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54章 緬人好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4章 緬人好戰

第354章 緬人好戰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15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正文

“陛下……”李春燁不知道朱由檢又想到哪兒去了。{看最新章節請到:}

“候質,新政在北五省試行了這么長時間,大臣們應該放心了吧?”

“陛下是要將新政推廣到中五省與南五省?”李春燁不太關心新政,他是國防院長,關心的只是軍隊,中五省與南五省的府兵,才是他關注的重點。

“既然新政運轉流暢,又能給朝廷、百姓帶來好處,自然要在全國推行,”朱由檢已經下定決心了,江南富庶之地,現在繳納的賦稅還不如河北、陜西,無論如何說不過去,他也不怕江南富商反對,大不了強行鎮壓,現在西夷還未大規模東侵,大明有時間清理內政,“朕打算,開年之后,新政就要向南推行,府兵制初步解決。”

“陛下,中五省府兵數量巨大,這些府兵怎么辦?難道也要移民關外?”

“中五省府兵數量雖然不少,但有江南、浙江、湖廣這些富庶之地,士兵即使失去土地,暫時還不會挨餓,朕只是先行登記,以后再說,”朱由檢的目光有些陰郁,“朕擔心的倒是南五省的府兵,廣東、福建、云南的府兵已經整編結束,剩余的府兵已經不多,必要時可以移民臺灣,但廣西、貴州兩省,到現在都沒有改土歸流,更別說府兵了。”

“陛下是要在南方采取行動了?”

“行動肯定有,但朕現在還沒考慮成熟,待新年過后再說吧。”

李春燁已經記住朱由檢的每一句話,“陛下,南海艦隊可能還有戰爭,國防院應該怎么支持他們?”

“海上的戰斗,陸軍幫不上什么忙,你只要給南海艦隊足夠的糧食和彈藥就行,另外,加快新式艦船的建造。”

“是,陛下。”

“朕憂心的倒是緬甸。”朱由檢少見地皺起眉頭。

“陛下終于要征伐緬甸了?”

“南海艦隊入南洋,只是時間問題,朕必須早做打算,為他們準備更多的基地。”

“陛下,緬甸也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

“不征之國?候質難道忘了,大明與緬甸,已經打了不止一次吧?現在還談不征之國?”朱由檢估計,明軍征緬,朝廷反對的聲音不會太強烈,他甚至打算,征緬之前,不在朝堂討論,“候質能給朕說說緬甸的概況嗎?”

“那老臣就班門弄斧了,”李春燁早就知道朱由檢有征緬的打算,所以他將緬甸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大約五千年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地區就有人居住,但緬族人不是緬甸的土著,這里最初的土著,是來自爪哇的矮黑人。”

“矮黑人?”朱由檢一愣,難道傳說中的矮黑人真的存在?“矮黑人到底長得什么樣的?”

“陛下,這只是史料記載,都五千年,誰見過這些矮黑人,再說,緬甸現在早就沒有矮黑人了。”

“那現在的緬甸,是向我們一樣的黃種人嗎?”朱由檢依稀記得,南亞人與漢人差不多,好像眼睛特別大,眉骨特別高。

“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約春秋晚期,楚國人莊橋進入云南,擴地千里,中原王朝和緬甸之間始有交往,并逐漸形成舉世聞名的‘南方絲綢之路’。”

“……”朱由檢沒有說話,示意李春燁繼續說下去,因為李春燁說到漢人與緬甸的關系,他隱隱有一絲期待。

“大約兩漢交接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哀牢人分為兩支,沿著瀾滄江南下,一支占據了真臘,也就是明初所謂的老撾宣慰司,另一支進入暹羅、緬甸,在緬甸境內的,現在成為孟人,居住在錫當河流域。”

“孟人是從中原遷移過去的?那他們自己承認嗎?”朱由檢沒想到緬甸與大明竟然還有這樣的關系,這正是他要尋找的征伐依據,至于哀牢人,朱由檢選擇性遺忘了,他們根本不是漢人。

“陛下,這都快兩千年了,他們自己恐怕都忘了自己從哪里來的,”李春燁苦笑著搖頭,“不過,孟人一直與緬人不和,倒是比較親近大明。”

“親近就好。”朱由檢在心中盤算著,一旦征服緬甸,先將孟人歸化過來,“候質,你繼續說,看看還有多少有用的東西。”

“后來,來自青藏高原的藏緬人南遷至緬甸,大約在漢末的時候,緬族人的一支驃族人南下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驃國,以卑謬為都城。”

“緬族人也是從大明的國土上遷移過去的?那他們應該也是大明的后裔。”朱由檢才不管他們是不是漢人。

“陛下,緬族人對大明比較仇視,應該不會承認他們是大明的后裔。”

朱由檢心說,只要有征伐的理由就行,管你是誰的后裔,“候質繼續。”

“大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驃國被同為藏緬人的南詔國所滅,驃人四處逃散,逐漸與叫棲一帶的緬人融合,大唐時代的南詔國,陛下應該知道吧?”

“就是那個夾在大唐與吐蕃之間的南詔國?”

“正是這個南詔國。”

“原來他們也是緬人,藏緬人,難怪他們比較親近吐蕃。”

“與驃國并立存在的,孟人在怒江下游的毛淡棉建立直通國,并且興建了白古城,驃國滅亡之后,直通國統治了整個下緬甸。”

“這個直通國,可是鄭和下西洋是的白古王國?”朱由檢多次在大明的典籍中見到白古王國,遇上隨口問了句。

“陛下,這還不是那個白古王國,但應該是他的前身。”

“大約在北宋初年,定居叫棲一帶的緬人建立了蒲甘王朝,定都蒲甘,大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蒲甘統一緬甸全境,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蒲甘王朝。”

“緬甸在1044年才建立的統一王朝?”朱由檢在心中默算,比漢人可是晚了三千年。

“蒙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忽必烈率蒙元騎兵入侵蒲甘王朝,使蒲甘王朝失去**性,蒙元元貞四年(公元1297年),蒲甘王朝正式滅亡,蒙元在此設立‘緬中行省’,后來并入云南行省。”

“什么,蒙元曾經完整地統治了緬甸?那大明征緬,還要什么理由?大明繼承了蒙元的統治,凡是蒙元統治過的地方,理當是大明的土地。”朱由檢狂喜,有這一條就夠了,何必費心找出無數條不充足的理由?

“陛下,蒙元在緬甸的統治,時間并不長,所以緬甸并沒有完全歸化,幾乎就在蒙元滅掉蒲甘王朝的同時,孟人在南方建立白古王朝,定都白古,撣人在北方建立阿瓦王朝,首都阿瓦,此外,緬甸的土地上,還有東吁、孟養、孟密、阿拉干等許多小國,南方的白古王朝,就是大明典籍中的那個白古。”

“奧……”

“蒙元的統治結束之后這些國家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戰爭,其中最大的白古王朝與阿瓦王朝,爆發了長時間的戰爭,大明典籍上稱為‘四十年戰爭’,戰爭削弱了這兩個國家的實力。”

“這兩個國家之間長時間的戰爭,讓國內的人口大量流亡東吁,東吁王朝逐漸強大起來,大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東吁王朝滅掉了白古王朝,并與大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遷都白古,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東吁王朝滅掉了阿瓦王朝,實現了緬甸歷史上第二次統一。”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東吁王朝是哪一族人所建?”

“陛下,是緬族人,他們占緬甸人口的大多數,緬人比較好戰,自從東吁王朝建立之后,一直南攻北伐,除了實現緬甸的統一外,還多次進犯暹羅的大城王朝。”

“大城王朝?這是哪兒冒出來的國家?”

“陛下,大城王朝在緬甸的東面,南臨大海,北面是大明的云南,在大明的典籍中,稱為暹羅。”

“暹羅?”朱由檢還是不熟悉這個名字,但根據它的地理位置,朱由檢估計是泰國。

“現在這個國家的名字,就是大城王國,陛下,說起來很有趣,建立大城王國的烏通王,還是漢人的后裔。”

“漢人的后裔?那大城王朝與大明還算友好嗎?”

“陛下,大城王朝也屬于太祖定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大明立國之后,常常朝貢,現在倒是沒有訊息了。”

“嗯,朕知道了,你繼續說。”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東吁王朝的國王莽應龍派了四十萬大軍大舉入侵大城王朝,并且攻占了他們的都城大城,但東吁的軍隊離開后,大城王朝復國成功,大明嘉靖四十七年(公元1568年),東吁王朝再次大規模入侵大城王朝。”

“候質,這些歷史,年代并不久遠,但不太可信,東吁王朝有多少人口,能組織四十萬大軍嗎?”朱由檢覺得,有時候歷史也會騙人。

“陛下,這東吁王朝,就像是游牧民族,一旦打起仗來,成年男子幾乎全民皆兵。”

“這樣窮兵黷武,比朕還喜歡打仗,這個國家,還有發展的能力嗎?”朱由檢自嘲地笑笑。

“陛下說得不錯,無休止的戰爭,耗盡了東吁王朝的國力,大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阿卡族人占領了東吁王朝的都城白古,東吁王朝被迫遷都阿瓦。”

“這個東吁王朝,還是不滅?”

“沒有,陛下,東吁王朝還死灰復燃了,大明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東吁王阿拉畢隆重新收復了失地,并且趕走了登陸的葡萄牙人,重新統一了緬甸,東吁王朝一直堅持到了現在,但他們與大城王朝依然戰爭不斷,看來雙方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到現在?沒有了?候質怎么沒說到大明與緬甸的戰爭?”朱由檢不明白,李春燁為什么忽略緬甸最重要的一段歷史,難道他是擔心自己也像緬人一樣,窮兵黷武?

(:回車Enter)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