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四七章 國內的那些事兒(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七章 國內的那些事兒(一)

第三四七章 國內的那些事兒(一)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0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歷史軍事

第三四七章國內的那些事兒一

發覺自己的正向勸說再次做了無用功,沈世明也不氣惱,又開始說起了國內的政治斗爭,或者說政治局勢,開始了反向勸說。

正所謂人一多,就有紛爭,就有爭斗,同樣道理,中華帝國雖然是一個新生的政權,權力架構也相對簡單,依舊是一種皇帝獨/裁/式的專制體制,官僚體系因為時間的關系,也不算臃腫,但內部依舊派系林立,斗爭紛紛。

在中華帝國的政體里面,李永吉這個皇帝當然是高高在上的第一人,他不但是掌握了軍隊,還掌握了政府,是當仁不讓的一言九鼎,說的話沒有人敢不聽。

李永吉還在國內的時候,因為國家新立,時間太短,李永吉這個皇帝又太過強勢,畢竟是推翻滿清跟太平軍的第一人,具有無與倫比的威望,加上下面又嚴重缺人,用的幾乎都是李永吉當初提拔的人,尤其是軍隊的人,所以下面的派系之爭還相對較弱,非要說什么派系,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帝黨。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新政府架構的漸漸穩定,隨著大家開始慢慢適應了李永吉親自制定的體制,抱團奪權搶利的行為就開始越來越多,派系之分開始漸漸明朗化,為了爭奪利益而發生的權力斗爭,或者說內耗,也開始慢慢出現了。

早先的時候,因為李永吉的存在,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各方頭上,大家都不敢太過分,所以這種派系之間的形成跟斗爭還相對隱蔽,幾乎微不可查。

可是當皇后殷素素開始懷孕,李永吉開始慢慢放權給下面,花大量時間陪老婆的時候,這種派系就開始慢慢發展,再等到李永吉任性的離開中國,改名換姓的抵達好萊塢紅堡,開始在萬里之遙的北美洲練兵備戰的時候,國內政局就好像松了綁,各種派系一下子就都出來了,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時至今日,經過一番明爭暗斗,中華帝國內部,大體分為三個派系,分別是后黨、親黨以及軍黨,基本都是從原本的帝黨里面分裂出去的。

所謂的后黨,顧名思義,就是以皇后殷素素以及首相沈世明兩人為中心的派系,這個派系的力量主要掌握了內務府跟國務院,還掌握了法院,是帝國政府里面表面權力最大的派系。

至于親黨,主要是以李正祥,李永昌等皇帝直系親屬為中心的皇親國戚一派。這一派的人,核心成員基本都是以李永吉當初發家的那批親戚跟商人為主,另外還有一批投靠的前朝知識分子與舊官僚,他們掌握了元老會、議會,還掌握了很多皇室產業,主要是指李永吉讓他們代理的那些諸如銀行、工廠之類的,所以論經濟實力,他們是最強的,幾乎掌握了帝國的經濟。

最后的軍黨,指的主要是軍隊,因為帝國軍隊里面目前還沒有一個能夠代替李永吉統籌全局的二號人物,所有集團軍司令都是直接聽命于皇帝本人,畢竟有無線電么,再加上他們與政府之間相對獨立,所以依舊可以看做是一個單獨的派系。

這三派之中,除了軍黨因為有李永吉的叮囑,加上一開始就跟政府機構分離,單獨運行,多少還能嚴格中立,不偏不倚外,后黨跟親黨之間,因為經常有利益交叉,所以爭斗漸多。

也就是說,原先的帝黨已經分裂成了三個派系,雖然還不至于影響國家大局,但三黨鼎力的局面卻已經形成了。

這件事,李永吉當然很不爽,畢竟誰也不喜歡下面的人自立山頭搞小團伙,但后來李永吉讓人一調查,這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還是跟自己有關,或者說,正是因為李永吉的任性,才造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首先說后黨,李永吉是在殷素素生了孩子之后,才開始動身去洛杉磯,也就是好萊塢的,因為感到內疚,加上怕殷素素寂寞,所以就給殷素素找了不少事兒做,簡單說就是讓殷素素全權管理內務府的事情。

或許原本的殷素素是個與世無爭的人,畢竟年輕單純,但身居高位,很多事情就是身不由己了,尤其是當她生出了太子,又掌握了內務府這個權力中樞之后,她不爭,下面人也會攛掇她去爭。

尤其是當國務院首相沈世明開始主動投靠之后,后黨一舉成為掌握內務府跟國務院兩大權力機構的團體,開始真正的掌握了朝政,說權傾朝野也不為過。

然而,國家權柄掌握在一個女人的手中,哪怕只是代理呢,畢竟皇帝還好好的,雖然在大老遠的北美,依舊能依靠無線電來刷存在感,但畢竟李永吉不可能時時刻刻的見到,而且李永吉經常因為忙而打不通電話,久而久之,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這里也包括李永吉的老爸,也就是太上皇李正祥。

一開始,還只是一點點心理上的不快,畢竟武則天之類的歷史擺在那呢,大家都對女人掌權心懷警惕。可當沈世明借著皇后的威勢,開始據理力爭的對諸多皇室產業下手,也就是向那些打著皇親國戚旗號的產業征收稅款的時候,這就已經不是一點點的不快,而是相當的不快了。

說白了,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錢字給鬧的。

身為皇帝親自提拔的首相,又是一個外人,沈世明原本是不希望那么早跟李永吉的親戚,也就是那批皇親國戚正面對上的,無奈現實情況在那擺著,讓沈世明不得不向那些皇室產業開刀,而這里面的原因,多少跟李永吉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

在過去,李永吉搞了不少不歸國家管的企業,比如中信銀行,戴夢得珠寶等等,主要原因是為了方便自己倒騰物資。

不過,雖然李永吉搞了不少不走國庫不交稅的企業,但李永吉是皇帝,所以他可以自掏腰包來養兵,比如禁衛軍,那都是不吃國庫,李永吉自掏腰包*的。

除了這些,像一些建設兵團,或者基建項目,特殊工業,特殊農業,移民局等,也都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著,甚至國庫有時候錢不夠了,李永吉還會直接貼錢給國庫。

雖然貼錢給國庫的時候,還要問國庫要一點國庫券之類的東西當憑證,理論上也是一種投資,但在目前這種情況,短期內李永吉是不指望從國庫里賺回這筆錢的,所以他買的都是時間很長,利息卻不算高的特別國庫券,主要目的也是以此做表率,推廣國庫券。

可以這么說,剛建國的那段日子,都是李永吉以自己的力量在貼補國庫,這才讓國庫勉強的運轉起來,并開始執行李永吉的那些計劃,比如普及小學教育,也就是掃盲計劃,又比如基礎衛生保健計劃等。

要知道,任何時期,教育跟醫療都是重頭戲,也是需要大投入,短期內卻無法看到直接效益的投資,所以一般來說,都是國家實力強了,才會大力投入這些地方。

但是,李永吉是過來人,他深切的知道教育跟基礎醫療對一個國家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很多好處短期內看不出來,但從長期看,卻至關重要。

先說教育。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現在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所以中國人雖然很多,但可用之才卻很少,形不成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

要知道,當農民跟當工人是不一樣的,當農民可以大字不識的過一輩子,憑經驗就能種糧食,但當工人要是大字不識,很多工廠手冊你就看不懂,要重新培訓教育,花費的時間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說,要發展工業,必須擁有足夠多的產業工人,而要有足夠多的產業工人,基礎教育必須得到普及,至少識字率要足夠高,而這就需要基礎掃盲,最起碼讓一半人達到小學文化水平。

為了拉教育,李永吉把土地稅直接拿去補貼教育,當了教育經費,這個經費在舊中國的話,就是一塊主要收入了。

少了土地稅這塊收入,要維持帝國的運轉,就只能從其他方面籌錢,基本上說,只能從工商業以及服務業等途徑來抽稅了。

但是,中國的民間工商業剛剛起步,扶持還來不及,根本沒多少油水可抽,所以大多數時間還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補貼,甚至把自己的企業專門拿出一塊用來繳稅。

也幸好有李永吉的金手指,中國有了一些優勢出口項目,比如特效藥類,比如武器,比如高檔綢緞瓷器等,這些都為中國換區了大量外匯,國家也因此可以收取到大量的海關稅,而海關稅,就成了中華帝國目前的第一大稅種。

再說基礎醫療。所謂基礎醫療,一般是指治療最簡單的頭疼腦熱之類的常見病,比如發燒感冒,肺炎瘧疾等。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這些常見的疾病,才是致使中國人高死亡率的元兇,相反,像癌癥之類的東西,面對這些反倒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東西。

當然,在醫療不發達的時期,尤其是現代醫學沒有發展起來的時代,治療這些疾病也的確很難,基本就是看個人運氣了,但李永吉不同,他不但可以從現代弄到各種治療這些疾病的廉價藥物,而且還能弄到全套的技術跟生產設備,可以在本地生產這些廉價藥。

別的不說,像磺胺類,青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如今在中華帝國已經可以實現完全的自產,所用的技術跟設備,都是從現代進口的,只需要招一批識字率比較高的產業工人,突擊培訓一下,就可以百分百的仿制出來。

當然了,仿制這些現代藥物,主要是為了應急,相關的模仿研究,也就是先知道結果,然后按照技術資料順勢研究,也在同時進行當中,但那樣做只是為了積累相關的技術原理,是為了形成自己的完善科研體系,跟實用就無關了。

目前,這些自產的現代藥物,基本代替了從現代進口的藥物,這倒不是說自產藥物成本更低。

嚴格的說,同樣是一種藥,就算十九世紀的中國人力成本更低,但因為基礎設施等方面跟不上,產業工人的效率也不行,運輸跟原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在成品的單位成本上,還是不如現代進口的藥物。

但是,在這個時代生產藥物,可以不斷的復制,產量可以大大增加,而這些增加的產量,就不必占用李永吉的傳送噸位,李永吉可以把這些寶貴的傳送噸位拿去傳送別的,從這個角度看,還是相當劃算的。更不用說,在本時空生產現代藥物,對本國的相關工業以及相關科研領域的好處了。

這些自產的現代化藥物,每年都會拿出三分之一用來出口,另外三分之二則供應本國使用,當然,出口的價格跟本國公民的購買價格,相差十分的懸殊,最小的差距也超過二十倍!

就拿目前產量最大,使用也最普遍的一種藥物——抗炎鎮痛靈來說吧。

所謂的抗炎鎮痛靈,其實就是阿司匹林,這種藥物早在1853年就誕生了,但并沒有引起重視,如果一切正常,要在1899年才正式登場,并迅速成為風靡世界的經典藥物,并且一直用到21世紀還經久不衰。

這種藥物是一種解熱鎮痛藥,能治療發燒、感冒,還能緩解關節炎、牙疼、頭疼、風濕等各種疼痛類疾病,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形成等疾病,可以說是應用相當廣泛的萬能藥。

當然,除了應用廣泛,副作用小等好處外,這個東西最大的好處是容易生產,成本足夠的便宜!

這種藥物在中華帝國本地產的話,就成本而言,目前一華元能夠生產一百公斤,按照一克一片,一瓶一百片來計算,一華元(含銀37克)能生產1000瓶。

那么,這東西的對外售價多少呢?

國內的售價,一瓶這種抗炎鎮痛靈,要價一分錢一瓶,也就是0.01華元一瓶,算算利潤的話,比出廠價不過貴了十倍而已。

但是,如果是對外出口,一瓶這樣的百病靈,就要50華元,運到歐洲去銷售,零售價起碼能翻一番,要100華元一瓶,算一算,價格足足高了十萬倍!

這種利潤,在現代社會是相當難見到的,最關鍵是這東西的需求量還足夠大,不像現代社會,就算有能賺十萬倍的東西,流通量也絕對不會大!

之所以如此,關鍵是這種藥物的效果太好了,而且藥片數目也多,通常治療一次,不過需要十幾片就夠了,就算一些比較嚴重的感染,最多三十片就差不多能治愈,至于一些長期需要鎮痛的病,比如關節炎等,兩個月也只需要一瓶就足夠了,平均下來一個月只需要五十華元。

這樣一看,雖然這藥物在國外的價格比較高,但平均下來算,價格不算貴,可以讓中產階級消費的起。

有些疾病,比如發燒等疾病,沒有這種藥物,很可能就要燒死,有這種藥物,就可能救人一命,因此從救命的角度看,是必須要有的。

這就是所謂的有跟沒有的區別了,以前沒有這種藥物,很多疾病得了就只能眼睜睜等死,有了阿司匹林,不對,是抗炎鎮痛靈,就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再加上這種藥物用途廣泛,頭疼腦熱也可以用,所以很多中產階級都要準備一點。

最重要的原因是,這種藥物只有中國能生產,換句話說是一種壟斷藥物,別的國家雖然一直在下力氣研究,甚至還想到來中國盜取生產秘方,但至今也沒有什么成果出來。

原因很簡單,中國本身是個民族成分比較單一的國家,漢族占了大多數,外國人要想融入相當困難,再加上這些藥物都是在110特區中的工廠里制作,都有專門的衛隊看守,還有嚴格的保密制度,外人根本進不去,所以外人想偷秘方基本不可能

至于破解研究,如今這個時代,醫藥學都是剛起步,沒有配方,想指望從實物來逆向破解,真是難上加難,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于那些歐洲原來能生產,或者可能生產出這種藥物的科學家,也早在之前就因為各種“意外”死亡,所以大大延遲了對這種藥物的研究進度。

總之,這種藥物都是中國獨家的,除了阿司匹林類,像磺胺類,青霉素類,也都是只有中國有,而且對內銷售的價格與出口價格天差地遠,這樣做,本質上就是為了提高國民的基礎醫療水平。

國內外的差價這么大,肯定會有人搞走私販賣獲取利潤,不過很可惜,這種藥物是皇室企業專賣,別人不能買賣,開藥方也是嚴格限制,有嚴密的監控流程,而且還為私自倒賣藥物還設置了嚴刑峻法,抓住了嚴懲不貸,簡單說是一律絞刑,從犯也要承受嚴重的連帶責任。

用了一系列的方法,這類倒賣風潮總算是稍微遏止住了一點,但卻不可能完全制止,畢竟只要國內外差價存在一天,且差價大的足夠讓人鋌而走險的時候,這種走私活動就無法遏止。

事實上,很多走私活動,都是內部人搞的鬼,這個內部主要是出在流通環節上,也就是那些打著皇室旗號,實際跟李永吉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他們當初因為王家的照顧,多少都能經手這類買賣,后來看到國內外差價這么高,干脆監守自盜,成了最大的走私群體。

這里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藥物都是不交稅的,畢竟藥物收入是李永吉最大來源之一,都指望靠藥物來養兵,還得指望靠這些來維持國內的基礎醫療建設,所以是免稅的。

但是,看著這么多收入卻無法弄到手,這讓沈世明十分難受,所以他干脆就下大力氣打擊走私,光靠打擊走私,也能賺的盆滿缽滿。

這樣一來,就惹怒了很多“皇親國戚”,他們開始上下串聯,利用議會來打擊沈世明的政府班子,最后沈世明看著不是個事兒,就干脆的投靠了皇后,成了后黨的一員。

其實沈世明也是被逼無奈,如果可以,他也不想這么早跟那些皇親國戚敵對,實在是他現在太缺錢了,缺的兩眼冒綠光了,以至于不得不拿國內最有錢的群體開刀!

皇帝直屬的敏感企業他自然不敢動,但那些邊緣企業,或者走私違法活動,他還是可以動的。

之所以變成這樣,那還得從李永吉離開國內去美國這件事說起。R1152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