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會趙王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會趙王陵

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會趙王陵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4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七月十三,河北趙郡,封龍山。[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聯盟軍全部抵達封龍山,人滿為患,人心亦是惶惶不安,何去何從是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的答案。封龍山是不是北上轉戰的最后目的地?如果封龍山是聯盟新的落腳點,接下來就要攻城拔寨四處征伐,搶在衛府軍圍剿之前搶占一塊地盤,那么攻擊方向在哪?戰是哪一座城池?

同一時間,封龍山周邊城鎮已是警號長鳴,面對聯盟這一“龐然大物”的突然出現,面對即將呼嘯而至的“狂風暴雨”,河北人驚慌失措,驚駭欲絕。小城鎮緊閉門戶,飛馳縣府求援,縣府則十萬火急向郡府求援,而郡府尚來不及做出反應,形勢如何展尚未可知。

這天下午,聯盟高層齊聚封龍寺,繼續商討“立足”之策。

實際上聯盟內部已經形成了四種意見,有的人堅持等待李風云的回歸,有的人冷眼旁觀、靜觀其變,有的人打算脫盟而去,還有一部分人則積極要求打太原,大家各執一詞,分歧太大,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樣拖下去顯然對聯盟不利,而趙郡李氏擔心豪帥們失控,禍亂河北,所以一方面極力支持聯盟出兵太原,禍水東引,一方面積極幫助李孟嘗、李思行影響甚至控制聯盟決策。

趙郡李氏在豪帥心目中的份量顯而易見,李孟嘗和李思行做為趙郡李氏的“代言人”,理所當然贏得了豪帥們的尊敬,輕而易舉就拉攏和說服了河北籍豪帥,而齊魯籍豪帥“新來乍到”,為了生存當然不敢冒著得罪級大豪門的風險去違背趙郡李氏的意愿,所以可以肯定,他們很快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種情形下,李子雄和一些忠誠于李風云的聯盟高層就有些“抵擋”不住,步履維艱了。

李子雄雖然德高望重,但關隴人的身份讓他始終無法贏得豪帥們的信任,而陳瑞、韓曜、澹臺舞陽、蕭逸、韓壽等人威望不足,實力不濟,既代替不了李風云駕馭群雄,亦無法抵御來自級大豪門的利益“誘惑”。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李孟嘗和李思行對豪帥們的游說迅起到了作用,聯盟決策隨即被趙郡李氏所影響,攻打太原的意見漸漸占據了上風。

李子雄據理力爭,不退讓,不妥協,憑借自己的威望、戰績和幾十年的軍事經驗,堅決反對攻打太原,甚至做出了攻打太原就等于自我滅亡的結論。李子雄是中土名將,功勛顯赫,他的軍事經驗無人可比,聯盟豪帥們望塵莫及,而李孟嘗和李思行這兩個小年輕根本就沒有經受過血雨腥風,在兵事上沒有言權,紙上談兵毫無意義,所以面對他們只能抬頭“仰望”的李子雄,兩人毫無辦法,一籌莫展。

李子雄一個人“對抗”大部分聯盟高層,壓力山大,堅持不了太久,因此陳瑞、韓曜等人愁憂心忡忡,焦慮不安。

危急時刻,李百藥從黎陽出的密信,經驛站高傳送至趙郡李氏,再由趙郡李氏火送達封龍山。

李百藥的密信用暗語寫就,這套暗語只有李風云、陳瑞等寥寥數人知曉,趙郡李氏解讀不了,豪帥們也兩眼一抹黑。陳瑞當著聯盟高層的面,就在軍議現場宣讀了這封密信:七月初九夜,李風云率軍安全撤至東郡的白馬、衛南一線,并連夜開始渡河北上。

霎那間,封龍寺歡聲雷動,韓壽、王薄等豪帥更是激動萬分,振臂狂呼。

李風云再創奇跡,他不但成功撤出了東都戰場,還成功渡河北上,他兌現了自己對聯盟的承諾,安全返回。

軍議即刻中止,所有聯盟豪帥都興沖沖地返回自己的駐地,向將士們傳達這一激動人心的好消息。

七月十四,河北邯鄲。

崔家十二娘子狩獵山中,夜宿趙王陵。

深夜,聯盟大軍在朦朧月色中急行軍,穿過邯鄲西北方向的趙王陵大踏步北上。

崔鈺也是接到李百藥的消息才知道李風云北上的具體時間,于是派遣崔九先行與李風云取得聯系,相約于趙王陵見面。見面后崔鈺先就詢問東都局勢,詢問楊玄感殺進關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風云也不隱瞞,簡要述說了一下自己東都之行的全部經過,最后非常失望地說道,“楊玄感迅敗亡,必定會影響到聯盟的未來展。雖然某竭盡全力,但功虧一簣,最終還是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崔鈺和崔九對李風云能夠在東都復雜局面下全師而退欽佩不已,至于李風云是否實現其預期目標,他們并不關注,他們最為關注的是楊玄感的敗亡,是兵變結束后的政治清算,這直接關系到了博陵崔氏的未來利益,關系到了山東人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所能掌控的權力和財富。

“東都戰事已成定局?”崔鈺毫不掩飾自己的激動情緒,興奮地問道。

“來護兒已經到了,而楊玄感依舊未能突破潼關,所以東都戰事已成定局。”李風云搖頭嘆道,“不出意外的話,來護兒很快就能解東都之圍,而楊玄感最多還能支撐半個月左右。”

“齊王是繼續留在黎陽,還在與來護兒一起救援東都?”崔鈺又問道。

“齊王即將離開黎陽,沿永濟渠北上戡亂剿賊。”李風云答道。

崔鈺驚訝了,崔九也很疑惑,兩人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問道,“何解?”

李風云把齊王當前的艱難處境做了一番分析和推演,最后結論就是,齊王如果繼續留在黎陽,死路一條,相反,果斷脫身,遠離風暴,緊緊抓牢手上的那點主動權,才有可能實現北上鎮戍之目標。

“如此說來,齊王豈不是一無所獲?”崔鈺有些難以置信。

崔九也很為齊王惋惜,“誰能想到來護兒來得如此之快,楊玄感敗得如此迅?齊王措手不及,滿盤皆輸,不但未能借機訛詐到圣主,反而被圣主抓住了把柄,自取其禍。”

“如果齊王身陷囹圄,聯盟北上展豈不困難重重?”崔鈺望著李道。

“齊王雖然面臨危機但尚有解救之策,不足為慮。”李風云搖手道,“只要楊玄感迅敗亡,東都局勢迅穩定,圣主和中樞必定會謀劃第三次東征,而若想動第三次東征,北疆安全尤其代北安全就至關重要,以免東征期間陷入腹背受敵之窘境,為此就必須加強代北鎮戍力量,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圣主和中樞短期內根本無兵增援代北,恰好齊王積極要求北上戍邊,無奈之下,圣主和中樞也只能事急從權,以齊王鎮戍代北,確保第三次東征能夠順利實施。”

“當真有第三次東征?”崔鈺吃驚地問道。

“這種情形下,圣主和中樞還要繼續動東征?”崔九感覺很荒謬,不可思議,如此窮兵黷武,意義何在?

“的確有第三次東征。”李道,“第三次東征是必要而且必須的,第三次東征若能實現預期目標,徹底摧毀高句麗,完全控制遠東諸虜,也的確有助于中土在南北大戰爆后集中全部力量對抗大漠北虜。”

李風云隨即把兩次東征失利和東都政局劇烈動蕩后中外大勢的展變化,以及這些變化進一步惡化南北關系后,南北大戰必將在近期內爆的推斷,向崔鈺和崔九做了一番詳盡的分析和推演。

實際上有關南北大戰的預測早在去年李風云就已經告訴崔鈺和崔九了,但那時第一次東征尚未結束,第二次東征還沒有影子,楊玄感的兵變更是杳無蹤跡,崔鈺和崔九對這一預測也僅僅就是認同而已。然而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李風云的諸多預測都一一應驗,南北大戰已依稀可見,所以崔鈺和崔九再聽李風云的分析和推演,感覺就完全不同,很緊張,甚至有些窒息,畢竟南北大戰的戰場距離河北近在咫尺,對河北影響太大,一旦南北大戰失利,北虜呼嘯而下,則河北必定陷入戰火,這不僅會損害到河北人的利益,對博陵崔氏的利益也是一個沉重打擊。

“如果沒有第三次東征,等于前兩次東征白打了,等于把前兩次東征所獲利益拱手送給了大漠北虜,大漠北虜不費吹灰之力就掌控了遠東諸虜,拿下了遠東之利,而更嚴重的是,大漠北虜看到中土陷入困境,必然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聯合遠東諸虜大規模南下入侵。”

“如果有第三次東征,就不能重蹈覆轍,就不能再一次半途而廢。如果再一次功虧一簣,對外就是拱手把遠東之利送給了大漠北虜,大漠北虜的入侵度會更快,而對內則是國力再受損耗,自廢武功,在北虜入侵后難以進行有效阻御,極有可能敗給北虜,再遭重創,如此雪上加霜,一敗涂地。”

“如果第三次東征徹底摧毀了高句麗,征服了遠東諸虜,等于斬斷了大漠北虜的一只胳膊,如此中土便在南北大戰中贏得了一些優勢,而這些優勢在南北大戰爆后必然有效幫助中土阻御北虜,甚至有可能幫助中土擊敗北虜,為中土恢復國力贏得充足時間。”

崔鈺和崔九頻頻點頭,完全認同李風云的分析,接著崔鈺問到了一個重要問題,“如果齊王實現了北上戍邊之目的,你也帶著聯盟大軍順利進入長城一線,你們攜手合作,確保了北疆安全,但第三次東征卻依舊未能實現預期之目標,未能徹底摧毀高句麗,結果是什么?”

李風云搖頭苦笑,“結果證明了中土的虛弱,南北大戰會迅爆,北虜入侵的規模前所未有,中土就此陷入崩潰的深淵。”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