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九八章 一艘船也不放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八章 一艘船也不放過

第二九八章 一艘船也不放過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02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


ps:看《》背后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即可),悄悄告訴我吧!就在特混艦隊第一支隊全體停船,并開始做戰爭準備的時候,來自維克斯堡方向的美利堅合眾國的鐵甲艦隊,還在冒著黑煙,借助順流而下的優勢,氣勢洶洶的兇猛沖來。⊙

這支艦隊的總數不少,一共有16艘戰艦,且全部都是鐵甲艦,因此叫這支艦隊為鐵甲艦隊,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在這個時代,鐵甲艦這種武器才剛剛開始發展,各國還都在摸階段,技術都不算成熟,如果不算中國這個特例,那么要論鐵甲艦的技術含量的話,就只能是首推英國與法國了。

鐵甲艦其實最早是由法國炮術專家貝桑將軍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面對破甲炮彈的水平射擊,可以考慮在戰列艦上覆蓋一層180200毫米的鐵裝甲,這也是鐵甲艦名字的由來。

不過,當時的蒸汽機還不成熟,所有的大型船舶都離不開風帆或者人力,在沒有新型強大動力的時候,這種鐵甲艦也就只能當技術儲備,并不具備實戰能力。

再后來,到了1849年,當蒸汽機動力能夠有效的運用到輪船上之后,第一艘風帆加蒸汽輔助動力的鐵甲艦也就誕生了。而第一個制造出這種戰艦的,依然是法國,名字就叫拿破侖號。這艘船。因為具備了實戰能力,而且戰力不俗,也被稱之為蒸汽鐵甲艦的先驅。

后來的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鐵甲艦的作戰能力被實戰所認可,那種強大的防御力與攻擊力,讓諸多風帆戰艦束手無策,這也加強了各國發展鐵甲艦的意圖。

但是很顯然。鐵甲艦不是誰想發展就能發展的,必須有強大的工業跟科技底蘊才行。小國,或者說科技與工業能力不夠的國家,是很難跟上腳步的。

1859年,法國最先建造了排水量5630噸的“光榮”號戰列艦。緊隨其后的1860年,英國也建造了排水量9137噸的“勇士”號,建造出來之后,這兩艘戰艦也被譽為是世界最強大的兩艘戰艦。

這兩艘戰艦,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的鋼鐵戰艦,依舊是木質為骨,外敷鐵甲而已,換言之,船骨還是木頭。只不過期間加了點鋼鐵加固而已,只能算是鐵殼蒸汽戰艦。

之所以會變成這樣,不是說英法兩國墨守成規。不知道純鋼鐵戰艦的好處,而是材料技術不允許。

在這個時代,除了中國外,世界范圍內的煉鋼技術還沒有決定性的突破,比如平爐煉鋼,就還沒有誕生出來。只有坩堝煉鋼法,最多是冶煉過程往里面加一些經過高溫加熱的空氣罷了。

可想而知。這種方法冶煉出的鋼鐵,雖然也可以勉強稱之為鋼,但性能也就比鑄鐵好一些罷了,產量少不說,一般還比較脆,不可能當艦船的龍骨。

要知道,船舶的龍骨由于性質使然,不但要足夠堅固,還要有一定的韌性才可以,如果只是單純的硬脆,一個海浪打來,很可能就會散架,更不用說生銹的問題還無法完全解決了。

所以說,目前的鐵甲艦,依舊只能是用木頭做龍骨,只是在一些關鍵部分用鋼條加固一下而已,跟真正的鋼鐵龍骨的鐵甲艦還不能比。

另外,由于動力依舊不足,加上覆蓋鐵甲后,干舷都比較低,所以各國的鐵甲艦實際上都只能是近海作戰,不能執行遠洋作戰,如果非要執行遠洋作戰,通常都要由大型風帆戰艦護衛。

比如之前的俄國遠征艦隊征伐中國的時候,英法兩國就曾經讓光榮號與勇士號以獨立志愿者的身份參戰。

當時為了讓這幾艘鐵甲艦不出意外,這支艦隊走的那叫一個小心翼翼,結果還是被中國海軍給殲滅,連光榮號與勇士號,也成了中國海軍的戰利,英法兩國至今還在為要回這兩艘船在跟中國扯皮。

相對而言,美國的鐵甲艦研制時間雖然不如英法等老牌列強,但由于美國海軍很年輕,敢于嘗試新技術,加上正好趕上了南北戰爭,所以鐵甲艦的發展速卻是列強當中最快的。

要說美國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這就很難講,因為南北戰爭開戰之前,合眾國出現過多款鐵甲艦,但都不算真正意義的鐵甲戰艦,畢竟那些船只是簡單的加蓋了鐵板而已,性能方面差距很大。

因此,要說南北戰爭期間第一艘真正具備實戰意義的鐵甲艦,非聯盟國的弗吉尼亞號鐵甲艦莫屬了。

弗吉尼亞號本來是一艘木質蒸汽戰艦,后來經過了改裝,成了第一艘鐵架戰艦。

這艘鐵甲艦的艦長達53.4米,航速5節,排水量3500噸,裝備有10門裝甲炮塔,其中4門是線膛炮,因此在兼顧了防御力的同時,也讓火力變的十分強大,在初一建成,就成了聯盟國最強大的戰艦,甚至成了聯盟國海軍的象征。

去年,也就是1862年初,這艘戰艦剛開一出港,就取得了豐厚的戰果,重創了聯邦國海軍,并在稍后的漢普頓錨地海戰中,與合眾國新打造的班長號鐵甲艦展開正面對撼,爆發了南北戰爭中第一場鐵甲艦對決。

那場戰爭中,南北雙方的兩艘鐵甲艦打了個平手,誰都沒有奈何對方,但這卻刺激了北方合眾國,堅定了他們發展鐵甲艦的念頭,此后的時間里,合眾國利用自己強大的工業體系。全力以赴的制造鐵甲艦,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更是打造了一支強大的內河鐵甲艦隊。

前面說過。此時的鐵甲艦,由于龍骨還是木質,加上船體覆蓋鐵甲,導致重心上移,因此為了避免重心上移所造成的不穩定,合眾國的鐵甲艦都進行了新型的設計。

美利堅合眾國的鐵甲艦,跟英法兩國。或者聯盟國的鐵甲艦都不一樣,不是單純的在風帆戰艦外面加鐵板。再拆除上層建筑,而是全部重新設計,是一種類似龜船一樣的結構。

合眾國的鐵甲艦,大都噸位較小。吃水較深,干舷低,且全部拋棄了風帆,全部使用蒸汽機動力。

而且有意思的是,合眾國的鐵甲艦雖然依舊是明輪船,但它的明輪卻是在船體內部,而不是在外面,有點像雙體船。

簡單說,合眾國的鐵甲艦。是在內部開了一條進水槽,在船體內部有一個明輪,然后明輪在船體正中央。這樣就可以避免在作戰中被敵人的炮彈擊中明輪,從而讓船舶失去動力。

因此,此時合眾國的鐵甲艦,大都排水量不超過一千噸,全部使用蒸汽機動力,干舷低。船體的主要部分大都在水下,露出水面的部分很淺。

除了煙囪。露出水面才船體都包覆8層2.5毫米后的可拆卸式鐵板,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帶著煙囪的烏龜殼飄在水面上。

這種低干舷的設計思想,不但讓合眾國的鐵甲艦具備了優良的防御力與穩定性,而且也獲得了很好的機動力,一般都能達到8節以上的速,比弗吉尼亞號的5節速要快不少。

但是,這種低干舷的設計思想,也導致這種鐵甲艦抗風浪能力差,只能在內河或者近海沿岸作戰,一旦風浪大一些,很可能就要翻船。

在歷史上,南北戰爭期間那艘著名的莫尼特號鐵甲艦,就是典型的例,這艘船參加了一系列的海戰,沒有一次是被正面擊沉,但卻再一次風浪中沉沒。

當然,雖然說合眾國的鐵甲艦抗風浪能力差,但那也是相對而言,畢竟噸位在那擺著,如果比一下相同噸位的船舶,這種鐵甲艦的抗風浪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比如那個莫尼特號鐵甲艦,他的沉沒,其實是遇到了海上颶風,那種情況下,一般相同噸位的木質船舶也一樣吃不消。

但不管怎么樣說,也不管是何種設計思想,由于核心龍骨還是木質,蒸汽動力也還不夠強,這就決定了此時的所謂鐵甲艦都只能成為在近海或者內河作戰的防御型戰艦,無法成為真正的遠洋戰艦。

在密西西比河上,在維克斯堡附近,合眾國的艦隊主力,就是這種排水量不足一千噸,低干舷,純蒸汽動力加旋轉炮塔的鐵甲艦,而在之前的戰斗中,尤其是跟維克斯堡防御炮臺的炮戰中,這種鐵甲艦也證明了自己的優越,為格蘭特圍困維克斯堡提供了為強大的支援。

可以說,在之前的戰斗中,如果沒有這批鐵甲艦,格蘭特要想安安穩穩的困住維克斯堡,消滅維克斯堡的那些炮臺,那絕對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至少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然而,有了這些鐵甲炮艦,圍困維克斯堡的戰役才變的輕松起來,因為維克斯堡那些炮火據點都由這些鐵甲炮艦給提前清除了,這才讓格蘭特清除維克斯堡外圍據點的作戰變的輕松自在,再加上水也被鐵甲艦隊所切斷,這才真正的困住了維克斯堡。

否則的話,就算格蘭特能夠控制維克斯堡外圍的陸據點,但如果無法控制維克斯堡相鄰的河道,一樣無法困住維克斯堡,一樣無法讓維克斯堡與外界徹底斷絕。

也正因為維克斯堡的炮臺都被清除,河道也被封鎖,格蘭特才能悠哉游哉的玩他的二十一小時連續炮擊,用幾乎不間斷的炮擊,去打擊維克斯堡守軍的士氣。

格蘭特搞那個二十一小時連續炮擊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擺明了欺負維克斯堡守軍缺乏火炮,就是要用自己的火力優勢欺負人,讓他們膽戰心驚,讓他們絕望,最終無條件投降。

因此,維克斯堡戰役真正的功臣。其實是這支鐵甲艦隊,格蘭特的八萬大軍,只不過是一個威懾力量而已。

現在。這支為格蘭特與合眾國建立了赫赫武功的鐵甲艦隊,開始沖向特混艦隊第一支隊,想用自己的強大防御力與強大炮火,去跟特混艦隊第一支隊玩近身炮戰,徹底擊敗這支在謝爾曼口中的黃皮猴。

當合眾國的鐵甲艦隊當頭一艘戰艦距離特混艦隊還有五公里遠的時候,特混艦隊第一支隊已經全部完成了,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特混艦隊已經可以開火了,但莫海依舊沒有下令開火。而是讓大家繼續保持瞄準警戒狀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莫海知道,在五公里這個距離上,對方還是有一定幾率能夠逃跑的。

因為根據之前的演習經驗。這四艘江湖級護衛艦雖然戰斗能力彪悍的一塌糊涂,但在沒有導彈,只是用炮彈的情況下,命中率也達不到分之,甚至連分之五十也沒有,最多也就是分之十左右。

當然,分之十的命中率,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很恐怖的命中率了,尤其是當射速也跟上之后。

可問題是。五公里外射擊的話,對方一旦發覺不對,還是有可能逃跑的。盡管最多能逃掉后面的幾艘船,但這依舊不是莫海希望的情況。

換言之,由于河道狹窄,對方也只能是一字長蛇陣的沖過來,導致對方的陣型長,五公里的范圍。莫海估計,自己如果這個時候開火。贏是肯定,但只能留下對方的一半,另一半還是很有可能逃掉的。

莫海別看斯斯,但其實骨里也是相當狠辣,他覺得既然自己占據了火力優勢,那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把對方全部留下。

所以,莫海的射擊距離,是相距兩公里,也就是兩千米的時候再開火,這個時候不但自己一方的射擊更加精準,而且副炮也可以加入進去,無論射擊精還是火力密,都可以達到最優化。

相反,對方一旦抵近兩千米范圍內,那這整個艦隊的船舶就全都在己方炮火覆蓋范圍內了。到時候,他可以來個掐頭去尾,同時攻擊對方艦隊的頭部跟尾部,這樣不但可以讓對方混亂,還能夠全部留下來。

之所以選兩千米,這不是莫海托大,相反,他其實已經相當小心了。

莫海以前雖然對真正的海戰所知有限,但自從認識李永吉之后,得到了李永吉給的很多書籍,從那上面,他真正認識到了在這個時代上,真正的海戰是怎么樣的。

在書中,莫海不但知道這個時代海戰的常識,而且也知道了這時代列強那些戰列艦火炮的優劣,不再如以前一樣兩眼一抹黑,只是單純的以為西洋人是船堅炮利,卻不知道到底怎么個堅,怎么個利。

通過習,尤其是后來的時候,他還接觸了視頻習,通過那些維動畫視頻,莫海知道了海戰到底是怎么回事兒,更加明白了這個時代其他列強國家的火炮性能。

在十九世紀中期,在火.藥技術還沒有突破性進展之前,如今列強各國的火炮依舊是以黑火藥為主,無非就是黑火藥的配方略有不同,且都進行了顆粒化與拋光,爆.炸性能更好一點而已,但跟無煙.火.藥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再加上鋼鐵工藝不過關,所以此時的火炮都相當的笨重,射程與威力卻不怎么樣,炮彈也依舊是以實心彈為主,開花.爆.炸彈雖然也有,但卻數量很少,并不是主流,尤其是海戰當中,使用爆.炸彈的情況并不多。

盡管英國已經制造出了阿姆斯特朗大炮,射擊距離已經超過了一千五米,但那只是一個有效射擊距離,卻并非是一個命中距離,也不是一個交戰距離。

要知道,此時的炮戰還是以目視為主,交戰距離不超過五米,通常而言,為了增加精準,還是在米左右才開火,與十八世紀的風帆戰艦時代并沒有大差別。

盡管其實現在很多國家的艦炮射程已經超過了一千米,但在那個距離上。基本沒有準確可言,這除了觀瞄設備不過關之外,最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海戰不同于陸戰。還有一個穩定性問題。

火炮開火是有后坐力的,在陸地上,后坐力可以傳遞到陸地上,穩定性多少還有點保障,但在水上,一旦開火,船舶就會搖擺。這種艦體的不穩定性不僅僅限于左右舷的橫向搖擺(橫搖),還有首尾前后揚傾的縱向搖擺(縱搖)。

另外在航行中。艦首指向其實也是沿著航向有小幅搖擺(首搖),所以艦體的不穩定是軸向的,這也導致艦炮的射擊與陸地火炮射擊上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更復雜的測量與計算。

在風帆時代。由于交戰距離都是米左右,在這個目視距離上,其實不需要多計算,因為彈丸近乎直線飛行,也就是指哪兒打哪兒,還相對容易一點。

可是,一旦交戰距離超過五米,射擊就會呈現曲線化,這樣一來。各種搖擺數據對炮擊準確性的改變就會大大增加,就需要更復雜的測算,否則就只能看運氣了。

這個時期。中國不說,英國的海戰經驗無疑是最豐富的,他們的炮術也是最先進的,而他們追求準確性的方法,就只有兩個:

第一個方法,就是追求火力密。也就是增加一艘船的火炮數量,用更多的炮擊。在命中率相同的情況下,來增加命中的機會。比如大英帝國的戰列艦就是遵循這個方法,原理就是,我一炮打不中你,兩炮打不中你,我一門炮同時打你,總有一發能打中。

第二個方法,就是近身格斗法,即把雙方距離拉的足夠近,近到米以內再開火,依靠自己火炮的強大威力,來近距離摧毀敵艦,而鐵甲艦的問世,主要就是為了這個近身格斗而準備的。因為鐵甲艦防護力變態,近距離炮擊的時候,你打不動我,我卻可以把你打沉,所以才如此受各國青睞。

現如今,各國海軍大都傾向于第二個方法,也就是近身炮擊法,所以都大力發展鐵甲艦,而毫無疑問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海軍,就尤其尊崇這個方法。

既然是近身戰,那么對方的交戰距離應該不會超過五米,一般都在米左右,而就算是他們不玩這一套,以美國人的艦炮射程,一千米以外的命中率不到分之二,兩千米外的命中率更是連千分之一都沒有,這與特混艦隊的分之四十五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這個分之四十五,是指在兩千米范圍內的命中率,一旦超過兩千米,如果是五公里的話,那命中率就會下落到分之十,但這依然是個相當恐怖的命中了。

當然,這也跟這個時代的中國海軍成軍時間短,訓練時間短,綜合素質低有關,如果這些戰艦換了現代中國海軍去玩,就算同樣設備,那命中率起碼提高兩成。

不過話說回來,到了現代社會,海戰方式早就變了,沒有誰會玩艦炮對轟的把戲了,都是用飛彈跟魚雷,或者是飛機扔智能炸彈,艦炮的作用更多的是對地輔助攻擊,或者高射炮攔截飛彈用。

也正因為現代社會海戰模式變化了,江湖級與江衛級的護衛艦才過時,能那么便宜的賣給張信達,然后再轉給李永吉。

實際上,當時那個紅色中國的軍火商,是打算向張信達推銷056型外貿版導彈護衛艦的,結果張信達卻非要買中國都淘汰的江湖跟江衛級,甚至還不要導彈,這讓他們十分吃驚。

不過呢,也正因為沒有導彈,而且船型老舊,所以那幾宗艦船貿易才那么順利,要不然的話,歐美幾國是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中國大肆在非洲販賣導彈護衛艦的,那會改變地區態勢。

在李永吉以及張信達看來,在十九世紀中期,用導彈打海戰完全是奢侈與浪費,因為成本貴了,維護也麻煩,而且導彈射擊看似簡單,其實對兵員素質的要求很高,以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人水平,要想成為合格的導彈兵,訓練時間不是一般的長。

相比而言,用現代艦炮去打海戰,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是綽綽有余的,而且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海戰方法。

總之,莫海正是參考了敵我雙方艦炮的射擊距離,射擊威力以及命中率,才做出了放對方到兩千米的距離再開火的作戰方案,其作戰目標,是全殲敵方艦隊,!

現在,莫海已經做好了準備,而且全身都興奮起來,雙眼緊緊的盯著雷達顯示屏的那幾個光點,就等著對方進入自己的預設交戰距離,然后下令開火了!(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

推薦小說

魯15773101號1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