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第二卷雄霸上海
小說名:
作者:巡洋艦
“要致富先修路!”
這句話在后世的中國各地流傳深遠,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之深,世界罕見。
重生后的李衛國,治下地盤江南和浙江兩省,實行全面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迅猛,截止咸豐七年,江南省的經濟總量較咸豐元年翻了三倍,浙江省經濟總量也翻了一倍之多,成為清帝國最富裕的兩省。
自咸豐四年,滬軍和太平軍大戰之后,雙方此后每年雖然都有些小規模軍事沖突,但整體上相安無事,再沒有爆發過大規模會戰,使得江南省和浙江省轄下百姓得意休養生息。
咸豐四年至咸豐七年間,李衛國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經濟建設上面,首當其沖的就是修路。
這修路包括鐵路、水路漕運和公路三項。
鐵路方面,主要出于軍事因素和戰略考慮。兩條鐵路,一條是上海至杭州鐵路,一條是上海至丹徒今鎮江。前者是李衛國為了加強對浙江的控制,鐵路建成后,滬軍可以在4個斜內從上海抵達杭州。后者加強了對江南省控制的同時,也是對江東大營的最直接支持,滬軍從上海出兵至丹徒,只需要5個斜,若是步兵行軍,至少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重炮兵則所需時間更長。
上海至杭州鐵路,全長180公里,由英國設計師勞爾主持設計,英國曼切斯特鐵路公司負責承建,因部分地段建造難度問題比后世的鐵路略長了17公里。工期從咸豐五年二月開始,到咸豐七年二月完成。
之所以是英國人負責設計和建造,是因為李衛國手中的確沒有鐵路方面的人才,盡管李衛國已經向英國派遣了上萬人的留學生大軍,但短時間內還是見不得效果的,因為戰事緊張,早一日修成鐵路對滬軍的各種戰略行動都十分重要,所以李衛國只能讓在這方面技術最成熟的英國人來設計,由英國公司承建。
不過。李衛國從來不會讓自己的命脈外國人一直挾制,他花費了一百三十萬英鎊從英國進口了全套的火車頭、車廂、鐵軌,以及火車站相關配套設施,其中一半是直接由英國人在本土建造然后運抵上海。另一邊則是英國提供全套技術,在上海本地生產、國人負責前期鐵路維護,同時培訓李衛國的人,后期將由李衛國的人來維護。
一開始,英國曼切斯特鐵路公司還不同意。因為他們不想讓李衛國掌握鐵路的全套生產和鋪設技術,他們覺得中國地域遼闊,今后巨大的鐵路市場利潤豐厚,自然不愿意讓李衛國來分享。
但是很可惜,曼切斯特公司的算盤打錯了,李衛國很快讓他們知道,不是只有他們一家鐵路公司n于英國國內此時大規模進行鐵路建設,按照英國政府的計劃,英國將在1880年左右實現本土鐵路網,總里程達到3萬公里。大量的英國商人從事鐵路行業,競爭異常激烈。
當曼切斯特公司的總裁得知李衛國對英國國內的鐵路行業了如指掌時,他不得不向李衛國妥協,畢竟一百三十萬英鎊的巨額大單利潤非常可觀,是在英國國內無法得到的,最終同意轉讓技術和設備給李衛國,甚至幫忙培訓鐵路行業的設計師、維修工人和技術工人。
這樣一來,李衛國今后將不用再被國外鐵路公司挾制,于是他繼續跟曼切斯特公司合作,將上海至丹徒的鐵路工程也交給了他們。
上海至丹徒鐵路~長261公里,同樣因為工程難度問題,比后世的鐵路長了20多公里‖樣從咸豐五年開工修建,分成三期工程。一期工程在咸豐六年底開通上海至蘇州,二期工程從咸豐六年底至咸豐七年底,開通蘇州至常州,咸豐八年下半季上海至丹徒全線開通。
除了杭州和丹徒這兩條鐵路主線之外,李衛國還修建了幾條支線。
考慮到吳淞口要塞的支援問題,在咸豐六年臨時決定增加上海至吳淞口要塞鐵路∝途正好經過江灣工業區,盡管江灣工業區臨近黃浦江,水運方便,不過平時這條鐵路可以幫助江灣工業區進行貨物運輸和分流,減輕長江航運壓力,戰時則全力運輸軍用物資,一舉兩得。
上海距離吳淞口要塞很近,同樣由英國人負責設計和建造,所以不到一年功夫就完成了。
吳淞口要塞是上海的西北大門,防御敵人從海路進入黃浦江,威脅上海安全。
同樣,上糊面環海,西南方向毗鄰杭州灣,如果敵人從海上來的話,也將威脅上海的安全。
歷史上的淞滬會戰,**戰敗,關鍵就在于日軍從杭州灣的金山登陸,威脅上海側后翼。其實當時**在金山部署了重兵,不過沒有修建要塞,軍隊也被莫名其妙的調走,這才給了日軍登陸成功的可能。
如今李衛國把老巢設在了上海,他自然會萬分小心,如果列強哪一天要進攻上海,保不準他們也會從杭州灣的金山登陸。
于是,李衛國在金山衛修建金山要塞,再完成吳淞口要塞的修建和布防之后,將資金和人力集中到修建金山衛要塞。
金山衛,顧名思義。早在明洪武十九年,在華亭縣的筱館鎮(又稱小官鎮)筑城建衛所,以防御海上倭寇侵擾。因與鄰近海中大小金山相對,故名金山衛。城呈正方形,周長6公里,為海防要塞。當時有重兵駐扎,作為保衛南京的屏障,金山衛因而發展為附近地區規念大的城鎮。城堡初為土城,明永樂十四至十六年(14161418),因上海屢遭倭寇侵擾,為了拱衛上海,用磚加高5尺,共高3丈3尺。到了清初,由于實現海禁,金山縣治所后遷縣治至朱涇鎮,導致金山衛荒廢。
李衛國提出保衛大上海計劃之后,吳庸、陳靜南都意識到海上的威脅,意識到金山衛對于上海的安全非常重要≮是二人陪同李衛國多次到金山衛巡查,經過詳細研究之后,重新在原來的城防基礎上,修筑金山衛要塞~部用鋼筋混凝土加高加厚城防,修筑炮臺和碉堡,至咸豐七年一月,金山衛要塞修筑完成,共有各式火炮128門。五千滬軍常年駐扎于此。
同時,從上海修筑鐵路直抵金山衛,方便滬軍隨時增援金山衛。
水路方面,李衛國主要是從英國進口了二十多艘挖泥船,從新將運河、吳淞江外國人稱蘇州河、黃浦江挖寬、挖深,清除淤泥,兩岸修筑水泥大堤壩,增設航運碼頭,方便大型軍艦和運輸船進出,為日后的到來的鐵甲戰艦時代提前打好航道。
當然。李衛國修繕河道的借口很野蠻,因為朝廷委派下來的兩任河道總督都出事了,一死一失蹤,全都是李衛國干的,因為李衛國要控制朝廷的漕運通道,他要截留來自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的漕運糧餉,今年稱河道附近太平軍作亂,將漕運貨船劫走了,明年稱運河年久失修淤泥無法通航,結果幾年下來。來自廣東、廣西、福建和浙江的漕運糧餉,全都被李衛國偷偷截留了,朝廷一分錢沒得到√豐大怒,責令李衛國修繕運河。在運河駐兵保護漕運。
李衛國當然得答應了,至于他什么時候修好運河,那得看他的心情如何了。
李衛國先軍后民,所以除了鐵路和漕運,公路方面,就主要為了民生。促進商業運輸。以水泥路為主,一期工程集中在蘇松太三府,以上海為中心,水泥路連接蘇州、太倉和松江三府治所,以及一些重要的城鎮,包括軍事要塞吳淞。其中重點公路是上海——蘇州公路,上海——太倉——吳淞公路,以及上海——松江公路。
工程計劃三年完成,實際上到咸豐六年第三季度就已經全面完成了,這得益于江灣鎮水泥工廠的第三次大擴建,有了充足的水泥,再加上因戰亂大量難民不斷涌入李衛國的地盤,正好為修路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更幫助李衛國解決了這些難民的生計問題,使得李衛國的地盤內很少有難民發生暴亂問題,保證了李衛國治下的社會安定。
來自江灣工業區的水泥廠經過先后三次擴建后,新增熟料窯三百座,年產量達到40萬噸,其中普通民用標號水泥5萬噸,軍用高標號水泥35萬噸。
民用水泥量如此少,這是因為水泥的造價還是很高的,普通老百姓一般都用木材蓋房,只有富運家才用得起水泥來蓋房子,而且每年生產的民用水泥基本上都是上賀縣城和周邊序的居民采購,因為這是李衛國強令實行的法令。
原來,李衛國考慮到上海是自己老巢,且周邊地區一馬平川,幾乎無險可守,盡管建成了吳淞口要塞,上賀城也進行了二次擴張,修建了新的外城城墻,大幅度提高的防御能力,但李衛國還是覺得不夠,于是他下令整個上賀城內的新增賺不得再使用木材和土房,全部更換為鋼筋水泥建筑。
由于上賀老城區地方狹小,大量富戶和難民遷入,造成城市擁擠。當李衛國批準的上海新縣城外城開工建設后,老城區變成了內城,只允許政府機構和官員家屬居住,所有平民全部外遷到新城區居住。
不過,上賀城擴建之后,雖然地方增加了幾十平方公里,但李衛國想到今后上海的人口還會暴增上百萬,所以考慮到地皮問題,決定新城區內不再有平房,全部都是規劃好了的樓房,三至五層樓房,富戶可以單獨購買三層樓房作為別墅,平民住進樓房,一樓為商鋪,樓上為賺,這樣大量節省了土地每個樓房設一個保長,實行保甲連坐制度,方便管理,嚴防敵對勢力間諜滲透。
一開始,老百姓自然是怨聲載道,不過李衛國強勢,一手大棒一手甜棗,軍隊強行將老城區的居民遷入新城區,同時給予住房補助,有商鋪的居民直接給商鋪,且全都是商業街的好地段,這才穩住了他們。至于外來的難民,他們本來是要睡大街的,不過李衛國仁慈,按照戶口都給了他們樓房居住,不過代價是要給李衛國干活,用工錢來償還住房貸款。
整個上衡城區,全部都是鋼筋混凝土建筑,而且不允許有平房這個規定后期有些松動,想要捉房的有錢人的力量還是很大的,使得整個外城看起來更像是現代化的大都市。
李衛國這么做,主要是從上海的軍事防御角度出發,一座完全是鋼筋混凝土建筑組成的城市,在戰爭到來后,可以成為一座要塞,歷史上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典型,如果斯大林格勒的建筑都是東方式的木質建筑的話,三天就得被德軍燒成灰燼。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李衛國可舍不得跟敵人在上海市內打巷戰,畢竟這里是他的老巢,是他的心血。不過李衛國必須得防備著,因為英法美俄等國列強對華虎視眈眈,尤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即將到來之際,也說不準英法聯軍會來摸摸李衛國的屁股,畢竟李衛國治下的上海已經初具備一座工業化城市的規模了,放眼整個大清帝國,是英法聯軍最想毀滅的地方。
一旦英法聯軍進攻上海,將是一場曠世的大戰,因為李衛國不會退縮,可他現在的實力和家底,是遠遠不如英法這兩個世界工業強國和軍事強國的。
李衛國不打無準備之仗,所以他不得不狠下心來,將上海打造成一座鋼筋水泥要塞。
這一日,正當李衛國視察上海新城區之時,朝廷突然有了旨意下來。
李衛國聽完旨意后,頓時發呆,自語道:“丫的,咸豐讓老子進京,他想要干啥?”
ps:最近每寫完一章,都要檢查幾十遍,實在是累瘋了。因為章節里面的“和諧”文字太多了,上傳傳不上去,審核不過,改了一次又一次,很多字詞都不得不用諧音或者字母代替,給大家帶來閱讀不變,表示歉意天最低畢一更,至少4000字以上,實在是書里屏蔽字太多了,巡洋艦的好幾本清史民國書都屏蔽了,消大家能理解,過了這段艱難時期,巡洋艦會把章節都補上的。
相關小說:
處理SSI文件時出錯
聲明:小說《》,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收集自網絡,屬個人行為,與小說多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