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當軍閥第三百三十二節 長江大水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明末當軍閥 >>回到明末當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二節 長江大水車

第三百三十二節 長江大水車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02日  作者:狂人阿Q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狂人阿Q | 回到明末當軍閥 
親,歡迎光臨書河

科幻未來


第二天楊潮去看了下水營碼頭。

新江口一帶越發的繁榮了起來。

此時一座座碼頭上時而有船進出,裝貨卸貨,工人們忙碌異常。

為了方便碼頭作業,楊潮讓人制作了一批可以轉動的木架,尾端有滑輪組,先將貨物吊起來,然后轉動木架,通過中央的轉軸將貨物可以直接吊到碼頭平臺上,省的工人上下搬運的辛苦。

可以說楊潮的設施比官府的龍江關碼頭要強了太多,優良的碼頭泊位條件,加上裝卸貨的便捷,而且開啟了過江、運河和松江短中長三條航運護航后,楊潮的碼頭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商人,現在弄得龍江關碼頭哪里一片冷清,鈔關的官吏們不止一次向上面狀告楊潮了,要么讓楊潮關閉了碼頭,要么讓他們進駐水營碼頭來收稅。

但是楊潮都否決了,讓這些人來自己的碼頭上收稅,估計上交朝廷的稅收收不到多少,他們自己倒是肥了,楊潮索性向朝廷上奏,按照龍江關的標準,楊潮直接每年給朝廷兩萬兩銀子,算是買斷了龍江關的稅收。

這讓那批鈔關官吏恨得咬牙切齒,這批蛀蟲就是靠這個活的,但是現在他們顯然得罪不起楊潮,也只能暗恨一番,找其他地方謀生去了,龍江關碼頭算是廢了。

碼頭越紅火,吸引的商人就越多,可是碼頭上并沒有太多空地,楊潮修建的圩堤距離河面也就是十來丈而已,可供利用的土地也就是這么點,而這些土地楊潮也不太樂意讓出去給商人,而是作為碼頭自有用地。

那么勢必要向圩堤后面的土地上擴張,而圩堤后面的土地其實是黃沖家的。

這一片土地一千來畝。已經被皇家開了兩年,已經開始種植糧食了。

誰想到農用地剛剛開出來,就要被商業占用了。

當然楊潮可不會去搶。他找來黃沖商量,表示愿意出錢購買。也不讓黃沖吃虧,愿意用購買良田的市價來買,或者用其他荒地來置換,比如用大營東邊獅子山下三千畝荒地來換黃家的一千畝。

考慮了幾天,又去獅子山下看過之后,黃沖決定用地換地。

楊潮的圩堤從新江口修到了獅子山下,因此哪里也不用擔心被水淹,其實也不能算是完全的荒地。上面已經種了一年牧草,黃沖看過后認為,基本上可以直接種糧了,雖然產量不會高,可是有三千畝絕對比自己一千畝產量多多了。

就算種草賣給楊潮,一畝地也能有一兩銀子的收入,三千畝地一年賺幾千兩不是問題,所以黃沖讓出江口這片地也沒有太多不舍,更重要的是,楊潮答應獅子山下的土地會給他地契。而新江口的土地是沒有地契的,沒有地契就不保險,楊潮在這里他可以種。萬一楊潮不在這里了,弄不好會被人搶走。

所以換地對黃沖來說其實也很樂意。

黃沖家的地讓出來后,楊潮第一個讓給了毛掌柜一畝地,讓他在這里蓋倉庫。

毛家倉庫早就蓋好了,地理位置十分的好,緊緊靠著碼頭不說,面積也夠大,隨著楊潮航運的恢復,他也大賺了一筆。

此時毛家掌柜旁邊。還有其他建筑正在動工,除了其他商人建筑的貨棧。還有楊潮的產業。

楊潮倒不是要建設貨棧,他的倉庫都在碼頭上最好的位置。根本不需要建在圩堤之后,他要建的是一座交易所。

在靈谷寺見到無量殿后,楊潮就打算自己建一座石質建筑,不要求向西方大教堂那樣,中西結合就很不錯了,外部可以采用斗拱等技藝做出飛檐,但是里面的支撐結構,楊潮打算用石材拱券結構。

石質結構比木質結構建筑更安全,后世留存的石質古跡比木質古跡多得多就是證明,倒不是石質建筑比木質堅固,木材的堅固其實超出人的想象,如果沒人破話保存千年不是問題,木質建筑難以保存的原因主要是防火效果不好,歷朝歷代都有宮殿被大火焚毀,更不用說普通的民居了。

所以楊潮打算將石質建筑引入大明,省的幾百年后后人看不到幾棟完好的歷史遺跡。

其實也沒有多么困難,無量殿的結構雖然沒有西方大教堂復雜,但是基本形式已經有了。

而中國也不缺少加工石質拱券的工匠,石拱橋應用的其實就是這種技藝,趙州橋一千年前就建造起來了。

楊潮親自勾畫圖紙,大量參考了無量殿的設計,不過沒有采用無量殿超級厚實的墻體,而是用飛扶壁來平衡拱券對外壁的推力。

將圖紙交給白匠頭,讓他招募了大批石匠,還有幾個建造過石拱橋的工匠,讓他們自己摸索建造。

白匠頭很發愁,因為楊潮要求的太高了,他這座建筑分為三層,第一層高度十丈,工匠確實能夠建造石拱,但是那座石拱橋的拱券有十丈高啊?

經過跟工匠長時間的討論,他們表示可以嘗試一下,不就是把石拱橋的拱券加高嗎,把鷹架搭的更高就行了。

于是他們開始建造,現在地基已經建造好了,深挖了五丈,挖到了密實的底層上,接著填下了大量的石塊、石灰等,地基十分牢固,已經開始用巨石砌筑承重墻。

白匠頭十分謹慎,在楊潮的建議下,他先做了一個泥模,但又覺得不放心,又用手工做了一座石模,小小的一人高的房子,但是每一個位置都跟圖紙上一樣,這樣白匠頭心里才有了底氣。

至于施工,并不算難,跟拱橋唯一的區別是不是在岸上修建而已,先是壘砌兩堵承重墻,然后搭建一座圓拱形的鷹架,在鷹架上安裝石料,最后形成一道完整的拱券后,拆除鷹架。拱券也不會倒塌,而是在自重下,將重力變成向下和想外的推力而已。

白匠頭不惜工本。雇傭了三十多個經驗豐富的石匠,另外還有上千個民夫。但是建筑速度也不是很快,大家都是在摸索,按照白匠頭的估計,到明年這個時候,楊潮要的第一層恐怕才能建好。

這已經很快了,相比西方教堂動輒百年的時間,白匠頭就是建個三年楊潮也不覺得慢,只是白匠頭是打算兩年結束的。按照他的預算,兩年結束他能賺錢,三年的話,弄不好還會賠錢。

看完了交易所工地,白匠頭帶著楊潮到了長江邊上,此時長江邊上圩堤兩側也在做一些施工。

內側距離圩堤三丈左右的地方,已經有了一個巨大的圓形基礎,半徑有十丈。

楊潮打算建造的是一座二十丈高的圓形塔狀物,下面十丈基本為實心,只有中間留下直徑一丈的柱心。而上面十丈幾乎是空心,并且越往上墻壁越薄,形成一個倒立的金字塔狀空間。

好吧其實這是一座水塔。容積大概換算下來有十萬立方丈,足夠供應將來軍營和碼頭區的日常用水了,而且在附近的農田中修建水池,這樣灌溉用水也可以保證。

有水塔,自然要有提水設施。

圩堤另一側,正在建造大型水車。

其實之所以修建這座水塔,還是因為荒地開發的問題,楊潮前些日子看到一些百姓在長江里用水桶大水,然后提過一丈高的圩堤。費力的一桶一桶的往水田里倒,這是最勤勞的一批人先開出了幾畝水田。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種糧食了。

于是楊潮就想給他們建造一批水利設施。

要提水,要么修建灌溉水渠。要么修建提水設施,灌溉水渠不用說了,河岸總比河水高一些,長江可不是黃河,不是懸河沒法利用水位來灌溉,所以提水設施才是最可行的。

水車是很成熟的提水設施,南方的小河邊多的是,可是問題是那些小河流速快,而且容易改造,鄉下的大戶人家甚至修建堤岸收緊河道加快流速,才能讓水車轉起來。

長江水雖然大,但是顯然流速不可能太快,否則江岸沖帥的也受不了,這種大江大河邊反而很少見到水車,因為根本就帶不起來。

如果要讓緩慢的流速帶動水車,那就必須要建造足夠大的刮板,要建造大刮板就必須建造足夠大的水車。

好在楊潮有效仿的對象,黃河上就有類似的大水車,在蘭州河段一排一排的,后世叫做黃河大水車,或者蘭州大水車,正是用巨大的水車來利用流速稍緩的大河之水。

黃河上有黃河大水車,長江上難道不能有長江大水車,所以楊潮就請了工匠來建造。

不同的是,楊潮希望挑戰技術難度,黃河大水車正是明代建造,直徑可以達到十丈,楊潮則想建造半徑十丈的水車。

為此不惜工本,水車的輻條都是用建造桅桿的上好木料,十丈的木材很稀缺,一根木頭就需要上百兩銀子,而這么大的水車,需要的輻條顯然不是一根兩根,蘭州大水車需要十六對輻條才能支撐,楊潮的水車更大,準備了三十二對,六十四根輻條,光是這批木料就需要花費近萬兩銀子,而這架水車最后建造起來,肯定超過一萬兩。

這還不算修建水塔,以及后續的溝渠和水池的。

但是效果是明顯的,蘭州大水車一輛可以灌溉七八百畝土地,楊潮的水車更大,長江水更豐沛,加上還有水塔水池調解,按照預計這一輛水車能夠灌溉一萬畝土地,一萬兩銀子的成本也就不算太高了。

水車雖然也是摸索中建造,但是卻比交易所要快的多,畢竟木材加工比石料容易多了,預計明年開春水車就能立起來,而水塔也大概能夠建好。

看完了建設工地,楊潮又去了荒地上的農家。

現在這里已經不是皇帝了,綠草茵茵,儼然是一片大草原了,除了個別土地種上了糧食,絕大多數地方還是種草,每年一畝地的草賣給楊潮可以賺一兩銀子,哪怕種糧,估計這貧瘠的沙地上也沒多少產量。

既然是草原了,那就不能稱為荒地了,再說了上面現在已經大大小小建立起了八個村莊,來自同一個衛所,或者相鄰的衛所的百姓,或者有親親關系的百姓們自發的聚集起來。

過去先是搭建好窩棚,然后在周圍去圈地,占有他們份額內的土地,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在才一個個蓋起了新房,一排排磚瓦房很是漂亮,跟普通的村莊唯一的區別大概是這里嚴重缺乏樹木。

楊潮帶著十幾個親兵造訪這些百姓,他們都很高興,一個個都想留楊潮在他們家吃飯。

雖然十多個人,但是百姓很慷慨的買酒買肉招待。

其實這些人并不算窮人了,能遷居到這里定居的,都是跟隨楊潮北上海州的那一批士兵的家屬,這批士兵,現在最低也是隊正,哪怕是留在許多男精兵營中的士兵,也都是見過血的一等兵,餉銀上完全跟隊正相同,一個月至少三兩銀子,一年幾十兩銀子根本不愁花。

更不用說他們跟楊潮去了海州一趟,每人都給家里帶回來上百兩的財產。

只是他們的家人到底是農民,見了土地才踏實,所以一個個從衛所里遷居到這里,有楊潮保護也不用受衛所軍官的欺負,因此心里對楊潮十分感激。

他們的良好待遇也讓那一百多悄悄開溜,沒有跟楊潮去海州的士兵后悔莫及,尤其是他們的家人十分的抱怨他們,頗為后悔當初忽悠兒子臨戰逃脫。

楊潮去了一戶軍官家里,這家人姓張,他們的兒子叫做張二棍,現在已經升到了把總,手底下有四百人。

雖然兒子軍餉豐厚,家里也不缺吃穿,但是張家人十分勤快,還是想看到自家的土地上能早點打到糧食才安心。

老張帶著另外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和妻子硬是開出了十畝水田,通過木桶給這些水田灌上了水,水田中長勢很好,已經結出了飽滿的稻穗,就快要收割了。

楊潮選定張家做客,讓張家老兩口十分高興,讓兒子去賣酒賣肉,還讓女兒去抓后院的鴨子殺了。

看到十二歲,扎著一個馬尾的小丫頭把鴨子攆的雞飛狗跳,楊潮覺得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可是老張卻一個勁的抱歉說失禮。

這時候小丫頭把一只老鴨子攆到了院子外面,老張家是村子里最靠外面的一家,家門口幾張外就是他家的水田。

老張急匆匆追出去大喊起來:“妞子快些追,別讓鴨子把稻穗給吃了!”

鴨子吃稻子?

楊潮心中一動,他記得好像稻田里是能養鴨子的啊,據說鴨子不吃稻苗!

這倒是可以跟老張家說一說,稻田養鴨能肥田,能松土,還能白得幾十只鴨子。(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回到明末當軍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