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六百三十三章 掣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三章 掣肘

第六百三十三章 掣肘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4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書號:26317)


作者:風中的失落

崇禎十三年,正月十六,身在武昌府的孫傳庭接到了圣旨,陜西、山西、湖廣、河南以及四川五省總兵,悉數歸其節制,南直隸松江府總兵劉良佐,參與剿滅流寇的戰斗,其麾下大軍全數進入湖廣,歸孫傳庭節制,司禮監太監王永吉為監軍。

圣旨要求五省總督孫傳庭和監軍王永吉半年時間之內,必須徹底剿滅流寇。

這一道的圣旨,可以說是震驚上下。

從兵力上面來看,孫傳庭掌控的兵力,號稱超過了三十萬,其中劉良佐麾下十萬人,其余五省總兵掌控的兵力,數目上至少有四萬到五萬人,以這樣雄厚的兵力剿滅流寇,可見朝廷是下定了決心的,以往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規模。

從重視的程度上面來看,也是絕不一般的,要知道集中這么多的大軍,糧草消耗也是巨大的,不說五省總兵各自掌控的軍隊,就是調到湖廣參與剿滅流寇的劉良佐麾下的大軍,消耗都是不少的,這必須要朝廷拿出來銀子,依靠地方上供給,幾乎是不可能的。

朝廷拿出來多少銀子,其他人不知道,但大家可以猜測,不過有一個事實眾人也是清楚的,那就是所有撥付的銀兩,都是監軍王永吉掌控的,這是朝廷的規矩。

孫傳庭在南陽府和汝寧府穩定民生,征收賦稅,以穩定麾下大軍的事宜,得到了皇上的贊譽,可是兩個府的老百姓,無論如何都無法承擔十余萬大軍的開銷,所以說軍餉和糧草方面的開銷,還是要依靠朝廷的撥付。

南京,兵部。

鄭勛睿看著朝廷的邸報,臉上帶著譏笑的神情。

徐望華已經進入南京兵部做事情,其身份是鄭勛睿的幕僚,馬祝葵和李巖成為了鄭勛睿得力的助手,盡管馬祝葵是南京兵部左侍郎。但在諸多的事情方面,還是要征詢徐望華的意見,李巖身為兵部郎中,一般都是跟隨在徐望華的身邊。

此時還在春假期間。南京六部和其他衙門一樣,看不見什么人。

看見鄭勛睿的神情,徐望華首先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孫大人日子并不好過。”

鄭勛睿扭頭看著徐望華,沒有馬上開口說話。

“朝廷將松江總兵劉良佐調遣到湖廣。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斗之中,劉良佐麾下號稱十萬大軍,調查署實際掌握到的情況,其麾下只有五萬多人,也就是說孫大人能夠直接掌控的大軍,人數最多就是十萬人左右,至于五省總兵掌控的大軍,根本不可能參與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之中,他們必須要守衛城池。”

“皇上這道圣旨,看似是賦予了孫大人重任。其實不然,真正掌控大軍的是監軍王永吉,一道圣旨就控制了五省大軍,還有劉良佐麾下的大軍,想必有很多人不舒服。”

徐望華的分析,得到了鄭勛睿的贊許,看著鄭勛睿頻頻點頭,徐望華再次開口。

“屬下也是受到大人的指點和齊啟發,才有了這番判斷的,大人早就預料到襄陽府城的失陷。屬下是佩服之至,若是不能夠做出有用的分析,也愧在大人身邊了。”

“徐先生可不要有這等的想法,好了。你說說皇上圣旨對南直隸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屬下覺得是好事情,正如大人分析的一樣,朝廷的主要注意力,已經集中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上面去了,皇上這道圣旨,就是最好的體現。松江總兵劉良佐被調離,南直隸之軍隊,也就是南京京營和淮安衛漕兵丁了,衛漕兵丁還是從南京京營抽調的,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是人心惶惶,畢竟維持軍隊需要開銷的,甘大人拿不出來那么多的銀子,故而衛漕兵丁怨氣沖天,沒有絲毫戰斗力,不值得考慮,剩下就是南京京營的近五萬軍士。”

徐望華說到這里的時候,發現鄭勛睿的面容異常的平靜。

徐望華重點考慮的是南直隸的事宜,其所有的思維,基本都是傾向于南直隸的,在他看來,朝廷調遣駐扎在松江的軍隊進入到湖廣,減輕了鄭家軍的壓力,都是大明的軍隊,采用強制進攻的方式掌控南直隸,還是不合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朝廷不斷的調遣駐扎在南直隸的大軍,這樣才能夠避免沖突。

南京京營是不可能調遣的,除非是京城遭遇到巨大的危險,衛漕兵丁本就是從南京京營抽調過去的,這一萬五千人的隊伍,目前很不穩定,關鍵是餉銀一時間難以到位,想想也是,漕運都無法維持正常,就不要說掙到餉銀了,衛漕兵丁的餉銀基本是依靠漕運獲得。

嘴上說得再好也沒有多大的作用,關鍵還是依靠實力,鄭家軍進駐南京,駐扎在秣陵鎮之后,南京的局面發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就連南京京營的總兵賀人龍,也曾經兩次到秣陵鎮的軍營拜訪,而南京兵部尚書鄭勛睿,更是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盡管大家表面上不會說什么,但誰都清楚,憑借鄭家軍的驍勇,想要掌控南京城,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洪門錢莊更是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南京城內開始大規模流通洪門錢莊的票額以及票根,就連南京各級官吏以及南京京營的軍士,也開始使用了。

一切的情形都預示著,鄭勛睿在南京的根基開始穩固,在這個拓展權力的關鍵過程之中,流寇開始大動干戈,對于鄭勛睿來說,當然是好事情。

“徐先生,你的分析很不錯,朝廷耗費如此大的氣力來剿滅流寇,應該能夠取得一些勝利,不過不要想著能夠徹底剿滅流寇,稍微不注意,此次剿滅流寇的戰役,就有可能給朝廷造成沉重的打擊。”

武昌府,五省總督孫傳庭沒有到京城去接旨,而是留在了武昌府城,等候皇上的圣旨和兵部的敕書,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前來宣旨的正是監軍王永吉。

朝廷如此大手筆,出乎了孫傳庭的預料,他認為剿滅流寇的事宜,終于得到了朝廷的重視,如此說來流寇攻陷襄陽府城,還是好事情,引發了朝廷的警戒,特別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的重視,故而朝廷耗費如此大的氣力來剿滅流寇。

司禮監太監王永吉出任監軍,讓孫傳庭的心有些下沉,按照規矩來說,以前剿滅流寇,從未派遣過監軍,畢竟作戰的流動性很大,補給也大都是地方上負責的,而且五省總督麾下沒有特別固定的大軍,臨時拼湊的居多,這不同于薊遼總督,有著固定的軍隊。

一方面壯大了剿滅流寇的力量,一方面派遣監軍,朝廷的確是重視,但是掣肘的態度也是異常明顯的,今后剿滅流寇的戰斗,孫傳庭必須和王永吉商議,個人不可能做出決定。

接旨之后,湖廣巡撫方孔炤設宴款待王永吉。

吃飯很快結束,王永吉長途奔襲,很是勞累,吃過幾口飯之后,推脫要歇息。

王永吉離開之后,孫傳庭的臉上沒有什么表情,方孔炤的臉上則是寫著擔憂。

孫傳庭和王永吉還需要在武昌府逗留幾天的時間,等候劉良佐率領大軍趕赴湖廣。

孫傳庭認為大軍應該進入河南的汝寧府,以汝寧府為中心,分別向湖廣、河南、山西以及四川等地擴展,至于說陜西不需要考慮,湖廣、河南、山西和四川等地的總兵,一方面需要護衛要城池,另外也需要服從統一的調遣,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斗之中。

但這僅僅是孫傳庭的想法,不知道監軍王永吉究竟是什么想法。

正月二十二,劉良佐率領的大軍趕到了武昌府。

這期間,孫傳庭幾次和王永吉商議下一步的作戰事宜,都被王永吉岔開了,這讓孫傳庭很是著急,流寇在襄陽和南陽等地休整了不短時間了,有可能馬上就要行動了,從襄陽和南陽傳來的消息都很不好,張獻忠麾下的流寇,以襄陽府城為中心,開始進攻周遭的城池,李自成則是從新野朝著西面和北面的方向進攻,攻破了一些縣城。

從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動作來看,他們顯然是想著徹底占據襄陽和南陽兩地,并且以這兩個地方為據點,圖謀下一步的發展。

終于,在劉良佐抵達武昌府城之后,王永吉主動找到了孫傳庭,商議大軍的作戰部署。

王永吉的意見,大軍駐扎在武昌府城,以武昌府城為重心,首先收復襄陽府城。

孫傳庭明確表示不同意,從地理位置開,汝寧府緊靠襄陽府和南陽府,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是最好的,武昌府距離遠了,再說大軍首要的任務并非是收復襄陽府城,而且對流寇造成合圍與威懾的局勢,迫使流寇收縮兵力,接下來才是組織大軍決戰的時候。

一開始就拿出收復襄陽府城的姿態,很有可能導致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聯合,那樣大軍很有可能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王永吉的態度沒有絲毫的改變,認定大軍必須駐扎在武昌府城,首要的任務就是收復襄陽府城,至于說李自成和張獻忠可能聯合作戰,那就命令湖廣、河南、陜西、山西和四川的總兵,率領大軍進入襄陽府作戰,一鼓作氣剿滅流寇。

孫傳庭無奈,只能夠同意。(未完待續。)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本站所轉載的小說均為網友上傳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