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八七章 中華新政(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八七章 中華新政(三)

第一八七章 中華新政(三)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26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當新的官僚體系被正式的公開推行的時候,大多數翹首以盼的知識分子大都目瞪口呆,完全摸不透這個新官制到底是個什么鬼東西。{.

如果不是有九品十八級當對應,再加上一份詳細的古今官職對照表,恐怕他們大多數人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是司長,什么是處長,更不知道這些玩意兒的真實含義。

反倒是公務員跟內務員這些身份比較好理解,他們很快就理解成不是太監的閹黨,以及文官的文黨。

在大家看來,公務員是為國務院、法院之類的文官機構效力,是天子外臣,內務員則是直接為皇帝的內務府效力,是天子內臣。至于各地的委派總管,不過是類似明代的皇家特務體系,比如錦衣衛,東廠之類的。

在過去,因為內臣中官大都是宦官掌握,大家還多少有些心理不自在,但現在新的中華帝國完全取消太監制度,這樣大家的抵觸心理也就少了不少,所以希望進入內臣體系的人就多了起來。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是傳統的內外相制,內臣體系權力是大,但容易招人恨,恐怕最后不得善終,未必就比外臣體系好,因此也有不少人希望進入外臣體系,當公務員,撈個名臣當當。

之所以有不少人想當名臣,也跟官員收入的公開表有關。

根據新的官制規定,公務員也好,內務員也好,工資實行雙軌制,也就是基本工資加職務津貼制度。

簡單說,基本工資是對照品級來算,不管你是啥官職,是內務員也好,是公務員也罷,只要到了那個品級。就發那個品級的基本工資,享受那個品級的基本待遇。

至于職務津貼,則是根據崗位的重要程度不同加的額外補助,補助的比例是根據財政支出比例,以及所在單位的創收能力,可以理解為小金庫。

職務津貼的數目是不公開的,但品級待遇卻是公開的,別的不說,那一系列明碼標價一般的品級待遇,一下就讓大多數知識分子不淡定了。

很簡單。職務津貼先不提,光那個品級待遇,就比清朝高了太多。有不少懂行的人算過,同樣是七品,上面的待遇比清朝的七品官待遇,要高整整三倍!

如果待遇真的能高三倍,那不貪污也能過的不錯,何況還有所謂職務津貼呢,這是真正的高薪養廉啊!

其實。李永吉的本意還真不是高薪養廉,他只不過是希望用這些公務員去花紙幣罷了,換言之,是讓這些人去刺激消費。

銀元李永吉不愁。但正如李永昌所說,紙鈔這東西,普通老百姓還是有些猶豫,不好強行推廣。這樣的話,干脆給手下公務員、內務員還有軍人都發紙幣好了。

只要糧食啊,茶葉啊。衣服啊之類的都可以用紙幣支付,且跟普通銀子一樣有效,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官員就會習慣用紙鈔。而官員依然是被稱呼為大人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權威,老百姓一看官老爺都用的沒事兒,自然也就樂意接受紙鈔了。

歷史上元朝明朝也發行紙鈔,之所以完蛋,那是透支了信用,根本沒有準備金,但李永吉有大量的白銀當準備金,本身又不缺錢,所以跟明初的情況完全不同。

但這些想著當官的知識分子可不知道這一茬,他們還以為那多少多少元,就是等值一兩銀子的華元銀幣呢,那華元早就小批量流通了,而且實際價值也早就超過一兩銀子了,他們一看都是華元當薪水,當然樂意。

但不管是要想進入內臣體系,還是進入外臣體系,都要先經過所謂的高中考試,成為干部身份,然后還得再去考公務員考試以及內務員考試,反正就是有一系列的考試等著,這就讓幾家歡喜幾家愁。

歡喜的人,自然是那些知識分子,不過主要是年輕一輩的,他們對考試其實不算很抵觸,畢竟他們覺得自己年輕,更有機會。

發愁的,也是知識分子,但卻是那些舊官僚跟老一輩的知識分子,他們大都年老力衰,而且熟悉的是老一套,再去考試,先不說腦子跟上跟不上,跟一群年輕人一起考試,面子也過不去啊。

如果說過去,大多數知識分子對精武軍,不對,是對中華帝國還比較清高,有些矯情,搞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玩什么不入仕,那么經過了一系列的打擊,特別是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新變化之后,大多數知識分子已經在現實面前低頭。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中華帝國的皇帝李永吉就北伐清廷,西征太平軍,且攻必克,克必果,手下無一合之將,精武軍以及李永吉的無敵威名,早就建立起來,很多人都稱呼李永吉是武神在世。

強大的軍隊,再加上強硬的作風,現在除了一些極個別的死硬守舊派,大多數的知識分子,尤其是那些在舊體制中不得志的秀才童生之類的年輕人,如今都希望進入到中華帝國的體制內,成為新的官員,從此走上美好的康莊大道上。

正因為如此,他們都在努力的學習新的官僚體系以及晉升制度,希望能夠抓住新朝初建,政體還不夠完善,官員還很少的這個特殊時期,一舉進入新的官僚體系,從此翻身做主把歌唱。

很顯然,這個機會其實很多,因為根據新下發的官職對照表以及官員晉升體系,新生的中華帝國看來也有不少官員實缺,只不過是秉承一種寧缺毋濫的姿態而已。

換言之,中華帝國的官員坑位其實很多,只不過以前知識分子大都不樂意加入這個體系,再加上這些坑位的要求比較高,除了少數的幸運兒是直接推薦當官,其他全部都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這個體系,而要是通不過考試呢,中華帝國寧可讓這個官位空著,也堅決不隨便找人填補空缺。

最后,大多數知識分子都決定重新學習。然后成功考試,畢竟就像他們很多人說的那樣,一朝天子一朝臣,時代變了,朝代鼎革了,他們也要跟著變,如果不變,就只能成為歷史塵埃。

對于知識分子的適應能力,那是一點也不可忽視的。想當年滿清滅亡明朝,知識分子都能立馬留辮子拍馬屁。現在好歹也是漢人當權,心理抵觸更低,所以大多數知識分子都決定跟隨新朝的旨意辦事。

畢竟相比其他考評來說,通過考試當官,還算公平,再說也沒有脫離科舉,身份也依舊很高,比如高中生就可以被稱之為大人,所以他們多少還算能接受的了。

比起知識分子的矯情。國債的推行就有些出乎意料的順利。

第一期的國債,是五年期的國債,推廣的形勢則是直接四處發布告,布告的形勢也都是統一的。

在布告中。不但說明了國債是什么東西,意義在哪里,到底有什么好處,同時也特別點名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帝陛下已經帶頭認購了一千五百萬國債。

按照布告中的說法,國債就是把百姓暫時不用的錢借過來,集中力量辦國家大事。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另外呢,過了五年之后,國家經濟更好了,有錢了,就可以把這些借來的國債再連本帶利還給老百姓,這叫與民同利!

所以說,認購國債,就是支援國家建設,就是忠君愛國,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就是跟國家與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國強則民富,民富則國強,這就是國債的意義!

本身國債的利息其實不低,加上宣傳鼓動的文字又都是深入淺出的白話文,大多數老百姓一看就懂,就算第一次不明白,多尋思一次也就明白了。

大家一想也是,國強才能民富,而且國家借錢是以稅收當抵押的,連皇帝陛下都認購了那么多,沒理由自己也不買吧。

這還是后來的百姓,至于精武軍早期起家的既得利益者,像那些大商人,精武軍軍屬,還有早期的工人家屬,他們大都因為精武軍的崛起而獲利不少,而這個時代的中國又很少有什么消費或者投資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筆積蓄,但也就是一筆積蓄而已。

現在看到國家發行國債,不但能賺錢,還能支援國家建設,跟皇帝陛下做一樣的事情,那自然都是踴躍購買。

實際上,國債是有額度的,一千五百萬兩而已,如果真的放開了賣,那早就被那些大商號給吞掉了,這還給其他人混什么?

因此,真正的國債,是給各個階層都留了一部分,爭取讓各個階層的人都能買一點,這也讓國債成為一種特殊的商品。

這跟另一個時空紅色中國剛開始發行國債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時候的紅色中國是真正的一窮二白,而在這個時空,雖然普通老百姓依舊窮困潦倒,但一些大商家卻是不缺錢的,至少不缺那么幾千兩銀子。

就這樣,你認購一百,我認購一千,一千五百萬的國債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其中超過七成都是被精武軍早期的既得利益者搶去,只有剩下的三成才是給了普通民眾。

當然,這不是故意給自己人特權,實際上是普通民眾購買力太低,看看實在不行,才重新賣給自己人的。

隨著國債的順利發行,再加上早就儲備好的紙鈔與銀元全部以帝國華元的形式成批量的面世,并通過軍隊、軍屬、工人、工人家屬還有官員跟官員家屬之手,直接進入到流通領域之后,立刻跟李永吉控制下的諸如糧食、食鹽、茶葉、布匹、綢緞等大宗商品掛鉤,并得到了積極相應。

這樣一來,帝國的新貨幣就跟市面上的商品順利交接,再加上中華帝國很多部門只認華元,所以金融市場上開始慢慢驅逐其他貨幣,并讓老百姓逐漸習慣使用這種貨幣。

毫無疑問,只要能繼續這樣穩定運行,把通貨膨脹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上,假以時日,不但帝國的經濟增長可以高速運轉,新華元在中國也必然可以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治地位,順利的完成金融改革!

到了那時,就是經濟真正可以實現高速騰飛的時代了!而一旦經濟穩定了,經濟好轉并騰飛了,政體也就自然會跟著適應過去,這就叫經濟決定政治!

李永吉相信,有自己強力把關,再加上金手指的加速跟調節,中華帝國的高速騰飛,不過是時間問題。(未完待續。。)

:、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