出任漕運總督之后,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在淮北的力量,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沒有了商賈的支持,沒有了官府的支持。根本無法維持,被迫全部搬離。而曾經跟隨的那些讀書人,也逐漸轉向了鄭勛睿的一邊。

張溥等人需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在淮北恢復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想要恢復東林書院等,那就要找到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吳偉業、顧夢麟和陳子龍。

在張溥看來,只要能夠將吳偉業、顧夢麟和陳子龍等人扳倒,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在淮北的影響就能夠迅速擴展開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展到不一般的水平,畢竟目前的情況之下,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在淮北幾乎沒有什么影響了。

想要動吳偉業、顧夢麟和陳子龍等人,必須得到甘學闊的支持,甘學闊是淮北四府三州的巡撫,是吳偉業等人的直接上級,只要甘學闊開口,張溥等人自然能夠想到辦法對付的,最好的理由就是漕糧調運不濟,導致漕運遭受到了重大的影響。

張溥等人有這樣的本事,不管吳偉業等人有什么理由,他們都能夠從中找到毛病。

行動的計劃基本確定下來,張溥找來吳昌時和龔鼎孳。

張溥將所有的行動計劃說出來之后,性急的龔鼎孳馬上就開口了。

“我覺得這個辦法好,哼,吳偉業以為有解釋就能夠推卸責任嗎,他是對皇上的不敬,是圖謀造反,只要我們抓住了這一點,他就不要想著能夠好過,還有李巖,不要以為調到南京去了,就高枕無憂了。。。”

張溥、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內心是清楚皇上對鄭勛睿的猜忌的,所以他們選擇從吳偉業支持鄭勛睿的方面出發,從漕糧的征收上面來做文章,不管吳偉業如何的解釋,都是要遭受到皇上責罰的,輕則罷官,重則進入到大牢之中,至于說朝廷提前動用的糧草,這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列。

動用手段,就要無所不用其極。

龔鼎孳表態之后,張溥看向了吳昌時。

吳昌時的表情有些淡漠,看起來對張溥的建議不是特別的支持,但也沒有開口反對。

張溥沒有在意吳昌時的態度,再次開口了。

“這個辦法,我已經給張采和楊彝都說過了,他們很是贊成,我們的第一步,必須要扳倒吳偉業、顧夢麟和陳子龍三人,這三人就是東林書院的叛徒,只要首先將他們拿下,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就可以在淮北重現威望。。。”

張溥還沒有說完,龔鼎孳再次開口。

“還有鳳陽巡撫史可法。”

吳昌時看了看情緒有些激動的龔鼎孳,臉上浮現一絲的冷笑。

這個表情被張溥捕捉到了,盡管張溥覺得龔鼎孳這個時候提出來史可法,的確有不合適的地方,畢竟人家也是朝廷三品大員,馬上就想著去對付,不是特別的現實,但必須要有這樣的想法,也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未之,你是不是有什么顧慮啊。”

吳昌時倒也沒有再次沉默。

“的確有一些顧慮,甘大人的態度不是很明確,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若是采取了大規模的行動,要是得不到支持怎么辦,鳳陽和揚州兩地的官吏,已經很不穩定,衛漕兵丁也是天天鬧著要軍餉,甘大人已經是焦頭爛額,如此的情況之下,我們沒有想著平定淮北穩定的局面,卻想著去對付吳偉業、顧夢麟和陳子龍等人,萬一我們不能夠成功,下一步怎么辦。”

吳昌時倒是和實在,提出來的問題也很是尖銳。

龔鼎孳看了看吳昌時,臉上露出不滿的神情,很快開口。

“未之兄,正是因為出現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才需要盡快動手的,我覺得甘大人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坐,根本就不行,要是等著甘大人表明態度,那我們什么都做不好了。”

龔鼎孳說完,吳昌時也忍不住了。

“孝開,你這話說的太武斷了,甘大人出任漕運總督的時間不長,可我們都來了,鄭勛睿很多的心腹也被調整到南京去了,難道能夠說甘大人畏首畏尾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不是嘴上說說、拍拍胸脯就可以做好的,要是沒有詳細的規劃,一旦中途出現變故,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身。”

“哼,總是想著自身的安危,那樣就不用做什么事情了。”

龔鼎孳的鄙視,讓吳昌時的臉色變化了,他準備站起身來反駁龔鼎孳。

張溥揮揮手,跟著開口了。

“不要爭論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團結一致,張采和楊彝都很著急,他們在鳳陽和揚州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有些難以穩控局面,希望我們能夠想到好的辦法,解決目前被動的狀況,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才提出來這等建議的,甘大人的確有些畏首畏尾,也不知道想些什么,依照我如今的判斷,淮北依舊是被鄭勛睿掌控的。”

吳昌時看了看張溥和龔鼎孳,臉上的神情再次變得淡漠,或許他已經察覺到了鄭勛睿的厲害,打算從長計議的,可惜張溥沉不住氣,來到淮北的時間不長,就想著要動手了,甘學闊態度消極肯定是有原因的,至少眾人需要知曉其中的原因,就連身為漕運總督的甘學闊都沒有想著馬上動手,其余人貿然動手,會不會讓淮北變得動蕩起來。

吳昌時不會說出來這樣的話,其實五人之中,他的心機是最為深沉的。

看見吳昌時不繼續開口,張溥做總結了。

“這個辦法我看可行,明日我給甘大人稟報,不管甘大人是不是支持,我們都是要這樣做的,我們到淮北來也有幾個月的時間,什么都不做,讓失態繼續惡化下去,那我們就辜負了皇上的重托,也無法給錢士升大人和侯詢大人交代。”

看見張溥做出最后的決定,龔鼎孳的臉上帶著舒心的微笑,吳昌時臉上沒有什么表情。(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