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九零章 前所未有的挑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九零章 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三九零章 前所未有的挑戰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9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莊不易

就在孫向兵離開史密斯蘭之后的第七天,伯恩賽德帶領的聯邦軍新弗吉尼亞軍團終于來到了史密斯蘭以東的五公里處,按照這個時代的標準,這已經是攻擊前線了。

七天的時間看似很長,但考慮到李永吉得到消息的時候,雙方相距足足有兩百公里,加上又是冰天雪地,部隊規模又大,因此按照這個時代的標準,新弗吉尼亞軍團能在七天之內行軍近兩百公里,已經是相當難得了,如果光看行軍速度,這支軍隊可以當之無愧的稱之為精銳。

要知道,南北戰爭期間,聯邦軍的標準要求是,步兵行軍能達到日行三十公里,但那個標準是正常天氣下的正常路面行軍,考慮到這里的部隊規模更大,重裝備很多,加上雪地路滑,天氣也不好,能在七天內走兩百公里趕到這里,真的是相當難得,至少就目前來說,換了其他的聯邦軍部隊過來,恐怕也不會比這個結果更好了。

其實,新弗吉尼亞軍團之所以能在七天之內趕過來,完全是因為這支部隊士氣高漲的緣故,而之所以能士氣高漲,除了跟伯恩賽德的鼓動有關外,也跟這支士兵的組成有關。

前面說了,新弗吉尼亞軍團,是林肯總統特意成立的一支模范部隊,人員組成大都是青壯年,官兵的平均年齡在26歲,十**的年輕人到處都是。

而且,這些年輕人的成分也相對簡單,他們大都是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自耕農家庭,且基本是中下層自耕農,識字率雖然不高,但相比城里人來說,除了更加的吃苦耐勞,也更加的單純。或者說更容易洗腦。

雖然這支部隊也是在強制義務兵役制的情況下組成的,但這支部隊的兵員因為來自廣大農村,所以對當兵的抵制性沒有城市居民那么強烈。

雖然因為中國雇傭軍以及英國法國的干涉,美利堅合眾國在前線接連潰敗,逼迫林肯不得不加大了征兵力度,但這種征兵的情況,城里人抵觸更多一些,農村人的抵觸卻不大。

實行強制義務兵役制之后,城里人是最先執行這個法令的,原因就是城里人更集中。更好統計與管理。

相對而言,合眾國的廣大農村人或者郊區人,因為美國的行政機構不夠大,人手不夠多,效率也低,管理不過來,所以義務兵役制對農村地區來說,基本形同虛設,最多是在大城市的郊區有點作用。

由于城市居民更好統計管理。所以強制義務兵役制在城市的實行力度要遠遠大于農村,可城市居民與農村人不同,他們沒有土地,大都是靠出賣勞力。在工廠里做工來換取工資,再通過工資來購買生活必需品。

再加上城市居民的家庭往往比較小,不像農村家庭那樣一戶有一大家子人,所以城市居民的壯勞力。重要性遠遠大于農村的壯勞力,很可能強制拉走一個青壯,就要毀掉一個家。

雖然林肯鼓勵婦女工作。讓婦女代替一些男人的工作崗位,以緩解強制征兵后的用工荒,但這樣的做法依舊不能消解大家的怨恨,所以城市居民對當兵是很抵觸的,只不過是個人的小胳膊扭不過政府的大腿,才被迫當兵,但是,懷著抵觸情緒的城市居民進入軍隊,戰斗力可想而知。

相反,農村的情況就不同了,農村雖然義務兵役制的實行情況很難落實,可農村人對當兵的熱情卻比城鎮居民高,至于原因,說來就稍微復雜了點。

這么說吧,這時期的美國社會,還是初級的工業社會,或者說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時期,再加上美國缺乏富裕的殖民地,所以走的還是剪刀差模式的工業。

所謂剪刀差模式工業,就是通過剝削農民來發展工業,這跟英國的羊吃人運動是異曲同工之妙。

再具體點說,就是美國的農產品極其便宜,工業品卻十分昂貴,然后通過昂貴的工業品跟便宜的農產品,來實行剪刀差,進而為發展工業積累資金跟勞動力。

通過這種模式,工廠不但可以迅速積累資金就不必說了,而且工人的工資收入往往也會超過農民,所以正常來說,農民是很樂意進城當工人的,而當大多數農民進城當工人之后,城鎮化就開始了。

此時的美利堅合眾國,在南北戰爭之前,一直在走城鎮化擴張的道路,但受限于資金、技術、人口跟市場,加上社會制度,傳統思維的緣故,所以發展速度不算快,屬于不急不緩的態勢。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大多數美國農民是不樂意進城的,制約他們進城的阻礙很多,除了基礎設施差外,當工人的吸引力不足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之所以吸引力不足,是因為美國此時還算是地廣人稀,農民往往擁有很多土地,所以盡管農產品價格不高,但當土地數目一多,農產品數量上去了,他們的收入也是相當不錯的。

因此,要想讓美國農民走出鄉村,必須給他們更大的誘惑,單純拿工廠工人的那點工資,是沒有太大吸引力的,相反,如果是能給他們更多的土地,這個吸引力就不同了。

在這個時期的美國,土地依舊被看做是最重要的財富,是可以代代相傳的寶貴財產,因此美國農民對土地的熱愛,超過了對其他所有東西的熱愛,甚至超過了黃金。

這不是亂說的,比如說曾經爆發的淘金熱,也就是舊金山發現金礦的事情,看看那些去西部淘金的人吧,有幾個是真正有土地的農民?大多數都是城市居民!

正因為淘金熱打動不了廣大的美國農民,所以淘金熱實際并沒有吸引多少美國人,總共不過為舊金山提供了十幾萬人罷了,比起上千萬廣大的美國農民,這個人數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就在這個時候,為了吸引更多兵員,尤其是農民加入部隊,林肯派人去農村做宣傳。一邊宣傳一邊招兵。

那些宣傳人員告訴那些農民,說你們只要當兵,那么就算一直沒有什么功勞,等混到戰爭結束,當你們退役后,就可以給你們在南方或者中西部的土地上免費分一大片土地,最少也有三百英畝,且人人有份,永不落空,而且功勞越大。分的土地也就越多。

三百英畝土地,而且還不用交什么登記費,這可以看成是《宅地法》的升級版,尤其是這土地不是只能選擇荒蕪的西部,而是連南部也可以選,自然很是吸引了很多農民參軍。

當然,這個政策不止是對農民有效,實際上所有當兵的人都有效,那些城市居民也一樣。因此這個新宅地法生效后,軍心很快就安穩了下來。

通過新宅地法雖然可以安撫人心,吸引更多兵員,但要他們成為合格的士兵。還有接受很長一段時間的訓練,按照此時的聯邦軍標準,最少也要三個月。

但很可惜,戰爭形勢不允許林肯安穩的等這些新兵訓練三個月了。所以他壓縮了時間,要求新兵訓練期減少為一個半月,也就是說一個半月會后。新兵就要上戰場了。

然而,林肯也不是對所有新兵都如此,為了打造幾個王牌部隊,林肯特意要求米德將軍從新兵中挑選一些年齡較輕,思想比較單純的農民兵出來,然后組建一支新的弗吉尼亞軍團,人數的編制則是三十萬。

米德將軍也不負重托,他很快就挑出了三十萬年輕農民,然后集中在華盛頓附近的兵營里,加以集中訓練,哪怕前方戰事緊張,林肯也沒有輕易把這支部隊拿出去消耗掉,而是按部就班的讓這支部隊訓練了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期間,這些士兵除了要學習基礎的步兵技能,還要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簡單的說,就是這些士兵在晚上的時候,要聽宣傳員的布道,告訴他們為什么戰斗,以及講解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

總之,所謂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給這些士兵洗腦,讓他們心懷國家,有一種為國家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的熱情。

還別說,那些重復的鼓動還真起了作用,那些年輕的農民真的以為他們是參加一場偉大的衛國戰爭,是在跟侵略者做決死斗爭,是為了保家衛國,保護所有人的財產不受侵害。

經過了三個月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之后,這些士兵的思想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明明對國家民族神馬的還模模糊糊,卻一門心思以愛國者自居,就戰斗意志來說,遠遠超過了其他的同級部隊。

而伯恩賽德呢,他帶領的部隊,就是這樣一直愛國心濃厚,年齡層偏低的熱血軍團!

看到這里,或許就明白了,為什么伯恩賽德明明一開始是逃跑,中途卻改變了主意,要求返回去跟中國人決戰,這里面除了伯恩賽德為自己開脫的因素外,軍團士兵的不滿也是很主要的一個原因。

當初,伯恩賽德拋棄那些感染者,帶兵逃去后方的時候,那些基層軍官雖然暫時聽話,可當走了一段路之后,就都不愿意走了。

因為他們覺得很憋屈。

為什么憋屈呢?因為他們當初明明抵達了史密斯蘭附近,卻無法痛苦的進攻,而是在一邊挖戰壕,擺明了是等對方進攻。

好吧,防守反擊也不錯,可等啊等,結果敵人沒有進攻,他們自己倒是先灰溜溜的逃跑了。

逃跑就逃跑,中途又遇到暴風雪,走不動路不說,還出現了大量的流感患者,最后又不得不拋棄他們,趕到后方駐扎。

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那些基層官員被中高層指揮官忽悠住了,但經過一番行軍,經過一番冷靜思考后,他們也尋死過來了。

埃文斯維爾那個地方他們很清楚,畢竟他們就是從那趕過來的,所以他們知道那邊的藥物大概有多少,數量稀少價格昂貴,恐怕是無法給那么多病號使用的。

那么,所謂返回埃文斯維爾,取得藥物再送回去這一說,就不太靠譜了,至少無法拯救所有人。

相反,中國人是有名的土豪,不但裝備好,藥物也多,所以如果打敗了中國人,什么都有了,同僚也就有救了。

有了這些想法后,這些基層軍官就開始互相串聯,然后也不搞兵變,而是玩請愿,向伯恩賽德將軍請愿,讓他回去跟中國人打,并且他們還羅列了此時跟中國人打的好處,比如天氣因素等。

伯恩賽德一看軍心不穩,加上他也覺得這個險值得冒,所以為了前途,他就決定賭一把,回去跟中國人干!

因此,伯恩賽德中途返回的決定,不是他一個人的決定,而是整個軍團大多數基層軍官的決定,也只有這樣,整個部隊才能中途轉向,繼續冒著嚴寒風雪,向史密斯蘭前進。

相反,本杰明的詹姆斯河軍團就不同了,這支部隊的官兵雖然也有不少農民,可他們不是模范軍團,沒有經過洗腦教育,愛國主義情節沒那么嚴重,士氣跟自覺性跟新弗吉尼亞軍團的士兵根本沒法比。

因此,本杰明就沒有受到下級的逼迫,加上他本人不想冒險,因此也就沒有跟著伯恩賽德一起行動。

很難說本杰明的這個做法對還是不對,畢竟如果他帶兵跟隨,那么從人數上就占有更大的優勢,不過面對中國人的火力密度,他的這些人是否有用,也十分難料。

然而,在這個時空的美國歷史書上,本杰明因為中途跟伯恩賽德分道揚鑣的事情,被釘在了恥辱柱上,認為正是他的膽小怕事,才讓伯恩賽德將軍的戰術功虧一簣。

不管怎么說,伯恩賽德帶領的這支新弗吉尼亞軍團,這次是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要徹底擊敗中國人跟南方叛軍,取得藥物補給只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他們要取得一場勝利,一場對中國人與聯盟軍的勝利,打破中國人不可戰勝的神話!

正是抱著這種不惜一切的決心,新弗吉尼亞軍團的士兵們才克服了一路上的風雪嚴寒跟厚厚的積雪,哪怕手腳凍傷了,也不管不顧的強行前進,只看他們那股勁頭的話,簡直可以跟長征時期的紅軍相媲美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正在趕來的這個新弗吉尼亞軍團,是李永吉自帶兵以來遇到的最強大的敵人,這支部隊的強大之處不在于他們的裝備,而是他們的人數跟士氣!

或者可以這么說,當一只人數龐大的軍團,同時擁有敢于犧牲的決心與士氣的時候,那么在任何時候,這都是一支極度可怕的力量,哪怕他們的武器在李永吉看來十分簡陋。

總之,李永吉這次面對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最可怕的是,當時整個遠征軍上上下下,包括李永吉都沒有認識到這點,依舊是以十分輕松的心態來看待這次作戰,驕傲異常不說,也非常的輕敵,結果一上來就吃了個大虧,險些大敗虧輸。(未完待續。。)

書書屋最快更新,請

本內容出自《》,莊不易出品,。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