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風云錄第三百章 厚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嫡女風云錄 >>嫡女風云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章 厚黑

第三百章 厚黑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10日  作者:三溪明蘭  分類: 古代言情 | 帝王將相 | 三溪明蘭 | 嫡女風云錄 

高大巍峨的朝陽門矗立在炙熱的陽光下,皇家萬余人的儀仗隊整裝待發,禮部尚書又有了新提議,為了彰顯皇家仁孝,送葬儀式更加隆重,應由太子擔當先行官,這建議粗聽起來甚好,皇太子年少,也不用太子做什么,跟著先行的隊伍就是了,身邊有照顧的人,到時候跟隨禮官行禮,還能博一個孝順的美名。

小太子鼓起勇氣,“父皇,兒愿為先行官。”

周蘊看著他,“太子果然純孝,只是你怎么過來了?你不是與皇祖母在一起?”

太子大眼睛一忽閃,困惑的看著皇帝,“父皇讓我過來的呀,劉海傳了父皇口諭。”

周蘊眼里閃過一絲鋒銳的光芒,劉海居然假傳他的口諭!

劉海為什么假傳口諭,他不知道等著他的就是一個死嗎?陽謀的手段最厲害不過,皇帝把仁孝掛在嘴邊,太子當先行官,對太子的名聲只有好處,這也是皇太子的政績。

只是這天不要這么熱了!這就是陰謀了。

劉海假傳口諭,禮部尚書有了這個提議,這兩者間有必然的聯系嗎?

吉時已到,即將出發,皇帝必須做出個決斷。

這決斷也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同意,一種是不同意,太子當先行官,派了人跟著,小孩子走不動了哭鬧一番,實在堅持不下來就哭著找皇祖母去,或者太子堅持下來,被這毒太陽曬著,也得累的大病一場。

他要是不同意,皇帝還能攔著不讓他兒子盡孝?!

周蘊看著吳良螭點頭,“先行官責任重大。前隊不是由竇駙馬帶著嗎?”

吳良螭奏道,“竇駙馬身為右侍禁,只在前方帶路,儀仗隊都由東宮先行。”

這話說的倒是真的,周蘊也沒少了帶隊走在前面,用不著管什么,朝廷一層層的官員各司其職。東宮的儀仗走在前面就行了。

方奎上前一步。“臣以為太子應該留在皇太后身邊盡孝。”

小太子似乎被什么人蠱惑了,鼓足了勇氣,眼里還含著淚。“父皇,兒愿當先行官為皇祖父開路,回來后再到祖母身邊盡孝。”

吳良螭不禁夸贊道,“太子仁孝。”

一干奉承的大臣也紛紛稱贊道。“皇太子仁孝。”

周蘊拍拍太子的肩膀,“吳尚書提議雖好。只是你該早些提出來,事到臨頭,太子的儀仗來得及準備嗎?還有隨行的官員種種的不齊備。”

“臣早已命人準備周全,這才奏與陛下。”

轉眼間吉時就要到了。時辰不等人。

周蘊吩咐道,“傳朕口諭,太子儀仗先行。引領開路,太子就跟隨在朕的身邊。”

吳良螭只得答應了。連忙安排下去,白漫漫的一片隊伍出了城,太陽光打在臉上,就像針扎一般,小太子也不過半里地就走不動了,腳下磕絆起來,小臉蛋往下淌汗,李鳴唯要抱小太子,小孩子還在倔強,“孤走得動,孤還要為皇祖父盡孝。”

小孩子哪里知道還有多遠了,左右都要抱他,太子不肯聽,腳底下磕絆著,熱得小臉蛋通紅,走的也慢了,還是不肯讓人抱了他,周蘊見火候差不多了,一下子抱起太子,“你不肯用他們抱,朕抱你總可以吧?”

在小太子的記憶中,父皇還沒抱過他呢,他一動也不敢動了,乖乖的讓抱著,左右連忙搶著要抱,周蘊笑道,“朕抱一段路再交給你們,太子有這份孝心,朕甚是欣慰。”

這種時刻得給他兒子做臉面,左右感動得都要哭了,哪里會讓陛下抱久了,不過一會就有人接了過去,這天氣實在是太熱了,明晃晃的太陽曬著,沒一會功夫太子就睡眼迷離,趴在侍衛身上睡著了。

周蘊派出去的太監回來了,悄聲回稟,“大總管自盡了,奴才命人把他挪到僻靜的屋子里頭,派了人守著,不過這天擱不了太久的。”

這還真的是針對小太子的陰謀。

周蘊吩咐,“安國侯、穎國公你二人護送太子,送到皇太后哪里。”

按理說派幾個侍衛送過去也就行了,周蘊對身邊的侍衛不能完全放心,安國侯、穎國公領了旨意,帶著侍衛等候在路邊,過了半晌,皇太后的后路人馬過來了,他二人上前攔住了,傳了陛下的口諭,皇太后見了孫兒,心疼的了不得。

太后坐著鳳輦,就算熱也比毒太陽烤著好受。

正午的時分到了皇陵,本朝皇陵修建在崇山峻嶺之間,這里總算有了一絲風涼,禮官引導著,又有一番繁瑣的儀式,葬禮莊嚴肅穆,皇帝還得哭靈,一番折騰下來,連皇帝的后背上也全是汗水,一個個疲憊不堪,哪一個敢說累了。

儀式莊嚴的結束了,天子七月而葬,皇帝的靈柩寄存在皇家圣殿,七個月之后再行安葬之禮,眾大臣心里松了一口氣,回去還有四十幾里路。

有些大臣就在心里想了,回去了先洗個澡,好好的泡一泡,這身上都成臭咸魚了,都盼著皇帝發話呢,皇帝站在太陽底下,臉上的顏色也不比他們好了。

皇帝沉痛的說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尋常的百姓尚且為父母守孝三年,朕貴為天子當以日代年,然朕心里實在不安,朕不忍心拋下皇考,思來想去,朕決定由太子監國,朕就留在這里,與皇考守孝三年,卿等先回去吧,好生輔佐太子。”

皇帝說完席地而坐,垂下眼皮靜坐不動了。

大臣們可傻了眼,這、這叫什么啊,皇帝留在這里守孝?

皇帝不肯回去他們也回不去啊,于是一個個的都跪下來苦勸,周蘊流著淚,“朕怎忍心留下皇考一個人?卿等不必再勸,朕心意已決。”

“陛下啊,還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

說道江山社稷,周蘊倒是幽幽一嘆,“太子監國,眾卿盡心輔佐太子也就是了。”

于是皇帝席地而坐,一群大臣跪著的,在這里僵持。

陳執中等大臣心里都在叫苦,皇帝非要守孝三年,這等孝心寫進史書也流傳千古了,大臣還真不好說了,只好請安國侯、穎國公過來勸說。

李鳴唯深知皇帝的秉性,皇帝在那里憋壞呢,他哪里還肯勸說,李鳴唯感慨萬千,“陛下有這份心意,老臣愿陪伴陛下結廬而居。”

穎國公……

穎國公沉默一會嘆道,“老臣也愿意陪伴陛下。”

這老兩位冷眼旁觀,早看出來今早有人故意針對太子,皇帝要是應付不當,太子不是毀了聲譽,就是曬得大病一場,皇帝心里這是憋著氣呢。

文官總能說出來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一個孝字大于天,皇帝想要守孝,這沒錯吧?

你們這些大臣頭疼去吧。

這些大臣都想撞墻了,這么樣的大熱天,皇帝還不走了,這老兩位也跟著胡來,還陪著皇帝住下來了……都哭死吧……

大臣們沒轍了,請示皇太后,請皇太后做主。

皇太后沉默一會兒,“皇帝有這份孝心,哀家也難勸說。”

皇太后還不管了,皇后也表示愿意留下來守孝。

這世上總有些聰明人,善于揣摩圣上的心意,王圭參知政事,相當于副相,王圭斟酌著用詞,“朝中不可一日無君,太子幼小,擔不起監國的重任,臣懇請代替陛下在此守靈,為陛下分憂,還請陛下以國事為重,及早回宮。”

皇帝終于略有所動,“卿說的有道理,只是**卿參知政事,朝中離不開**卿。”

王圭磕頭,“禮部尚書吳良螭禮儀嫻熟,忠心可嘉,先皇的喪事辦得風光,可見吳大人才干非凡,若由吳大人在此結廬而居,陪伴先皇,陛下也可放心。”

周蘊抬眼看向吳良螭什么話也沒說。

有第一個聰明的,第二個也來了,第三個也來了,吳良螭兩條腿都顫了,他不想啊,他若留在這里,蚊蟲叮咬,豺狼猛獸,這深山老林子里指不定鉆出來什么,可眼前這樣的局面由得著他嗎?

他被人拿捏了,他不得不說出來太子做先行官,太子也沒什么損失不是嗎?

吳良螭哪里還能說什么了,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周蘊終于站起來,“吳大人有這份孝心,朕心甚慰。”

周蘊實在體貼,吩咐身邊幾個侍衛,“吳大人是文官,哪里會結廬,你幾個在此地蓋一間茅舍,作為吳大人的休憩之所。”

皇陵附近有駐扎的軍隊,不讓吳良螭到那里,讓他在山上結廬而居,好吧,守孝不就是在墳墓旁邊么,人家吳大人有這個福氣。

吳良螭只有發抖的份了,眼看皇帝起駕,滔滔的人馬半個時辰之后就走光了。

皇帝回宮,先送皇太后回寢宮休息,太后不肯住在萬春宮,不肯住在紫宸宮,只在西六宮選了尋常的宮殿,打發宮人下去了,太后問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兒子沒讓劉海傳口諭,也不知他受了誰的指使。”

皇帝簡略的一說,太后捂著心口,“這是想要害了青兒啊。”

誰有這么大的膽子,劉海還畏罪自殺了。

周蘊開始誘騙小孩子,三說兩說的,小青鈺說了,“馮嬪說皇祖父最疼**我了,我給皇祖父盡孝也是應該的。”

這話沒錯啊,誰能說這話錯了,皇太后氣得臉色都變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嫡女風云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