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二七章 大煉鋼鐵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七章 大煉鋼鐵計劃

第二二七章 大煉鋼鐵計劃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20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推薦:、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樣,別人是否看得起你,你說話是否有人聽,關鍵看你有多少實力。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實力的考量是多方面的,比如科技、經濟、文化、軍事等等,但在十九世紀,其他方面的實力都是次要的,真正被人重視的,或者說具有決定意義的,還是軍事實力。

也就是說,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落后的國家,如果軍事實力夠強,那么依然可以被當做列強,比如此時的土耳其,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時的中華帝國也是一樣,別看經濟總量還算是世界第一,但那幾本都是靠人口紅利,人均生產力還極端落后。

就算是龐大的人口,但九成是被土地束縛住的農民,整體民智也沒有全開,還處在一個剛剛開眼看世界的階段,就像一個井底之蛙剛剛被外界打擾,被迫跳到井口,發現外面世界無限大,既好奇外面的世界繁華,又有些害怕外界的兇獸,處在重新跳回井去跟直接跳出井去的中間階段。

這樣的一個中國,依舊屬于一個半開化的落后國家,原本是十分脆弱的,畢竟落后時代太久,別的不說,由于武器落后太多,導致軍事實力跟列強國家相差很遠,稍不注意就要被打被欺負。

然而,李永吉的出現,尤其是他那個時空交易系統的金手指。卻改變了這一切。

因為他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造了一支使用現代武器的近代化軍隊,這支軍隊靠著現代武器跟現代的訓練方式。取得了不少讓人吃驚的軍事勝利。

此后,他又利用時空交易的高額利潤,自己強行搞了一批現代工業,并拉起一支半工半軍的工人階級,這才讓中華帝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快車道,讓跳上井口的小青蛙一下變成了大怪獸,已經可以跳出去跟外界的其他兇獸爭鋒。

對這樣一個變化劇烈的中國。其他列強其實基本還處在一種不能適應的階段,俄國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凡俄國能更了解一些中華帝國的情況,也不會那么草率的進行干涉跟遠征,相對而言,英法美三國則適應的更好一些。因為他們的商人跟中國新興商人有大量接觸,就算李永吉保密工作再好,多少也能透露出一些信息。

而到了現在,當中國干凈利落的用海軍正面擊敗實力強大的俄國遠征軍,尤其是當東沙島海戰的細節開始流落出來之后,他們都開始真正的把中國當作一個列強來看,至少,是當作一個東方土耳其來看。

這樣一個大國做出的威脅,而且是這個國家的絕對主宰做出的威脅。是任何人都不能等閑視之的,尤其是英國。

大英帝國雖然現在正處在上升期,但其實也面臨諸多麻煩。因為要維持各地的殖民地,保持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本身就相當吃力了。

實際上,大英帝國那諸多殖民地,不但不是英國的助力,反而已經逐漸成了一個負擔。真正支撐英國經濟的,其實是英國本土的工業資產階級。而那些殖民地經濟,反倒是近一半都處于虧損狀態。

印度就是最好的例子,印度民族大起義剛過去不久,這次起義對英國經濟造成的打擊可一點不小,龐大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因此一蹶不振不說,還連累了英國政府,不得不親自出馬,開始以國家的名義插手印度。

換言之,英國的龍蝦兵雖然依舊強力,英國的艦隊雖然依舊強大,但他面臨的挑戰也很多,尤其是歐洲的諸多挑戰,比如虎視眈眈的俄國,比如崛起中的普魯士,比如居心叵測的法國等等,它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東方,不可能再對一個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進行大規模的遠征,那樣成本太大,太得不償失。

相反,交好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古老國家,反倒是能爭取更多的利潤,而之前的貿易過程中英國也的確嘗到了甜頭,因此很希望能夠跟中國保持更友好的合作關系。

但是呢,雖然是這么想的,但畢竟大英帝國的驕傲一時半會兒放不下,所以對中國的要求還是有些強硬刻板,直到李永吉明確對英國大使提出了警告,這位中國通才開始明白到中國皇帝的強硬態度。

最終,威妥瑪做出了妥協,決定把李永吉的意思重新向倫敦匯報,至于成還是不成,是否能修改英國的條件,就不是他說了算的了。

這樣看起來,在強國當大使的人,其實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因為他們面對強國是弱勢,無法輕易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到優惠政策,不敢先斬后奏,缺少自主權;反倒是在弱國當大使的人,動輒自己就能先斬后奏,對弱國威逼利誘,搞出一些對自己國家有利的條約,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太過,母國都會事后承認這些條約。

相對于英國特使的糾結,法國美國的特使就沒那么多顧慮了,他們就只是真心的過來祝賀,至于其他諸如升格大使級外交關系,還有增加貿易互惠等,都不會在這種場合談,也不需要跟皇帝談。

總之,這次慶祝活動之后,就代表著中國開始進入了火車時代,盡管過程還十分緩慢,但這里面蘊含的利潤跟力量,很多人都開始意識到了。至少,從這以后,再也不會有人質疑修鐵路是否是鋪張浪費了,或者說質疑的人會越來越少。

接見了中外的祝賀,又勉勵了一番鐵道部各級官員之后,李永吉馬不停蹄,又開始視察馬鞍山新鋼鐵廠的運行情況去了。

這個所謂馬鞍山二號廠。其實是半個月前才剛剛完成的,雖然很多使用的設備依舊是現代品,但跟一號鋼鐵廠不同的是。這個二號廠是中華帝國的技術人員自己組裝興建的,很多設備都是自己土產,并非百分百現代品。

說起來,徐壽的兒子徐建寅對于教學的興趣一般,反倒是對實用技術相當感興趣,而當他聽說鋼鐵產量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砝碼的時候,就一門心思想要建設出自己的鋼鐵產業。

好在。在11o區秘密基地的圖書館中,又現代的完善技術資料。如果只是查鋼鐵工藝的話,還是相對簡單的。

徐建寅連續鉆研了三個多月,把煉鋼的各方面都研究了個透,甚至還實際考察了李永吉搞出來的那個馬鞍山一號鋼鐵廠。用實際的觀測,來印證自己的所學。

最終,徐建寅向李永吉提議,希望建設自己的鋼鐵廠,而他的目標不是復雜的轉爐,而是平爐煉鋼。

在他看來,大高爐跟轉爐煉鋼雖然速度快,但結構復雜,而且煉出來的鋼材品質單一。且轉爐對鐵水要求也高,為了維護品質,只能一高爐對一轉爐。不太適合在落后的中國全面推廣。

平爐就不同了,平爐煉鋼雖然產量不如轉爐,但技術含量少,對原料要求不高,可大量使用廢鋼、普通生鐵等原料,配方比較靈活。而且。平爐煉鋼的產品種類也多,不像轉爐出來的鋼鐵那么單一。質量也相對較好。

徐建寅的想法是,煉鐵的高爐其實可以自己造,反正這東西主要是高爐的耐火材料,而只要耐火材料的配方完整,那么在這個時空生產出來的耐火材料,未必就比現代品差多少。

雖然自己造的高爐的污染會更大,效率也會低一點,不過至少是自己從無到有生產的,意義不同,反正就算是現代高爐,也不可能杜絕污染,或者說,要想進入工業時代,承受一段時間的污染是必須的,等你實力強大了,可以回過頭來治理,無非就看你怎么把握這個度了。

平爐的很多設備也可以自己造,但因為目前自己還做不出堿性的鉻質耐火材料,所以這些東西還需要李永吉從現代進口。

換言之,徐建寅是要直接建設堿性平爐,不再走酸性平爐那一套,因為酸性平爐無法有效去除硫磷,而馬鞍山附近的鐵礦恰恰富含這些材料,所以要想煉出優質鋼,有效去除這些雜質,只能用堿性材料。

不過,這里的平爐只是用現代的堿性耐火材料,但平爐的制作,卻全都是徐建寅帶領一支技術團隊,外加一些善于燒瓷的老師傅,自己對照技術資料制造出來的。

最終,徐建寅搞出的這套平爐煉鋼系統,就成了中華帝國第一座自主設計,自主建成的煉鋼廠。

鋼廠建好后,一開始只是實驗性的試運行,等產量徹底穩定了之后,這才敢讓李永吉過來視察,而李永吉也正好借著剪彩火車運行的時候,順便考察這個自主建設的煉鋼廠。

還沒進入廠區呢,就看到一座不停冒黑煙的大煙囪,毫無疑問就是二號鋼鐵廠自己生產的高爐了。

“陛下猜的沒錯。”對于李永吉的問話,陪坐在馬車里的徐建寅立刻回答道,“這就是我們自己生產的高爐,這個爐子有4o6立方,可日產生鐵1ooo噸。”

“日產一千噸?有那么多么?”李永吉問。

“自然是有的。”徐建寅道,“這座高爐我都是嚴格按照書上的說明設計制作的,由手藝最高的師傅制好耐火磚,再讓老師傅一點一點做好。一開始試驗期間產量只有五分之一,不過等爐子性子平了,只要不停爐,就可以每天最少出一千噸生鐵,絕對錯不了。”

“那么煉鋼爐呢?”李永吉問,“平爐的話,我記得煉鋼速度要比轉爐慢很多吧。”

“陛下說的沒錯。”徐建寅道,“我看過了,陛下讓人搞的那套轉爐煉鋼系統,的確先進,十分鐘就能出一爐鋼,效率高的可怕。至于我這種平爐煉鋼,因為還無法實現熔池吹氧技術,只能是正常的煉鋼法,所以煉出一爐鋼,最少要八小時,就速度而言。轉爐煉鋼的速度是平爐煉鋼的48倍。

不過,雖然平爐煉鋼的速度不如轉爐,但是我們可以用數量跟容量來補。為此,為了應付這套高爐,我一氣生產了24套平爐,每一個平爐的容量都相當大,容量遠遠大于陛下先前那套轉爐。在我的設計中,高爐煉出的鐵水可以直接進入24座平爐,24座爐子同時煉鋼。到目前為止,可以保證每天出鋼86o噸。幾乎可以完全消耗掉高爐的鐵水,就產量而言,并不次于一號廠的轉爐煉鋼系統。”

“這樣啊。”李永吉點點頭,“效率不足。量來補,倒也是一個思路,不過你這樣的話,需要的人工就很多吧。”

“的確如此。”徐建寅點頭,“我這樣一個鋼鐵廠,需要的工人數量是是一萬人,幾乎是一號廠工人數目的三十倍。當然,之所以要這么多人,主要是煉鋼工作強度太大。需要24小時四班倒,還要有嚴格的工作紀律,這才能保證產量。如果人少,無法做到四班倒的話,工人疲勞度會增加,會加大生產事故。”

“沒關系。”李永吉道,“我們別的不多,就是人多。只要能保證生產,不出事故。多招點人也不是壞事。”

說到這里的時候,馬車已經接近了廠區大門,透過馬車的車窗,遠遠的就看到廠房門前人山人海聚集了不少人,在這些人的前面,還有一個碩大的香臺,香臺上擺著香燭蠟燭,全都燒的正旺。

這些香臺后面的人看到李永吉的馬車開近后,全都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等馬車來到跟前停下,干脆高舉雙手,一起匍匐在地,根本不敢抬起頭來看。

被這場面弄的愣了一下,李永吉回頭看了看徐建寅,發型對方臉色有些尷尬。

“這是怎么回事兒?”李永吉問。

“這個,應該是不在工的工人。”徐建寅道,“我有通知過他們,說陛下回來,要他們組織個迎接儀式,沒想到他們卻來這么一出。”

“明白了。”李永吉點點頭。

的確是明白了,那就是對方搞的這一套,全是戲文里迎接圣旨的把戲,也就是所謂的擺香案,焚香叩頭那一套。

盡管李永吉登記后,倡導用鞠躬代替跪地磕頭,但幾千年的傳統思想,讓大多數老百姓在面對皇帝的時候還是不由自主的跪地磕頭,這種事李永吉也不是第一次見了。

不過,平時遇到的跪地磕頭老百姓,大都是偶然相遇,直接就是跪下來磕頭,不像這里的人,是提前得到過通知,有過準備,而這些人也沒學過正式的迎接皇帝的禮儀,所以就把以前看戲學來的那套用上了,也就是所謂穿上好衣服,擺上香案,焚上好香,然后集體在香臺后頭磕頭,倒是弄了個不倫不類。

“陛下,我……”

“好了,沒關系。”李永吉打斷了徐建寅的話,“大家也是一片拳拳之心,好了,我們趕緊下去吧。”

說完,李永吉敲了敲車門,示意自己要下車了,這時候,早就在外面準備好的皇宮女侍衛連忙鞠躬低頭,然后伸出手從外面打開了車門。

敲車門,意味著自己要下車,女侍衛在外開車門,則是下車的禮儀。

這套下車禮儀其實以前是沒有的,在過去,都是李永吉自己開車門,不過在殷素素懷孕,太后主持永華宮之后,皇家的禮儀氣派就大了起來,各方面都有規矩,比如這個下馬車,就必須有人在外開門,據說是為了凸顯皇家威嚴。

李永吉一開始還不適應,不過畢竟這是老媽定的規矩,且十分堅決,自己覺得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兒跟自己老媽頂牛,再說這樣一來也的確方便,十分有面子,也的確有利于凸顯自己的身份,所以也就從了。

所以說,現如今的皇帝出行,早就不是以前那樣輕裝簡從了,而是前呼后擁呼啦啦一大堆人,正因為如此,那些跪在廠房門口的工人們才能遠遠的就看到皇帝的行蹤。

等穿一身黑色呢子大衣的李永吉走下馬車后,跪在地上的人群最前面的一名老人忽然抬起頭高呼:“恭迎圣上駕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老頭兒喊完,后面的人也跟著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聲浪整齊劃一,一看就是訓練過多次。而且因為人數眾多,光看這密密麻麻的人頭,有多次領兵經驗的李永吉就推斷出,這起碼就超過三千人,所以聲音尤其大,震得李永吉耳朵都有些發疼。

好在,對這種情況。李永吉也早就有應對方法,所以故作威嚴的一擺手:“好了。都免禮平身吧。”

“謝圣上!”那個領頭的老頭兒再次一叩頭,這才重新站起來。

等那個老頭兒站起來,其他人才跟著站起來,倒是變相的凸顯了這個老頭兒的身份地位。

稍后一問。李永吉才知道,原來這個老頭兒叫柳七,人稱七爺,今年已經七十八歲,是這里年齡最大的老師傅,而且手藝高超,本身就精通打鐵、制磚燒窯等工作,是個老資格了。再加上,這個鋼鐵廠的很多技術骨干都是他的徒子徒孫。所以他才在工人中間這么有威望。

至于這些來跪拜的人,大部分都是不當職的工人,不過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來。像掃地的之類就不能來,只有那些一線工人才有資格過來,當然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老式的鋼鐵廠的確是個用人大戶。

李永吉這次過來主要是視察鋼鐵廠的,不是來作秀的,所以也沒做什么演講。只是簡單的勉勵了一番大家,然后就讓大家都散去。自己繼續帶著徐建寅跟柳七,還有秘書蘇荷以及幾個侍衛、常在,一起進入了真正的煉鋼廠房。

等換了隔熱服,戴了安全帽,一進廠房隔熱間,立刻就能感受到里面撲面而來的高溫,再繼續走,走上二樓之后,就能看到下面排列著一個個巨大的爐子,爐子里面有通紅的液體,正是平爐以及里面的鋼水。

一邊走,旁邊的徐建寅一邊介紹,原來這些平爐有大有小,雖然接受的初期鐵水都一樣,都是從那座高爐里面輸入的,但因為后期附加投料的不同,所以出產的鋼鐵品質也不同。

換言之,這里的二十四座平爐,其實出產的鋼鐵質量跟種類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爐子專門出制作刀具的高碳鋼,有的出中碳鋼,有的則是專門出低碳鋼。

根據徐建寅的說法,這些不同爐子生產的鋼材,用途各有不同,比如高碳鋼,主要就是生產各種刀具、農具;中碳鋼主要用來制作零部件以及建筑用的鋼筋;至于低碳鋼,則主要生產彈簧還有無縫鋼管。

這樣一看,這個二號廠出產的鋼材的確種類更多,雖然只是生產高中低三種類別的碳素鋼,還沒有生產合金鋼的能力,但無疑增加了鋼材種類,提高了適用范圍。

要知道,從現代社會弄來的一號鋼鐵廠生產的鋼材,幾乎全部都是優質低碳鎮靜鋼,這種鋼用來生產鋼軌與制作槍管炮管的無縫鋼管都是極好的,但如果用來生產刀具等,就略有不足,還需要后期再經過一系列鍛造處理,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刀具用鋼。

同樣的,制作建筑材料用的鋼筋,最好還是中碳鋼,用低碳鋼的話,強度跟硬度略低,中碳鋼則正好符合鋼筋建筑材料的需要。

實際上,雖然是用了很多現代工藝以及不少現代材料,但這里的技術畢竟跟李永吉直接從現代傳送過來的鋼鐵廠差距不小,所以質量上其實是略有不如的。

比如說,一號鋼鐵廠生產的產品雖然單一,但由于脫氧完全,生產的都是優質鎮靜鋼,這種鋼的組織致密,偏析小,質量均勻,抗屈服能力強,是優秀的鋼軌以及鋼管用鋼,幾乎達到了現代鋼的水平。

但在這一號鋼鐵廠里,盡管用的是平爐煉鋼,用的也是現代工藝,比如也會在煉鋼過程中加入電石、碳化硅等脫氧劑,但終歸不是吹氧式,生產出來的鋼材大都是半鎮靜鋼跟沸騰鋼,就質量來說,比一號廠的鋼材要差一些。

當然了,就算低碳鋼比一號廠的產品質量略差,但出鋼的種類更多,而且畢竟是鋼,比生鐵強了不知道多少,且比這個時代的普通鋼材質量也要好很多。

參觀了一圈之后,李永吉十分滿意,畢竟這是自主生產的第一座鋼鐵廠,意義不凡。

初步估計,這樣一個鋼鐵廠,日產鋼鐵86o噸,如果不停產,一年就可以制造出31萬噸鋼,加上一號工廠的產能,年產5o萬噸鋼還是很輕松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樣的二號鋼鐵廠可以重復建設,李永吉只需要繼續提供一些堿性耐火材料就行,不像一號鋼鐵廠受限那么大,而就算是堿性耐火材料,他也在找人組織攻關,用不了多久,堿性耐火磚就可以自己生產了。

“陛下,只要給我充足的人力物力,我保證可以在半年后把工廠的生產規模跟產量都擴大一倍,達到日產鋼鐵16oo噸。”徐建寅充滿豪情的道,“如果繼續給我全力支持,如果一年內能夠突破堿性耐火材料的技術難關,那么最多三年,只是這個馬鞍山基地,我就能保證做到日產鋼鐵一萬噸!”

“很好,志氣可嘉!”李永吉贊嘆道,“鋼鐵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有這股志氣才行。嗯,你放心,我會讓國務院全力支持你的鋼鐵項目,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優先保證鋼鐵建設。至于計劃的名字么,嗯,就叫做大煉鋼鐵計劃吧,簡單,明確。”

“多謝陛下!”徐建寅大喜道,“如此一來,我可就徹底放心了。”

“嗯,是可以放心。”李永吉瞇了瞇眼,心中卻又想起了別的事情。

的確,鋼鐵是現代國家的重中之重,現在好像平爐煉鋼還沒出現吧,只有西門子發明了蓄熱室技術,還來得及。

呀,看來,得盡快找人去法國,干掉那個發明出平爐煉鋼的馬丁了,就算最終阻擋不了平爐煉鋼的出現,能拖延一下也是好的。對了,西門子這家伙也很危險,摟草打兔子,一起提前干掉吧。

還有誰呢?不管了,回去問張信達找點資料,看看這時代西方社會都有哪些牛人,像諾貝爾啊之類的化學家跟物理學家,太危險了,干脆全都提前干掉吧!

雖然這么做有些不地道,不過怎么說來著,科學是無國界的,可惜科學家是有國籍的,既然我自己不缺技術,暫時也沒把握能吸引別國大牛過來,那就干脆直接扼殺。

沒錯,這是一場技術的戰爭,以后誰能提前掌握更先進的技術,誰就能掌握未來,為了中國的崛起,只能對不起別人了。(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