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24章 果蔬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4章 果蔬營

第324章 果蔬營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31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投推薦票:


進入農耕社會后,由于生產工具的發展,必然會帶來私產,走婚制難以保證窮人能得到女人的垂青,所以洪承疇準備強行打破部落,組建像漢人那樣一個個**的小家庭。¤八¤八¤讀¤書,.☆.o︽,x.

組建新的家庭,必然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但布里亞特人連文字都沒有,他們維持部落秩序,靠的是習慣傳承,洪承疇只得按照漢人的方式,給他們制定了最簡易的規則:男子十六歲以上、女子十四歲以上,必須完婚,組建新的家庭,男子十六歲以下、女子十四歲以下暫時沒有完婚的,隨母親生活。

李莊原來是部落的大首領,洪承疇允許他挑選四名女子,可能是考慮到李芊芊與洪承疇的關系,李芊芊年近四十的母親,被他第一個挑中,隨后他還挑選了一名三十歲的**,外加兩名十五六歲的美貌女子。

然后是五大長老,每人挑選了兩名女子。

待他們挑選完畢,就是普通的部落男女了。

他們暫時實行一夫一妻制,按照年齡大小的順序,由明軍為他們制定配偶。

由于這是第一次組建**的家庭,如果男女雙方四人都同意,這兩個家庭可以交換女人,但必須到縣衙備案,以后不得反悔。

這樣一共組建了五百多個家庭,由于男少女多,尚有二百三十名女人無法婚配,這些女人是最后剩下的,都是些年輕的女人,暫時交給明軍管轄。

第三件事,是分配土地。

按照大明的慣例,男丁不論老幼,都分給三十畝土地,女子沒有土地,她們必須依靠各自的家庭生活。

這五百戶余戶居民,其中一百多戶生活在貝東城內,他們在城內都有房子,土地在城外最靠近城墻的地方,另外四百戶,分做四個村落,散居在色格楞河東岸、烏達河南岸,距離貝東城的距離,都不超過百里。

每個村落都有一名戶長,城內的戶長是蔣慶,城外的四名戶長,就是另外四大長老趙石、錢陽、孫古和楊衛,至于原來的大首領李莊,洪承疇準備將來讓他去縣衙任職。

貝東城附近開始解凍,就要進入播種期,洪承疇雖然有種子,卻沒有耕作的農具,只好向赤塔求援。

史可法將亨九縣令馬如來調到貝東,暫時接任貝東縣令,另外從學校的教員中重新任命亨九縣令。

馬如來帶著赤塔牧民勻出的三百套農具,晝夜不停趕至貝東任職。

農具不足,只好兩戶合用一套,輪流使用,布里亞特人,不,現在應該稱他們為漢人,但他們還不會使用農具,也不通播種之術,明軍士兵只好手把手教他們。

縣衙對這些新歸化的漢人,政策非常寬松,農閑時節他們可以自由捕魚、狩獵和采集,這些副業都不需要納稅。

大明的律法,跟他們關系最密切的,就是農業稅,必須按照十五稅一的標準繳納,洪承疇不是不敢給他們減稅免稅,主要是這里距離北京太遠,糧食運輸多有不便,如果能從百姓的手中征收一些糧食,可以減輕運輸的壓力。

四月末的時候,春小麥、土豆、紅薯、玉米都種植完畢,除了偶爾的田間管理,百姓都閑了下來,一直到秋季收割才會忙碌,這段時間,百姓繼續從事他們原來的捕魚狩獵,以填補糧食的不足。

洪承疇也是松了一口氣,只要秋季獲得豐收,百姓習慣了農業耕作,而且糧食產量大大高于漁獵和采集,他們就不會再留念以前的生活方式了。

對于暫時接受明軍管制的那二百三十名年輕的女人,幾名團長紛紛以士兵的名義,找過洪承疇。

洪承疇怎么會不明白他們的心思?但僧多粥少,他也有些蛋疼。

最后,洪承疇根據參謀們的建議,召開由參謀、團長們參加的秘密會議,專門討論這些女人的處置方法。

“軍座,這些女人暫時無法婚配,放在軍營中還要浪費我們寶貴的糧食,不如讓弟兄們樂樂,也算是物有所值。”

洪承疇也有這樣的心思,這才默許這些女人暫時留在軍營,但是,她們放在軍營中,士兵們難免眼饞,要是放久了,恐怕要壞事,“你們都同意這種方案嗎?”

眾人都是點頭,洪承疇目測一遍,竟然沒有一名與會者反對,驚人的意見一致,這是充分討論的結果,既然他們都同意,那應該就是對的。

“可是,弟兄們有四千多人……”

“軍座,可以限制士兵的次數。”

洪承疇微微點頭,這也是個辦法,“劉參謀,都說你精于算計,你給計算一下,士兵每個月幾次合適?”

劉參謀沒有動筆,他飛快第算出答案:“軍座,士兵每月一次。”

洪承疇不解:“你這個答案,是怎么算出來的?”

劉參謀的腦子果然轉得飛快:“軍座你看,士兵每月一次,四千多士兵,就是四千多人次,二百三十名女人,以每月三十天計算,接近六千九百人次,扣除她們月事的時間,不會少于四千次,正好吻合。”

“哈哈……”

“劉參謀,你怎么將這些女人的月事都算好了?”

“別鬧,這是秘密軍事會議,”洪承疇打斷軍官們的調笑,“劉參謀,這樣算得太滿,萬一女人傷病了,怎么辦?”

劉參謀抓抓自己的頭發:“這個……屬下倒是沒考慮到,要不,讓士兵們三月兩次?”

“而且,這種算法,士兵們每人都一樣,不利于激發士兵們為大明守土開疆的積極性,”洪承疇搖搖頭,“士兵還是每月一次,不過,讓這些女人,每夜接待兩名士兵,這樣就會空出數千次。”

“軍座的意思,這空出的數千次,用于獎勵士兵?”

“對,確切地說,士兵每月一次,女人每夜接待士兵不得超過兩人,暫時這樣決定,以后出現人數變化時,再適當調整。”

“軍座,士兵人數眾多,要是一窩蜂齊上,怎么辦?”

洪承疇也沒遇上這樣的事情,他想了一會:“士兵每月發一張月票,參謀編排出一定的順序,再根據女人的身體狀況,確定士兵每天使用月票的人數,告訴士兵,月票每月只有一張,用過就沒有了,必須等到下個月,才會重新發放。”

“這樣最好,就不會出現沖突了。”

洪承疇補了一句:“對于有特別貢獻的士兵,每月可以額外得到一張月票。”

“軍座真是高,這樣可以激勵士兵為國立功。”

“軍座,這些女人,是否需要專門的營房?”

“嗯,是要給她們騰出專門的營房,參謀部負責日常管理,平日不準外人隨意進入。”

“軍座,這些女人白天就關在營房中?”

白天關在營房中,有些像犯人,她們可能有抵觸情緒,常年不見陽光,不利于她們的健康,再說,什么事都不做,也是浪費,“這樣吧,在營房周圍辟出菜地,白天讓她們給士兵種菜、做飯,晚上再接待士兵。”

“軍座,那她們不就是輔兵了?”

“輔兵?”洪承疇靈機一動,“她們的確像是輔兵,既然她們給士兵們種植水果蔬菜,就叫果蔬營吧!說出去也好聽點。”

“果蔬營?這名字好,不知道陛下會不會同意?”

“陛下那兒,我自會上疏。”洪承疇想到上次朱由檢的回信,估計能同意,現在成立果蔬營,既能減輕士兵們的思鄉之情,又不用士兵們花錢,還能激勵士兵守土開疆的積極性。

吳小枝插了句:“說了半天,這些女人會同意嗎?”

“不同意也沒關系,我們會慢慢做她們的思想工作,再說,她們有得選擇嗎?”

“她們當中的許多人,上次不是勞過軍嗎?還有啥不同意的?”

“小枝說得不錯,”洪承疇想起朱由檢的信中,讓他不要激起民變,“參謀們先做好她們的思想工作,讓她們意識到,為士兵服務,就是為大明立功,千萬不要用強。”

果蔬營的組建,是出奇的順利,不知道參謀們用的是什么發子,反正果蔬營的女兵,都是心甘情愿“為士兵服務,為大明立功。”

既然她們認同了大明,愿意為大明立功,大明也不能虧待她們,洪承疇多次告誡參謀們,一定要照顧好她們的身子,讓軍醫為他們定期檢查,另外,她們每天的伙食標準,與士兵一樣,不能歧視,不能虐待。

貝東縣算是正式成立了,但整個貝東縣,現在只有兩千居民,明軍在此駐扎了四千士兵,實在是太浪費了。

洪承疇留下了吳小枝的那個團駐扎在貝東縣,他親率其余的三個團,繼續西進。

為了將來與布里亞特人的交流和聯系,他帶上李芊芊和蔣慶隨軍出征。

西進之前那幾天晚上,參謀們安排果蔬營的女兵,專門接待西征的那三個團的士兵。

吳小枝的那個團也不著急,三個團西征,并不會帶上果蔬營,士兵人數減少,他們每月的月票,肯定會增加。

洪承疇在蔣慶的指引下,順著色格楞河的方向,向西南挺近,行了不到一百五十里,遇到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流。

蔣慶也說不清,這是奇卡河,還是奇科伊河。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