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六三章 劃時代的武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六三章 劃時代的武器

第三六三章 劃時代的武器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看來我必須回去一趟了!”仔細一想的李永吉忽然道,“再這么下去,國內真的會亂套的!”

的確,按照李永吉剛才的想法,這種情況的確很危險,就算暫時無法動搖李永吉的統治基礎,畢竟軍隊還在李永吉的掌握之中,但這樣下去的話,肯定會讓國內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主子您先別急。”蘇荷立刻勸說道,“國內的詳細情況還沒傳過來,事情也許不像您剛才想象的那樣,再說這邊暫時也離不開您,畢竟我們現在可是跟北方軍的兩個軍團正面對峙啊。”

蘇荷說的兩個軍團,是指北方軍的弗吉尼亞軍團跟詹姆斯河軍團。

原本,在史密斯蘭附近只有北方軍的弗吉尼亞軍團一支部隊,可后來當納什維爾陷落之后,為了防止弗吉尼亞軍團也被吃掉,林肯急令接應的詹姆斯河軍團西進,與弗吉尼亞軍團匯合,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兵團,然后以交互掩護的方式,緩緩撤退。

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盡量完整的把弗吉尼亞軍團撤回來,因為原本這個軍團進攻史密斯蘭,就是為了打通與納什維爾的交通線,救援納什維爾,可如今納什維爾既然已經陷落,繼續攻打史密斯蘭這個地方也就沒有意義了。

要知道,史密斯蘭這個地方除了是俄亥俄河與坎伯蘭河交叉口,具有一定的戰略地位外,其他方面一無是處,再加上聯邦軍不掌握水上優勢,自家的海軍艦隊根本無法擊敗中國人的特混艦隊,所以沿河而戰是十分不智的。

當然了,最大的原因,還是史密斯蘭的中國人太能打了,這些中國人的人數雖然不多。但火力太強大了,如果說之前大家還不太明了,可就在不久前發生的一件突發事件,卻讓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戰力噤若寒蟬。

那件突發事件,是五天前的事情了,一個二十四人的中國機動巡邏小隊在展開日常巡邏的時候,不小心迷了路,然后中途跟美軍的一個騎兵營遭遇。

之后,這個二十四人的小隊沒有仗著車快的優勢立刻離開,反而向人數遠遠多過自己。總數超過三百人的騎兵營發起了沖鋒。

二十四對三百,按照正常來說,怎么看都是人多的一方有優勢,可最后的結果卻讓美國人۰大吃一驚,因為那場遭遇戰是中國人贏了,而且不但贏了,還贏的相當漂亮。

在那次遭遇戰中,那二十四名中國人只有四名輕傷,無一人死亡。可那個三百人的騎兵營呢,卻死傷慘重!

事后清點,那個騎兵營在那次總共不到一個小時的沖突中,陣亡者達到了五十一人。重傷者三十二人,輕傷者則有一百零六人!

如此慘重的傷亡,可以說這個騎兵營幾乎被打殘了,而且尤其令人震驚的是。雙方實際對沖的戰斗,僅僅發生二十分鐘就結束了。也就是說,雙方實際對戰的時間不過二十分鐘。然后美國人就崩潰了,此后的時間,都是中國人在狂追美國人,而超過三分之二的傷亡,幾乎都是發生在追擊戰中。

事后那些僥幸逃過一命的人,曾經敘述過事情的經過,他們提供的情報相當一致,那就是中國人的火力太猛了,雖然只有二十四個人,卻有六輛汽車(汽車的英文單詞此時已經出現了),而且每一輛車上都有機槍,再加上那些士兵手中也都是手持自動武器,打起來的時候,子彈跟潑水一樣密不透風,他們第一波沖鋒的人都是被這些機槍給打倒的。

除了機槍,他們還有一門速射奇快的小型臼炮(車載60毫米迫擊炮,一個偵查小隊裝備一門),他們確定中國人只有一門炮,可這門炮的火力密度卻超過了一個炮兵團。

交戰的時候,中國人以汽車為掩護,然后前面機槍掃射,后面迫擊炮狂轟,其中炮火都是打在美國人的中間,目的是遮斷美國騎兵營的后續沖鋒部隊,而因為炮火的遮斷,導致前方沖鋒的部隊人數不足,無法突破對方的機槍掃射,最終所有人都倒在了這種機槍加炮火的聯合絞殺之下。

這支騎兵營,是屬于弗吉尼亞軍團的一個偵察營,本來就不是以火力見長,而是以速度見長,所以武器都是清一色的卡賓槍跟左輪手槍,這就讓這支部隊的射擊距離大大縮短,實際有效射擊距離是六十米,無法跟射擊距離超過六百米的中國人對抗。

實際上,根據幸存者的敘述,發現中國人的時候,騎兵營的部隊本來還沒有動作,牢記指揮官的命令,盡量不跟中國人沖突。實在是中國人率先發起了攻擊。

在遭受了攻擊之后,營長才下令沖鋒,給中國人一個教訓,畢竟當時大家都能目視到對方,稍微一算就知道中國人的人數遠遠少過自己。

誰知道就因為這個草率的沖鋒行動,讓美國人付出了血的代價,結果最后發現不對,開始自發撤退的時候,中國人又果斷的開車追了過來,最后有組織的撤退變成了真正的潰逃,最終出現了這種對比懸殊的戰果。

好在,如今這個弗吉尼亞軍團的指揮官是伯恩賽德,這個家伙本身就是個發明家,對槍械研究的十分透徹,所以他在仔細的詢問過事發經過后,很快就明白到,這次失敗不怪那些美國小伙子,而是雙方的武器差距太大了。

早在之前的時候,因為美國人跟中國人每戰必敗,所以也多少讓美國人收集到了不少戰場數據。

由于種種原因,美國人依舊不愿意承認他們的士兵不如中國士兵,所以他們大都一致認為,美國۰軍隊之所以打不過中國人,不是士兵不如對方,而是武器不如對方,中國人就是仗著有更好的武器,尤其是那種連射機槍跟鐵甲車的優勢,才能連戰連捷。

所謂戰場是最好的檢驗。正因為中國人的戰果赫赫,所以美利堅合眾國開始注重起機槍這種新武器了,為此,各種各樣的機槍射擊層出不窮,但總起來說,還是改版的加特林機槍最受青睞。

所謂的改版加特林機槍,主體結構跟那款加特林機槍沒什么區別,所謂的改版,主要是指彈藥方面,沒有使用布式定裝彈藥。而是采用了金屬彈殼加金屬彈板。

所謂金屬彈殼,就是指彈殼用銅殼,而這項發明,就是伯恩賽德將軍提供的思路跟技術,至于金屬彈板,則是指把這些金屬彈殼的定妝單固定在一個金屬板上,形成了一個板式彈夾,然后彈夾直接插入加特林機槍,通過搖動手柄來實現連射。

雖然受限于技術原因。一個單板只能裝15發銅殼子彈,打完了就要重新換裝彈夾,但這已經比原來的加特林機槍先進了不少,無論是射速還是威力。都比原先的加特林機槍要強的多。

事實證明,這種加特林機槍比其他的機槍要好用的多,但結構卻比較復雜,尤其是子彈。都要靠手工一點一點制造出來,所以產量不高,到此一次正式上場之前。總共只生產了二十四挺,而且在使用方面,美國人還繼續犯了個慣性錯誤,那就是把機槍當做了炮兵使用,專門組建了一個機槍團,集中起來使用,而不是跟步兵摻和在一起。

雖然如此,但因為這款機槍正式列裝的時候,波士頓的英法聯軍正好開始了西進攻勢,以配合聯盟軍的北弗吉尼亞軍團,而這兩支部隊的最終目的,正是華盛頓!

所以說,為了抵抗近在咫尺的威脅,這些機槍生產出來后,沒有第一時間送入渴求最強烈的西部戰場,沒給伯恩賽德的弗吉尼亞軍團,而是先給了雪蘭多亞河軍團,并在抵抗英法聯軍的戰斗中大放異彩。

在一個叫星光鎮的地方,雪蘭多河軍團的一個軍,與英法聯軍的三個軍遭遇,大家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鎮大打出手。

在這次遭遇戰中,美軍是防守方,英法聯軍是進攻方,本來英法聯軍仗著人多勢眾,不把美軍放在眼里,所以大搖大擺的實行了寬正面進攻。

為了應對英法聯軍的威脅,美軍指揮官一面組織兵力正面抵抗,一面把馬拉式加特林機槍團集中起來,配合一個騎兵師,俏俏從后方繞到英法聯軍想側翼,然后利用騎兵加機槍的配合,向毫無遮攔的英法聯軍傾斜火力。

就因為這個加特林機槍團,導致這個原本進攻力不足的美軍騎兵師變的彪悍無比,幾乎沒有任何部隊能正面擋住這支部隊的進攻,結果讓這支部隊來回穿插,一下就把英法聯軍的右翼給擊潰,順便還消滅了一個炮兵團,動搖了英法聯軍的整個進攻陣線。

就在這時,美軍指揮官果斷發起反擊,率領部隊從防守態勢轉入進攻態勢,借著旺盛的士氣,一鼓作氣,只靠一個軍的兵力,就把正面三個軍的英法聯軍給全面擊潰,創造了一個所謂星光鎮大捷。

當然,平心而論,這場大捷也不僅僅是依靠機槍這一個因素,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英法聯軍在指揮協調方面有重大問題,雖然有兩個軍,但互不統屬。

其中,這三個軍里面,法國人有兩個軍,英國人有一個軍,而英國人這個軍更精銳一些,法國人的兩個軍雖然人數更多,但戰斗力實際上是不如英國人的。

加上英國人與法國人之間的世仇,所以當美國人第一時間打敗法國人的一個軍的時候,英國人明明近在咫尺,卻干看著不去救援。

最終,法國人被因為裝備了新武器,且因為守衛家園的愛國心,而陷入全面狂暴狀態的美軍暴揍一通,終于不支崩潰,緊接著,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另外一個法國۰軍也不支后撤,最終大勢已成,英國人看情況不妙,也提前跑路了,這才搞出一個美軍一個軍,狂攆英法聯軍三個軍的情況。

在這場戰斗中,加特林機槍雖然威力不俗,但因為數量太少,使用方法又不對,威嚇作用大于實際意義,且這個威嚇也只是個短暫的威嚇,英法聯軍只要定下神。士氣高一點,作戰堅決一點,再配合好一點,實際上是很難失敗的,所以失敗的最大原因,還是英法兩軍互相不對付,關鍵時候互相拆臺。

但不管怎么說,勝利就是勝利,而且因為前方將士都對加特林機槍贊不絕口,所以導致大家對加特林機槍信心百倍。而這樣的情報,自然也就傳到了當初曾經親自參與過設計,且對這款槍也要的最迫切的伯恩賽德耳中。

作為一個曾經參與過的設計者,加上又聽過不少速射機槍的戰果,以至于讓伯恩賽德對機槍這種武器十分迷信,認為這種東西是改變戰爭的劃時代武器,沒有機槍的一方,將很難對付擁有機槍的一方,所以伯恩賽德聽說中國人裝備了大量機槍。也就沒有太過責怪那個騎兵營的營長。

嚴格的說,伯恩賽德將軍對機槍的定義并沒有錯,機槍這東西的確是劃時代的武器,因為這東西讓傳統的線列步兵沖鋒以及騎兵沖鋒戰術成為了歷史。

如伯恩賽德自己所說。任何一支部隊,都無法正面強攻擁有大量機槍的敵人,那樣做的話,不是打仗。而是在送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

正因為他有這個清醒的認識,所以他之前就沒有主動找中國人的麻煩。沒有主動進攻史密斯蘭,并一個勁的向后方催要改版加特林機槍。而在聽說了這個交換比懸殊的遭遇戰之后,他也沒有惱羞成怒的大發雷霆,而是果斷的下令收縮防線,并且讓全軍增挖了六道壕溝,把整個戰線挖成了蜘蛛網,希望靠著這個來阻滯中國人的前進,而他自己,則在詹姆斯河軍團到來后,就開始了徐徐撤退。

所謂的徐徐撤退,就是依靠自己兵力雄厚的優勢,把部隊呈現階梯狀分部,在后方也提前挖好壕溝陣地,等陣地挖好了,前方的部隊再撤回后方的壕溝陣地,而后方挖陣地的那部分部隊呢,則繼續向后方撤退,到一定距離后繼續挖壕溝,然后這樣周而復始,讓部隊在撤退過程中,始終都能有壕溝保護。

這樣做,部隊的撤退速度大大放緩,但安全度卻大大提高,因為伯恩賽德搞的這種方式,讓李永吉的機動車輛無法順利的通行,或者說,面對那種處處壕溝加陷阱的地面,除了履帶式裝甲車,普通輪式車輛,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通過,這也就基本達到了伯恩賽德那個阻滯中國人的目的。

當然了,伯恩賽德是小心過頭了,其實在史密斯蘭的李永吉根本就沒興趣繼續進攻,不是不能,而是不想,畢竟這子彈炮彈還有油料什么的,可都是錢啊,沒好處,他才不想繼續打呢。

也正因為美國人正在撤退,才讓李永吉有了心思去過問國內的事情,結果可倒好,一下就給了李永吉一個重擊。

“哼,什么兩個軍團,在我看來都是土雞瓦狗。”李永吉不屑的道,“我是懶得搭理他們,要不然,你覺得就憑他們那波拿著老式前裝槍的家伙,能在我的摩托化部隊面前逃脫?”

“但不管怎么說,他們的人數還是很多的。”蘇荷道,“而且,我們在這里是孤軍深入,什么都靠主子您,一旦您輕易離開了,部隊可怎么辦?交給誰來統領呢?”

“這個么,倒也的確是個問題。”李永吉點點頭。

的確,李永吉不擔心誰代替他統領部隊的問題,他擔心的是補給問題。

正如蘇荷所說,他們現在的確是孤軍深入,周圍大多數地方都是敵方領土,而夢之師的部隊對后勤的需求很大,都是靠著李永吉的金手指才能狂飆猛進。

那么,一旦李永吉貿然離開,就算暫時部隊不會出問題,可一旦發生幾次激烈戰斗,彈藥很快就沒法補給,更不用說沒了他,就沒有了油料的持續供應,整個摩托化部隊的機動能力就大受影響,無法保持機動性了。

“好吧,那就聽你的。”李永吉點點頭,“暫時先等等看看吧,等國內的詳細消息傳過來再說。”

說到這,李永吉再次開口:“還有,你說的對,我們有些過于深入了,這完全沒必要,尤其是在納什維爾已經攻破的情況下,就更沒必要了。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也要后撤了。”

“撤到哪里去?”蘇荷知趣的問,“回孟菲斯么?”

“不,先撤去開羅吧。”李永吉道,“那個地方緊鄰密西西比河,比這里也大的多……嗯,就先去那里休整一下,順便等待國內的消息,等確認了消息,真的必須我回去一趟的話,再帶兵回孟菲斯吧。”(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