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深夜,梅嶺還在夢鄉之中沉睡,卻不知道危險已經悄悄逼近了。
朱平安率浙軍往梅嶺之東潛行,對付蟠踞在梅嶺之東的倭寇團伙;毛海峰率麾下倭寇往梅嶺之西潛行,對付盤踞在梅嶺之西的倭寇團伙,舉火為號,同時進攻。
倭寇真是安逸日子過慣了,一點危機意識也沒有,甚至都沒有暗哨。
朱平安一行快要抵達時,才遇到一伙十來名倭寇舉著火把巡視,一行倭寇說說笑笑,不知死期將至。
浙軍黑衣斥候,手持利刃,潛伏在他們的必經之路,待他們抵近,猛然躍出,一手捂住他們的嘴巴,一手持利刃劃破他們的喉嚨,這些巡邏倭寇連慘叫都來不及發出便一名歸西了。
浙軍斥候麻利的將倭寇尸體拖進了灌木叢,為大軍通行清理出道路。
一馬平川,順利抵達梅嶺之東倭寇山寨前。
倭寇在山寨前挖掘了壕溝,朱平安早就知道這一情況,領浙軍士卒背了上百捆柴草,扔進壕溝里,輕易的就填平了壕溝,化壕溝為坦途。
這時,雙方約定的舉火地點,亮起了火光,數個燈籠在空中畫圈圈。
熟悉的信號,這得是汪直伙倭寇的傳統老信號了。
“已經舉火,可以動手了。趁現在倭寇還在熟睡,先不要驚動他們,派人進去打開寨門,分兵入內,一邊殺倭,一邊放火,爭取不放過一個倭寇。”
朱平安下令道。
很快,便有幾個身手敏捷的浙軍好手如同猿猴一樣無聲無息的翻墻過了寨門,打開了笨重的山寨大門。
朱平安大手一揮,浙軍士卒如狼似虎的沖進了倭寇寨中,大開殺戒。
一隊隊的浙軍士卒端著刺刀,推開倭寇帳門,沖進去就是一頓捅刺。
倭寇還在睡夢之中,只來得及發出最后一聲慘叫,便稀里糊涂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一生。
一邊殺人,一邊放火,很快倭寇營寨就血流成河、火光沖天。
有倭寇被驚醒,大喊大叫著,妄圖殊死一搏,但是甲胄還沒來得及穿上,倭刀還沒提到手里,帳內就迎來了一隊隊端著刺刀的浙軍士卒,沒有懸念的被捅死當場。
也有倭寇驚醒后,來不及穿甲胄,提著倭刀等兵器就沖出了帳外,看到一片火海,叫嚷著搖人聚人,妄圖跟浙軍拼個你死我活;也有倭寇驚醒后,見大勢已去,或單純的貪生怕死,連衣服都顧不上穿,兵器也不拿,撒腿就跑。
試圖逃跑的倭寇,一頭撞進了浙軍伏兵包圍圈中,幾乎全都自投羅網,要么被當場打死,要么被捉了俘虜。
朱平安早就令人在下嶺的幾個路口設置了伏兵,就是為了防止有倭寇逃竄。
試圖拼個你死我活的,在有組織有紀律的浙軍面前碰的頭破血流,腦漿子都流出來了。
每當倭寇形成團伙抵抗,浙軍的火銃和虎蹲炮就會重點關照他們,一輪火力打擊,這些倭寇團伙就灰飛煙滅了。
朱平安還令人在多個地方樹立了白旗,令浙軍喊話,倭寇投降跪在白旗下,繳械不殺。
倭寇被浙軍殺的膽寒,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是誰在攻打他們,只知道這伙人太兇了,他們陣型嚴整,尤其是火銃上還架了一把刺刀,他們端著火銃組成的刺刀陣就像個刺猬,倭寇突都突不進去,不幾個回合就被刺刀捅穿了。
還有,他們的火器太犀利了,倭寇從來沒見過哪個軍隊有這么多火器。
倭寇猝不及防之下被浙軍突襲,他們連衣服都沒穿好,更別說甲胄了,面對浙軍的火器,他們的身體就像紙糊的一樣,一下就是一個血窟窿。
聽到浙軍喊話投降繳械不殺,很多走投無路的倭寇爭相扔下了武器,烏泱泱的跪在了白旗下。
倭寇分崩離析,抵抗的倭寇更是勢單力薄,面對嚴陣相攻的浙軍,倭寇一敗涂地。
這一場突擊戰,不到半個時辰就結束了,梅嶺之東倭寇被消滅殆盡。
地上一地橫七豎八的倭寇尸體,血液泥濘了土地,跪地投降的倭寇密密麻麻。
朱平安清點了一下戰損。
此番一戰,浙軍陣亡了七人,負傷十八人,主要是此戰以白刃戰為主,戰成了一團,浙軍的火器裝填速度跟不上,射擊也擔心有誤傷,還是以刺刀戰為主,浙軍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傷亡。
不過,浙軍有組織有紀律,軍陣嚴整,又是趁敵不備突襲倭寇,還是大獲全勝。
此戰,共擊斃倭寇三百八十九人,包括倭寇頭子也被當場擊斃,俘虜了倭寇五百二十三人,繳獲糧草五百多石,白銀六千七百余兩,黃金一千二百余兩,另有珠寶首飾古玩十箱。
除此外,經歷了這幾次血戰,浙軍新兵也肉眼可見的快速成長起來了,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浙軍戰士。
相對于浙軍這邊,梅嶺之西的毛海峰他們盡管也拿下了梅嶺之西的倭寇,但是他們的傷亡比浙軍這邊大多了。
毛海峰他們也是順利的潛行至梅嶺之西倭寇營寨前,也是身手矯健的倭寇翻過寨墻打開了寨門,但是毛海峰選擇的是令人先在倭寇營寨里面縱火,眾多倭寇將火把扔在了一座座營帳上,一時間營寨內四處起火。
先縱火制造混亂,然后再殺人。
梅嶺之東的倭寇在火海中驚醒,沖出營帳,然后就面對了毛海峰麾下倭寇的倭刀。
不過,由于毛海峰他們先縱火,使得很多梅嶺之西的倭寇被驚醒后,狗急跳墻,不少倭寇聚在一起,殊死抵抗,而毛海峰他們手中火器不足,對于聚在一起的倭寇,只能硬攻,一時間,毛海峰麾下倭寇傷亡很大。
雖然毛海峰麾下倭寇傷亡慘重,但是他們人多勢眾,又是偷襲,有驚無險的拿下了梅嶺之西的倭寇。
這一戰,毛海峰麾下倭寇陣亡了三百多人,受傷的也有兩百多,擊斃了梅嶺之西倭寇五百多人,俘虜了兩百多人,有兩百多倭寇趁亂逃走了。
這伙倭寇的頭子,也混在兩百多倭寇之中,憑借熟悉地地形優勢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