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八六章 葛底斯堡絞肉機(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八六章 葛底斯堡絞肉機(一)

第二八六章 葛底斯堡絞肉機(一)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20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正文

西元1862年12月21日,隨著城外聯盟軍那毫不掩飾的大規模調動,整個葛底斯堡地區的聯邦軍都開始緊張起來。到了這個時候,哪怕是最基層的小兵,也知道大戰即將來臨。

開戰之前,南北雙方可以說是各有優勢,應該算是勢均力敵。

表面上看,聯邦軍的波托馬克軍團人數更多,一共有十三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以及一個炮兵預備隊,總人數超過了十五萬人,在人數少占據了絕對優勢。

相比而言,南方聯盟將的北弗吉尼亞軍團,只有三個大兵團,以及一個**騎兵師,總人數是九萬人。

雖然聯盟軍的人數少于聯邦軍,但在火炮數量上,聯盟軍要遠遠超過聯邦軍。

由于后續支援到位,北弗吉尼亞軍團在戰前的火炮總數達到了260門,超過一半的火炮都是當初從中國進口的鋼制12磅拿破侖炮。相對而言,聯邦軍由于之前敗的太慘,火炮總數只有可憐的90門,其中很多還是6磅炮,真正的12磅炮不足30門。這樣一看,無論在火炮數目還是質量上,聯盟軍都遠超過聯邦軍。

不止是火炮方面南方軍超過北方軍,就連輕武器也是南方軍占優。

此時的南北雙方,主要槍械依然是前◎□,.裝滑膛槍為主,比如北方的聯邦軍,主要武器就是斯普林菲爾德式前裝滑膛槍,而南方軍的武器差不多也是一樣的武器。

但是,由于兩年前開始,中國就開始有意識的小批量對南方出口夏普斯步槍,所以南北雙方開戰之初,南方軍的夏普斯步槍總數就超過六千支,且有一半都給了北弗吉尼亞軍團。

后來,由于這種被稱之為華1型火槍的犀利。南方聯盟政府繼續大力進口,并開始了以糧食換武器的貿易,于是這種后裝線膛槍的武器持續流入南方,到了1862年,南方軍的這種仿夏普斯步槍的數目已經超過了兩萬,其中有一萬多支槍都在羅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亞軍團。

羅伯特.李很鐘愛這種步槍,而且他也沒有把這種步槍分散使用,而是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夏普斯軍,里面的士兵都是精挑細選的神射手。再加上這些精準與威力并存的夏普斯步槍,已經成了羅伯特.李的王牌軍。

相對而言,北方聯邦軍雖然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了這種夏普斯步槍,尤其是他們還可以自己生產,但產能一直上不去,價格也居高不下,所以至今為止,聯邦軍的夏普斯步槍總數只有可憐的四千把,被組建成了四個夏普斯射手團。

幸好的是。在之前的戰斗中,這四個夏普斯射手團因為還沒訓練好,所以沒有參加戰斗,也就沒有遭遇失敗。現在情況緊急,他們只能從華盛頓的軍營中拉出去,緊急補充到波托馬克軍團里面去了。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火炮還是火槍。南方軍都比北方軍強,雖然不能說在火力方面呈現碾壓態勢,但南方軍火力更強卻是不爭的事實。

另外。聯盟軍連戰連捷,士氣高昂,其中有八成都是打過多次戰爭的老兵,而聯邦軍別看人數多,但八成都是新兵,剩下的都是歷經失敗的潰兵,在戰斗意志跟技巧方面,遠遠不能跟聯盟軍相比。

實際上,如果不是林肯總統的不停鼓勵以及一系列嚴懲政策,估計光應付逃兵就會成為波托馬克軍團一個大問題,但是到了現在,由于天氣寒冷,加上林肯下了死命令,成立了多支憲兵隊,逃跑的風險變大,因此才稍微遏制了逃跑風。

在指揮機構方面,也是南方軍勝過北方軍。

南方的北弗吉尼亞軍團,下面分成了三大兵團,每一個兵團都有兩到三個軍不等,就指揮機構來說,也就讓整個軍團變的更靈活,容易實現更多戰術動作。

而北方軍由于是匆忙組建,只有一個大軍團,手下沒有次一級的兵團,而是直接指揮每一個軍級單位,這就讓整個波托馬克軍團相對臃腫,在命令的上傳下達方面要更加的緩慢、遲鈍。

最后說到指揮官的才能,對比也是更加明顯。

南方軍的指揮官是羅伯特.李,手底下三大兵團司令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將,比如被稱之為石墻的悍將杰克遜,就是第二兵團的司令。

北方軍的指揮官就不一樣了,原先的總指揮官是安布羅斯.埃弗雷特.伯恩賽德,但這個家伙是個不錯的發明家,比如他發明的采用金屬彈夾的“伯恩賽德”式步槍,就相當的先進。

但問題是,這個伯恩賽德搞發明還可以,練兵的才能也不錯,可在最考驗臨場感的指揮方面,他卻嚴重不足,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膽怯。

好在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能勝任,所以代替了麥克萊倫成為指揮官之后,也一直是不情不愿,總是在推脫。

不過,雖然伯恩賽德一直在推脫,想著辭職,但在林肯沒有的允許的情況下,他倒是也盡職盡責,當上波托馬克軍團的指揮官之后,沒有消極怠工,反而是積極應對。

伯恩賽德上任之初,面對的是一支士氣低落的潰軍,他上任之后,并沒有搞什么特殊的加強訓練,就只是把這些潰兵以及林肯后來塞進來的大量部隊重新整編,整編成了一個個縱隊,一個縱隊兩個軍,這樣一來,就變成了6個縱隊,3個**軍。

這種縱隊的大編制模式,雖然龐大而笨重,機動能力遠遠不如羅伯特.李的兵團制。但臃腫也有臃腫的好處,那就是在防守的時候,更不容易被擊垮,兵力厚度要比南方軍強,尤其適合聯邦軍這種兵員素質差,缺乏優秀基層指揮官的情況。

如果說對比,那此刻的北方軍與南方軍,就有點像二戰時期的蘇聯軍隊與德**隊。

實際上,伯恩賽德是怕了羅伯特.李。在對方不進攻的時候,他還能老老實實的組織下軍隊,并且做的還不錯,起碼很快就穩定了軍心,但如果發現對方真的要來大動作,伯恩賽德很快就承受不住壓力了,在林肯再次過來視察的時候,強烈要求辭職。

這一次,伯恩賽德表現的相當堅決,林肯發現對方是真的不想當這個司令。只好替換了他,讓外號“好戰的喬”約瑟夫.胡克來當波托馬克軍團的司令。

約瑟夫.胡克雖然有個外號叫好戰的喬,貌似勇氣可嘉,十分好戰,但實際上是以訛傳訛。這個胡克的才能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并不比前面兩任指揮官好多少,甚至在組織能力是,還不如膽怯的伯恩賽德。

不過胡克也有一個好處,或者說壞處。那就是好吹牛,好面子,而且很會裝,所以他明明也有點怕那個羅伯特.李。但在林肯面前,他卻胸脯拍的震天響,一副老子根本不怕他的樣子。

別說,這一招還真把病急亂投醫的林肯給唬住了。覺得胡克或許真的能勝任也說不定。

在總指揮官方面,南方軍遠遠勝過北方軍,這一點連林肯也承認。但他不知道的是,北方軍里也有名將,只不過還名聲不顯,而這個名將,就是還在波托馬克軍團里當軍長的喬治.戈登.米德。

總而言之,在開戰之前,聯邦軍除了人數更多,而且處于防守態勢這兩大優勢外,其他像武器裝備,兵員素質,指揮官的素質與名氣等方面,北方軍全面處于劣勢。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怎么看也是南方軍更強一些,但強的也很有限,而像這種大規模攻防戰,一方的武器裝備又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所以要說能穩贏也是不靠譜的。

要知道,北方軍雖然各種劣勢,但人數多,底氣足,就是北方軍最大的優勢。

由于林肯的努力,或者說林肯的固執,整個北方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大量的青壯被強制應征入伍,一支規模達一百萬人的大部隊已經在組建當中。

也就是說,就算葛底斯堡會戰失敗了,以林肯的固執,很可能還會繼續抵抗到底,而如果林肯不放棄抵抗,那么以北方的雄厚實力,南方軍要想短期內徹底擊敗他們,也是不現實的。

但是,這也不是說葛底斯堡會戰就不重要,相反,這場戰役相當重要。

要知道,在葛底斯堡,幾乎集結了整個華盛頓附近所有的兵力,一旦這里遭到大失敗,華盛頓在短時間內也就沒有兵力補充過來了,如果羅伯特.李趁勢攻擊,拿下首都華盛頓那就是輕而易舉,而首都一旦被拿下來,對整個合眾國士氣的打擊將會是十分嚴重的,甚至有可能讓戰爭的時間繼續延長。

一旦戰爭延長下去,民眾的熱情消耗殆盡之后,剩下的就只能是倦怠與不滿,到時候林肯再說什么,大家也不愛聽了,合眾國內的反對派也會崛起,一個不小心,真的讓聯盟國趁機**也未可知,而到了那個時候,再想拿回南方那片失去的土地,就千難萬難了。

相對于葛底斯堡守軍的忐忑不安,羅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亞軍團雖然人數要少,但上上下下都對這次戰斗充滿了信心,尤其是羅伯特.李本人,由于長期以來的連戰連捷,更是對自己的這支軍隊充滿信心,覺得拿下葛底斯堡不過是手到擒來。

當然,羅伯特.李之所以等了這么長時間還不進攻,正是因為他對勝利的信心太足,也正是因為他覺得贏定了,才更注重自身的損失,希望在最少損失的情況下贏得勝利。

正是抱著這個想法,他當初在波托馬克河戰役中獲得大勝利后,才沒有乘勝追擊,放了波托馬克軍團一馬,原因是當時他盡管是勝利一方,但自己也損失不小,而且補給也已經不足了,失去了持續進攻的能力。

所以,后來他盡管帶兵追到了葛底斯堡附近,離華盛頓不到一百英里,但卻沒有繼續進攻,而是原地扎營,等待后續的援兵跟補給。

現在,羅伯特.李感覺自己的軍隊已經恢復了元氣,補給方面也充足起來。已經到了對敵人最后一擊的時刻了。

羅伯特.李相信,只要擊敗了葛底斯堡的軍隊,華盛頓就等于向自己敞開了大門,一旦拿下了華盛頓,就可以逼迫北方佬停戰,讓這場該死的戰爭停下來。

沒錯,別看羅伯特.李打仗很厲害,而且是帶領南方軍攻打北方軍的名將,但他其實一直以美**官自稱,也一直對分裂不報好感。到現在也沒有接受南方聯盟國的職務。

也就是說,羅伯特.李實際上是反對分裂的,而且差一點就要被林肯任命為北方聯邦軍的統帥,只不過陰錯陽差,他才加入了南方的聯盟軍。

原因很簡單,羅伯特.李雖然在情感上反對南北分裂,但他更忠于自己的家鄉弗吉尼亞,所以當家鄉面臨北方軍的入侵,當家鄉召集他入伍保衛家鄉的時候。他才義無反顧的加入了反抗北方聯邦軍的行列。

然而,雖然羅伯特.李已經是北弗吉尼亞軍團的最高司令,并且獲得了聯盟國上下的一致肯定,但他至今為止。還一直尊崇自己合眾國上校的軍銜,并以此為榮,拒絕佩戴聯盟國將軍的徽章。

所以說,就算到了現在。羅伯特.李明明是南方聯盟將的統帥,手底下一堆少將中將,可身上卻總是帶著合眾國的上校軍銜。也是一景了。

這要放在東方,很難理解,但在西方,這并不少見,畢竟羅伯特.李這種情況并非是唯一的。而且,羅伯特.李也是干一行愛一行,就算心里還心向合眾國,但他打起合眾國的軍隊來,那可從來不手軟。

無論如何,到了1862年12月21日,雙方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尤其是羅伯特.李這邊,更是兵力充足,補給充分,加上他感覺嚴冬就要來臨了,所以打算提前結束戰斗,最好是能在圣誕節前打進華盛頓,所以決定提前發起進攻。

由于波托馬克軍團的防守政策過于消極,所以眼睜睜的看著北弗吉尼亞軍團用兩天的時間展開兵力部署,自己卻沒有趁機做出什么應對,只是加強了各自防守點的戒備,等于錯失了戰役的主動權。

等到12月21日下午1點鐘開始,以南方軍的火炮攻擊開始,算是正式拉開了這場葛底斯堡會戰。

會戰一開始,南方軍集結了220門火炮,直接攻擊守軍把手的墓園山脊地區,展開了自南北開展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炮戰。

一次投入220門火炮,可以說是戰爭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炮擊了。

一般而言,交戰開始的炮戰時期,雙方都要相互開炮,但北方軍因為火炮不足,所以并沒有開炮,而是忍受著敵人的炮火,愣是一炮不打,就讓自己的步兵干受著。

好在南方軍的火炮雖多,打起來氣勢也是相當不凡,可惜炮彈還是以實心彈為主,真正的開花爆.炸.彈并不多。再加上聯邦軍處于防守狀態,又早就挖了打了的戰壕以及其他防御工事,所以如果只是龜縮防守,雖然在這種炮擊下也有損失,但損失并不大。

之所以一上來就集中兵力與火力強攻中央的墓園山脊,是因為這個高地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而且聯邦軍是防守方,處于內線作戰,人數又多,所以如果還是按部就班的先打兩翼后中央的策略,恐怕會費時費力。

因此,羅伯特.李才采取了更大膽的中央突破戰術,想利用自己的火力優勢,集中力量從中央突破一點,只要拿下了墓園山脊,就可以在這個地方布置火炮陣地,從容的拿下兩邊的寇普嶺以及墓地嶺這兩個高地。

一旦這三個主要高地都拿下來,那么葛底斯堡的守軍就全部處在自己的火力封鎖之下,到時候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羅伯特.李能明白這幾個地方的重要,聯邦軍的指揮官又怎么會不知道這幾個地方的重要呢?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就在這三個地方布置了重兵,計劃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縱隊的守軍,也就是兩個軍的部隊守衛。

就在羅伯特.李下令集中力量中央突破的時候,也有兩個軍的聯盟軍開始向寇普嶺以及墓地嶺這兩個高地突擊,但目的并非是拿下來,只是為了牽制他們,好讓自己的中央突破行為更順暢。

本來。羅伯特.李的這個戰術想的倒是不錯,但問題是,他選擇的中央突破對象有些選錯了,因為他選擇的那個主攻方向,也就是墓園山脊這個地方,是波托馬克軍團的第三縱隊,而這個第三縱隊的指揮官,是喬治.戈登.米德。

在另外一個時空的葛底斯堡戰役中,就是這個喬治.戈登.米德,在葛底斯堡戰役中打敗了羅伯特.李。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喬治.戈登.米德是波托馬克軍團的總指揮官,現在么,他還只是一個縱隊的指揮官。

這個喬治.戈登.米德或許在機動作戰方面不如羅伯特.李,但這家伙以前是干建筑工程師的,精通建筑學,所以他別的不行,挖坑搞建筑,或者說搞防御工事方面,那是一等一的厲害。

就是在喬治.戈登.米德的指揮下。墓園山脊的防御工事簡直成了經典,而之所以說是經典,倒不是說這里有多少碉堡,而是這里的壕溝修的更厲害。

被任命為墓園山脊的守將后。喬治.戈登.米德立刻因地制宜,從山腳到山頂,修了一處又一處的防御工事,其中主要就是壕溝工事。

在這個時期。挖壕溝的陣地戰還不流行,兩軍作戰還是流行組隊慢慢接近,然后排隊槍斃那種戰斗方式。

但因為聯邦軍更弱一些。所以米德認為不應該玩老一套的把戲,跟對方硬拼,因為拼不過,所以他才建議搞防御工事,打算依托防御工事,來步步抵抗,利用工事來遲滯對方的進攻。

要知道,聯邦軍都是剛征召進來的士兵或者潰兵,一旦白刃戰,那鐵定打不過,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安心的躲在地道里,往外開槍,與對方進行開槍對射,這樣的話,說不定還能發揮一下自己的人力優勢。

畢竟人多就等于槍多,如果自己跟對方對射拼消耗,那聯盟軍肯定拼不過自己。

就是存了這個心思,米德才下令挖壕溝,而且他要求挖的還不是一條,而是每一個陣地都有前后五條,每一個壕溝都超過一人深,自己人防守的時候,必須踩著凳子才能露頭,并且完成射擊。

也就是說,在防守的時候,他要求自己的士兵在壕溝里排成排,然后踩著凳子,依托壕溝向外射擊,等看對方沖過來了,就趕緊撤退,撤退的時候帶上凳子,這樣對方就算趕來了,沒了凳子,輕易也爬不出壕溝。

另外,這些壕溝里還向內挖有洞口,其中用木樁支撐,一旦對方開炮,自己人可以躲在里面躲避炮火。

別說,這個小技巧還挺管用,至少在對方猛烈的炮擊中,這些躲在壕溝防炮洞里人大都沒什么損失,而等聯盟軍的步兵開始沖鋒的時候,這些人立刻在哨子聲中站起來,踩著木凳,向外噼里啪啦的開槍射擊。

更陰損的是,在壕溝之前,米德還讓人挖了大量的陷阱,也就是一個個的小坑,人一旦踩上去,慢慢走還好,可一旦走快了,比如跑路,那崴腳都是輕的,一般情況下都要跌一個大跟頭。

除了這些陷坑,還有不少錯落有致的木柵欄,這些東西的作用,就是遲滯對方的進攻速度,讓自己這邊有更多時間開槍。

就是用了這些不名譽的小技巧,米德所率領的守軍從容的向進攻的聯盟軍開槍開槍再開槍,而且他們還在后方的階梯型壕溝里使用火炮,一般都是六磅或者八磅的小炮,使用的全都是榴散彈,配合階梯型火力射擊,加上壕溝前那些陷坑木柵欄,效果那叫不一般的驚人。

一開始,第一道壕溝里的聯邦軍還有些戰戰兢兢,開槍的時候也總出錯,但當他們看到進攻的聯盟軍動不動就跌倒之后,很快就哈哈大笑,所以這種緊張感也就很快消除了。

再后來,等他們與后方的火力點相互配合,尤其是那些大炮加入進來之后,進攻這里的聯盟軍算是徹底遭了殃,死人都是一片一片的。

就是用這種一道又一道的階梯型壕溝防御工事,配合前面的陷坑與木柵欄,米德這里先后抵御住了聯盟軍的三波沖鋒,尤其是第三波,在喬治.皮克特的帶領下,竟然發動了一次七千人規模的攻擊,立刻就掀起了當日的進攻最**。

可惜,當時交戰雙方全都打瘋了,結果皮克特的沖鋒雖然損失慘重,但終于還是在付出兩千多人的傷亡之后,硬是沖進了第一道壕溝,跟沒有及時離開的北方軍展開了白刃戰。

毫無疑問,雖然進攻過程中聯盟軍遭受了慘重傷亡,但一旦白刃戰,北方軍立刻潰不成軍,一下就崩潰了。

但是,因為有壕溝,所以崩潰也只是第一道壕溝防線崩潰,更由于壕溝太深,士兵一時出不來,因此對后面的守軍影響并不大,沒有形成連鎖反應。

最后,聯盟軍的皮克特雖然拿下了第一道壕溝防線,可也因為在攻擊過程中損失慘重,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就這樣,這場被稱之為皮克特沖鋒的戰役之后,交戰雙方的戰線開始陷入了僵持,短時間內,誰都沒有能力進行更大規模的作戰。

誰都沒有料到,這場短暫而激烈,讓雙方統帥都很吃驚的殘酷交戰,只是一個開始,更大規模的傷亡還在后面。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