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六二章 觸目驚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六二章 觸目驚心

第三六二章 觸目驚心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觸目驚心啊。》,”聽完了錄音,了解了大概情況之后,連李永吉自己也開始感到有些頭皮發炸。

六七個月,通過倒賣皇旗,或者說特許免稅權,太后以及她背后的團體就收了至少一億華元!

這一億華元是什么概念呢?由于一華元含銀37克,就算按照現代社會的銀價來算,至少也得一百一十多億人民幣。當然了,時代不同,參照物也不對,所以這個錢不能這么算。

要知道,白銀這東西在現代社會產量很大,已經不被當做貴金屬,而是當做了工業用品,所以不具備擔當參照物的重任。

同樣的,糧食也不能當參照物,畢竟后世糧食產量跟現代社會糧食產量差太多了,就算后世的人口跟牲畜數目更多,對糧食的需求量更多了,但實際算來,現代社會的糧食遠遠大于人類需要,所以用這個當參照物也不合適。

唯一靠譜點的參照物,恐怕就是黃金了,雖然后世的黃金產量也大大增加,而且已經退出了貨幣流通領域,不再是主流貨幣,可由于黃金本身就是地球上極度稀缺的東西,整體增加的產量不大,加上人類對黃金的天然信用也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跟需求相比,還是比較穩定的,也是十分保值的東西,也是地球上唯一經得起千年考驗,卻只會總體升值不會總體貶值的好東西。

因此,如果單純算穩定性跟保值性的話,那么黃金就是最穩定的東西了,而就價值而言,后世黃金的價值跟十九世紀黃金的價值相差不大。

這樣算的話,現代社會金銀比已經到了1比74的高比例,而在如今的十九世紀,全球的金銀兌換比雖然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卻維持在1比20的基礎上,相差三倍多!

所以理論上來說,一億華元如果用黃金當參照物,至少等于185噸黃金,這比現代社會很多國家的黃金儲備都要高,就算在21世紀,這個數目的黃金,也足夠排在世界各國黃金儲備糧排行的前三十名以內,甚至比南非都要多。

當然了,如果覺得黃金不夠直觀。非要拿現代貨幣當參照物,那以黃金對人民幣的價格,至少也值四百三十多億人民幣。

只是六七個月,就聚斂了四百多億人民幣的財富,而且基本不需要付出什么東西,只需要賣一些特許免稅權就可以了,由此可見這里面的巨大利潤!

更何況,這還只是初步統計,算的也只是賣旗費。或者說加盟費,還沒算每個月的孝敬,如果加上孝敬,數目恐怕更加讓人吃驚!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么一大筆錢,全部都是從那些商人手中獲取的,而那些商人肯付出這個錢,必然要在社會上撈取更高價值的錢來彌補虧空。甚至還要有所盈利,要不然,大家也不會傻呵呵的賠本賺吆喝。

這樣一算。由這筆資金所撬動的社會資金,就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目了,所涉及到的直接跟間接的財富,說過百億華元恐怕都不為過。

這么一大筆財富,連李永吉看到了都動心,更不用說最近為缺錢差點愁白了頭的首相沈世明了,也難怪他在知道了這件事的背后主謀是太后,也硬著頭皮硬上,實在是利潤太大了。

而且,這筆錢是以真金白銀的形式流入了太后的私庫,十有**是存起來了,這就說明這筆錢沒有再流入社會流通,所造成的損失也就更加難以估量。

如果再算上那些偽皇商大都搞走私,比如低價購買國內的廉價藥物,高價賣給國外,從而變相的沖擊了國際特效藥的市場,再加上其他限制出口物資,那么帝國因為這件事,直接跟間接損失的財富就真的難以計數了。

以上那些,還只是經濟上的損失,人心跟道義上的損失,也同樣不可小敲。

中華帝國,或者說中國雖然被李永吉強行推上了列強的寶座,但底子太差,依舊是個貧困大國,全國大多數人依舊是處于極其貧困以及相當貧困的情況,連溫飽都沒有完全解決,處于發展中國家的極度貧窮國家。

那么,在這個全國大多數人普遍貧窮的社會,太后極其背后的集團卻窮奢極欲,不停的在各地仗著皇商的旗號,撈取巨額利潤,所造成的社會影響肯定是極其惡劣的,這會讓老百姓對政府,甚至對皇帝產生不信任。

一旦大多數百姓對政府不信任了,或者信任度降低到一個極低的地步,社會肯定就會動蕩,繼續低落下去的話,就算暫時無力推翻現政府,但搞得處處烽火,讓治安徹底變壞,也是極其有可能的。

可以這么說,太后這么一搞,雖然李永吉還不知道國內的實際情況如何,但肯定會影響到李永吉的個人威信!

畢竟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他們是分不清太后跟皇帝的區別的,他們統一只覺得是皇家的事情,而皇室如此有錢,如此窮奢極欲,大家表面上不說,暗地里一定會累積不滿。

換言之,帝國就算成了列強,就算武功赫赫,可這些東西只能是讓大家興奮一時,對于大多數連出個遠門都沒能力,且對國家民族的概念還十分模糊的老百姓來說,這些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東西,遠不如吃飽飯更實在。而相對來說,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老百姓在聽說那些皇親國戚每天都在窮奢極欲的時候,心情肯定也是極度不爽。

李永吉對此可是深有體會,想當初,他還沒穿越,在現代社會當宅男的時候,也是個憤憤,尤其憤恨那些花天酒地的貪官污吏,每次看到某某房叔房嬸,他都感覺氣憤、厭惡外加無可奈何,而看這些多了,進而也讓他對整個政府失去了信任,從此以后再也不信政府說的話,不但tv都不信了,甚至他們一出來辟謠。他反而就相信謠言是真的。

當然,后來隨著李永吉的年齡漸大,涉世日深,他也知道很多與政府發言背道而馳的言論其實更不靠譜,不過沒辦法,信用這東西,一旦失去了,再想回來就很難了,以至于明明他知道很多謠言太過不靠譜,可政府一出來辟謠。他還是本能的不相信政府,頂多取個中間值,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去求證調查,直到他對這件事失去了興趣為止。

那么,將心比心,李永吉本能的認為,那些老百姓一旦知道這些皇商窮奢極欲,且背后的大后天是太后,肯定會對皇室產生極其不信任的感覺。

想到這里。李永吉忍了再忍,終究沒忍住火,因為嚴格來說,他對這個太后并沒有太多感情。畢竟李永吉是穿越的,且穿越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讓他對如今的老媽投入太多感情,那就真的太過矯情了。

“這個老……太太(他本想說老不死。后來發覺不對,臨時改口。),哼。可真能啊,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民心威信,都要因為她的亂來而丟掉了!”

“陛下!”看到李永吉居然開口罵太后,蘇荷也嚇了一跳,連忙提醒道,“俗話說,子不言母丑,陛下,您的話過了。”

“過了?過個屁!”李永吉提高聲量道,“聽聽,這老太太都背著我干了些什么?嗯?居然倒賣皇旗斂財,真虧她能想得出來!難道不知道會讓社會動蕩,會讓我很難辦么?照她這樣搞下去,帝國還怎么穩定?我還怎么放心繼續在美國打仗?她,她這是要讓我不得安生啊!”

的確,按照李永吉的理解,中華帝國如今百廢待興,雖然在李永吉的瘋狂開掛之下,發展勢頭迅猛,可畢竟底子太薄了,正是各處都需要錢的時候。

如今可倒好,太后她仗著特權,一下子聚斂了如此眾多的財富與一身,等于抽空了社會上的流動資金,也等于抽取了社會的財富,不說加劇了兩極分化吧,對整個國家的發展來說,也是具有很大打擊的。

雖然相信情報還沒送過來,但李永吉隨便一想就能知道,能給太后這么多錢,那些商人肯定要從社會上撈取更多的財富,而他們怎么撈錢呢?

免稅只是小道,估計那點免稅的錢,根本不夠給太后的孝敬,所以李永吉不難想出來,那些買到皇旗的家伙,十有**是去干走私,而且是利潤豐厚的國際走私!

前文說過,李永吉奪去了國家政權之后,因為煉鋼以及制藥等技術已經獲得了突破,能夠小批量投產,所以鋼鐵跟藥物,就成了帝國如今利潤率最大的出口物資,且是供不應求的緊俏物資,就價值跟需求量來說,不次于二十一世紀的石油。

而像應用現代技術的高檔綢緞,高檔瓷器、人造水晶、人造珠寶,高檔玻璃、香水、雪花膏等日用品,如今也因為物美價廉,而成了歐洲的搶手貨,再加上傳統的茶葉貿易,以至于帝國現在的貿易是嚴重的出超,每年都可以通過出口,向全世界范圍內賺取大量黃金白銀。

可以這么說,這么幾年下來,中國制造已經成了物美價廉跟獨一無二的代名詞,除了動蕩的美國外,整個歐洲各地都在掀起了新一輪的東方熱,來中國淘金的熱潮是一年比一年厲害,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不但沒有消解,反而隨著貿易量的增加,而愈加饑渴。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很多產品,都是能掀起一股新潮流的劃時代產品,且競爭力太強大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同類產品,都完全沒有可比性。

比如綢緞吧,同樣的蠶絲,在印度土耳其等國搞出來的產品,無論是光澤度還是色牢度,都完全無法同中國利用現代技術生產出來的綢緞相媲美,而價格來說,中國的絲綢價格又不比其他國家的絲綢價格高多少,所以綜合來說,還是中國的絲綢最具有競爭力。

再比如瓷器,中國利用現代技術跟現代設備,已經能生產各種類型的瓷器,而且,中國瓷器對原材料的要求越來越低,成品率則成倍提高,相應來說。就是成倍極大的下降,品質卻極大的提升。

同樣一個品質的瓷器,中國生產的成本可能只有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就算加上運費,也便宜的太多,這樣一來,競爭力之大就毋庸置疑。

這還是一些需要跟國際競爭的產品,像消炎止痛以及治療疑難雜癥,尤其是那些不治之癥的特效藥,這些都只有中國能生產。這就具備了唯一性,形成了中國式的壟斷,自然讓其他國家的人對此更加渴求無比。

或者可以這么說,在馬可波羅時代,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更多的是處于一種未知的,想象中的向往,而在這個時代,歐洲人對東方熱的向往。則更加的實在,也更加的明確。

也正因為此時的歐洲人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加上交通工具與貿易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彼此的交流更加密切。這反而刺激了歐洲的消費,對中國產品的渴求度是年年遞增。

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因為底子太薄,所以各種稀缺物資的產量一直不高。就算全做出口,也不可能滿足歐洲,更何況李永吉還要優先保證國內的需求。

可以這么說。在李永吉的計劃里面,像優質綢緞、高檔瓷器、香水、雪花膏、鋁制餐具、人造珠寶等類似奢侈品的產品,李永吉總是大批量的出口,以此賺取巨額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屬于典型的出口型物資,本國的供應則相當稀少,很多東西甚至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內銷,全部走出口。

而像鋼鐵、藥物、水泥等社會剛需物資,李永吉則是優先滿足國內需求,至少留三分之二的產量給國內,只留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給國外。

另外,為了給中國人優惠,李永吉還實行了出口價跟國內價不同的政策,也就是說,在國內賣的時候,價格相當優惠,只有出口價的十幾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原本,這是李永吉給國人的一種優惠,但恰恰因為這種差價的巨大,以及需求量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巨大的利潤空間,也就為國際走私提供了土壤。

比如說國內吧,如今帝國新建,和平是主流,加上一大批新貴借著帝國建立而崛起,所以對奢侈品的需求也是相當巨大。所以對國產的絲綢、人造珠寶等物資,中國的有錢人也是相當喜愛,但可惜這些產品只能出口,不能內銷,甚至連出口轉進口都不行,海關查的很嚴,這就讓這些國內大款很不滿。

為此,就誕生了不少走私人員,他們跟一些外國商人談好,由外國人出面,去購買高檔絲綢高檔瓷器等出口型物資,然后出海之后一轉手,就賣給中國的走私人員,這些中國走私販再偷偷運回國內,高價賣給那些狗大戶。

再比如說國外,國外對鋼鐵、藥物等物資都是極度渴求的,可這些可以同時在國內供應的物資呢,對中國的售價大大低于國外售價。

外國人也是渴求利潤的,當然希望用更低的價格購買更多的產品,這樣一來,因為國內外的差價太大,加上出口配額的限制,這就讓走私販有了活動空間。

同樣道理,走私販往往會在國內用各種借口購買鋼鐵、藥物等緊缺物資,然后偷偷用船運到海上,在海上跟外國人交易,從而賺取巨額利潤。

很多走私販兩者通吃,往往一手賣藥物鋼鐵等國內外都賣的緊俏物資,一手從外國人手中收購人造珠寶等奢侈品,甚至很多人直接就是玩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總之,這些走私販,雖然干的跟李永吉做的十分類似,可誰讓李永吉現在成了老大,所以就不允許別人也這么做,因為別人玩走私,就是在偷取李永吉的財富!

為了打擊這些走私客,李永吉命令國內加強了打擊走私的力度,不但陸地上的打擊力度空前,海上封鎖也很厲害,國內的海軍現在近乎一半的力量,都投入到清剿走私客的行動中了。

然而,因為利潤太大,加上政府初建,執行力不足,所以對那些走私販來說,是屢抓不絕,直到國防軍也投入,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獎懲制度之后,打擊力度空前的加強,這才大大的遏制了一下這種走私狂潮。

現在,有了皇家旗號做護身符,毫無疑問,那些走私客再也不必怕任何人了,一旦碰到檢查的人,只需要把旗號一亮,就什么都不用說,安全走人。

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太后的這種所作所為,是在挖李永吉自己的墻腳,是在從李永吉自己的財富中偷錢!

當然,從根本上說,這還是李永吉原先考慮不周造成的,要不是他搞什么內外價還有內外銷,也不至于形成這個局面。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如今不比以前,什么都好控制,因為大多數緊俏物資都是李永吉從現代買回來的,可以說都是通過李永吉的手流出去的。可現在因為建立了很多企業,自產的物資產量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已經很難精確的控制物資走向了,這就為走私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以至于很多下游工廠,比如那些專門生產高檔絲綢跟高檔瓷器的工廠,自己就能玩走私,前提是有足夠強的保護傘。

很顯然,太后就是充當了這個走私者的保護傘,而且是最大的那個保護傘,只是她自己還沒意識到而已。(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