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八六章 勝則生,敗則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八六章 勝則生,敗則死

第三八六章 勝則生,敗則死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30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超過萬名書友共聚,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第三八六章勝則生,敗則死

喬治.威廉.布朗是伯恩賽德將軍的新副官,也是一名年僅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之所以能在這個年齡就當上伯恩賽德的新副官,成為整個軍團實質上的二把手,除了哈佛大學法學院高材生的名頭外,也跟他的運氣有關。

原本,喬治.威廉.布朗只是一名鐵匠的兒子,因為不想繼承父親的職業,所以就刻苦學習,終于考進了哈佛大學,成了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一名學生。

進了哈佛大學,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緊接著,學習刻苦,長的又帥的他,就在哈佛大學遇到了第二個轉折,那就是在即將畢業前夕的一次舞會上,成功泡到了一名家里開銀行的白富美女同學,并且也得到了這位女同學家里人的肯定。

正是在這位白富美女同學,或者說女同學家里人的幫助下,當喬治在哈佛大學畢業后,就拿著女同學父親的介紹信,到了華盛頓一家律師行當見習,實際上就是打雜的。

本來他對那種生活還算滿意,畢竟所有的律師,都是從打雜的干起,而律師在美國社會是一種比較受尊敬的職業,看看林肯總統,不就是從律師干起來的么。

可是好景不長,很快那位喬治先生的偶像,也就是林肯總統忽然發布了一系列新法案,像什么強制義務兵役制啊,還有整頓金融法案之類的。

別的倒也罷了,但那個整頓金融法案,或者說強制紙幣化改革,等于是貧富通殺,窮人也就罷了,本來手里就沒多少錢,也看不清這里面的道道,只要紙幣能買到東西。也算能夠接受,可銀行家就不同,他們十分清楚強制紙幣化的后果,那分明是在掠奪他們的財富。

原因很簡單,此時的美國本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財閥跟大銀行家,別說洛克菲勒還不知道在哪兒窮窩著,就連后來大名鼎鼎的摩根家族,此時也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罷了。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除了美國的影響力不夠外,也跟這個時期整個世界的主流貨幣政策有關。

這個時代。國家信用貨幣或者說紙幣一說還不流行,流行的是金本位或者銀本位之類的金屬貨幣,其中金本位是主流,銀本位是輔助,而美國呢,是金本位為主,銀本位輔之的貨幣政策。

換言之,衡量一個國家有錢沒錢,關鍵看他有多少金子。你金子夠多,就是有錢,金子少,就是沒錢。而黃金白銀,是這個世界的硬通貨,也是各國主流的外匯儲備,沒有黃金白銀。你在國際市場上就買不到真正的好東西。

這個情況有點像另一個時空建國初期的中國,外匯奇缺,所以為了積攢外匯。拼命的吸引外資,直到外匯足夠多,國家實力足夠強的時候,才開始限制外匯進入,并把外匯視作熱錢。

這時期的美國也是一樣,美國建國至今,底蘊畢竟還是比較淺,雖說不久前剛跟墨西哥干了一仗,撈了西部大量的領土,但從地圖上看領土面積,直接就成了世界第四,僅次于英國俄國跟中國,但實際上因為人口數量稀少,加上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十三州,所以只是徒有虛表的二流列強,在歐洲人眼里,美國的真實實力連奧地利都不如,前五都排不上。

此時美國的真正銀行家,大都是從歐洲來的投資者,這些人要么是剛來的,要么是爸爸輩或者爺爺輩過來的,反正跟歐洲還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系。

因此,在這個時期的美國,由于外國銀行家掌握大量的黃金白銀,掌控了美國最多的外匯儲備,所以說外國銀行家掌握美國的金融,那是一點也沒錯的,也只有在這個時期,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傳說才靠譜點,畢竟這跟美國的國情以及金融政策有關。

然而,現在林肯總統要求讓政府印發的紙幣可以跟黃金白銀掛鉤,能讓那些政府可以隨便印的紙幣,自由的跟黃金白銀兌換,這就等于明火執仗的搶錢,這種搶錢行為對普通美國人民不算什么,可對那些掌握最多黃金白銀的資本家,那可是真正的痛徹心扉,是要斷了他們的命根。

為此,這些掌握大量黃金儲備的銀行家開始反抗,他們開始明確拒絕兌換美元紙幣,只認金幣銀幣,尤其是成分好的墨西哥鷹洋以及華元。

這樣一來,就會對跟銀行相關的各個行業受到影響,尤其是工廠跟政府部門,都無法從銀行獲取真金白銀,而沒有真金白銀,就無法穩定國內的金融市場,就無法繼續讓戰爭走下去。

為此,林肯實行了強制措施,他先是約談那些銀行家,結果人家不買賬,然后呢,林肯果斷的派出武裝警察部隊,把這些不聽話的銀行家都給抓了起來,家產也全部充公。

與此同時,林肯還下令封鎖海岸,嚴查帶著黃金白銀偷渡出國的人,一旦查到,從上到下槍斃沒商量。

這么一番作為,讓那些銀行家大損元氣,而很不幸的,喬治的女友爸爸,或者說準岳父,正好就在這波整治人員的名單之中,被很不幸的抓去坐牢,家產也全部充公。

失去了有錢岳父這個大靠山,喬治的地位一落千丈,從一名前途無量的見習律師,變成了一名失業者。

沒錯,就是失業者,因為他準岳父的關系,喬治也受到了影響,律師行為了擺脫麻煩,就提前找個理由辭退了喬治.威廉.布朗,免得那些白宮的黑衣人上門找麻煩。

所謂白宮的黑衣人,是美國民間對白宮情報局特工的俗稱,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特務,只聽總統的命令,可以越過司法部門對任何人進行抓捕,權力可謂滔天,也是目前最讓美國人恐懼的一類人。

總之,為了擺脫嫌疑,喬治被辭退了,此后呢。他回了老家,結果剛一回家,就碰上征兵官,看到他年齡夠格,也沒正式工作,屬于無業人士,二話不說就抓走,去服義務兵役。

好在,他學歷很高,是大學生。還是哈佛的,所以進入軍隊后沒有從小兵做起,而是當了一名軍官,且直接進了軍團司令不,成了眾多筆桿子秘書中的一名。

本來他并不起眼,可由于前些日子伯恩賽德將軍的副官染病感冒了,被伯恩賽德無情的拋棄,然后他不能沒有趁手的副官啊,所以就從司令部秘書處隨便找了個順眼的帶在身邊當副官。

也就是說。喬治是被伯恩賽德隨便挑選的一名幸運兒,之所以能這樣,當然跟他的帥長相有關。

不管如何吧,也算遭受波折的喬治.布朗十分珍惜現在的機遇。工作也相當認真,就比如現在,他就找到了正在背著手看天的伯恩賽德,開始向司令官匯報情況:

“報告司令官。第二跟第三進攻集群已經準時出發,我第一集群的進攻準備也正在有序準備當中,預計……”

“夠了。喬治。”伯恩賽德一擺手,“這些東西待會兒再說吧。”

“是,司令官!”喬治.布朗立刻一個標準的敬禮。

“嗯。”伯恩賽德沒有看他,只是輕輕點點頭,“對了,喬治,你覺得我們這次戰斗有多少勝算?我們能贏么?”

“這個,”喬治.布朗很想說我們當然能贏,但他畢竟不像下面的人那樣不懂事兒,有些內情還是知道的,所以瞬間猶豫了下,“司令官,我們,我們……”

“算了,不必說了,我知道了。”伯恩賽德搖搖頭,然后轉過身子看向喬治.布朗,“那么我換個問題,下面的士兵對勝利的信心有多少?”

“報告將軍。”喬治.布朗再次一敬禮,嚴肅的道,“根據調查,基層官兵士氣高昂,普遍認為次戰必勝!”

“嗯,很好。”伯恩賽德點點頭,然后再次背起手,重新看起了天空。

這下子,連喬治.布朗也看出來了,這位將軍此刻恐怕正處于失神忐忑之中,就跟他當初剛進行完大學考試,在苦苦等待成績下來的時候一樣。

事實上,喬治.布朗猜的沒錯,伯恩賽德現在的確是十分忐忑,對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

美國人雖然沒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但自從南北戰爭開始以來,聯邦軍打到現在也算是久經戰火考驗了,雖然總體上是一敗再敗,但屢敗屢戰,多多少少也總結出不少戰爭經驗,尤其是那些打過敗仗的高級指揮官。

很顯然,伯恩賽德將軍,就是那種打過敗仗,但又很會總結失敗經驗的理智型軍官,正常來說,這樣的軍官是很難做出瘋狂舉動的,可這一次的行動,除了瘋狂,伯恩賽德自己也找不出任何一個詞匯來形容自己的這場作為。

伯恩賽德十分明白,在目前這種狀況下,他所帶領的新弗吉尼亞軍團是憋著一股不甘心的勁頭兒強行趕過來的,但由于行動過于匆忙,缺少事前準備,導致部隊嚴重缺乏后勤補給,能趕到史密斯蘭就不錯了。

也就是說,新弗吉尼亞軍團別看人數眾多,但實際上幾乎是沒有退路了,如果不能一次過憑著血氣之勇跟人數優勢壓過去,徹底擊敗中國人,然后取得中國人的補給,一旦陷入消耗戰,那么不用中國人打過來,只依靠嚴寒與饑餓,新弗吉尼亞軍團也要完蛋。

不得不說,伯恩賽德這次是一次真正的大冒險,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不惜一切的莽撞行為,但他卻不后悔,至少到目前為止不后悔。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伯恩賽德曾經推演過,要想跟中國人正正經經的打,那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只有搞這種沒有退路的攻擊,并且讓所有士兵都明白到他們沒有退路,只能勝利之后,才能靠著血氣之勇跟對方拼人命,然后依靠巨大的人數優勢壓倒對方,哪怕犧牲巨大。

在伯恩賽德的想法中,面對中國人壓倒性的火力優勢,跟對方玩正規的攻堅戰是沒用的,尤其是那種線列陣式的突擊,完全是在玩自殺。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部隊變成幾只零散的長縱隊,并且去掉一切不必要的零碎。然后不跟中國人玩對射,只是不顧一切的沖鋒,沖到敵人跟前,利用白人身高體壯的優勢,與對方玩貼身肉搏。

換言之,這個情況就好像西方軍隊與土著軍隊的戰爭,土著軍隊缺乏火器,唯一的取勝辦法,就是不顧一切,用決死沖鋒。來跟對方貼身搏斗,靠人數與巨大的犧牲來取勝。只不過,在這里,美國人成了武器簡陋的土著,而中國人則成了西方侵略者。

不能不說,伯恩賽德的這個想法是十分正確的,因為在古今中外的戰爭歷史上,武器低劣的一方要想戰勝武器先進的一方,的確要付出更大的犧牲。說白了就是一個兌換比,用人命來拼對方的火器消耗,誰先承受不住,誰就失敗。

理論上說。三十萬人的一個軍團,如果發狠了不要命的往前沖鋒,是足夠碾壓兩萬來人的中國۰軍隊的,但這有個前提。那就是這三十萬人真的都不要命了,一點也沒有害怕的情緒,不被一開始注定的巨大犧牲嚇到。

在這之前。伯恩賽德對自己的部隊是沒有信心的,他認為面對上萬人的中國۰軍隊,自己要想沖上去跟對方肉搏,至少要付出上萬人的傷亡,而一旦有這么多傷亡,部隊恐怕就要崩潰了,根本無法繼續跟對方肉搏作戰下去,所以他一開始明明來到了史密斯蘭,卻一直克制自己,拼命約束部隊,不讓部隊輕易出擊。

尤其是當那次偵察部隊的接觸戰過后,自己一個營的騎兵部隊,居然被對方不到一個排的部隊打崩潰,這就更加劇了他的想法,那就是不能跟中國人正面作戰,至少不能打野戰。

之所以這么想,是因為伯恩賽德發現中國人的機動力太強了,有那么強的機動力,實際上就是一支火力強大的騎兵,一旦自己付出巨大犧牲進行沖鋒,中國人感覺撐不住了,他們還可以很輕松的利用機動車輛向后撤退,繼續維持有利于中國人的交戰距離,從而繼續大量的殺傷美國人的有生力量,直到突破己方的心理防線,最終讓自己人先崩潰,然后么,就是中國人的獵殺時間了。

從那支偵查騎兵營與那個中國偵查小隊的接觸戰來看,事情跟伯恩賽德想象的基本一樣,因為那次也是美國騎兵先英勇進攻,進攻受挫開始崩潰后,中國人又開始銜尾追擊,最終導致了巨大的傷亡。

如果中國人那次沒有進行追擊,那么傷亡也不會那么大,當然,換了是伯恩賽德自己,他覺得他也會下令追擊,不追才是傻子呢。

總之,伯恩賽德覺得,擁有強大火力優勢的中國人其實并非不可戰勝,只要自己肯拼命就行,中國人的火力再強,終究也是有限的,拼著巨大犧牲沖上去貼身肉搏,勝敗還是五五開。

這個論斷,更當初與英國侵略者對戰的滿清官員是何其相似,當然,不能說這個論斷是愚蠢,只能說這是一種無奈下的論斷。畢竟正常來說,在火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除了近身肉搏,還能有什么別的好方法么?

幸好的是,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身高普遍不高,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能過一米六就不錯了,而美國白人在這個時代的平均身高,卻超過了一米六五,且體力跟爆發力也被認為普遍高于黃種人與黑人,肉搏能力也高于這兩種人,所以下到白人士兵,上到伯恩賽德等高級指揮官,都認為如果貼身肉搏,一個白人最少能同時打三個黃種人,打五個也不是問題。

所以,在這個時期的美國人看來,中國人雖然連戰連勝,但他們不過是依靠遠程武器取勝的膽小鬼而已,雖然高級軍官都知道那不是什么問題,但這不妨礙他們對這種思潮睜只眼閉只眼。

可以說,如果不是抱著肉搏能取勝的信念跟自信,當初林肯壓根就不會派新弗吉尼亞軍團這支模范軍團去打史密斯蘭,說白了,林肯當初的意圖,與其說是要打通救援納什維爾的河上通道,恢復與納什維爾的補給線,倒不如說是要讓自己的新銳軍團打敗中國人一次,打破中國人不可戰勝的神話,讓美國人重新恢復勝利的信心。

然而,作為前線的指揮官,伯恩賽德在發現中國人的自動車,或者說汽車的實際性能之后,就果斷的拋棄了人海戰術,因為在他看來,如果無法遏制住中國人的機動性,那么所有的戰術都是白搭。

原因就在于,在中國人的火力下,當面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擋住,就算五倍的兵力也擋不住,所以對付火力強的部隊,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成為不能動彈的部隊,然后接受如海潮一般的無窮無盡的波浪攻擊,只有這樣,才能在消耗對付火力的同時,消耗對付的士氣,最終用巨大的犧牲,來獲得貼身近戰的時機,最終扭轉戰局。

開始,如果對方有強大的機動力,那么這個戰術就沒作用了,因為對方感覺支持不住的時候,可以撤退逃跑,在他們的速度與火力相結合的優勢下,任何追擊都是徒勞的。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當初第一次來到史密斯蘭后,伯恩賽德一直沒有輕舉妄動,甚至還一門心思想要撤退,然而這一次,上天給了他一次機會,因為嚴寒與暴風雪,讓伯恩賽德相信,中國人的機動車應該不會那么靈便了,而一旦失去了機動力,那么就有機會戰勝中國人。

這個論斷沒有任何證據做支撐,伯恩賽德只是根據自己的科學經驗來推測,因為他認為蒸汽機在這個溫度下,是很難正常啟動的,橡膠做的輪胎也會因此而脆化上凍,再加上路面積雪很厚,輪子很難在這種路況下行走,跟四條腿的馬匹不能比……反正按照正常邏輯,中國人的機器車在這個天氣與路況下就算能動,也會大打折扣。

但不管如何,這是唯一的機會,至少伯恩賽德認為是這樣,下面的軍官也認為是這樣,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

伯恩賽德相信,只要贏中國人一次,哪怕為此付出巨大犧牲與傷亡,那也是值得的,至少,林肯總統會認為值得,也會原諒他過往的一切過錯。

“生存還是死亡,這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啊。”伯恩賽德忽然笑了笑,“勝則生,敗則死,無非其中一個結果罷了。”

說到這,伯恩賽德忽然轉過頭,對喬治.布朗嚴肅的道:“把我的話向下面傳達下去,就說,這一次戰斗勝則生,敗則死,我們有勝無敗!”(未完待續。。)

昨天家里出了點事兒,一直處理到今天,幾乎一天沒睡覺,所以無法及時更新,斷了一天。嗯,不多說原因了,估計大家也不愛聽,先更新這些,回頭就去補覺。順便說一下,干涉美國內戰的部分快結束了,接下來會轉到亞洲,內容也會更精彩,請大家繼續支持。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