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第二百一十三章 丟了魂的玄甲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庭 >>唐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丟了魂的玄甲軍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丟了魂的玄甲軍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19日  作者:金山時雨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金山時雨 | 唐庭 

收到戰報舉朝震驚。,x.

震驚的不是殲敵獲勝。以十萬精銳唐軍為依托,干掉兩個賀魯的附庸部族是意料之中的是,不要講領軍的是堂堂盧國公,就是隨便派個一流尾二流頭的將軍,也能給他們收拾的一干二凈。

處月部早在上次梁建方出征的時候就已經給徹底打殘了,只剩下的一部戰力不強的殘余,在將來的戰爭中根本無法起到決定的作用,充其量就是一只很討厭的蒼蠅,有必要打掉它,但打掉它并不困難。至于歌邏四部倒是依附賀魯眾部族中的一股強悍實力,但在唐軍最精銳的兩萬紅了眼擺明了就是去報仇的鐵騎面前,結局也沒什么懸念。梁建方未必是出眾的帥才,大戰役對于他而言還有些難度,但絕對是個敢打敢拼的將才。

至于四萬義從的潰散更沒人意外,這些人在他們的國家本來就是受排擠的一部分,否則也不會被派來大唐當做‘炮灰’性質的義從,說白了就是一群各懷心思,不愿死戰,只能跟著搖旗吶喊的烏合之眾。

這樣的四萬人,唐軍五千精銳一個沖鋒就能就擊潰了。

讓人震驚的是,小將薛仁貴竟然用這四萬義從,愣是擋住了賀魯部的八萬精銳騎兵。

從送回來的戰報上看,薛仁貴對于這批義從的成色也是心知肚明,要是擺開架勢正面對陣,唐軍五千人一個沖鋒就能擊潰的這四萬人,當然更禁不住和唐軍實力幾乎不相上下的賀魯部八萬精騎的沖擊,到時候不要講阻擊十一天,恐怕是十一個時辰都支持不住就會潰散。

能打就打打。打不過就趕緊跑,反正來大唐本來就是混日子避難的,誰也不會賣命,稍微看風頭不妙,第一個腳底板抹油的就是這些義從們。都是輕騎兵,如果水銀瀉地一樣的潰散亂跑。非但賀魯部追不上,連薛仁貴自己也沒法收攏這批人。

說薛仁貴心狠手辣也好,機智勇敢也罷,這家伙來了個絕的,你們不是會跑嘛?我讓你們跑都沒地方跑。他明著帶著義從們去正面阻擊賀魯,可暗中卻故意把這四萬人和他自己一起,直接送到了賀魯部的包圍圈里,眼睜睜的瞧著自己被賀魯部合圍。

對于這四萬人,賀魯部自然不敢把他們放在身后不管。不然到時候被前后夾擊,被包圍的就是賀魯部。義從門雖說打硬仗不行,打打順風仗還是很有一手的,何況其中還有三千威震天下的玄甲軍。

于是,這合圍的過程,就用掉了兩天。兩天之后,薛仁貴好像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包圍了,趕緊派出小規模部隊朝四面八方都突了一突。

他這是生怕賀魯部的包圍圈有漏洞。就跟質量檢查似得,每一個方向都給你檢查一下。哪里發現了‘漏洞’就提醒賀魯部趕緊補救。

這下又用掉兩天時間。

等到確定賀魯部的口袋的確扎嚴實了之后,雙方終于開打。

來自各國的義從其實并不是不能打,只不過不想玩命,可在這種情況下,想磨洋工也不成了,沖不出去就是個死。賀魯部可不會管你是唐軍還是義從,也不會因為你會講突厥語就刀下留情。尤其是那幾個附庸大唐的小突厥部落,更是跟賀魯部有深仇大恨,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當混日子變成了求生之后,義從們爆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用鮮血的尸體硬生生的沖出了一條血路。這條路的長度大約是五十里,施工時間是六天,鋪上了三萬多條義從的性命,終于沖出了包圍圈。

可說到底一條咸魚也有它的用處,義從的命也是命,國際輿論終究不能不顧,要是一戰下來四萬義從死光,唐軍毫發無傷,以后各國對大唐會是什么看法?

于是在這條路鋪完之后,薛仁貴站在包圍圈外,勒住戰馬,領著三千始終沒有參戰的玄甲軍,掉頭迎向追擊而來的賀魯騎兵,守護著僅存的幾千義從的逃亡之路。

大唐和突厥最精銳的騎兵,在荒原上展開了對沖,三千玄甲軍像是一柄鋒利的冰刀,一次次的賀魯部這個龐然大物身上切入、飚出,每一次都會扯掉賀魯部的一片血肉,而與此同時,這柄冰刀,也在飛快的消融。

這一戰,整整一天一夜。

十一天就是這么過來的。

阻擊任務圓滿完成,國際輿論無可指責,大唐總共只剩下八千玄甲軍,這一戰就損了三四成,非但不能講唐軍用其他友國戰士當炮灰,反而要因為唐軍用自己最精銳的玄甲軍為義從斷后,贊一聲天可汗仁義。

相反,倒是大唐朝廷里,對薛仁貴頗有微詞。

當年玄甲軍的威風歷歷在目,還是秦王的太宗皇帝親領三千玄甲軍,在虎牢關一戰擊潰竇建德十萬軍。同樣是年輕將軍,軍事天才,同樣的三千玄甲軍,怎么到了薛仁貴手里,非但沒擊潰賀魯的八萬人,反而差點給全殲了呢?

也有人說了,太宗皇帝嘛,那是千古第一明君名將,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薛仁貴比不了也情有可原。

好,那就換個人比。當年衛公李藥師,也是帶著三千玄甲軍千里奔襲,擊潰頡利可汗主力,才有了后來滅東突厥,天下共尊天可汗的盛世。當年的頡利可汗比賀魯部狠吧?人家衛公能帶三千人擊潰頡利可汗,你薛仁貴怎么帶著三千人,結果卻截然相反呢?

所以就可以‘理所當然’的得出一個結論:薛仁貴用兵有誤。

于是,彈劾的奏章如雪一般朝三省飛,一疊接著一疊送到了李治陛下的案頭,非要給薛仁貴治罪。原本一場該慶祝的勝利。被搞得氣氛全無,反而好像打了一個敗仗似得。

當然,至于誤在哪里,那幫子喜歡提意見,動不動就以天下為己任的老夫子門自然是說不出來的。

“現在的玄甲軍,嘿嘿。徒有其名罷了,早就不是當年的玄甲軍了。”

裴行儉喟然一嘆,緊跟著憤憤不平道:“薛仁貴能用三千人當住賀魯八萬驕狂之師,足見其能,實有驚天動地之才,可恨朝廷里那些不知兵的人居然還上書彈劾。”

“彈劾他,跟才不才的沒什么關系,要怪只怪他最年輕,官最小。背景也最弱。”蕭庭笑笑。

“怎么說?”裴行儉微微皺眉。

“你看看,彈劾他的全是文官,一個武將都沒。朝廷里文武兩派,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文臣武將相爭,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惡習了。這次武將們立下了大功勞,文臣們自然不會甘心。蘇定方、梁建方,那是實打實的人頭戰功。沒什么好說的,唯一能做文章的,就是薛仁貴了,雖說他雖敗猶榮,可說到底,畢竟還是敗了。

你再朝深處看看。那些彈劾他的文官里,有半數都是出自趙國公門下,這就更明白了。薛仁貴是后起之秀,出身落魄,早年和趙國公或者說秦王府諸人。并沒什么瓜葛交集,只受了太宗重恩,可以說是當朝實打實領軍廝殺過的武將里,出身最單純干凈的一個。這樣的人要是立下大功回朝,趙國公能不防著一手嗎?”蕭庭道。

“君臣不和,股肱相斗,非國家之福啊。”裴行儉沉聲道。

蕭庭笑道:“咱們這國家就是這樣,對外的時候能一致,打到山河破碎最后一個人也不會投降,可內斗也從來沒停過。幾千年前是這樣,幾千年后,還會是這樣。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說不定內斗還是咱們強大起來的動力,去蕪存菁嘛。”

“你倒是看得開。”

“我反而好奇,你說現在的玄甲軍,和原先的不同,這是個什么意思?”蕭庭奇道。

“玄甲軍的來源,你曉得吧?”裴行儉問。

蕭庭點點頭,這知道。玄甲軍是李世民當秦王的時候,從軍中挑選的強悍騎兵組成,黑衣黑甲,每戰必當先鋒。由于李世民自己喜歡帶頭沖鋒,所以后來玄甲軍就變成了有點類似李世民的警衛團之類的狠角色。首長警衛團嘛,向來都是全軍待遇裝備最好,忠誠度最高,也是最能打的一批人,久而久之的,玄甲軍天下第一的名頭也就叫開了。

要說天下第一,當時的玄甲軍倒也是當之無愧,一兩千人就沖潰敵人數萬十萬大軍的事常有,王世充和竇建德還有后來的突厥大大小小的可汗們都能以親身悲慘經歷證明。

“太宗皇帝登基之后,把玄甲軍給拆分了,一部分衛戍京城,一部分安置在左右武衛中,當年的建制早就打散了。現在所謂的玄甲軍,雖說還是按照當年的模樣建立起來的,餉糧訓練比當初的更好,可和當初早就不是一回事。”

裴行儉琢磨了一下:“這么說吧,現在的玄甲軍,在樣子上還是當年的玄甲軍,傳承也有的,戰力更是一等一的不假。可是骨子里,少了當年玄甲軍的那一股子氣,形似而神非。要是當年太宗帶著那三千人,我估計賀魯部討不了好去,盧公也不會按兵不動,早就前后夾擊撲過去了。”

這么一說蕭庭倒是明白了,部隊和人一樣,都有精氣神,都有魂。當年的玄甲軍,以李世民為主帥,尉遲敬德、秦瓊統兵,整支軍隊里從上到下都充滿了一種近乎可以用狂妄來形容的自信和傲氣,所以才能戰無不勝。

說白了,現在的玄甲軍,軍魂沒了。他們雖然還能打硬仗,但已經沒了當初天下無敵,舍我其誰的氣勢,所以也就僅僅只是一流的部隊,而不再是天下無敵。(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唐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