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零四章 家族聯盟與菜籃子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零四章 家族聯盟與菜籃子計劃

第一零四章 家族聯盟與菜籃子計劃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李永吉原本的計劃,是在青浦縣城逗留三天,跟家人敘一下親情,簡單的聽聽家族企業的運營情況,然后就回養心居大營,會見早就等在那的洋商代表團,正式的跟他們就對外貿易問題談一談。》頂點》小說

誰知道僅僅過了半天,剛剛跟家里人把關系弄的熟絡了點,剛剛享受了點家庭的溫暖,就不得不應付接踵而至的各種拜見。

來拜見的人,大都是附近的商賈士紳或者自家親戚,他們在得到自己回青浦縣之后,立刻就不約而同的趕過來求見。

由于來的人太多,導致把青浦縣的李家大宅給圍了個水泄不通,以至于李永吉的警衛營還有李家的安保營,也就是安全保衛處的人都因此緊張了起來,來了個全面戒嚴。

原本李永吉是想一個也不見的,不過自己老媽卻說還是見幾個人比較好,這些人大都是自己的親戚,一概不見,總會讓人說閑話。

對于老媽的這種想法,李永吉其實是不認可的,覺得她那種想法還是以前那種不得罪人的想法。如今他身居高位,手握重兵,根本不怕這種事兒,不過既然她要求了,為了讓她高興,也就挑選著見了見。

其實能趕過來求見李永吉的,大都有點自知之明,要么以前跟李永吉有點淵源,要么就是親戚關系比較近,走動的比較勤。如果是那種平時不來往的親戚或者關系不熟的外人,是斷然不敢貿然求見的。李永吉如今身份不同,你就算上門求見,也得有點身份或者有點依仗才行。

李永吉第一批見的人,并不是自己的各種親戚,而是當初在自己起家時候認識的那批對自己很有幫助的人。

比如當初把養心居賣給李永吉的錦繡坊本地掌柜齊宏魁,最早跟李永吉的中信錢莊合作的廣豐號的沈精白等人,這些人都是他第一批接見的。

這不見不知道,一見嚇一跳,真等見了面,說上了話,才知道原來這批人如今跟自己家的關系已經熟到了十分親密的地步。

比如沈精白,不說他的遠房堂哥沈世明目前還是中信錢莊的掌柜,就說沈精白自己,據說他的女兒已經跟自己的大哥李永昌定了親,等過了今年,他女兒滿十四歲之后,自家大哥就要迎娶沈家的女兒當正妻。

還有齊宏魁,他目前已經跳槽到戴夢得珠寶工作,他的兒子正跟著李永昌當跟班,他的女兒也跟自家大哥定了親,明年的時候會一并迎娶過來,給李永昌當妾。

也就是說,等過了年,沈家跟齊家就跟自己是親戚了。

“行啊你。”事后李永吉打趣自己的哥哥,“不聲不響的,這又是娶妻又是娶妾,艷福不淺啊。”

“什么艷福不淺。”李永昌苦笑著搖搖頭,“這還不都是爹爹安排的,沒辦法,誰讓你平時太忙,又不敢拿這些事兒打擾你,只能推我出來了。嗯,這其實是爹爹在拉外援,是他的一種平衡之術。”

“拉外援?平衡之術?什么意思?”

“這說來就話長了,你且聽我慢慢說。”

原來,李家雖然在青浦縣是個小門小戶,但那說的只是李正祥,如果說李王氏,也就是李永吉老娘家的話,那可絕對不是什么小門小戶,而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大家族。

這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原來李永吉的外公王天重有兄弟姐妹十三個,其中王天重排行老七,他的其他幾個兄弟姐妹都活的好好的,而且也都開枝散葉,族人遍布整個松江府全境,尤其以在松江府居多,但基本都是混跡市井。

外公王天重有一女二子,一女自然是李永吉的老媽,二兒子據說早年負氣離家出走,至今沒有消息,三兒子王三武目前已經是精武軍的頂梁柱之一。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外公的這些兄弟中間,外公不但是老婆最少,只有一個,也是孩子最少的,只有三個。而他的那幾個兄弟,不但大都有妻有妾,而且大都特能生。其中他那個六姥爺,居然有六個老婆,十八個孩子,這十八個孩子又散出去不知道多少人……

實際上別說李永吉自己,就連王天重也算不清他有多少親戚,真要算,還得找族譜一一對照,只不過呢,王天重平時窮的時候,大家都不怎么來往,一旦他闊氣了,那這些親戚就一窩蜂的冒出來。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勢利,不過仔細一想也不能怪大家,實在是環境所迫。畢竟如今大家過日子都挺難,這時代的交通跟通信手段又特簡陋,連大戶人家平時出趟遠門走個親戚都要大費周折,更不用說他們這些小門小戶的人家了。

可以這么說,外面等著拜見李永吉的人群,目前有一大半都是王家的親戚,而且基本都是受過永吉基金扶持過的人。能受這個基金扶持的,要么是跟王天重關系比較親近,要么就是王家里比較有能耐的,否則王天重是不會輕易把這筆無息貸款放出去的。

這可是無息貸款,在這個時代,可是被當做施大恩的行為,跟借錢沒兩樣了,不是關系好的,誰會輕易借錢給你?所以說,從這個角度看,那些沒受過基金扶持的人,根本還沒資格過來拜見。

怎么說呢,這些王家的親戚可能大都一直生活在市井底層,根本不是什么書香門第,因此臉皮比較厚,也更懂團結抱團的威力,求起人來毫不含糊,順桿爬攀關系的手段也是簡單直接,勢利眼的處事原則更讓他們知道順應時勢,知道跟誰走才能得到最大的好處。

正因為如此,因此自從李永吉發跡后,連帶自己外公一家也跟著抖了起來,所帶來的第一個影響就是,王天重在一片呼聲中接管了王家的祠堂與族譜,并接任了王家的族長。

從此以后,王家的人哪怕出了五服,只要還要靠王家幫襯或者曾經幫襯過,就都得聽族長王天重的話,任何違逆行為,都要受到家法的嚴懲!

據說王家的家法可是厲害,輕則鞭笞,重則處死,甚至連浸豬籠,騎木驢之類的法子都有,處罰的花樣簡直比官府還多,威懾力也更強。

這也讓李永吉明白到,為啥這些遠房親戚每個月光上繳的份子錢就能達到八十萬,又為啥他們能在李家沒刻意出手的時候,這么快的壟斷各行各業,實在是這些人太多了。

平時這些人可能不顯眼,而且因為大都出身市井,有比較分散,力量看著也不強,可一旦有個強力的領頭羊帶著,用族權與金錢把他們重新凝結在一起,那么聚沙成塔,他們立刻就能成為一股強大的勢力!

這股力量太大了,以至于李永吉的老爸李正祥都開始暗自忌憚。

李永昌還說了,自家老爸李正祥私下跟他說,王家的勢力最近是越來越大,雖然這也是好事兒,不過長久下去讓他們一家獨大也不好,所以要平衡一下。

最近他已經悄悄地派人回了徽州老家,去召集老家那里的親戚,據說他是打算把那些能沾親帶故,并且樂意來這邊干的親戚都接過來,讓李家的人也增加一點人數,不能繼續讓王家人在這里一家獨大。

可惜,李家的家族不算大族,就算把老家的親戚都弄來,人數方面估計也沒法跟本地的王家比,王家的人太能生了!

因此李正祥在這么做的同時,就開始拉外援,不但把自己的女婿,也就是林光耀給動員起來,讓林光耀繼續深挖自家的親屬過來幫忙,而且還把主意打在自己的大兒子身上。

就這樣,李正祥親自做主,讓李永昌跟沈精白的女兒定了親,明年就迎娶。沈家在本地也是個大戶人家,就實力來說,比王家的人只強不弱,跟沈家結交,等于是跟本地大戶沈家結了盟。

此外,他還跟齊宏魁商量,讓齊宏魁的女兒給李永昌做妾,這樣等于把在蘇州府很有人脈的齊家也綁了過來。齊宏魁雖然在這里不顯眼,但他家在蘇州吳縣也是個大家族,如果召集過來,也是一大助力。

順便的,齊宏魁以前打工的地方錦繡坊,真正東家蘇家據說也在跟李正祥打的火熱,據說是打算讓他們的一個女兒過來給李永昌當妾。

其實這些人原本是想跟李永吉定親的,可惜李永吉年齡太小,而且因為威勢日隆,李正祥就算身為父親,也不敢擅自做主,而且他覺得李永吉將來的身份必定貴不可言,此時太早定親也不合適,所以對那些過來想跟李永吉定親的,他都是一概推脫。

李永昌說,爹爹的這些做法,其實也得到了外公王天重的認可,他也覺得只是王家一家獨大不好,早晚要出事。因此平時王天重不但加強了對王家人的內部管理,而且也幫著李正祥把各方的人弄過來幫襯,并且最近也開始把永吉基金往那些人身上傾斜。

按照王天重的說法,一家獨大,是自取滅亡,只有多家聯合,以血脈的關系搞家族聯盟,勁兒往一起用,那才能長長久久。

聽了這個,李永吉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也是不能小看啊。看看自己的老爹跟外公,平時看起來都挺無害,誰知道不聲不響的居然就聯起手來搞了這么大一個家族聯盟出來。

其實對這種靠血脈親情聯系起來的家族聯盟,李永吉本身本身也挺矛盾,既覺得挺有用,又覺得很麻煩。

說白了,這些親戚搞的東西,加在一起就是活生生的日式財閥,或者說是美式財團,這種經濟體在初期或許很有用,但之后一個弄不好,這個家族聯盟很可能會在將來變成一個尾大不掉的大毒瘤。

不過就目前來說,也沒必要太早擔心這些,財閥經濟也未必就純粹是壞處,關鍵還是看如何管理。

李永吉想過了,草創期間就讓他們先自己折騰,等以后成了氣候,就干脆立個法,把規矩立起來,來個親戚犯法絕不姑息就行。

既然是這個情況,那不管是為了照顧自己老爸也好,還是混個臉熟也罷,李永吉也只好繼續按照李永昌給的名單,挨個或者一起接見這些對自己很有幫助的各方親戚。

真見了面,聊過天,接觸之后李永吉才發現,原來這些親戚搞的小生意對自己的幫助還真是大。

其實像販茶、私鹽這些東西,大都是親戚中的一兩家大戶通吃,畢竟他們有足夠的人脈跟經驗,缺乏的只是資金跟政治支持。有了李永吉的資金扶持以及精武軍當靠山,這些人就算不用巧取豪奪,只憑著正當競爭,就能完敗之前的商家,畢竟這些王家的人做生意,可都是一點稅也不上的。

但是,大多數的王家親戚,都是小門小戶,所做的也都是小本生意,因此像販茶跟私鹽這些大買賣,他們是不熟悉,也沒能力做,因此都是把之前自己就在做的事情做大。

比如原先當車夫的,就開了個車行,原先在賭場當打手的,就干脆自己開了個賭場,原先給人織布的,就自己雇人開織機房,原先賣豬肉的,就自己收豬開屠宰場。

而這些人開了營生后,大都直接把產品跟服務賣給李家。比如精武軍的日常消耗,雖然服裝跟武器都是李永吉從現代采購,可在飲食方面,都是在這里采購。

像精武軍平時吃的雞蛋,豬肉,蔬菜,甚至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都被王家的親戚給包圓了,精武軍的采購處在采購這些東西的時候,也基本優先向這些人發訂單。

可以說只是精武軍自己的日常消費,就養活了王家這大大小小上百個親戚。

李永吉平時不太在意這方面,他卻不知道,精武軍日常的消費可是個天文數字,畢竟李永吉給的待遇太好了。

從某種程度說,李永吉給精武軍官兵提供的各種福利待遇,特別是伙食上,是他們自己月薪的好幾倍,甚至十幾倍!單純從吃喝上,就算青浦縣的地主也只能是羨慕的份!

毫不客氣的說,李永吉目前這兩萬精武軍,單純看日常的飲食消耗的話,要是算成錢,可以養活至少三十萬綠營兵!

這讓李永吉靈機一動,覺得可以把這個優勢繼續發展下去,以賺便宜或者特別關照的方式,推廣自己的菜籃子計劃。

于是,對話很快就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啊呀,原來我們軍中平時吃的魚都是十三姨您提供的啊,那可真好。什么?這營生不好干?賺不到幾個錢?哎呀呀,不是我說,你們那種挨家挨戶收魚的營生落伍了,不如這樣,你們自己開池塘養魚吧。

你看,我這里有一種西洋進口的大口鯰魚,生長快,病害少,哪怕是渾水也能活的好好的,最關鍵是養好了畝產可以過萬斤!

你沒聽錯,真的可以畝產萬斤魚,我還能騙你么?不過這魚太能吃,而且愛吃肉跟血,你們最好用池塘單養,別放養,要不然其他魚可就完蛋了,所以旁邊最好再開個養雞場或者養豬場,這樣那些豬血啊雞腸子之類的下腳料就可以喂魚了。

那,說起這個,我這有一種從英國進口的大白豬,養個半年就能開宰,比咱本地的豬長的快多了。這豬不但長得快,肉也好吃,而且飼料也容易搞。回頭我給你提供點小豬仔,你們再按照我提供的方法養,保證賺大錢。跟你說,我們精武軍以后要大擴軍,以后要大量購買豬肉,我是看在咱們是親戚,才提前跟你說,一般人我可不告訴啊。

什么?你們不會養豬?不會可以學啊,這又不難。啊?不想養?家里人太少?養不過來?那沒辦法了,這養豬的生意我只能先給十二舅了。

不過不要緊,你們還可以養雞,養雞總行了吧?養雞可以試一試?那就好,其實我這里還有一種西洋進口的白羽雞,這是一種肉食雞,三個月就可以成熟,你們可以弄個養雞場,專門給我們供應雞肉,你養多少,我收多少,保證現款交易。除此之外,我這里還有好幾種蛋雞,什么星雜579,京白823之類的,都特能生蛋,我們對雞蛋的需求可是很大的。

你們可以同時養雞養魚,到時候雞腸子可以喂魚,雞肉跟雞蛋賣給我們,再加上養魚的收獲,我跟你說哈,你們聽我的,不用一年,你們家就要奔小康,要不了三年,你們就能闊起來了。”

就這樣,李永吉用類似的話術,向自己的親戚不斷推銷現代流行的豬牛羊以及雞鴨魚等家畜家禽,并以軍購為保障,讓他們安心的搞養殖業。

李永吉還對他們說,以后搞養殖業,可以優先獲得永吉基金的無息貸款扶持,也就是說只要你們愿意搞養殖,就可以得到資金、技術、幼崽幼苗,統一收購甚至武裝保護等各方面的支持,你們只要安心領回去根據資料上記錄的方法養就可以了,其他的一切都不是問題。

除了養殖業,李永吉還大力向人推廣種植業,不過種植業不像養殖業那么可以立竿見影,所以還需要等今年秋收的時候,讓他們見到自己試驗田里的成果之后再說。

李永吉想過了,既然以親屬為紐帶的財閥經濟已經不可避免,那不如就因勢利導,讓他們變的更有利于自己才是。

像這些現代改良品的推廣,如果是正常推廣,以清朝人的保守,他們恐怕是不干的,但如果以利益為誘導,以我是看在親戚面子上特別照顧你當借口,那他們接受起來就容易的多。

這樣一來,等他們在養殖以及種植上有了顯著的成果,成了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自然就會讓周圍的人眼紅,那時候再大規模的推廣,就容易多了。

李永吉覺得,以目前的情況,與其先搞什么工業化,真不如先把第一產業搞上去,而種植業跟養殖業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大家的吃飯問題。

他相信,只要靠這些現代改良品解決了大家的吃飯問題,那必然是天下歸心,啥祥瑞也比不過這些啊。到時候恐怕就算自己不去打別人,光靠著這種民心所向,他也早晚可以席卷天下!

“哎呀呀!”李永吉事后拍了拍額頭,“為啥我沒一早就想到這個呢?失策,失策!浪費了時間,浪費了時間啊!”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