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34章 第一次被封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4章 第一次被封駁

第334章 第一次被封駁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5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正文

一名四、五級勛章的獲得者,可能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以后見到從六品以下的官員,包括正七品的縣令,都不用跪拜了。☆☆小說下載☆☆{看最新章節請到:}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如果這名士兵回到自己的家鄉,見到以前特別敬仰的縣令大人,現在不但不用跪拜,還可以平等地拉拉家常、喝喝小酒、逛逛青樓,在他的家鄉,在鄉親們面前,該是怎樣的一種榮譽呀!雖然沒有衣錦還鄉,但至少可以在家鄉揚眉吐氣。

當然,前提是你必須獲得榮譽勛章。

大明朝等級森嚴,在程朱理學的反復宣揚下,已經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在百姓的眼中,皇帝就是神仙下凡來管理人間的,和普通的百姓有著天壤之別。

皇帝要娶多少老婆,要娶誰做老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自己娶不上老婆,那是自己沒本事,與皇帝、百官娶了大量的老婆,造成基層男女人口嚴重失衡沒有一點關系。

就是百官,也是天上的各種星宿下凡,只不過在天上的時候,他們比皇帝低一級或者幾級而已。

這種等級森嚴的制度,束縛了人的思想,嚴重阻礙了大明的發展,阻礙大明再次登上世界民族之巔,但文化上的革新,朱由檢也不知道怎么辦,如果只憑一己之力,利用皇權強制推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也不一定行得通。

在文化革新面前,除了血腥,只有漸進。

所以上次的改革,朱由檢只是倡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沒有用高壓手段,逼迫所有的士大夫一步到位地認同人人平等。

大明百姓自身也沒有多少平等的要求。

如果有人草菅人命、欺男霸女、欺行霸市、倚強凌弱、逼良為娼,百姓自然希望官府來為他們做主,這時候他們可不管你是不是星宿下凡,這大概就是百姓心目中唯一的平等意識吧!

朱由檢給獲得榮譽勛章的將士免去跪拜之禮,一方面是激勵將士爭取立功,另外一方面,就是逐步在百姓中推行平等意識。

軍事改革的第三項內容,是軍人的爵位問題。

李春燁期望恢復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作為對建立戰功的軍人的賞賜。

爵位只有俸祿和地位,但不授予實職,其中公、侯、伯爵位可以世襲,但每代遞減一等,直到子爵為止,子爵和男爵不可以世襲。

為了防止國內出現大量的爵爺,給大明財政帶來壓力,所有的爵位都不可以世襲罔替,但經過皇帝特別批準,可以延緩降級的時間,比如兩代降一級,或者三代將一級。

這是朱由檢的意思,在他的心目中,大明一旦建立他所期望的那種體制,不說千秋萬世,至少在數百年內是不會被更替的,所以他不能設立世襲罔替的爵位,免得百年千年之后,在北京隨手扔出一塊小石頭,就可能會砸著一位世襲的爵爺,這就和大明的宗室差不多,將重新成為社會的毒瘤。

當然,朱由檢還有一個原因,如果設立世襲罔替的爵位,那必然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一旦世襲,子孫萬代幸福,那他的后人就只會享受前人的樹蔭,從而喪失進取的心智。

即將對軍人授予爵位,遭到大臣們的一致反對。

大明是一個文官把持朝政的國家,這也是大明缺乏擴張意識的根源所在,從小苦讀詩書、最終擠過科舉這條獨木橋的文官們,在嘗得苦中苦之后,都沉溺于人上人的日子,有幾人愿意捐軀疆場、馬革裹尸?

現在朝廷要對軍人實行爵位制,對擴充疆土不感興趣的文官們,自然全力反對,以人事部副部長施鳳來的反對最為激烈,就連一向支持朱由檢的內閣總理黃立極,也表示了反對的意見,認為朝廷給予軍人的待遇過高。

雖然國防院的人都支持這份改革草案,但國防院的人數畢竟太少。

朱由檢搖頭苦笑。

大明是以文治武的朝代,武將只要不具有進士等文官身份,不論官做得多大,見了文官,都要行跪拜之禮,自稱“下官”。

如果武將因為軍功被授予爵位,從此就基本與文官平起平坐了,文官們當然不肯放棄自己的特權。

但朱由檢知曉后世的歷史,知道大明正處在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向前進一步,就可以開疆擴土,把潛力變成有效力,逐步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如果向后退一步,固步自封,囿于傳承,沉溺于天朝大國、物珍地博之中,大明就會被西夷超越、落下,在未來的國際洗牌中,就會處于下風,甚至有亡國滅種之禍。

大明要前進一步,除了國內的改革,就是軍人的守土開疆,所以朱由檢特別依賴強大的軍隊。

朱由檢也沒法生氣,這些文官畢竟和自己不一樣,他們沒有數百年的戰略眼光,他們一切的決定,都是來源于他們所生活的文化圈,文化決定價值觀。

既然反對的聲音太多,只好擱置起來,留待以后再議。

這次的軍事改革,雖然是國防院策劃的,但大臣們都知道,國防院獲得皇帝的鼎力支持,算起來這是朱由檢第一次在朝會上被大臣們封駁。

軍事改革的第四項內容,是實行軍銜制。

軍銜制分士兵銜和軍官銜。

士兵銜有三級:正式加入軍營的士兵為列兵,肩章為一折杠;列兵服役滿一年后,晉升為上等兵,肩章為二折杠;上等兵有軍功,或者考核為優秀,可以晉升為士官,分班長與副班長,肩章都是三折杠。

列兵、上等兵、士官都不是軍官,但士官是軍官的儲備,如果建立軍功,或者考核為優秀,或者因擴軍需要,可以晉升為少尉。

這是對大明軍隊制度的一次巨大變革,以前的大明,士兵永遠是士兵,即使立了戰功,或者有優異的表現,也永遠是士兵,絕對不能晉升為軍官,最多獲得一些物質上的獎勵。

實行士官制度,給基層的士兵打開了一扇晉升的大門,盡管這扇大門現在只是開啟了一條隙縫,士兵畢竟有了希望。

軍官的軍銜為三段十級。

副排長:少尉,肩章為一杠一星;排長:中尉,肩章為一杠兩星;副連長、連長:上尉,肩章為一杠三星。少尉、中尉、上尉稱尉級軍官。

副營長:少校,肩章為兩杠一星;營長、副團長:中校,肩章為兩杠兩星;團長、副旅長:上校,肩章為兩杠三星;旅長、副師長:大校,肩章為兩杠四星。少校、中校、上校、大校稱校級軍官。

師長、副軍長:少將,肩章為金枝一星;軍長:中將,肩章為金枝兩星。

另外設立上將軍銜,肩章為金枝三星。上將具備指揮數個軍參加戰斗的權力,相當于集團軍司令,在戰爭時期,如果需要,可臨時加封為司令,指揮大型戰役。

根據崇禎年間的戰爭狀況,以及平時指揮軍隊的能力,第一次設立六位上將軍銜,分別是第一軍軍長袁崇煥、第四軍軍長洪承疇、第十四軍軍長左良玉、第十九軍軍長沐啟元、第十三軍軍長祖大壽、遼寧省長孫承宗。

此外,國防院提議,崇禎帝為馬上皇帝,為了更好地統帥全國的兵馬,加封朱由檢為大元帥。

對于這樣的職務,朱由本來覺得無所謂,但他考慮到,大明軍人的地位肯定會提升,如果士兵將來只認識自己的將軍,不認識皇帝,將軍們就可能擁兵自重,設立大元帥一職,讓士兵與軍官隨時想到,皇帝、大元帥才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所以也就當朝接受了國防院的加封。

國防院做出解釋,實行軍銜制,并不是給士兵和軍官加薪,前段時間大明進行了北伐和南征,戰爭結束后,對前線的將士除給與物質獎勵外,還根據戰場的表現評定了戰功,但大明使用了新式火器,將士戰死的情況很少,因此,軍官升職一事就異常為難。

比如,一名旅長積累了戰功,按律應該晉升為副師長,甚至是師長,但副師長、師長都在原位,其他軍隊也不缺副師長、師長,便無法安置這位應該晉升的旅長。

以前這種情況很少見,每次大的戰役,大明即使獲勝,也是慘勝,軍官與士兵傷亡都十分慘重,甚至超過失敗的一方,大明基本上是靠人數的優勢在打仗,這樣軍官就會有許多晉升的空缺。

現在的大明,,依靠裝備上的巨大優勢,傷亡的情況很少,因此,建立戰功的軍官士兵難以得到升職,如果不能按律升職,就會削弱將士們為國立功的積極性,國防院這才設立軍銜制。

建立軍銜制,就是讓那些獲得軍功、應該升職的將士,在暫時沒有空缺時,先行提升軍銜,等到有空缺的職務時,再行晉升,這就像文官的“候補制”。

大臣們聽說軍銜制只是相當于候補制,不用重新發放俸祿,甚至根本不用另外花銀子,內心里也就沒有多大的反對意見,朱由檢愛折騰就讓他折騰去,最好他將心思全部花在軍隊身上,朝政留給大臣們解決。

況且,他們剛剛封駁了軍人的五等爵位制,朱由檢心里一定還窩著火,在這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就不要再觸霉頭了。

第二次軍事改革的四項內容,有三項在朝堂獲得通過,還有一項被大臣們初步否決,不過,也沒有完全堵死,朱由檢發現難以通過時,便以“稍后再議”為由,暫時回避了矛盾和沖突。

朝會隨即轉入下一項議題,財政部長畢自嚴,當朝匯報新的土地出售、耕地開發的情況。

(:回車Enter)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