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大唐第六零三章 奪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躍馬大唐 >>躍馬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零三章 奪功

第六零三章 奪功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3日  作者:大蘋果  分類: 穿越歷史 | 大蘋果 | 躍馬大唐 


墨脫城這塊硬骨頭終于被啃了下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這座隘城確實堅固的不像話。若非王源找到了城防中的微小瑕疵,并且成功的實行了擾亂之計,此城恐很難拿下。

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卻是因為城防上的畫蛇添足。吐蕃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盲目的堆砌城防其實并非良策,而應該因地制宜變的更為合理一些。吐蕃人是果然不是在中原文化熏陶之下成長的,他們并不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

但無論如何,墨脫城應該算是劍南大軍這路攻殺而來碰到的最難啃的骨頭。自開戰以來,王源連下牦牛城和律賁城,橫掃了東南大片地域,所向披靡。但也只有在墨脫城前耗費的時間更長,而且自己也在墨脫城受了傷。并且,雖然攻下了墨脫城,但殲敵之數只有萬余人,劍南軍的損失倒有近四千,戰果其實很一般。

劍南軍并未急于離開墨脫城西進,而是留在墨脫城休整。因為大軍需要補充給養,等待后勤運送糧草物資的兵馬前來補充。糧草、馬料、箭支等消耗之物均已經快要告罄,王源可不愿打無準備之仗。而且王源的傷也需要調養,那一箭幾乎穿透了他的肩窩,還好沒有傷及骨頭。事后雖及時治療調養,但也夠王源喝一壺的。

王源知道這年頭受傷后最大的危險是什么。這年頭可沒什么青霉素紅霉素之類的藥物,也沒有任何可見奇效的消炎片。帶兵打仗久了,王源也明白.軍中傷病最大的殺手便是傷口發炎造成感染。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刀箭之傷,都可能釀成致命的后果。軍中的金瘡藥以及軍醫的草藥中固然有消炎殺菌的成分,但效果畢竟不佳。王源可不想因為中一箭而被炎癥和感染殺死。

好在在阿蘿的細心服侍下,公孫蘭也用自己制作的藥物給王源治療,五六日后,王源的傷口逐漸開始結疤。為了加快王源傷口的愈合,柳鈞每日帶人去山里抓捕野物,聽軍醫說燉豬蹄對外傷的愈合極為有用,柳鈞幾乎每天都要去山里射殺一只野豬回來。不過豬蹄吃的王源直犯惡心,一干將領倒是從中得了好處,香噴噴的烤野豬肉吃了不少,大飽了一番口福。

五月十一,等待已久的大軍的補給終于抵達墨脫城。這些從劍南運來的物資可謂跨越了千山萬水。很多物資都是從成都始發,抵達姚州之后再從姚州到律賁城再一路沿著高高低低的山路送來,可謂艱辛無比。押運糧草物資的數千蠻兵和數千劍南軍也一個個累得灰頭土臉,這一路上為了能及時運達物資,他們著實吃了不少的苦頭。

數十萬支箭彌補了箭支的消耗。近兩百車的糧草也能讓五萬大軍支撐到下一次糧草的運達。除此之外,王源特意交代的五車重要的物資也隨行運達。那是兩千顆霹靂彈。按照王源的要求,成都的軍工廠正日夜連軸轉生產著這些霹靂彈,這一批兩千枚霹靂彈正是在大軍出發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造出來的。按照王源的命令,這兩千枚霹靂彈也盡數被送達軍中。

王源喜出望外,有了這兩千枚霹靂彈,加上軍中尚存的六百多枚霹靂彈,自己便有了和吐蕃主力大軍交戰的本錢。想想一下,這兩千六百枚霹靂彈若是在盡數在一座城池中炸響,那該是什么樣的一種情形。見識過霹靂彈威力的宋建功等人見到這么多的霹靂彈被運來,也都喜笑顏開摩拳擦掌。

隨著糧草物資抵達的還有些王源的私人物品,那是家中的妻妾們送來的一些吃穿之物。李欣兒代表蘭心蕙和青云兒紫云兒等妻妾寫來了一封信。內容無非是告知家中妻女情形,讓王源不要擔心家中之事,一切如常云云。信中特意告訴王源,大小姐舜華已經能在人的看護下蹣跚而行了。信上說某一日大小姐忽然冒出了一句‘爹爹’,讓人很是意外。

王源讀完信后沉默了許久,心情很是復雜。自己錯過了大小姐的成長歲月,甚至連她第一次叫自己都沒聽到。將來還不知要錯過多少她的成長,不免甚是遺憾。但自己也是身不由己,他不得不如陀螺般的旋轉,永遠也不能停。一停下,便有不知什么樣的災難發生。為了妻女能夠幸福平安的成長,這些遺憾也只能讓它成為遺憾了。

補給物資抵達,王源下達命令次日大軍開拔往西北逼近匹播城。就在第二天的上午,全軍正忙亂的開始準備離開墨脫城的時候,另一撥人卻從西邊的山道上抵達了墨脫城。

這一群人居然是從京城而來傳旨的隊伍,一名傳旨內侍帶著十幾名隨從千辛萬苦的從京城趕到。攻下律賁城后,王源立刻派了快馬進京報捷,告知朝廷劍南軍的進攻路線和戰果。一個月后,朝廷終于有了回音了。

王源立刻帶人迎接傳旨內侍,那內侍累得連馬背都坐不穩,王源命人將他們讓進城里,傳旨內侍喝了一大瓢水,這才喘息著叫道:“請接旨吧。”

王源率領眾將跪倒接旨,那內侍取出圣旨一通朗讀,圣旨的內容乏善可陳,無非是嘉獎贊許之語。看的出來,玄宗對于劍南軍的戰果很是滿意,對軍中將士也做了許多的許諾,表示凱旋之后一一嘉獎云云。但王源聽了半天沒聽到什么實際的內容。王源最希望聽到的其實是圣旨中朝廷對于這次討伐吐蕃的最終的態度和底線,但現在看來,玄宗好像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圣旨上也絲毫沒有任何的指示。

接旨謝恩之后,那內侍拉著王源到一旁,從懷里摸出了一封信來交給王源道:“這是楊左相托咱家給王節度使的信,咱家親手交給你了也就放心了。”

王源忙拱手道謝,他知道這封信中才會有自己想知道的答案。朝廷關于這場戰役的態度楊國忠必會在這封信中告訴自己。于是忙命任引了傳旨內侍去休息,命人好好的照顧他們,自己回到住處拆開那封信細細的研讀。

“王老弟臺鑒,聞你連奪兩城之捷,本相喜不自禁。捷報報之陛下之后,陛下也高興的夜不能寐。陛下連稱你是我大唐良將,對你贊不絕口。本相也沾了你的光,蒙陛下隆恩賞賜了一頓豐盛的御宴。老弟回京之時,本相還你這個人情,也請你吃一頓便是。”

王源面露微笑,他能想象出玄宗和楊國忠高興的樣子。玄宗的高興是發自肺腑,楊國忠的高興是因為自己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他,他需要自己的成功作為他在朝中的底氣。但無論如何,這兩人的高興不是虛假的。

“但是老弟,有件事我卻不得不說你幾句。你隨同送捷公文寫給我的信我看了不下十遍,對你信中的一些言語我卻不敢茍同。你希望朝廷在恰當之時同吐蕃議和的建議,本相卻無法為你向陛下進言。你恐怕尚不清楚整個戰局的戰況,那么本相便將各路兵馬的戰況跟你說一說。在我寫下這封信的時候,西路高仙芝的安西軍已經拿下了吐蕃西境的穹隆銀城,距離邏些城只有三百余里。北路河西軍和隴右軍也斬獲大勝,五萬兵馬大破八萬吐蕃北境主力大軍,已經拿下了石堡城正往南挺進。老弟啊,不只是你的劍南軍取得大捷,其余兩路兵馬也都取得了大勝。現如今整個站局對我大唐極為有利,三路大軍正朝吐蕃都城邏些城逼近,正如陛下而言,這是滅吐蕃的最好時機,這個時候,你要本相向朝廷提出和吐蕃議和之事?這豈非是在陛下的頭上澆一瓢冷水么?”

王源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這是他第一次獲悉其他兩軍兵馬的戰況。自大戰開始以來,三路兵馬因為相隔遙遠,各自為戰,根本無從得知對方的消息。現在終于知道了原來西路軍和北路軍也取得了大勝。這本是一個極好的消息,但不知為何,王源卻感覺到了一絲隱憂。

王源皺皺眉,繼續讀信。

“如今占據我大唐全面占優,此時提出什么議和之議本相認為是荒唐的。陛下已經給其他兩路兵馬下達了直搗邏些城之令,當此之時你也該全力進軍逼近吐蕃都城。本相跟你說白了,本相不希望在滅吐蕃之戰的戰役中你落了下風。現在的形勢很明朗,西路軍、北路軍和你的劍南軍,誰先攻下邏些城,誰便是最大的功臣。高仙芝和哥舒翰李光弼他們正在全力搶此首功,你卻還在想著如何同吐蕃議和,你說叫本相說你什么好?簡而言之,以前同南詔國議和是良策,現在同吐蕃議和是蠢行,本相希望你摒棄這些想法,全力進攻邏些城。本相希望你第一個攻下邏些城,那樣于你于我都有極大的裨益。多言不贅,老弟是聰明人,應該無需本相多費口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躍馬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