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回小時候第274章 水果之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現代>> 被雷劈回小時候 >>被雷劈回小時候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4章 水果之城

第274章 水果之城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6日  作者:獨舞娃娃  分類: 現代言情 | 婚后生活 | 獨舞娃娃 | 被雷劈回小時候 
快捷翻頁→鍵



熱門、、、、、、、、、

要多養一類國家二級野生動物,到相關部門辦養殖資格證,是絕對少不了的。

在這年代,為了搞好當地經濟發展,正是國家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的時期。

當年還只是仁義區農牧局長的陳明亮,如今已經是木棉市農牧局長。

當年只是主管農業發展的江浩民,在多年前就已經調到了市城建局任局長,三年前,升為了木棉市主抓農村經濟發展的副市長。

有了當下這樣的政策條件,又有陳江二人幫忙,余志清回到家后不久,很容易的就把養殖證辦到了手。

隨后,就開始忙活著籌建起了原生態石蚌養殖場。

地主河源頭本身的自然環境,已經非常適合野生石蚌繁殖生息,如果少了人去獵捕,這里簡直可以算得是野生石蚌生活的天堂。

但對于余明月家來說,想要追求經濟利益,想要拿這些石蚌掙錢,就得在這個大環境下,做些改變。

必須增加一些讓石蚌蹦跶不出這片地界的有效設施,比如,得在養殖石蚌這個大區域的四周圍上細密的鐵網。

同時,還要增加一些防止來自于地面上天空中會對石蚌造成傷害的天敵的設施。四周有了鐵網,天空上方,自然也有加上一些天網。

再來,每年雨季來臨時,河水的暴漲,也會對生活在河中的石蚌造成損失。

所以在不破壞原河的自然環境下,在最上游新挖出一條更深的以排水為主的副河道,讓原河達到能人工控制水流量,可以更好的專門養殖石蚌,也是必須的。

雖說木棉市這地區,農歷的五至七月都是雨季,如今又正是農歷的六月,想建房子不適合,但想挖修河道,卻是不影響的。

資質證辦下沒幾天。早年給余明月家修鋪面的黃老板所開的建筑公司里的設計員,也在一番實地測量核算后,按余明月的構想和要求,做出了讓余明月很滿意的詳細設計圖。

不過再一看核算出的一項項工程價。余明月就覺得一陣的肉疼。

地主河全長雖有9000多米,但野生養殖場的區域,是地主河源頭到下游3600米的范圍內。

也就是說,需要新挖改建的一條副排水河道,也只有3600米。

但光光是改修這條排水河道。人工加上材料的總造價就要三十幾萬。

為了保持近乎完全野生的自然環境,所以余明月把小河左右要圍起來的區域,設在了20米寬。

這寬倒不費什么錢,頂多也就是上游下游的兩張鐵網是高兩米寬20米的鐵網而已,花不了幾個錢。

但貴,就貴在這長度上。

3600米的河道兩邊,就需要7200米兩米高度的細孔鐵網。

以目前,一米這樣的細孔鐵網需近15元,光這買鐵網的錢就得十余萬。

這還沒算在一定距離,為固定這些鐵網的穩固性。而需要的鋼管的價錢了。

這還沒完,為了減低高價安上的鐵網鋼管日曬雨淋的腐蝕度,還得在安裝前,噴上漆。又得花出一筆不少的錢。

相比之下,還得覆蓋在養殖區域天空上方的防鳥網,因為只是用價格不高的粗漁網,就算全面覆蓋的區域有7萬2千平,卻算是花銷最少的了。

相比之下,就連工程完工后,大概需要數萬的人工工資。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可這些大大細細加一塊,要投入的資金,竟然已經差不多得50萬。而且這價格,還是黃老板讓工程核算員給算的近乎實價。

這圖紙是黃老板的建筑公司無償給做的。原本這工程,也是準備讓他公司接。

可黃老板這些年下來,早已經和余明月幾家成了老朋友,并非他看不上這樣的小工程,畢竟這樣的工程接下來,不說多了。十萬塊左右也是能掙的。

他是為著余明月家考慮,所以讓余志清自己去找當地的小包工頭做。這工程造價,也就是包給小包工頭做后能達到的最低價。

照他的說法,這樣能省不少錢。畢竟就算是他的建筑公司接下這活,也是要轉包給當地的小包工頭做的。

得了黃老板這話后,余明月也倒沒跟他多客氣,畢竟兩家的關系擺在那呢,太客氣過了,反而顯得生分。以后有大工程,再優先給他也就是了。

50萬,對還欠著銀行數百萬貸款的余明月一家不是小錢,但也拿得出這筆錢來。

不說多了,光是余明月家四百多畝果園里的水果,今年到目前為止賣不不到一半,純收入就已經不止50萬了,而是已過百萬。

要不然,就算是有國家政策扶持,銀行也不可能前債沒清又貸新款給她們幾家。

當天把圖紙拿回來,余志清就去找了村里一個這些年專門接些修溝砌坎一類活的小包工頭,把挖修新河道的小工程給了他做。

對于黃老板來說,這是小工程,但對這叫王正洋的小包工頭來說,這已經是個利潤很可觀的大工程了。

一聽之后,激動得不行,對余志清給出的價格,他拿出紙筆對照著圖婚算了一陣后,講都沒講就應下了。

隨后激動的跟余志清說了一堆感謝話后,送余成清離開時,還拍著胸口保證,一定會抓緊時間,保質保量把工程做好,讓余志清放心。

在王正洋來看,這樣的價格完工后,他至少也能掙到兩三萬塊錢,蓋上棟三層的紅磚小樓都夠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余志清家這么多年來,從沒有欠過村里人的貨錢工錢,不管是以前弄果園,還是幾年前修通往果園的幾條彈石路,都從沒欠過誰工程款。

他這樣的小包工頭,從沒想過能靠一個工程就爆富,但最怕的,就是遇上被人欠工程款。

那種他拿到錢,卻天天被工人找上門來到工錢的事。對他來說,不是要錢,簡直是在要他命。

所以轉天,王正洋就找到了二十多個村里村外的壯勞力。親自帶著頭,開始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

而放假回家的余明月,這個假期也注定了不輕松。

余志清還有貨運公司的事要忙,大多時候,每天余明月都得早晚去看看工程進度。其余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家里幫著一起摘如今正大量成熟的芒果梨子桂圓等幾類水果。

摘時,都要分出優劣,品質好的,自然是被超市統一買走,然后通過余志清的貨運公司,抓緊時間分流到各個連鎖超市內的水果區出售。

其余更多的,是賣進她家旁邊那個收購場,被送到飲料廠,加工成三興牌的芒果汁鮮梨汁

每天。收購場里都能收到數十噸的各類水果,被運送回飲料廠。

這種三興農副產品開始設在各鄉鎮收購水果的站點,目前一共有十幾個。

但這些量,遠遠滿足不了飲料廠的需求,大部分,都是從周邊省市各地盛產水果的地區,收購而來。

余明月來到收購場時,聽村民們興奮又滿足的議論著他們各自家里今年的水果比去多了多少,多掙了多少的錢時,家里在今年同樣迎來了水果豐產的余明月。卻高興不起來。

雖然對于摘水果賣的余明月一家來說,他們只是果農,不需要操心這個。

但余明月家的另一個身份,卻是三興實業開發公司的股東。換言之,同樣也就是三興公司渠下的飲料廠的股東。

本地水果量不足,只得從外地購進,這中間高出來的成本,是她們三大股東每年被減少的利潤。

這讓她怎么高興得起來。

雖然現在,大平鄉周邊的鄉鎮。在她家無意和有意的帶動少,幾乎家家戶戶最少的都種上了幾畝的果樹,但這樣的量,依然還是太少了。

但比起前世,這樣的量已經多了太多了,在前世的這時期,木棉市還沒開始推廣果樹種植呢。

在沉默了一陣后,余明月眼中露出了果斷。

“變得太多,就讓它太多吧,反正對于任何人來說,這樣的變化都是好事。”

在嘀咕出這句時,余明月已經做出了要去找陳明亮深談一次的決定,她要給他分析目前在全市農村大力發展果樹的各種好處。

最主要的是,余明月已經清楚,只有把木棉市下屬的三區兩縣,都發展成以種水果為主,把木棉市變成一個以種植水果為主的果城,生產飲料的主原料成本才能降低,飲料廠才能有快速壯大發展的可能。

飲料這類快速消耗品的利潤多大,只要智商沒問題,任何一個活到21世紀的人,都清楚。

那,簡直就是暴利。

做下了這樣的決定,第二天的時候,正好孔興剛打電話回來叫余明月到公司參與超市在中秋和國慶的活動策劃,余明月就去了市里,和超市總公司的一些高層一起開完會后,就去找了陳明亮。

陳明亮的仕途如此順暢,一方面是有江家的幫助,但另外一個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他在任職農牧局長時,做出了很大的政績。

而這些政績中,余明月家先開先河建起數百畝果園又辦這樣那樣的養殖場,帶動了周邊很多人跟從模仿,令仁義區的農牧業得到快速發展,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余明月家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陳明亮比很多人都清楚,在這發展的過程中,他也幫過不少的忙。

如今聽了余明月希望他這個市農牧局長,能夠向市里提出加大力度把木棉市發展成為一個水果之成的建議時,陳明亮的興奮多于震驚。

陳明亮心里已經認同的余明月的說法,照余明月所說的,有她三家的飲料廠在,就算是全市的農村都以種水果為主,也不會有滯銷的情況出現。

在聽到余明月隨后提到,說她可以保證,她三家的飲料廠不管將來壯大到什么程度,木棉市也將是飲料生產基地之一。

更是很有信心的說,她三家的飲料廠至少在二十年內,不會出現倒閉的問題時,陳明亮笑了。

“呵呵,小月,你這是準備給陳叔送個大政績是吧。陳叔哪還有不同意的理由呢。你這小丫頭,人不大點,這心和口氣都不小。快跟陳叔詳細說說,你怎么會生出這樣的想法。”

陳明亮說這話時,算是已經同意了余明月之前的建立。

陳明亮不笨,自然明白,余明月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余明月三家的飲料廠對水果的需求很大。

有這建議的大部分原因,肯定是為了飲料廠降低成本。

但以余明月家目前的社會地位,她會找上他的原因,看似在找他幫忙,但實則可以說是在幫他的忙。

而此時,他很是認真的想要聽聽余明月有這想法的另一個原因。

陳明亮一口就答應下來,倒讓余明月在吃驚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她還以為,得再多說一些,讓陳明亮更能意識到這事成后對他仕途上產生的好處,他才會答應呢。

輕笑道:“嘿嘿,陳叔你又不是不知道,還不就是為了我家那飲料廠降低點成本嘛。”

見陳明亮了然的笑著點頭,余明月頓了一下,索性反問道:“陳叔,你覺得我們木棉市,真的能夠靠著木鋼一個鋼鐵公司,和這地區終會有限的煤礦資料,就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嗎?”

陳明亮被問得一愣,半響后才道:“當然不可能,那些資料終有用盡的時候。”

陳明亮突然有些汗顏,因為他從沒去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問題也不是他需要去考慮。

余明月這時又道:“是不可能,而且重工業,帶來的污染還很大。”

說完嘿嘿一笑道:“多種果樹,當有一天我們這小城變成了一個水果之城時,也許,慢慢一步把重心移到旅游業上,才是我們這座小城的最終出路。”

當余明月從陳明亮的辦公室離開時,陳明亮陷入了沉思。

在這之后,余明月跟著孔興剛出了兩趟遠門,期間去了另外幾省的省會城市。

超市總公司開發部的經理,已經在這幾省的省城繁華地段,選好了合適開連鎖超市新店的位置。

舅侄兩人看了都覺得沒問題后,一回到木棉市,孔興剛就搜集人開了會,隨后下面相關幾個部門的人,就緊鑼密鼓的開始了籌建新店開張的工作。

具體如何籌建,這些事余明月已經不用全程參與了,畢竟公司這幾年里,在各個部門都已經擁有了很專業的人才。

相比之下,除了給出些前世里她早見過,但在這年代還很新穎的好建議外,其它的方面,余明月已經成了個門外漢。

而作為總經理的孔興剛,其實也不用操心太多,雖然文化不高,但他干得最多的,就是下達命令聽取匯報簽字劃款。

對于這種新開連鎖店的事,他也只是會多親自實地核查一次,覺得不錯,回來開個會,就直接簽字批款進行投資。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被雷劈回小時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