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一九章 夏末攻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一九章 夏末攻勢

第一一九章 夏末攻勢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6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書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莊不易←→

,高速全文字在線閱讀!

李永吉這次回青浦縣的時候比較高調,特意擺出提督的陣仗,又是鳴鑼開道,又是舉著回避肅靜的牌子,不但部隊官兵夾道警戒,縣城的衙役也提前站班,幫著維持秩序。

這么做,當然不是李永吉想耍威風,純粹是施壓,是給那個據說不知為何優越感很強的趙不群,還有薛煥、李鴻藻這幾個人施壓,所以說,他的這個陣仗完全沒有擺在青浦縣城里,而是擺在青浦軍校里。

再之后就簡單了,李永吉先去跟還在關禁閉李鴻藻的要了圣旨跟行頭,然后自己穿上黃馬褂,戴了雙眼花翎,這才全套行頭的出去跟趙不群見了下面。

別說,這個陣仗還真管用,至少趙不群一下子就矮了三節,再也不像一開始那樣趾高氣揚,動不動以提督大人的恩師自居了。

簡單的跟這個趙不群敘了下舊,茶還沒喝完一杯呢,忽然外面就急急忙忙竄進來一個小兵,開口就是十萬火急,張嘴就是緊急軍情。再之后,李永吉裝模作樣拿過小兵手中的緊急軍情看了看,先是詫異,然后就一臉的大驚失色,這才對趙不群搖搖頭,說什么軍務在身,改日再聚,恩師請自便。再再然后呢,不等對方說什么不妨事之類的客套話,李永吉就匆忙跟著那個小兵出了房門,一邊走還一邊叫喚著“來人”,看起來真的很像那么回事兒似的。

等李永吉出了房門。趙不群才反應了過來,看著依舊滾燙的茶水,他忽然嘆了口氣。好像真正明白了點什么。

這當然是演戲,到了李永吉這個地步,就算軍情再緊急,也不至于夸張成這個樣子,這完全是為了演給趙不群看的。

這個主意是王韜出的,原本李永吉不想這樣,甚至還覺得多此一舉。不過在王韜看來。這個事情卻相當重要,必須要認真對待。

因為趙不群再怎么微不足道。畢竟也曾經是李永吉的啟蒙恩師,或者說是發跡之前的唯一恩師,而中國人一向講究尊師重道,如今他第一次親自登門拜訪自己的學生。如果李永吉一點也不管,那別人都會說李永吉的不是。

如今李永吉隨著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正在開始自己說服自己的去接受李永吉,但如果你還是擺出一副什么都無所謂,或者藐視一切禮法的姿態,那這個大好局面就要喪失了。

中國人一向講求做事先做人,就是說不管你做了多少大事好事,如果你個人品德不行,那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對。因此,像這種尊師重道的事情,一個弄不好。就會成為李永吉個人的一個重大污點,這比什么藐視朝廷,圖謀造反之類的罪名要重的多,因為這直接關系你的人品,關系到你的道德修養,關系到你的氣度。

大家能接受一個造反的人。卻無法接受一個不尊師重道的人,因此。對趙不群這樣的人,不能來蠻橫,就得順著來。

趙不群不是要過來跟你講尊師么?那好,我就跟你講官威,就是要用你的品級,你的威風,利用朝廷的大義去壓他,讓對方自己知難而退,讓他自慚形穢,要讓對方自己產生差距感。

如果李永吉以提督之身擺出尊師重道,不忘舊情的態度,他還是不知道進退,死賴著不走,或者到處指手畫腳的話,那就不是李永吉的問題,而是他的問題了,到時候再發動輿論攻勢,別人就會說他趨炎附勢,而不是李永吉不重情誼。

實話說,李永吉對這種邏輯其實還是有些不能理解,不過重生到現在,他也知道這個時代的很多事情不能按照現代的法則去做,那么既然身為本時空同為讀書人的王韜這么說,那就姑且信他一回,先這么做看看吧。

效果貌似還不錯,至少這次之后,趙不群再也沒有過來糾纏,并基本消失在了李永吉的視線范圍內。

就這樣,薛煥的殺手锏就無聲無息的失去了作用,薛煥也再不能通過趙不群來對李永吉進行什么小動作,盡管如此,李永吉還是對薛煥相當客氣,并沒有把他怎么著,依舊是該怎么還怎么。

也就是說,大家見面還是笑哈哈,背后繼續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不深入接觸,也不深入得罪。當然,這個不得罪主要是薛煥不得罪李永吉,李永吉可是沒有絲毫的顧忌。

只有李鴻藻,心情是相當郁悶,不但被無視不說,還平白無故被關了一回,甚至找人說理都沒處說。

但是轉念一想,他又有些欣慰,因為不管怎么說,李永吉這也算是接了圣旨,而且接旨之后,他還真的要奉旨出兵了,這也算是完成了皇上的交代了。同時也表明一件事,那就是李永吉只是比較跋扈,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造反的意思,對這樣的人,只要順著來,估計就沒事兒。

要知道,在出京之前,李鴻藻曾經找人商量過這次行程的一些事,話題就主要集中在李永吉身上,其中甚至談到了萬一對方不奉詔,反而趁機造反怎么辦。

結論很簡單,如果李永吉造反,他這個欽差肯定要拿來祭旗,這也是為何大家都不愛去當這個欽差的最主要的原因,只不過這個原因大家都沒說出口罷了,要不然,宣旨欽差的差事也不會丟給他,要知道在以往,這可是個美差來著。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能保住一命,已經是萬幸了,也就是到了這時候,李鴻藻才徹底醒悟過來,并為自己之前的魯莽感到后悔。

李鴻藻這個人很有意思,之前是一派鐵骨錚錚,可一旦認識到錯誤。或者意識到危險,那也是能屈能伸。被放出來后,他立刻就去主動給李永吉賠不是。姿態放的很低,甚至有些有些獻媚了,這讓他自己都覺得奇怪,覺得自己怎么可能做出那番動作來。

不管如何,經過這件事之后,新來的欽差大臣跟兩江總督算是徹底站到李永吉一邊去了,再也不給李永吉添亂子。對于手底下官員的叫苦申訴是完全視而不見。

李永吉呢,似乎也是對這種好意投桃報李。或者說是對圣旨很滿意,總之他是真的在接旨之后就發兵救援了,而且一動就是全面發兵,一副興師動眾大打出手的樣子。

西歷八月二十日的時候。李永吉正式發起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夏末攻勢,其攻擊之犀利,組織之嚴密,行動之迅速,都是讓世人所瞠目結舌的。

首先,是暫代由第一步兵團擴軍而成的第一師統領周達,親自帶領第一師兩個主力團又一萬隨軍民兵,開始向常州進發,在這之前。李永吉已經通過無線電明著知會過李秀成,要他讓出常州,這樣大家還可以繼續愉快的做朋友。要不然就正式開片。

李秀成原本還想反悔一次,畢竟常州怎么說也是一座重鎮,想繼續拖延一下,來個以拖待變,不過當發現周達親自率領兩個團又一萬民兵過來之后,終于明白事不可為。畢竟常州此時都是一群殘兵敗將,根本擋不住對方。這才通過無線電給李永吉發了個明確的回復,然后開始主動退卻。

就這樣,到八月二十六的時候,常州不戰而下,重新回到官兵,或者說精武軍的手中,第一路,或者說西路進攻完美結束。

其次是第二路進攻,又稱作湖杭戰役,或者南路進攻。

湖州的情況跟常州不同,一直還在清軍的掌握之下,太平軍只是圍困住了湖州而已。

圍困湖州的太平軍將領是譚紹光,他雖然是一名猛將良將,不過他手底下的士兵多是臨時征召的青壯,戰斗經驗有限,打不了硬仗,而湖州守將趙景賢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華爾的洋槍隊也早在半個多月前就趕來救援,因此譚紹光對湖州一直是圍而不打。

這種不尷不尬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常州陷落,張威親率兩個主力團騎著自行車到來之后,才算徹底終結。

有感于對方實力強大,自己力不能敵,譚紹光也不做無畏的犧牲,在發現精武軍第二師第二團到來之后,就主動撤退,這樣一來,湖州之圍就算解了。

此后,張威跟洋槍隊合并一處,然后直接發兵攻打杭州。

其實這次攻擊杭州的行動,原本是沒有洋槍隊什么事兒的,不過華爾一直在爭取,非要跟著去,鬧的不行,甚至要求直接跟李永吉通話。

由于洋槍隊名義上不屬于精武軍序列,只接受李永吉私人指揮,所以張威只好同意了華爾的要求,接通了跟李永吉的無線電通話,讓華爾親自跟李永吉回報。

華爾也很珍惜這次機會,開始苦口婆心的勸說李永吉,跟他說為什么想繼續跟著精武軍攻打杭州。

在華爾看來,之前的湖州之戰根本就不能稱作戰斗,洋槍隊過來后就只是跟對方大眼瞪小眼,只是在對峙,根本沒打過,這完全不能鍛煉隊伍。

不過,對峙也有好處,那就是讓洋槍隊原本越來越懶散的習慣改正了不少,畢竟也是親臨前線,有鑒于此,華爾才要求再接再厲,繼續打一場硬仗,經過戰火鍛煉的洋槍隊,才能真正成熟起來。

對華爾的說法,李永吉也覺得有道理,而且據他所知,那只寧波出來的,由法國人、英國人還有印度人組成的叫常捷軍的雇傭兵此時也在杭州,讓洋槍隊去打常捷軍,洋人對洋人,怎么看都很有意思,所以也就同意了。

張威第二師兩個團跟華爾的洋槍隊兵進杭州,也是運氣好,居然發現杭州城的城防十分空虛,只有三千太平軍加兩百洋人的常捷軍守衛。

原來,李世賢把杭州打下來之后,自信心爆棚,不知道從哪聽說李永吉此刻正在平湖縣,身邊兵力空虛,就想打一個突擊。于是。他留下三千老弱外加常捷軍防守杭州,自己親率兩萬大軍直奔嘉興平湖,想一下子打死或者活捉李永吉。這樣整個精武軍就不攻自破。

先不說李世賢得到的消息可靠與否,也不說李永吉早就回了青浦縣,單說張威率軍來到杭州后,一開始還以為有詐,只是一個勁的立下營寨防守,然后仔細觀察對方,尋找對方的漏洞。

要知道。張威的部隊沒有重炮,強攻杭州這樣的城市必然損失慘重。而精武軍一向講究機動與火力,講究在運動中殲敵,不求一城一池的得失,所以他只是圍而不打。務求謹慎。

可是,當聽到李世賢的主力在平湖大敗的無線電通報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看錯了,對方是真的虛弱無力,并不是在使詐。

這下子,張威就不跟你玩客氣了,立刻就開炮轟城。

盡管這兩個團用的都是82毫米迫擊炮,打城墻或許不行,但炸城頭上的人還是沒問題的。

迫擊炮轟炸的同時。精武軍的士兵也散開來,不停的用夏普斯步槍向城頭射擊,讓城頭上的人根本就不敢露頭。

就在這時。華爾挺身而出,親自帶隊沖鋒,整個洋槍隊二百人也在主帥的帶動下發一聲吼,在精武軍強大的火力掩護下,扛著云梯就向護城河沖去。

這些白人水手為主的人倒也生猛,把槍背在身后。肩上扛著云梯,到河邊把云梯往護城河一搭。然后就開始鋪木板,釘木樁,準備搭建一個簡易的浮橋。

期間守軍不是沒有嘗試阻攔,可剛一露頭就被護城河邊的精武軍用夏普斯步槍精準的射中。精武軍足足有兩個團,七千多人,幾乎人手一槍,而且都是兼具射速、精準與射擊距離的后裝線膛槍,城頭上則只有三千老弱太平軍,用的都是大刀長矛弓箭,只有那兩百不到的常捷軍有火器,但用的還是前裝槍,無論射程、射速、精準度還是火力密度,壓根無法跟精武軍比。

也就是說,城頭守軍反而被精武軍的火力完全壓制,根本就無法對渡河作業的洋槍隊做出什么反應。

眼看這樣下去不行,常捷軍的人也很沒有骨氣,看到洋槍隊的人已經把浮橋搭好,開始繼續扛著云梯嗷嗷叫的沖向城墻后,他們果斷豎起了白旗,表示投降了。

最能打的常捷軍都投降了,剩下的太平軍也沒了士氣,也跟著扔下武器,投降了事。

杭州就這樣陷落,至于李世賢的主力軍,則是另外一種遭遇。

李世賢倒是順利的來到了嘉興,然后留下一支三千人的兵馬看住嘉興城,自己則率主力直接奔襲平湖縣。不過他沒有在這里遇到李永吉,他遇到的是在平湖縣集訓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是隸屬于海軍的陸戰部隊,主要人員以莫家村等周圍幾個漁村的村民為主,使用的都是夏普斯步槍,至于這支部隊的骨干與教官,則是原先因為種種原因留下的原精武軍警衛營的人。

李永吉組建這支部隊的初衷,就是加強海軍的登陸作戰能力,沒想到第一場仗不是登陸作戰,而是防守反擊。

雖然海軍陸戰隊沒有什么火炮,只有一些擲彈筒,但夏普斯步槍也是相當優秀的武器,而且這些漁民彪悍異常,加上訓練時日還少,所以所謂的防守,其實就是對攻。

面對李世賢的部隊,海軍陸戰隊的人直接一窩蜂的呈散兵式的攻過來,然后就地尋找掩體,開始了自由射擊。

得力于夏普斯步槍的性能,這種散兵射擊效果顯著,噼里啪啦一頓響,讓還沒受過多少防射擊訓練,依然是聚成一團的李世賢大軍混亂無比。再加上擲彈筒也剛好到了最遠射擊距離,而對方聚成一團,海軍陸戰隊此時也不用管什么準頭,只需要用最遠距離模式,向著對方投射過去就行

面對火槍的秘籍攢射與擲彈筒的密集轟炸,最應該做的就是散開陣型,或者就地臥倒,但李世賢的這些人以前都是打慣了冷兵器,就算打火器,也是站直了打,從來沒臥倒這一說,因此這剛一接仗,混亂中自己就先死傷了三四百。

一下死了這么多人,卻根本看不到對方的影子,特別是他們把擲彈筒當成了重炮,害怕的不行,整個隊伍的士氣一下就落了下來。看到這里,李世賢又下令撤退,隊伍就亂哄哄的往后撤,這時候呢,海軍陸戰隊的人看出便宜,自發的開始了沖鋒。

李世賢的部隊本來就在后撤,看到對方沖鋒,心膽局喪,撤退成了潰退,一路被海軍陸戰隊那群漁民好像趕鴨子似的打散,隊伍最終十不存一,李世賢自己倒是運氣好,趁亂化裝成平民逃出去了。

這樣一來,第二路的湖杭戰役就算是結束了,雖然有點小意外,但就結果而言,卻也相當不錯,而且戰果最顯赫。

最后就是第三路,也就是北路進攻了。

就在周達慢悠悠的兵不血刃的收復常州,張威挺進湖州,轉進杭州的時候,常熟的王三武也沒閑著,趁勢發起了一波更加精彩的進攻。

王三武膽子比較大,一次性就兵分兩路,一路由江云率領一個主力團的步兵外加三千民兵,大張旗鼓的進攻江陰;另外一路則由王三武親自率領,由一個團的自行車步兵加一個團的騎兵,在美國人的幫助下,乘商船渡過長江,趁夜奇襲南通。

由于南通守軍本就不多,被王三武趁夜間派敢死隊用繩索攀城而上,然后里應外合一舉而下。此后,他留下一個營看守南通這個重要后路,繼續率兵狂飆猛進,七日間連下泰州與揚州,把正在攻打淮安的太平軍與常勝軍的后路給截斷了。

這下子,太平軍跟常勝軍就著了慌,可是淮安攻略正在緊要關頭,眼看就能攻下來,這時候撤退有些可惜了,或者說,主要是常勝軍的人不樂意撤退,因為撤退就意味著失敗,就意味著不能破城后大搶特搶。

最后太平軍主帥李容發跟常勝軍首腦戈登一合計,最終還是決定立刻回師打揚州,至于淮安,打下打不下來已經不重要了,后路被斷才是要命的。

就這樣,十三日后,二百人的常勝軍外加兩萬人的太平軍,一路輕裝的撤到揚州城下,與以逸待勞的王三武一個主力團加一個騎兵團對峙起來。

對峙期間,白人為主的常勝軍還曾經自不量力的試探進攻了一次,結果剛開了兩炮,王三武就用迫擊炮一頓狂轟濫炸,不但把常勝軍僅有的兩門6磅炮給炸成了零碎,還順帶炸死炸傷了六十多人,讓本來只有兩百來人的常勝軍損失慘重,差點就沒了建制。

這是常勝軍成軍以來的第一次重大人員損失,就結果而言,比面對張威的常捷軍還要倒霉。

眼看打又打不過,跑又跑不了,常勝軍倒是光棍,直接投降了事,太平軍就不行了,沒有命令的情況下,他們是絕對不敢投降的。

就這樣,雙方干脆就那么對峙下去,在這過程中,王三武一直掌握著主動,也就是說打或者不打,都是他說了算。

到了這個時候,終于知道前線情況的李秀成坐不住了,連續打電話過來,要求李永吉放李容發一馬,并說他已經讓出了常州,做人不能不講信用,你要繼續這樣,大家以后還能不能繼續好好的合作做生意了。

最終,李永吉決定放李容發這支隊伍一馬,讓王三武放開一條路,讓李容發等人離開,但必須放下武器,還有一切輜重糧草,人可以走,東西必須留下。

就這樣,李永吉三路大軍齊出,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重大勝利,可說勢如破竹,無可抵擋,而之前太平軍辛辛苦苦打出來的氣勢與優勢,也在精武軍這次出兵后,徹底的冰消瓦解。

到了這個時候,精武軍的力量終于徹底的得到了世人的認可,再也不像過去那樣,只是道聽途說跟半信半疑了。(未完待續)

的鄰居:、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