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第二百三十章 掩耳盜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庭 >>唐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章 掩耳盜鈴

第二百三十章 掩耳盜鈴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7日  作者:金山時雨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金山時雨 | 唐庭 

商人捐款參加明經的事情牽扯層面太廣,大唐數十個州大大小小的商戶,各級的地方衙門,京城里的禮部吏部戶部國子監都要從中協調,一下子普及開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朝廷下的令實在太粗獷,就是一個勁的催促商事監盡快辦理,也不提分工的問題。

這倒怨不得朝廷,這事是從所未有的,上上下下誰也沒有半點經驗,也就蕭庭懂。至于和蕭庭類似的,甚至勝過蕭庭的能員干吏也不是沒有,可這種人現在哪有心思來管商人的這些破事,反正是他蕭蘭陵提出來的,就讓他蕭蘭陵去解決吧。

所有的事情一股腦全落在商事監的頭上,這壓根就不是商事監一個衙門能玩得轉的活,就算商事監只負責收錢,至少也要等到商事監在全國都有分支機構之后才可能。有困難找¢萬¢書¢吧,w♂ww.w≡anshub¢a.c±om組織,組織也不能不講理,難處該提還是要提出來的,基于此,蕭庭也上了個奏折說明了情況。

最后定下來,今年先從長安城開始朝周邊輻射,商事監暫時只負責關內道,其余地方,官府登記造冊,向商戶解釋朝廷律令,為明年全面普及做準備。

就像蘭陵莊子一樣,關內道就是商人捐款參加明經的試點,做的好,明年開始推廣普及,做不好……做不好普及不普及不曉得,這個雷蕭庭是頂定了,誰讓是他提出這個主意呢。

“商會那邊怎么樣了?”蕭庭叫來了慕一寬,捐款的事商戶們可以直接把錢送到商事監,不過蕭庭更想直接新成立的商會的名義進行,讓商人們對這個新東西有個初步的認識,知道和朝廷打交道,都要通過商會。先讓商人們對商會有個主觀印象。以后漸漸的養成凡事通過商會解決的習慣。

慕一寬最近坐車在關內道到處跑,說是游說也好,溝通交流也罷,把和他有交情或者生意往來的關內商戶跑了個遍,籌備商會的事宜。

這時候就看出來小商家和大商家在眼光上的差別的,一些和慕一寬買賣規模差不多的商家。聽說朝廷新組建了一個商事監管商人,這個商會就是商事監的主官一手建立的之后,甚至不用慕一寬主動提起,都毫不猶豫的主動請求加入,至于會費什么的,更是慷慨的狠,僅僅十幾戶大商家,就拿出了一筆極為可觀的會費。

更多的中型商家表現出來的態度就顯得值得玩味,一部人也愿意加入。拿出了會費,可是根據慕一寬的反應,這些中型商家表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應付差事’的態度,本著不得罪朝廷的原則,拿錢消災。還有更多的中型商家,干脆不愿意加入,僅僅說若是商事監有錢上難處。他們愿意幫一把手,僅此而已。

至于那些零散的小商戶。倒不用慕一寬親自去跑,而是他手下的管事、賬房、伙計之類的一一去通知。絕大多數零散的小商戶,一聽到要交會費,表現出的第一態度就是擺手連連,好像遇到了騙子,生怕吃虧的模樣。

總而言之。商會現在有了那么幾十戶商家,其中有差不多一半,都是和慕一寬同一層級的商戶。這也是關內道是京畿地區,相對繁華,天下的大商賈。倒是有三成集中于此的緣故。

“你最近辛苦了,事情辦得不錯。”蕭庭沖慕一寬點點頭,不等他說什么客氣的話,就接著道:“如今籌集的會費,支撐咱們商事監的運作綽綽有余,咱們是撈到了,再不用心給朝廷搞錢,陛下怕是要真怒了。”

“左使看接下來該怎么辦?”慕一寬問。

“商會那邊商戶少,正是個機會。人少廢話就少,事情好辦的多,我瞧也不必搞什么虛頭巴腦的議事選舉了,就由你當這個商會首任會長。”蕭庭笑笑:“你能不能鎮得住場面?”

慕一寬一愣:“都是些相熟的,論買賣,我也算是這些人中做的大的,我去牽頭,應該無礙。可我身上還掛著一個監丞的官職,這兩者之間怎么個協調?”

“這本就是二者為一的事,你當你這個不管監丞,還真是什么都不管?”蕭庭解釋道:“商事監最大的事就是管理商戶,這也是你在行的,我設立這個不管監丞最初的目的,就是去管商會,如果用大唐來打比方,商事監衙門就是在京城的朝廷,那么商會就是各地的衙門,你以監丞的身份,去管著商會,正是正理。”

慕一寬也是個聰明人,三言兩語就明白了蕭庭的意思,試探著問:“那捐款的事,就由商會來牽頭?對于已經加入商會的商戶,有所……恩,直接說就是有所偏袒?”

話雖然問的很直接,可慕一寬問這個話的時候還是小心翼翼的。朝廷的意思是面向關內道全部商戶開放捐款,可聽蕭庭話里的意思,卻是和朝廷略有不同,畢竟關內道目前大多數商戶,還并沒有加入商會,這么一偏倚,幾乎就有為了培植商會,而對抗朝廷政令的意思在里面了。

當初長孫詮的事情歷歷在目,說到底,長孫詮最后之所以倒臺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因為和蕭庭作對,也不是因為蕭庭的圣寵勝過他,而是他阻礙了朝廷當時最大的政務播種機制造,成為了朝廷的敵人,為所有人所不容。如今朝廷的第一要務變成了‘斂財’,如果蕭庭這時候跳出來阻礙,下場未必就比長孫詮好到哪里去。

“我曉得你的擔心。”蕭庭笑笑:“意思嘛,說白了就是你說的這層想法,偏袒偏袒已經加入商會的商戶們。要知道,這捐款最后是朝廷的,可這商事監和商會……恩,呵呵自然也是朝廷的。但兩者的意思是不同的。”

慕一寬跟著嘿嘿笑了兩聲,自然是不同的,一個是朝廷的,一個是蕭蘭陵的,就是要接著朝廷的東風,把商會和商事監給扶植起來。

“不過這話也只能咱兩在這里說。對外定然是斷斷不能這么提的。我教你個掩耳盜鈴的法子,既能偏袒了,別人又不至于說出什么閑話來。”蕭庭笑道。

“掩耳盜鈴的法子?”慕一寬一愣。

“不錯,官府的事情嘛,本就是掩耳盜鈴的居多,關鍵是這耳朵得給它掩住了。”蕭庭沖慕一寬招招手,慕一寬湊過來,蕭庭小聲的在他耳邊嘀咕了兩句。

“這樣也行?”慕一寬一愣。

“這又什么不行的,你倒是說說。”蕭庭笑道。

慕一寬皺著眉頭想了半天。只覺得似乎不太妥當,可是到底哪里有問題也說不出來,至少和唐律沒什么沖突。

商事監派人到關內道各地,尤其是京畿幾個縣貼出告示,各地官府配合著宣布商人可以通過捐款的方式參加明經考試。和慕一寬四處去游說人加入商會不同,參加明經的消息放出來之后,也就幾天的時間,各地商戶響應云集。瘋了似得帶著錢朝地方衙門里鉆,幾個繁華點的城鎮官府門口從早到晚排著來捐款的長隊。一副生怕錢送不出去的樣子。

參加明經,不意味著就能當官,實際上不要講這些大多數沒怎么讀過書最多只能草草識字的商戶子弟,即便是各地的飽學士子,通過明經考試并且做官的,也僅僅是少數中的少數。絕大多數人,甚至是在當地頗有才名的士子,也常有屢試不中的情況。這年頭大多數的官位,還是掌握在豪門士族的手中,留給寒門的機會并不多。

可對于絕大多數商戶而言。他們需要的并不是真正的擁有一個官職,僅僅就是一個參加過明經考試的資格。有了這個經歷資格,商戶們的身份從本質上就有了變化,從某種程度而言,就脫離了最底層的賤業,可以稱之為‘讀書人’,或者‘士子’。

身份的變化,帶來的也不僅僅是名聲上的好處,待遇也完全不同。商人有錢,可大多時候卻不能花,朝廷對于商人的服飾、起居、住所,日常的用度都有極大的限制,即便像慕一寬這種關內大賈,富甲一方的,可出門也只能坐一馬拉的小破車,穿土布衣裳,吃穿用度稍有不慎就會逾制,家中子弟也沒法像貴族子弟,甚至平常農戶子弟那樣,有機會進入更高等的學府,更不要提當官。

一旦參加過明經,無論是個人生活條件,還是家族的前途,這些都將改變,至少有一個改變的希望。

因此,捐款的這點錢相比之下,簡直不值一提,甚至有一些小商戶,家里根本連識字的人都沒有,也抱著錢來捐款,換一個參考資格。反正大不了就是沒考上。

不過這個隊卻是白排了,官府又貼出告示,捐款的事全部由商事監辦。這商事監在哪?不好意思,新衙門,在地方上沒有分支機構,就只能麻煩各位去長安城一趟了。

好在關內道就那么點大,又是朝廷心腹之地,道路通暢,盜匪絕跡,到長安城邊上的商事監也用不了幾天時間。于是乎大量的商人們從四面八方潮水一般又涌向商事監。

新建的衙門徹底給擠爆了,捐款可不是說你把錢拿了,給你個收據就完事的,還有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調查你的年收入、稅收,登記注冊之類一大堆雜事。商事監就那么幾個人手,哪里忙得過來。

于是,新組建的商會站出來說話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唐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