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第一百零三章、京師大亂斗(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穿越時代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三章、京師大亂斗(下)

第一百零三章、京師大亂斗(下)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16日  作者:老老王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老老王 | 大穿越時代 
您現在的位置:科幻靈異第一百零三章、京師大亂斗下

第一百零三章、京師大亂斗下

小說名:

作者:老老王


崇禎五年十一月末,天津,大沽口

在大明帝國強盛的時代,大沽口一帶曾經是天津水師的駐地,關防嚴密。但是到了世道衰頹、兵制崩壞的崇禎年間,這里只剩下了寥寥幾座烽火臺而已。不過民間搞海上貿易的私港市集,倒是頗為興旺。

然而,隨著登州鎮在夏天舉兵叛亂,襲擊天津港口,封鎖渤海航線,天津的海港也迅速蕭條了下來。

接下來,大約在三個月之前,登州叛軍和一支陌生的南方兵馬登陸大沽口,驅逐了當地寥寥無幾的地主團練和衙門差役。隨即卻沒有占領那處私港,而是另外挑了一處荒僻海岸安營扎寨,建立起了據點。

如果是在承平年代,這絕對是一樁能夠震動北京朝堂,并且轟傳天下的大事,只是此時數萬韃虜已然破關攻入北直隸,正在肆意掃蕩永平府和順天府,整個華北平原都變成了一片大戰場,大明帝國在北直隸的統治已經迅速瓦解。一片烽火狼煙、兵荒馬亂之中,根本沒人顧得上這股突然渡海擠進戰場的小部隊。

另一方面,這支盤踞海岸的“叛軍”倒也乖覺,在建立港口據點之后,并沒有任何進一步擴張占領區的跡象,甚至連最近的天津衛城都沒有進犯,反倒是又召集來了不少商船,在這片位于戰場邊緣的海灘上設立集市,做起了糧食生意。而且價錢也還算公道——十兩銀子一石糙米,五兩銀子一石麥子,比此時山東濟南的糧價還低廉。如果依然嫌貴的話,那么還有三兩銀子一石的玉米,一兩銀子一石的土豆可供選擇。若是遇上有錢的顧客,咸肉、咸魚、香腸、精鹽甚至糖果糕餅之類的高檔食品,在這里同樣能夠買得到。

眾所周知,亂世之中,糧食最為貴重,哪怕金山銀山也不如米山面山。得知大沽口有大批糧食出售的消息之后,那些舉家南逃躲避戰禍的縉紳富戶,紛紛繞道過來補充“行糧”。就連準備結寨自保的人家,也紛紛派了心腹(來采辦糧食——如今這等兵荒馬亂的世道,往地窖里多囤積些糧米總是沒錯的。

還有一些不怕死的商人,發現這里的糧食售價居然比濟南還便宜——由于運河斷絕和奸商抬價的緣故,濟南的米價都暴漲到每石四十兩銀子了,甚至開始到這邊來進貨,然后往南面販運出售,來賺取差價。

至于那些實在是一無所有的流民,想要吃飽飯也有辦法——登州鎮目前正在招募流民,只要簽下五年的勞工契約,就能包吃包住:“凈化營”內無數口大鍋日夜不熄火的煮著用糧磚和海藻、野菜混合成的糊糊,任何流民一進來就可以領一個木盆和一把木勺,到鍋邊去領熱糊糊吃。雖然要進凈化營就得先剃頭和洗澡,讓很多流民感到挺猶豫,但頭發總歸不如肚子要緊,所以基本上也磨磨蹭蹭地就答應了。

事實上,即使沒有糧食供應,很多逃亡的百姓也都下意識地往大沽口涌過來——這個秋天的北直隸平原當真是戰火連天,女真韃虜固然是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明朝官軍雖然御敵無能、一觸即潰,但禍害起老百姓來也一樣血腥兇殘。即使是沒有直接遭到兵災的地方,也陷入了極度的恐慌情緒之中,各地的“歹人”和土匪乘機興風作浪,四處奸淫擄掠。在一片恐慌和混亂中,老百姓只能下意識地拖兒帶女,逃往那些稍微還有些秩序的城鎮和村寨里避難。可是,那些被圍墻保護著的村鎮內,存糧同樣是有限的,到了戰亂時期,更是有錢也買不到食物,故而并不能容納太多的外來人口——否則就等著吃光存糧大家一起餓死吧。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敞開供應糧食的大沽口,就仿佛天堂一般,吸引得四面八方的流民紛紛趕來。

為了打響名聲,大沽口的“叛軍”還選拔了一批口齒伶俐能說會道的難民——都是有妻兒家小被扣在凈化營里當人質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些干糧和一把防身的匕首,讓他們去周邊各處搞宣傳、拉人頭,凡是能夠帶回一個難民的,能得到一定數量的食物、衣服和被褥作為獎勵。在物質激勵之下,這些難民干得很賣力,不出一個月功夫,大沽口這邊有糧食吃的消息,就傳遍了順天府。在各處寨子和縣城里,每天都有吃盡了存糧又找不到活兒做,餓得熬不下去的百姓,毅然選擇了告別家園,踏上了前往大沽口的路。

甚至連交戰之中的明軍和后金軍,也都先后來大沽口采辦過軍需糧秣——這些手里拿著刀槍的武人,一開始自然是打算要用強搶的,但在海邊一看到黃石和陳新的旗號,想起這位黃將軍昔日橫掃遼東無敵手,打得女真人每戰必敗的名聲,還有匹馬入遼陽,孤身格殺努爾哈赤的“絕世武功”,頓時就先腿軟了三分。等到后來又有幾艘“大鐵船”駛入大沽口,并且隔著十幾里的距離,朝岸上的廢棄烽火臺打了一輪燃燒彈作為示威之后,就再也沒有哪一路軍頭敢打這地方的主意,而是和和氣氣地做起了買賣。

——在入主北京之初,皇太極一度志得意滿,想要揮師驅逐這伙“膽大包天的海賊”,順便奪取他們遺留在岸邊營寨里的糧草。但當他得知來到天津做糧食生意的“海商首領”,竟然是黃石這家伙的時候,當即就想起了昔年在遼東被長生營揍得土崩瓦解的恐怖記憶,被嚇得魂不附體,非但不敢再打大沽口的主意,甚至連采買糧食的事情也不敢讓女真八旗直接出面,而是命令關寧軍的人代為負責。此外,皇太極還把原本駐扎在天津衛城的八旗兵都撤了出來,調動到更加靠內陸的保定等地,以防萬一……沒辦法,在天啟年間的戰事之中,整個女真八旗的任何部隊一旦遇上黃石都是每戰必敗,已經被黃石給打出了心理陰影。

與此同時,皇太極甚至還派出了使節,企圖將黃石和陳新招募到自己旗下,聯手對抗大明——根據后金國打聽到的情報,這兩位老對手也都扯旗造了大明的反,所以跟后金的關系似乎也不再是敵人了。

因此,為了化敵為友,皇太極很豪爽地慷他人之慨,分別給黃石和陳新封了越王和齊國公的頭銜……然后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黃石和陳新都對此一味敷衍搪塞,使得這場談判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不管怎么樣,反正這仗暫時是打不起來了。于是,依靠巨量的糧食輸入,還有登陸部隊提供的安全保障,短短兩三個月之內,在這片荒無人煙的海灘上,就冒出了一座熙熙攘攘的大集市。里面有茶鋪,有飯館,有雜貨鋪,甚至還有好幾間暗窯子,里面據說還有以前的官家小姐在賣身——這人吃人的世道里,只要能換幾把米,什么貞操都不值錢。至于那些寧要貞操不要命的女人,自然早已餓死或上吊了。

當然,與上面這些不值一提的小生意相比,如今大沽口最火爆的大宗買賣,也是華盟建立這個貿易據點的主要目的,還要數人**易……對于女真八旗和關寧叛軍而言,遍地都是的草民可要比金銀便宜多了!

在一艘鱷魚級俄國登陸艦的航海艦橋上,王秋頭戴一頂絨線帽,披著厚厚的軍大衣,舉著一副高倍數軍用望遠鏡,看著西邊的地平線上,逐漸涌出了無數衣衫襤褸,面如菜色的可憐百姓。

這些“交易品”每一百個人被繩索串成一排,正在一隊關寧軍騎兵的驅趕下,緩緩地向大沽口營寨靠過來。再仔細看去,他們一個個破衣爛衫,很多人干脆光著腳在雪地里行走,皮膚凍得發青……那密密麻麻的人群,還有仿佛僵尸般麻木的表情,讓王秋看著就覺得頭皮發麻,心中發堵。

——為了從大沽口的集市上買到足夠的過冬糧食,又盡量避免消耗有限的金銀貴金屬——雖然在北京城繳獲頗豐,但相當一部分金銀都得用于犒賞士兵和預備發餉,在跟大沽口方面進行了初步的談判之后,皇太極大汗決定大肆“賣豬仔”,下令出動軍隊,將之前聚集在京師內外的數十萬流民,往天津方向驅趕,按照成年男女每人八斗麥或等值的土豆等“粗糧”,老人孩童每人五斗麥,美貌婦人單獨另算的價格,向大沽口的“海商”進行傾銷。如此一來,皇太極既可以獲得大批軍糧,又能減小京畿地區發生民亂的風險。

由于這會兒已是天寒地凍,押送的女真八旗又不怎么給口糧,這些流民之中,有一半的人倒斃在了從北京到天津的路途之中,還有不少中途逃散的。只是亂世人命賤如草,這種擄掠人口的事情,乃是女真八旗近年來做慣了的,故而根本沒有誰會悲天憫人。甚至如果換成關寧軍來押送的話,流民們的遭遇還會更加凄慘——會被搜身得更加仔細,連一些貼身藏著的小件物什也保不住。除此之外,北直隸各地剛剛投降后金的舊明官吏,也都在把各縣的流民向大沽口驅趕,使得這地方的人口市場愈發繁盛。

當流民們歷經了千難萬險,終于被驅趕到大沽口的營寨外圍之后,照例就有一隊登州軍的士兵迎上來,一方面是清點人數,計算總價,另一方面也是防備押運的敵兵趁機偷襲——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過幾回,至于結果么……營寨外面零星可見的骷髏與斷刀殘甲,充分說明了這些“勇敢者”的下場。

所以,目前這一隊押送流民過來販賣的關寧軍騎兵,總的來說還算溫和——僅僅在對待買主的時候。

接下來,這些半死不活的流民們先是圍著火堆每人喝了一碗熱糊糊,又烤了一會兒火,好歹緩過了一口氣,接下來就被一群剃了短發的奇怪士兵用刀槍強逼著理了個短發,然后又被集體驅趕進了幾間用木頭搭起的棚子內洗澡。這個過程絕對談不上和平,很多人不停地哭哭啼啼,但面對著那些兇神惡煞的士兵和明晃晃的刀槍,大家還是不得不選擇了屈從——過去的幾個月里,流寇、叛軍、官軍和韃子在北直隸輪番肆虐,本地老百姓算是遭了大殃,被蹂躪和屠殺了一遍又一遍。那些反抗精神特別強烈的家伙,早已在半路上被女真韃子或關寧軍給砍死了。剩下的都是只求活命,其余什么都不敢多想的人。

洗完澡后,他們的破衣爛衫都被統一收走焚燒,然后換上了凈化營提供的藍布衣裳。再接下來,便被趕上長長的棧橋,登上停泊在港口的“大鐵船”,再通過秘密設置在船艙內的隨意門,抵達地球另一端的移民目的地,從此永遠離開已經淪為人間煉獄的故土,到另一塊大陸去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通過艙內的監視屏幕,看著又一批三千多人的新移民被押送上船,王秋一時間忍不住有些嘆息,“……為了征集這三千移民,整個過程之中怕是有上萬人要喪命……會不會有些太作孽了?”

“……這話可就大錯特錯了。你怎么能這樣想呢?如果沒有我們的話,只怕連剩下的三成人也別想活!”

負責監督此次移民行動的東岸共和國陸軍少將莫茗,聞言立刻反駁道——因為按照事先的華盟內部談判,在天津搜集的人口都要輸往南美和南非,所以南美的東岸共和國就派了莫茗少將過來辦事,“……且不說八旗兵每次破關南下都要大肆屠殺,記得歷史上光是在山東就殺了二百萬人。就算他們能夠僥幸躲過兵災,再接下來還有明末的十年大旱,從山東到陜西,整個北方沒有一個省能夠逃得掉。此外還會有瘟疫和蝗災同時發生……與其讓他們毫無意義地死在這里,還不如到海外去搏一回命,為民族開拓生存空間呢!”

“……你說的這些確實是有道理,但我擔心的是,如今這華北和遼東地區,一方面是漢族人口急劇減少,另一方面卻是女真人,也就是以后的滿族人大批入關,然后還有不少蒙古人在不斷涌入。如果搞得太厲害的話,會不會導致民族成分的改變?如果讓北京一帶從此變成胡人的地盤,那感覺可就糟透了。”

王秋搖頭說道,“……開拓新天地固然很好,但為此放棄故土的話,感覺還是有點沒法接受。”

“……這根本就是杞人憂天!當年的蒙古人都沒有做到這樣的程度,八旗兵就更是辦不到了。”

莫茗少將對此表示嗤之以鼻,“……且不說我們最遲在明年夏天就要對后金政權發起致命一擊,根本不會給皇太極太多的時間;也不說這些進入中原的蒙古人和女真人,最終都肯定會被徹底漢化。即使北京甚至整個華北成了胡人的牧馬場,那又如何?對于整個華夏的體量而言,不過是少了些邊邊角角的地方而已!只要能夠把這些地方的人口遷移到東岸共和國,我們就能在海外再造一個中華文明出來!”

“……海外再造中華?就憑你們?”王秋聽得一愣,隨即撲哧一聲笑出了聲來,“……華美共和國好歹是搶了后世白頭鷹的基業,或許還真能復制一個中國人的美國來。可是你們在南美烏拉圭的那么點兒地盤,還被葡萄牙人的巴西和西班牙人的美洲殖民地包圍著……要說什么海外再造中華,似乎也太夸張了吧!”

——沒辦法,雖然現在看起來,東岸共和國與華美共和國的實力差不多,但是考慮到后世美國和烏拉圭的天壤之別,王秋還是習慣性地認為,這個東岸共和國恐怕會發展后勁不足,難以跟華美共和國比肩。

但莫茗少將顯然不是這樣認為的,“……你太小看我們的發展潛力了,小王同志。確實,我們現在實際控制的版圖不大,而后世的烏拉圭也沒有什么響亮的名聲。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片土地的條件不好——而只是因為統治這片土地的拉美人太不爭氣。更不意味著我們會滿足于后世烏拉圭的這點兒版圖。

事實上,我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奪取整個拉普拉塔河平原,包括后世的烏拉圭、巴拉圭,以及阿根廷北部,這可是整個南美洲的精華所在。足夠再建設起一個中國了!”

“……那片拉普拉塔河平原有這么廣闊嗎?難道能夠容納上億的人口?”王秋有些不相信地問道。

“……完全沒有問題!”莫茗少將很有自信地說,“……打個比方吧,在中國,整個長江流域的面積,也不過是一百八十萬平方公里,而且其中很多都是難以開發的山地丘陵,真正能開發出來的平原大概也就是一半左右。而南美的拉普拉塔河流域,面積卻足足有四百萬平方公里!光是適合開發成耕地的拉普拉塔平原,就有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而且這片土地基本都處于亞熱帶和溫帶,氣候條件比烏克蘭和東北三省的黑土地還要好。縱觀整個南美洲,再也沒有哪一塊地盤比這里更好了,這就是南美洲的中原!

只要讓我們中國人占據了這片豐饒的土地,那么未來就一定會成為整個南美洲的主人……”

“……有這么厲害?可是既然這片土地如此得天獨厚,在我們的歷史上怎么沒有什么厲害角色呢?”

王秋還是有些不太相信地眨了眨眼睛,“……而且,從地圖上看,你們的國家頭頂上就壓著巴西這個南美第一大國,后世的金磚國家之一。怎么看都是巴西的地盤更大更好吧!”

“……巴西?這個國家只是在地圖上看著挺大而已!實際上根本沒有成為一個大國的基礎條件!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亞洲,外蒙古比日本和韓國大了多少倍?可是有誰認為外蒙能跟日韓相提并論的?”

莫茗少將有些不屑地搖頭道,“……你沒去過南美,可能不知道。巴西這個所謂的大國,是要打進去很多水分的。事實上,從戰略和經濟的角度來說,巴西這個國家就相當于是南美的俄國——國土看著很大,但是真正能住人的地方并不多,城市和人口都只能縮在一個小角落里。而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像是南美的西伯利亞,看上去貌似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實際上卻根本不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看書啦文字,歡迎讀者登錄www.kanshu.la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聲明:小說《》所有的章節、圖片、評論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收集自網絡,屬個人行為,與看書啦立場無關。


上一章  |  大穿越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