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六百零四章 心上心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四章 心上心下

第六百零四章 心上心下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7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楊廷樞進入到乾清宮的時候,臉上沒有什么表情。

來到京城,出任左都御史好幾個月的時間了,楊廷樞一直都沒有忘記淮安碼頭的事情,這已經成為他內心的負擔,徐望華專程到淮安碼頭,楊廷樞卻因為這樣那樣的考慮,沒有出面見徐望華,也沒有回信,這其實已經表明了態度,不說與鄭勛睿之間恩斷義絕,但疏遠的意思是非常明確的。

從內心來說,楊廷樞是忠君的,鄭家軍逐漸強大起來,不僅僅是在北方屢次戰勝后金韃子和流寇,在南直隸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鄭勛睿就更不用說了,在南京城不少說書人都將鄭勛睿當作是大仙,有著神仙一般的本事。

功高震主的概念,楊廷樞當然明白,他很清楚鄭勛睿的能力,兩人之間的接觸也是很多的,鄭勛睿的睿智和預見,讓楊廷樞嘆服,想想這些年鄭家軍的逐漸壯大,陜西的穩定以及淮安的富庶,就可以看出鄭勛睿是文武雙全的,如此的情況之下,盡管鄭勛睿沒有任何的錯誤,同樣會引發皇上的擔心。

這是一個死扣,沒有辦法解開。

作為南京戶部尚書,楊廷樞本能的選擇忠心于皇上,但他也沒有與鄭勛睿完全斷絕關系的想法,只要有可能,他還是會與鄭勛睿保持良好的關系。

進入京城之后,楊廷樞很快感受到了壓力。

都察院的監察御史有一百多人,讓楊廷樞沒有想到的是,大部分的監察御史,都是東林黨人,其實這樣的情況,早就是很突出的。東林黨人在朝廷之中人數不少,品階高的人不是很多,內閣和六部、都察院也就是錢士升和侯恂等人。其余人大都分布在都察院和六科,可不要小看這些位置。恰恰是非常關鍵的。

張溥和張采都在都察院擔任過監察御史,他們在都察院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兩人都離開了都察院,但楊彝緊跟著進入了都察院,成為了監察御史,楊彝實際上成為了張溥、張采等人與都察院監察御史之間繼續聯系的紐帶。

楊廷樞成為左都御史,主持都察院的事宜之后,很快就感受到了東林黨人的壓力。

按照都察院的規矩來說。監察御史的重大彈劾,原則上是要知會上級的,這樣一級一級反映上來,最終匯集到左都御史這里,若是左都御史對此有意見,彈劾原則上是不能夠進行的,畢竟都察院的彈劾,很多都帶有風聞的味道,不一定掌握實際的證據。

可是楊廷樞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后,情況并非是如此。

監察御史的很多彈劾。楊廷樞并不知道,他曾經詢問過右都御史以及左右僉都御史,可得到的回答是都察院一般都沒有干涉過監察御史的彈劾。相反上級要對監察御史的彈劾予以支持,甚至在皇上訓斥的時候,站出來說話。

楊廷樞很清楚,他這個左都御史被架空了。

想要架空左都御史,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應該說朝中的東林黨人已經抱成一團,在錢士升和侯恂等人的支持之下,與他楊廷樞對著干了,出現這樣的情況。楊廷樞也想不到很好的辦法應對,只能是眼睜睜看著。

楊廷樞已經發現了問題所在。皇上對鄭勛睿很是忌諱和猜疑,出于對付鄭勛睿的需要。皇上在一段時間之內,是明確支持東林黨人的,這讓東林黨人能夠在朝中迅速凝聚出強大的力量,一方面與鄭勛睿等人對著干,一方面不斷壯大自身的力量。

楊廷樞覺得很可悲,朝中的東林黨人都是科舉考試的進士,難道不清楚鄭勛睿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嗎,難道以為力量足夠壯大了,皇上就不敢動手了嗎。

各種各樣的思緒纏繞楊廷樞,讓他有些萬念俱灰的感覺,大明天下處于風雨飄渺之中,在如此的逆境之中,鄭勛睿脫穎而出,可以說是挽救了大明,可惜這樣的功勞,不僅沒有得到皇上的賞賜,反而成為了皇上的眼中釘,如此下去,大明有什么希望。

“楊愛卿,到京城幾個月時間了,可否適應。”

“臣謝皇上關心,臣能夠適應,臣一定盡心竭力,認真做事。”

“朕相信楊愛卿一定能夠好好的做事情,你的爺爺也曾經是朕最為信任的肱骨之臣,朕希望你向你的爺爺學習,好好做事。”

“臣遵旨。”

不知道為什么,皇上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楊廷樞的額頭上竟然冒出了冷汗,酷暑季節冒出冷汗,可不一般了。

“最近一段時間,漕運不濟,導致京城周遭的糧食供應出現了很大的困難,朕很是著急,鄭愛卿這些年來,為了漕運的事宜,盡心竭力,朕是知曉的,不過這漕運是關乎我大明之存亡大事情,是不能夠耽誤的,朕看朝廷應該派遣他人出任漕運總督了,不知道楊愛卿以為朕的這個思考如何。”

楊廷樞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但很快開口回答了。

“皇上睿智,臣以為可行。”

“嗯,楊愛卿是左都御史,可否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皇上說的很突然,臣一時間沒有思考到這些事情,漕運總督之人選,乃是皇上和內閣定奪的,臣提不出人選。”

“也是,朕說的很是急切,楊愛卿思索一下提出建議,三日之后的早朝,朕準備專門商議此事,到時候楊愛卿可要說出自身之想法。”

楊廷樞離開之后,周延儒進入到乾清宮。

“周愛卿,你和王承恩有過商議,舉薦鄭勛睿出任南京兵部尚書,朕看這個建議可行,不過接任漕運總督之人選,你們可曾有過建議。”

“稟皇上,內閣今早專門議過,推薦的漕運總督人選為兩人,其一為禮部右侍郎甘學闊大人,其二為河南巡撫吳甡大人,內閣錢大人和侯大人舉薦甘大人,張鳳翼大人舉薦吳大人。”

朱由檢稍微思索了一下,臉上很快露出了一絲的笑容。

“周愛卿的意見如何。”

“陳認為甘大人和吳大人都是有能力之人,都可以勝任,不過如今流寇肆掠,河南地位很是關鍵,吳大人與五省總督孫大人之間的配合很是默契,若是從剿滅流寇的全局出發,吳大人暫時不宜調整。”

“朕看這個提議不錯,甘愛卿出任漕運總督,應該是能夠勝任的,內閣準備好票擬,三日之后的早朝,專門商議此事。”

周延儒離開乾清宮,擦去了額頭上的冷汗。

管家剛剛回到京城,帶來的消息是一切平安,當然過程可就沒有那么簡單了,管家并沒有見到鄭勛睿本人,而是在淮安碼頭客棧歇息的時候,見到了鄭勛睿派遣的信使,一直在見到鄭勛睿的玉牌之后,管家才將信函交給了來人。

至于說回到老家去之后,管家呆了一段時間,這期間見到了錢謙益和瞿式耜等人,管家按照周延儒的要求,與這些人專門商談,也說到了不少的事情。

管家特別告知的是,從他離開京城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人專門盯著他的一舉一動,幾乎是寸步不離,一直到他回到京城,這些人表現的很是精干,管家判斷這些人應該是錦衣衛或者東廠番子。

周延儒知道這些消息之后,內心更加的復雜,他預料錦衣衛和東廠會盯住管家的一舉一動,但不管怎么說,都應該是采取隱蔽的做法,可管家輕易就發現了跟蹤之人,這豈不是說錦衣衛和東廠沒有任何的忌諱,畢竟他周延儒是內閣首輔,身份地位是擺在那里的,錦衣衛和東廠如此的做法,何曾將他這個內閣首輔放在眼里。

錢士升和侯恂提議甘學闊出任漕運總督,南京兵部尚書劉宗周出任禮部右侍郎,鄭勛睿則是出任南京兵部尚書,這讓周延儒一眼就看穿了錢士升等人的目的,恐怕甘學闊出任漕運總督之后,鄭勛睿在淮北推行的一切,都要被顛覆了。

張鳳翼等人提名吳甡出任漕運總督,是站在中間的立場,畢竟吳甡不是東林黨人,一切都會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或許吳甡出任漕運總督,對鄭勛睿稍微有利一些。

周延儒清楚,自己必須要支持錢士升和侯恂的意見,要不然就會引發皇上的懷疑。

周延儒明白,東林黨人已經陷入到與鄭勛睿爭斗的漩渦之中,看不清楚形勢了,試想皇上難道能夠容忍東林黨人一家獨大,此次錢士升和侯恂等人提議甘學闊出任漕運總督,目的就是想著與鄭勛睿對著干,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這樣的好事情,皇上豈會不支持。

這樣的日子過的太艱難,周延儒已經萌生退意,只是目前還不能夠提出來。

周延儒不會相信王承恩等人,就像是他對皇上已經失去了希望一樣,這些年過去,朝廷的情勢早就出現根本性的變化,皇上最為信任的就是身邊的太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掌印太監高起潛、京營提督曹化淳、東廠提督王德化等人,已經組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他們依托皇上的信任,逐漸掌握了大權,假以時日,司禮監完全可以掌控內閣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