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清晨,來護兒趕到黎陽,送別齊王。
來護兒的出現讓齊王有些意外,雖然他知道來淵會悄悄聯系來護兒,會讓來護兒再欠自己一個人情,但為避免來護兒誤會自己故意要挾,齊王有意置身事外,哪料來淵心情非常急切,第一時間找到來護兒,征詢來護兒的意見并懇求來護兒的幫助,結果來護兒多方權衡后最終還是決定給齊王一個明確承諾,以堅定齊王北上戍邊的決心。
齊王北上戍邊的難度很大,即便來護兒以軍方激進派的身份,在南北關系上持強硬的主戰立場,積極游說圣主和中樞進行南北大戰,并以此為基礎支持齊王鎮戍北疆,但軍方的衛戍策略畢竟要服從和服務于中樞的政治利益,如果圣主和中樞從政治角度出發,一定要即刻鏟除齊王這個隱患,或者不同意齊王北上戍邊,來護兒也無可奈何。到那時齊王本人的態度就很重要,如果齊王堅決要北上戍邊,甚至不惜做出激進之舉以為脅迫,圣主和中樞迫不得已下,也有可能妥協讓步,反之,如果齊王自己意志不堅,主動放棄了,那對來護兒就是個打擊,畢竟來護兒給予支持的最終目的是進行南北大戰并贏得這場戰爭,齊王的放棄必將影響到來護兒的通盤謀劃。
齊王對來護兒的來意有所猜測,但不敢確定,暗自忐忑。
兩人虛與委蛇地寒暄了幾句,接著來護兒面色一整,突如其來地說道,“聽說白發賊渡河北上了。”
齊王一聽就知道來淵已經與來護兒取得了聯系,這也是來護兒大清早趕來送別的原因,只是來護兒是個什么態度?自己送給他兩個天大人情,他是否愿意給予回報?他所給予的回報能否滿足自己的心愿?
“白發賊奔逃速度太快,不待孤殺到白馬,他就渡河北上,乘著黎陽大亂之際,逃之夭夭。”齊王佯作憤懣,冷笑道,“孤此次北上剿賊,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他。孤務必將其剿殺于河北,斬草除根,永絕后患。”
來護兒大有深意地看了齊王一眼,語含雙關地說道,“今春白發賊禍亂齊郡,大王與樵公(周法尚)、順政公(董純),還有齊郡郡丞張須陀四路大軍聯手圍剿,最終雖然重創了叛軍,迫使白發賊不得不放棄蒙山,逃離了齊魯,但未竟全功,以致于白發賊在逃出重圍后再度禍害通濟渠,不但直接影響到了第二次東征,還嚴重危及到了東都安全,在楊玄感兵變一事上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說到這里,來護兒的語氣愈發嚴厲,“大王肩負剿賊之重任,承擔了穩定局勢之責任,但結果事違人愿,而今日東都之危機,與大王戡亂不力多少有些干系,一旦追究起來,大王恐難逃罪責。”
齊王神色嚴峻,一言不發。來護兒這番話明顯就有威脅和警告的意思,這是否意味著來護兒誤會了自己,以為自己拿來淵和周仲等江左貴胄要挾他,脅迫他,從而激怒了他?
“白發賊人多勢眾,殺不勝殺,而孤勢單力薄,又倍受掣肘,短期內實在難以斬盡殺絕。”齊王當即為自己辯解,“只要給孤足夠時間,孤必能剿殺白發賊。”
“大王毋須解釋。”來護兒毫不客氣地搖手道,“在事實面前,任何解釋都沒有意義。”
齊王頓有不詳之感,眼神逐漸陰沉。他和白發賊之間的“默契”在高層看來就是養寇自重,雖然沒有確切證據,但正如來護兒所說,事實俱在,白發賊屢剿不平已經造成了嚴重后果,而圣主和中樞如果下定決心“解決”他,那么就憑這個“嚴重后果”,就足以置其于死地。
齊王冷笑,“既然任何解釋都沒有意義,那孤倒想看看,最后誰能剿殺白發賊。”
來護兒當即質疑,“難道白發賊的實力已經強悍到無人可剿的地步?”
“事實俱在,毋須解釋。”齊王冷哂道。
“那就拿出證據,證明白發賊實力強悍,證明大王已經竭盡全力,證明當下東都危局與大王并無關系。”來護兒義正嚴詞地說道,“否則,大王接下來所面臨的局面,恐怕就是步履維艱步步驚心了。”
齊王臉色驟然凝滯,心里更是掀起驚天波瀾,而眼前卻是遽然一亮,豁然頓悟。
這就是來護兒的“回報”,來護兒終究還是顧惜兒子的性命,顧全江左人的整體利益,關鍵時刻果斷出手,幫助齊王先行度過眼前難關。齊王唯有把眼前的難關度過了,從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中安然脫身,他才具有北上戍邊的資格,否則他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談什么戍邊?
歷來從政治上打倒對手都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齊王“失德”,齊王睡別人的老婆,還生了孩子,證據確鑿,無從抵賴。這次也是一樣,齊王剿殺不了白發賊,眼睜睜看著白發賊劫掠通濟渠,危害東都安全,引發東都風暴,導致二次東征失利,南北關系惡化,國內外局勢急轉直下。這個罪責就嚴重了,一頂大帽子扣下來,齊王哪里還有翻身的余地?
齊王躬身致謝,雖然從來護兒的嘴里獲悉圣主和中樞已經決心解除他這個禍患,自己已面臨生存之危,心情非常沉重,但來護兒能在此刻指點迷津,還是給了齊王更多希望,讓他放棄了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堅定決心實現北上戍邊之目標。
“大王只要拿出證據,大王就安全了。”來護兒鄭重其事地說道,“大王安全了,北上戍邊才有實現的可能。”
來護兒的這句話算是一個承諾,只要齊王平安度過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他就支持齊王北上戍邊。
齊王乘船離開黎陽,沿著永濟渠北上。
船艙內,齊王、韋福嗣、李善衡和李百藥圍坐一起,商討對策。
來護兒要求齊王拿出證據證明自己不是養寇為重,無意危害東都局勢,也沒有破壞二次東征的陰謀,而是白發賊實力太強,自己實在是剿殺不了,那么問題來了,如何證明白發賊實力強大?
證明白發賊實力強橫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李風云禍亂河北,在河北各地攻城拔寨,燒殺擄掠,但此舉直接危害到了河北人的整體利益,河北的豪門世家不會答應,另外此舉還會讓白發賊和聯盟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北方各路衛府軍的四面圍殺,這對剛剛轉戰太行尚未立足的聯盟來說根本就是滅頂之災。
“來護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要剿殺白發,乘著白發立足未穩,把白發對北疆乃至整個北方的潛在禍患徹底扼殺?”李百藥提出質疑。
“以某對來護兒的了解,來護兒的目的應該不是剿殺白發。”韋福嗣搖搖手,撫須說道,“就目前中外形勢來說,來護兒應該是急于發動第三次東征,迅速滅亡高句麗,迅速穩定遠東局勢,然后騰出手來對付大漠北虜。但連續三年東征對國力的損耗之大可想而知,圣主和中樞面對日益惡化的南北關系,肯定不想看到南北大戰的爆發,他們會優先使用各種外交手段來延緩或阻止戰爭的爆發,然而對于衛府來說,暫時的妥協和忍讓不但是中土的恥辱,更會助長大漠北虜的囂張氣焰,所以很多軍方統帥極力主戰,積極要求以武力擊敗大漠北虜。衛府中宇文述的立場就偏于保守,而來護兒立場強硬,積極主戰。”
“在某看來,來護兒的真正目的可能是要利用白發來混亂北疆局勢,繼而給北虜造成誤判,誘使北虜南下入侵。一旦南北大戰爆發,圣主和中樞就不得不放棄外交手段,轉而傾盡國力擊殺北虜,迫使北虜繼續臣服于中土,如此南北雙方可維持一段時間的和平,中土便可贏得恢復國力的充足時間。”
“依照你的這一分析,白發就更不能動了,更需韜光養晦了。”李百藥搖頭道,“來護兒的想法只能代表衛府一部分持主戰立場的統帥,他們可以影響衛府決策,卻很難影響到圣主和中樞的決策。如果圣主和中樞決心剿殺白發以穩定北方局勢,白發和他的聯盟焉能生存?”
李善衡冷笑,質問道,“安平公的意思莫非是大王可以犧牲,而白發和聯盟卻不能犧牲?平公居心何在?”
李百藥連連搖手,正色警告道,“我們之間必須信任,而我們和來護兒之間沒有信任可言。我們不能信任來護兒,更不能被來護兒牽著鼻子走。我們對現在和未來的形勢必須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必須依照這一判斷拿出自己的對策。”
齊王深以為然。韋福嗣連連點頭,而李善衡啞口無言,頗為尷尬。
“白發為了讓聯盟贏得立足時間,費盡了心機,但我們現在的想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如果白發因此而覆滅,大王北上戍邊是否還能實現預期之目標?”李百藥冷笑道,“所以在某看來,來護兒此舉,名義上是為大王著想,實則包藏禍心,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大王當前面臨的危機的確嚴重,這是事實,不可否認。”韋福嗣說道,“而我們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唯一可能幫助大王緩解當前危機者,似乎也只有白發,”
李百藥當即獻計,“既然如此,那就轉告白發,請白發拿一個妥善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