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鈔帝國第0145章 圍鈔二次出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偽鈔帝國 >>偽鈔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45章 圍鈔二次出擊

第0145章 圍鈔二次出擊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5日  作者:巡洋艦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巡洋艦 | 偽鈔帝國 


類別:玄幻小說

作者:

書名:__

軍火交易是秘密進行的,俄國人也知道不敢聲張,將準備好的貨款交給李衛國,然后裝船連夜返回阿穆爾,打算借道海參崴由西伯利亞轉運回俄國。風云小說閱讀網

俄國人也是被逼的沒辦法,英國皇家海軍遍布全世界各個海域,再加上世界第二的法國海軍,兩國海軍聯合起來對俄國海上交通進行封鎖,使得這筆軍火不敢走海路,只能走西伯利亞陸路。

這筆軍火交易完成后,李衛國從俄國公使布克隆那里得到了五萬金盧布和一百萬盧布的現金。

之所以要現金,是因為李衛國騰出手來,準備發動第二次圍鈔戰爭了。

自從去年啟動了第一次圍鈔戰爭,針對英國百萬面值商業債券而發動的“五四愛國”搶錢行動結束后,李衛國擔心被英國人查出來,所以潛伏了一段時間。

不過后來李衛國派往英國的中華神盾局海外情報處——倫敦站站長送回來的情報表明,英國人對于百萬英鎊圍鈔案件非常憤怒,不過由于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人認為是俄國人背后搞的鬼,所以將一腔怒火都發泄到了克里米亞戰場上,打得俄國人悲慘無比。

俄國人躺槍,替李衛國背了黑鍋,這令李衛國非常高興。

如今滬軍和太平軍大戰一場之后,雙方都不想短時間內再爆發血戰,各自相安無事,因此李衛國將精力轉向江南省和浙江省的經濟建設上面來。

眾所周知,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靠圈地運動和殖民掠奪建立起的原始資本積累,李衛國知道資本主義的弊端,也知道gczy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zbzy基礎上的,所以他決定今后的制度發展應該是中國特色的shzy制度,這種制度介于資本主義和gc主義之間,既可以防止資本主義式的經濟危機爆發,又能夠快速發展壯大綜合國力來對抗西方歐美列強的侵略。

這樣一來,發展所需的原始資金積累就成為關鍵了。盡管李衛國已經建成了江灣工業區,但跟歐美列強的強大工業帝國相比還差距巨大。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發展工業。

因此,李衛國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圍鈔,這種損人又利己的事情,實在是最好的選擇。

正值歐洲爆發克里米亞戰爭。英國人覺得圍鈔是俄國人制作的,那么如果俄國也出現違鈔,俄國人勢必第一個懷疑對象就是英法等國了。

這就是機會,一個不容易被人懷疑的大好機會,李衛國自然不會錯過。所以他決定啟動第二次圍鈔戰爭,這次他準備違造俄國貨幣盧布和金盧布,不過俄國人比較窮,不如英法有錢,所以李衛國一不作二不休,同時也違造法郎和英鎊,讓英法俄三國自己相互猜忌,任誰也不會想到圍鈔來自他們最瞧不起的東方中國。

李衛國從俄國人手中得到的上百萬真鈔盧布,為他提供了大量的參考依據,不過很快李衛國發現盧布紙幣使用的原材料基本上都來自西伯利亞樺木。工藝也比較粗糙,防違能力僅僅只是俄國財政部的印章,隨便用個蘿卜就能雕刻出來。

僅僅只試驗了不足二十次,李衛國就將盧布的軟硬度、光澤度、尺寸和印章仿造了出來,并成功制造仿真度百分百的盧布紙幣出來。

然而,令李衛國糾結的是,俄國人的紙幣做工粗糙,幾乎沒有高明的防違,可是制造面值一萬盧布所花費的本錢基本上在一萬盧布左右浮動,沒有利潤空間。

這李衛國可不干了。他制作甲*幣,為的是賺錢,沒有利潤的事情他從來不干的。

不過李衛國很快想通了其中的關鍵環節,在后世。因為各國紙幣都有高明的防違手段,民眾對于甲*幣的認知度非常高,所以他違造紙幣時就不得不盡可能的實現高仿真度,達不到90以上的高仿真度很難騙過民眾和各國的銀行。

但如今時代不一樣了,民眾對于政府發行的紙幣認知度僅僅停留在紙幣的表明清晰度和軟硬度,缺乏驗鈔機等先進防違手段。李衛國一開始違造出來的盧布幾乎就等同真正的盧布紙幣。差別只是不經過俄國銀行發行而已,

為了控制成本,李衛國決定主動降低違盧布仿真度,保持在75的仿真度,可以騙過普通的俄國老百姓即可,這樣便可以大幅度降低違造成本,才有利可圖。至于能否騙過俄國銀行,這已經不重要了,只要短時間內大規模向俄國輸入巨額的違盧布,獲得可觀利潤即可。

在渠道方面,李衛國選擇了跟俄國當地的h*幫合作,面值一萬盧布的甲*鈔,成本五千盧布,七千盧布賣給俄國*幫,這樣李衛國可以拿到兩千盧布利潤,剩下的由俄國黑*幫負責流散,可以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套現巨額利潤,而且防止暴露自己。

當然,李衛國不可能直接派人跟俄國當地*幫聯系,他命神盾特工局的特工們控制一些英法美等國的小商人,以黑人為主,控制他們去跟俄國各地的h*幫接觸,完成交易后,這些被神盾局控制的小商人將被滅口。

這樣一來,就算俄國政府發行了違盧布進行調查,也只能查到是英法美等國的商人,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的關系,這個黑鍋將有英法美來背,而不會懷疑到李衛國的頭上。

第一批違盧布的銷量不高,俄國*幫持謹慎態度,只是小規模的購買了十幾萬盧布,試探一下俄國老百姓、銀行和政府的反應。

結果俄國老百姓并沒有懷疑手中的違盧布是假的,即便有些精明的俄國老百姓發現了些許問題,也只以為是俄國銀行印刷的問題。更多的俄國老百姓就算知道紙幣有問題,他們也不想壞在自己手里,而是迅速購買物品將紙幣花掉。

這些俄國老百姓的心態使得第一批違盧布很順利的流散了出去,俄國黑*幫大小頭目們撈到了第一桶金,都非常興奮,于是開始要求擴大進貨規模。

第二筆違盧布交易就達到了五十萬,第三筆更是直接翻了好幾倍,達到五百萬盧布。以后基本上每隔兩個月時間,就會流散數百萬違盧布。

與此同時,俄國銀行也在大規模發現盧布,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俄軍軍費激增,盧布貶值成為必然,俄國老百姓都知道盧布貶值,不可能把盧布存入銀行,紛紛購買黃金、土地、房屋等不動產保值。所以就導致了大量違盧布流入俄國貨幣市場,卻幾乎很少返回俄國銀行,偶爾有幾張違盧布被俄國銀行員工發現,并沒有被引起重視。

李衛國除了違造盧布之外,更多的還是違造英鎊和法郎,因為跟盧布比起來,同樣的材料消耗,以成本計算,違造英鎊和法郎更加劃算,獲利更大。

英鎊紙幣和法郎紙幣制作都非常精美。卻難不倒李衛國這個w鈔專家,自從當年違造成功百萬英鎊紙幣之后,李衛國在這方面更加得心應手,迅速違造出了各種面值的英鎊紙幣和法郎紙幣。

同樣為了控制成本,最大化利潤,李衛國將英鎊和法郎的仿真度都下調到了85,這樣使得每違造一萬英鎊紙幣,成本只有六千英鎊。

渠道戰術也沒有變,不是每一個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愛他們的國家對他們的國家忠誠,中華神盾局的特工們這次暗中控制了一些在英法混不下去的俄國人。通過這些俄國人去跟英法當地的幫派洽談違*鈔生意。

不出李衛國所料,大部分英法當地的派勢力根本不愛國,很快就接受了圍鈔生意。他們同樣也非常小心謹慎,一開始也像俄國h*幫那樣小規模的購買幾萬英鎊或者幾萬法郎違幣。先流散到市場上看看行情和政府的態度,見一切順利又有巨額利潤可賺時,才開始大規模購買圍鈔。

俄國人很窮,圍鈔市場所得利潤有限,李衛國也控制流入俄國的圍鈔數量,過猶不及。不過英國人和法國人都非常有錢。所以李衛國擴大了造紙廠、印刷廠、油墨廠的規模,大量違造英鎊和法郎,幾乎每個月都有上百萬英鎊和法郎裝船秘密運往國外。

從1854年到1856年,三年時間里,李衛國共計向英法俄三國輸入總價值超過八千萬英鎊的圍鈔,獲利達三千萬英鎊。雖然跟第一次違*鈔戰爭——五四愛國行動所獲得了五千七百萬英鎊的利潤相比,二者的獲利差距將近一半,但也是非常可觀的收入了。

對于李衛國而言,三千萬英鎊的利潤,足以幫助他完成很多事情。

例如江灣工業區的二次大擴建,耗資八百萬英鎊;江南制造局的兵工廠完成第三次擴建,火槍生產線全部被衛國式步槍生產線替代;吳淞口要塞三期工程竣工,成為守護上海的鋼鐵門戶;上海縣城也進行了二次擴建,原來的老縣城改為內城,新擴建的外城面積達到42平方公里,一改上海縣城作為江南省省府人多而面積小的尷尬地位,新城墻全部以鋼筋混凝土修筑,高20米,厚8米,增設大量的炮臺、碉堡和藏兵洞,大幅度提升上海縣的防御能力,這對于一馬平川的上海地區來說,扭轉易攻難守的不利局面;

同樣,滬軍也得到了擴充,從原來的五萬人,擴充到十萬人,軍費翻翻,開支浩大,其所需所有前裝式火槍全部替換成后裝步槍,而一支后裝步槍的費用幾乎是前裝火槍的三倍,這筆巨額開支所需費用,也全都從第二次違*鈔戰爭所得的利潤中支出,都不需要李衛國動用府庫和亞投行的儲備金。

當然,這不意味著李衛國會將江南省和浙江省兩省三年的財政收入上繳給朝廷,相反的是,李衛國不但不向朝廷繳納一分錢,反而天天向咸豐哭窮。

李衛國的借口很簡單,當年太平軍東征一戰中,滬軍損失五萬精銳,重新招募和訓練五萬滬軍,所需要的軍費開支高達七千萬兩銀子,其中大部分將用于采購所需要的火槍、火炮和彈藥。同時,東海艦隊的軍費開支也遠超同等規模的清軍水師,全部西洋戰艦,燒煤錢,炮彈錢,戰艦保養錢都非常巨大,達到兩千萬兩銀子,再加上不時得上報跟太平軍交戰,各種戰損費用,三年時間,李衛國累計向朝廷索要1.7億兩銀子。

而李衛國控制的江南和浙江兩省,三年一共財政稅收六千萬兩銀子,跟李衛國上報的1.7億兩銀子兩相抵消之后,朝廷還得給李衛國撥付1.1億兩銀子。

當然,咸豐是不可能給李衛國這么多銀子的,朝廷也拿不出這么多銀子。

盡管三年時間,朝廷在全國各地收繳賦稅,追加的厘金加起來達到2億兩銀子,可是僅僅只給李衛國撥付了兩百萬兩,剩下的銀子咸豐只給李衛國一句話,自己就地解決。

李衛國要得就是這個自己就地解決糧餉的圣旨,這樣他就可以放開手腳搞經濟建設了。

在李鴻藻這個江南省布政使的幫助下,咸豐還以為李衛國忠心耿耿,實際上李衛國每年藏富于民,根本向老百姓加征厘金,反而完全實行改革開放,大規模降低歐美各國入海關賦稅,再加上因為戰亂原因,江南各省上千萬老百姓遷入,勞動力十分豐富,甚至是十分低廉,將各種工業、手工業、農業、商業迅速繁榮了起來,使得江南省和浙江省十分繁榮,尤其是治所上海,已經達到英國二線工業城市標準了。

這三年時間,李衛國努力經營自己的地盤,使得治下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安定,低稅收令老百姓至少可以滿足溫飽,稍微有些頭腦和勤快的老百姓則邁入小康生活,而從戰亂各省遷入李衛國治下的那些地主們,他們手中都攜帶大量錢財,可惜李衛國壟斷了地皮和各種商業,這些人無法再當地主了,要么坐吃山空,要么只能把錢投入李衛國指定的工商業當中,地主的身份漸漸轉為民族資本家。

當然,李衛國指定的這些工商業基本上都是民營輕工業,如食品、紡織、服務、運輸等行業。因為李衛國壟斷了所有類型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需要這些民營企業家們來補充經濟,防止輕重工業失衡,防止戰爭過度而毀掉民用工業。

這一日,李衛國在豫園家中接到了一份來自英國的邸報,上面寫著俄國戰敗,克里米亞戰爭結束。

李衛國起身來到窗前,自語道:“歐洲打完了,亞洲也將要開打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偽鈔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