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唐第三百九十四章 決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邊唐 >>邊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四章 決斷

第三百九十四章 決斷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1日  作者:蔥山跳蕩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蔥山跳蕩 | 邊唐 
其他

章節目錄

熱門、、、、、、、、、、、

終究是為了功名富貴,又何必說得這般大義凜然?

李莊來之前明顯是下過一番功夫的,說的話也不是全是忽悠。()在原本的歷史之上,大唐盛世腰斬是因為安史之亂,可是若沒有安史之亂,大唐帝國的盛世還能持續多久,這也是很難說的事情。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歷史上的諸多中原王朝,終究都是無法逃出這個輪回。中原的土地能夠承載的人口是有限的,豪強世家兼并的本能是無限的,改朝換代之時死一批逃一批,立國之初人口稀少無主土地很多,便不存在這種問題,而隨后人丁繁衍土地兼并,矛盾就會爆發出來。

今日之大唐亦是如此,土地兼并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小邑猶藏萬家室為人稱道,卻未必就是好現象。

當然這種矛盾什么時候爆發出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總要有個由頭,可能是一次天災,也可能是一次民亂。

“將軍,天予不取,必遭其禍!將軍若是取中策、下策,雖則可保全身家性命,卻是棄中原萬民于不顧!唯有取上策,平天下天下,方能讓漢家盛世綿延。將軍此時不取,將來中原一旦糜爛,到時候將軍還得出面收拾殘局,彼時再取損傷更大。而將軍若是三策皆是不取,不惟是自家身家性命無法保全,將來一旦變亂便立馬是無法收拾之局面,到時候五胡亂華之慘景。只怕又將重現中原矣!”

這貨已經開始危言聳聽了,不過依舊不是全無道理。漢人內斗起來可是很兇狠的,這時便往往便宜了異族。放眼史冊之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李莊所言三策皆不取,將來一旦變亂的確是很難迅速平定,蠻夷入華夏這種可能自然是存在的。不過關于今后何去何從,馬璘自己早有定計,李莊所說的話對他而言,倒也不會有什么真正的影響。

因為他早已經有了決定,那便是李莊所言三策中的中策。

解決土地兼并、人口過多的社會問題。未必就要改朝換代大殺一批。

改朝換代,那自然是一種解決的法子。不過在馬璘看來,還有另外的一種法子,那就是用大唐的劍為大唐的犁開辟土地。

現在大唐丁口不過五千多萬,比之后世差得遠了。當然由于這時的食物生產水平。二者沒法相提并論,不過這點兒人口,大唐的土地還是養得起的。南方各道開發遠遠不足,東北方向黑土肥沃之極,漠南漠北如今也空出大片的土地,這些其實盡夠用了。

就算是再有不足,新羅人、倭人都是可以讓出地盤的么。更不用說更南的南方,甚至還包括了后世所謂的南洋,現在來看是煙瘴之地。其實都是寶地。。

當然,也包括河中和大食。總的來說大唐在軍事上已經確立了絕對的優勢,那么土地自然是有的是。只要把安土重遷的毛病改一改,其實完全不用內耗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了,他不是皇帝,說了并不算。不過他的底線早就劃在那里,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去突破,不然的話。他就不是馬璘了。

不是皇帝,沒法強制命令。那就用別的法子。肥沃的土地,輕易獲得的財富,美麗而恭順的異族女子,都可以拿來作為吸引漢家百姓移民的籌碼。

總有一天大唐的百姓們會放下禮儀之邦的架子,習慣于占領別人家的房子,擁抱別人家的妻子和女兒,在保持漢家文化的同時,成為一個咄咄逼人的民族。

這樣大唐的盛世依然可以綿延,漢家文化籠罩的范圍會不斷擴大,只要擴張還能進行,還能從別人的土地上掠奪財富,還能不斷擴張自己的領疆,所有的內部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每一個漢民都是資源,為了自己當皇帝而讓千萬漢民人頭落地,純屬白癡的想法。在一個急速擴張的國度之中,皇權……其實已經不太適合了。

不過那是后人的事情了,他這一代大概還不用操心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類似后世東印度公司的機構出現并坐大之后,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

這些都是將來之事,現在所要做的,還是先把磧西和長安的關系通過適當的途徑確認下來,以損害最小的方式。

“將軍?”

李莊的聲音打破了馬璘的沉思,馬璘這才發覺自己有些走神了。

這位躊躇滿志的中官正看著他,目光頗為熱切,等待著他的回答。馬璘看著這個家伙,心道一個蠶室廢人能想這么多事情,其實已經是頗為不易。

他選的道路是李莊說的中策,不過這是他早就定好的事情,功勞自然是不能歸于李莊。交淺言深乃是大忌,他不會把他押送長安發落,可也不會告訴他自己的決定。

“天使所言……呵呵,怎么說呢……也算是為某家著想吧。雖然是大逆不道……呵呵,本將軍也不是沒有擔待之人。”

馬璘看著李莊,微笑道:“今日這些話,出你口入我耳,就這么算了,以后不要再提,不然本將軍會很為難。”

李莊點頭,低聲道:“在下記住了。不管將軍選哪一策,將軍都記住一樣,在下是站在將軍這一邊的。”說完向著馬璘拱了拱手,伸手揉了揉臉,神色便又恢復了從容。

轉過身去,剛好段秀實走了進來,李莊神色瞬間變得黯然起來,哽咽道:“陛下啊……”

“真是人才!”

馬璘抽了抽嘴角,也微微露出一點兒悲痛之色,不過卻不似李莊那般直接流下眼淚來。

回到府邸之中。馬璘想起之前李莊說那些話,微微搖了搖頭。

當皇帝么……

若是能夠不傷漢民而當皇帝,他倒也不介意。當了皇帝。一言九鼎說一不二,自然能夠更早的改變這個帝國,向著四境之外高速擴張。

可惜他穿越成為了馬璘,而非是成為李亨。

當皇帝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快速向境外遷移人口,可以加快擴張的速度,也可以鼓勵人們多多生育。增加漢民的數量……總的來說,好處很多。

不過身處現在這個位置。想要當皇帝并不容易,手里武力倒是足夠,可是卻沒有民心。

當初安祿山盛極一時,然而終究沒能成事。便是在于民心二字。自己如果舉兵反叛,亦是面臨同樣的局面,到時候四面皆敵,除非是狠下心來殺戮,否則無法成功。

而若是狠下心來殺戮……李莊說要十年,十年里要殺多少漢人?到時候大唐眼下這五千多萬的丁口,還能不能剩下一半來?

這樣的事情,可不是隨隨便便誰就能做到的。

至少他就做不到。

他的刀只愿殺異族,面對車書混同的同族。哪里能下得去手。

沒有那般狠辣的心思,注定無法當皇帝。所以抓住磧西之地,以作為對外擴張的根基。這便是他要做也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要在磧西實現事實上的自立,又不能徹底和長安方面決裂,因為還要利用中原龐大的人口基數,如何行事其實是不容易拿捏的。這些都是細節,大方向確定下來,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庭州。天子駕崩。

長安,新君登基。

平盧。李璟自立。

三件事情發生的有先有后,卻都是將要改變大唐帝國歷史的大事。事情發生之后,消息便以事發地為中心向著各個方向高速蔓延,然而受制于這個時代傳遞消息的速度,這個帝國又極其龐大,所以消息要蔓延到整個帝國,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到了那個時候,事情不知道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在歷史的車輪之下,一切都在向前不斷而行,有人改變了歷史車輪的方向,更多的人則是在歷史的車輪推動之下茫然前行。

馬璘在庭州城內的宅邸中沉思的時候,在萬里之外的唐海之上,十幾艘海船乘風前行,正在駛往遙遠的北方。

法爾斯一地的德赫干們異常恭順,田名遠和牛詡便把重心放在了艦隊之上。這一只裝備了新舊兩種八牛弩的海船,便是他們的第一支艦隊。

確切地說,是安西新軍自己掌握的第一支艦隊。投效的德赫干們也有艦隊,隨時都聽從大唐遠征軍的征召,不過關鍵的時候,能夠信任的只有自己。這一只艦隊所有的水手,都是出自安西新軍,原本都是旱鴨子,如今在顛簸的海船上雙足便如同釘子一般。

鷹奴已經成功到達了這里,這里和安西已經可以傳訊了。方文本自捕喝城傳來的消息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之前艦隊訓練沒有完成,所以一直都是在等待著。而現在艦隊已經成功訓練完畢,這個時候便是去完成方文本所交代的事情,鏟除巴士拉和庫法之間哈瓦利吉派余孽,同時奪取巴士拉作為據點的時候了。飽食溫衣安閑度日,方先生可是不會滿意的。

這一次行動,是新軍艦隊的第一次正式出動,唐海據將軍說也叫波斯灣,兩側皆是陸地,總體上來說風浪不大,各個海船上都有忠心的波斯人向導,順著海流向北走也很是輕松。

庫法城大伙兒都去過,當初那一戰打得那叫一個輕松,如今不過是故地重游而已。作為這一支艦隊的指揮,牛詡對自己很有信心。

田名遠相對老成持重,他帶著主力駐扎在萬年城,保護港口的同時收集臣服大唐的各地德赫干們繳納的賦稅。牛詡急于立功,所以艦隊便是交給他了。

月初求票_(未完待續)

ps:求票求票_


上一章  |  邊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