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03章 驛卒李鴻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3章 驛卒李鴻基

第103章 驛卒李鴻基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20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臘八粥就是用白米熬成粥,加上燒熟的豬肉丁、雞肉丁及湯汁,放點青菜、食鹽,再煮上片刻,讓各種成分充分混合,相互滲透。

男人們聚會,不可無酒。臘八粥每人只吃了一小碗,權當開胃,然后就是白酒大菜,大家邊喝邊聊。

這次宴會,是孫傳庭特意為裸#身在陜西為官的朱由檢和祖大壽舉辦的,參加的人員,除了陜西的按察使、都指揮使外,還有附近各個知府。祖大壽、高迎祥因為與朱由檢有舊,被安排在朱由檢的左右手。

孫傳庭現在對朱由檢的器重不下于李春燁,他絲毫不因為朱由檢的年輕而又所倦怠,“殿下,臣等能在陜西平安過冬,多虧殿下呀!來,這第一杯,我們共同敬殿下。”

“哪里!孫大人過獎。安撫陜西百姓,要靠孫大人和在座的各位,抵御外敵,保障陜西安全,要靠祖大人。”朱由檢一仰脖子,將酒一飲而盡。

雖然他表現得很謙虛,但內心卻是很得意,推翻大明的農民軍,如今已經被他給擺平了,只要熬過了這個冬天,陜西就再也沒有農民軍存在的土壤了。李自成和……

朱由檢心理咯噔一下,陜西匪患雖然剿滅了,但真正的領袖李自成怎么到現在還沒有出現?

朱由檢在延綏呆了半年,也曾經去過縣城甚至村莊,但從來沒聽說李自成這個人。

他思考片刻,好像李自成是高迎祥的親戚,娶的還是高迎祥的女兒高秀英。恩,待會問問高應祥,別時間長了,把這事給忘了。

“殿下為陜西鋪設了亙古未有之平坦大道,又為陜西增加了工商稅收,只要過了這個冬天,度過現在的饑荒,我等要是不能治理好陜西,那真是上對不住浩蕩的皇恩和殿下的援手,下對不住黎民的期望和臣等的烏紗。”孫傳庭的自信,是來自農田里長勢喜人的麥子和到手的工商稅收,但他清楚,沒有朱由檢,陜西別說發展,連溫飽都是問題。朱由檢常駐延綏,延綏的百姓他就根本不需要關注。

“殿下,孫大人,西安有了大批的江南商人辦廠,延綏的廠子雖然不多,但規模龐大,能招收大量的百姓。我延安府夾在西安和延綏之間,卻還是窮呀!下官愚鈍,求大人們給下官直條明路。”延安知府陳登泡,看到南北都是風聲水氣,而延安因為山多地少,道路曲折難行,不禁十分沮喪。

朱由檢看看陳登泡,心中轉過無數的念頭。

他早就想過,要想工商興國,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必然大增,從事耕作的人口就會大大較少,這勢必會影響糧食的產量。

要維持甚至增加糧食的產量,就必須提高耕作的效率。陳登泡的提問,剛好給了他機會。

“陳大人,交通問題不必擔心,西延大道經過延安府,必然會促進延安的發展。另外,西安、延綏兩地興辦工商業,必定缺少人手,如果陳大人能提高耕作的效率,將多余的男丁送到西安、延綏的工廠做工,也能提高他們的收入。”

“可是,怎么才能提高農人的耕作效率呢?下官可是一無所知。”陳登泡科舉出身,圣賢之書上可沒有提高耕作效率的論斷。

“陳大人可曾見過《齊民要術》一書?那可是農人的天書。此外,我見過一種播種的三排簍和十排簍,比現在的單簍大大提高了播種的效率。陳大人平時要搜集這方面的書籍。”

朱由檢曾經比照過英國的產業革#命,但他否決了英國新興資產階級推行的“羊吃人”運動。漢人百姓數千年來對土地依戀,決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

強制性將人口從農田趕入工廠,很可能會引發劇烈的社會動蕩,甚至會產生新的匪患。

如果提高耕作效率,讓部分農民無地可耕,他們為了生存和提高收入,必然進入附近的工廠做工。

就像溫水煮青蛙,當這些農民終于發現他們丟了農田時,工廠更好的工作條件和更高的酬勞待遇,已經讓他們無法再回到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特別對于年輕的人群。

“下官一定抓緊時間查閱,不過這三排簍和十排簍……”陳登泡雖然有心,但三排簍和十排簍他可是第一次聽說。

“這樣吧,改日我讓工匠做出來,陳大人安排農人去試著耕種。”離春耕還有一段時間,朱由檢估計,應該能夠制造出這些農具讓工匠們模仿和農人們試種。

滿意的陳登泡,表達敬意的唯一方式,就是向朱由檢敬酒。不過,他只有個模糊意識,到底怎么來提高耕作的效率,他還是沒有什么清晰的思路。

酒過三巡,大家都是找自己感興趣的人,天南海北的聊得滿屋子都冒出淡淡的水汽。

朱由檢早就盯上高迎祥,“高大人,可有一位親戚,叫李自成的?”

“李自成?沒有呀!殿下……”高迎祥將李姓親戚在腦中過了一遍,沒有發現叫李自成的。

沒有?難道史書欺騙了自己?朱由檢再次思索李自成的其它訊息。他在1645年去世的時候,史書說,他才39歲,那現在應該是二十出頭的人。

“是個二十剛出頭的年輕人,好像在哪當過驛卒?”

“驛卒?屬下倒有一個在寧夏鎮當驛卒的外甥,今年虛年二十二,年齡倒是吻合,不過,他的名字不是李自成,而是李鴻基。”在高迎祥的大腦中,好像只有這么一個外甥基本符合朱由檢的條件。

“李鴻基?對了,就是他!”朱由檢一拍大腿,不記得是史書還是小說中看過,李自成原來的名字就叫李鴻基,“那……他現在還在寧夏當驛卒?”

“是呀!殿下認識這個二楞?”高迎祥被朱由檢嚇了一跳,不知道朱由檢為什么會對這個外甥有這么強烈的反應。

二愣?有趣,原來李自成是個悶驢,難怪他的老婆給他綠帽子戴。“到是不認識,不過,聽別人說起,他好像很有才干。”

“才干?不瞞殿下,臣真的沒看出來。”高迎祥覺得他這個外甥就是個悶驢,實在看不出他有多大的出息,不知道朱由檢怎么看上他。

“這樣吧,新元的時候,驛卒也會放假,你讓他去我那兒,我親自看看。如果真的有才干,就不用再去當什么驛卒了;如果徒是有虛名,就讓他哪兒來哪兒去。”朱由檢知道李自成的才干,能在晚明的農民軍中脫穎而出,并且推翻了大明朝,肯定不是草莽,至少在政治上是一把好手。

也許是時勢造英雄,李自成的才能是在亂世和戰爭中練就的也說不定。無論如何,朱由檢既然找到了李自成,就不能再讓他有翻身的機會,除非他是為自己服務。

“是,殿下,臣會讓他去拜見殿下,但愿他能入得殿下的法眼。”高迎祥拱拱手,算是給朱由檢一個承諾。

“高大人,我還要問一件事,希望高大人不要介懷才是。”朱由檢朝高迎祥擠了一下眼球。

“殿下請說,屬下當言無不盡。”

“高大人是否有一個女兒,閨名叫做秀英的?”

“沒有,屬下根本沒有子女。”高迎祥怪異地看了一眼朱由檢,這殿下今天到底怎么了?孫傳庭不是給他送了胡小姐嗎?

“沒有?高大人勿怪,我只是好奇而以。”真是怪了,明明史書中都說李自成娶了高迎祥的女兒高秀英,難道高秀英是高迎祥的養女?或者根本就沒有這個人,是史學家或者小說家添加上去的?

“好奇?殿下聽到什么了?”高迎祥覺得朱由檢打聽他的女兒,實在是無理,除非你對人家有意思,即使有意思你也不能直接問呀,得找媒人從中間傳話,萬一拒絕了也不會尷尬。幸好高迎祥沒有女兒,否則他一定擔心門風是否不嚴,在外面露出什么話柄。

“高大人千萬不要多想,呵呵,喝酒。”朱由檢尷尬地端起酒杯,和高迎祥對飲了一杯。“高大人,剛才你說沒有子女是什么意思?難道高大人沒有婚配?”

“不是,屬下早就婚配了,只是到現在也沒一兒半女的。”高迎祥臉色變得陰暗起來,他自嘲地笑笑。

“奧,那有機會,讓宮中的太醫看看。”民間郎中肯定看過,只有讓太醫試試,但朱由檢不確定到底是誰的問題,所以說的比較含糊。

“多謝殿下。但屬下已經這一把年紀,就不想再折騰了。”高迎祥早就接受了現實,他曾打算收養一兩個孩子,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

“哎!”朱由檢輕嘆,看來高秀英應該是他的養女了,可能歷史就是這樣,高迎祥因為沒有子女,才將“闖王”的封號繼承給李自成。

離開孫傳庭的署衙,祖大壽堅持要送朱由檢會客棧。

“大壽,軍隊訓練怎么樣?陜西的三十萬士兵,都補齊了嗎?”

“不敢欺瞞殿下,還沒有,現在只有二十二萬。”祖大壽低著頭,目光在朱由檢的靴子上游移。

“可是因為缺少糧食?”

“原來殿下知道?”祖大壽抬起頭,看著朱由檢的側臉,“到了明年春天,有了春收的糧食,士兵就該招齊了。”

“未必。”朱由檢也不看祖大壽,“軍餉是專供,即使明年春收和秋收,朝廷的糧食還是困難,要想不缺糧餉,也是不可能。”

“那……”沒有足夠的糧食,祖大壽就沒辦法招齊兵員。

“看著我也沒用,我雖然做點小生意,但你這可是三十萬士兵——我也無法像四武營那樣給你補齊軍餉。”朱由檢深思了一會,“這樣吧,我從戰俘中給你挑選五萬士兵,他們一個月修路,再一個月去你的軍營受訓,糧食有我供給。另外三萬士兵,你就得自己想辦法了。”

“是,殿下。”五萬不用軍餉的士兵,那可是幫了祖大壽的大忙了。

“士兵們訓練怎么樣?”

“士兵們平時只能吃個大半飽,消耗不能太大,所以,訓練量上不去。主要進行一些隊列和軍紀的強化訓練。”

“嗯,也好。不過,趁現在的機會,將士兵中的兵油子去掉,只留下一些優質的士兵,將來有了糧食,訓練量上去了,他們很快就能成為優秀的士兵。”

“嗯。”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