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四五零章 俘虜暴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五零章 俘虜暴動

第四五零章 俘虜暴動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0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超過萬名書友共聚,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俘虜的大規模暴動,是任何人都沒想到的,包括這起暴動的策劃者們。

毫無疑問,這場暴動的起因,是自救會的煽動,但自救會原本的目的,只是為了進行一場烈度可控的大規模抗議,給中國人與聯盟軍施壓,以讓少數的軍官們能獲得自由,返回合眾國。

前文說過,由于聯邦軍俘虜的階層不同,訴求不同,加上中國人對俘虜的待遇相當不錯,如果除去尊嚴自由等感情因素外,單純在物質待遇方面甚至還超過了當兵與做工,所以底層俘虜其實是不想回去的。

也就是說,對于那些俘虜中的軍官階層來說,他們的心思很單純,就是想用大規模抗議的方法對中國人施壓,要求他們趕緊放他們回去,給與那些軍官以自由。

但是對于俘虜中的基層士兵階層來說,他們的心思比較矛盾了,因為他們一方面想繼續獲得中國遠征軍給的那些工作跟待遇,一方面又想獲得一份尊嚴的人身自由,所以他們的訴求,就只是獲得自由,但同時還不能丟掉工作,并改變自己的待遇。

說白了,這就是地位的不同,導致不同人的訴求差異了。

對那些俘虜中的軍官們來說,他們既然能在聯邦軍中當上軍官,那就說明學歷不錯,最差也得是上過小學的。

而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不管南方美國還是北方美國,教育體系還相當不完善,公立學校很少,主要都是私立學校。在知識的獲取方面,家庭教育相當普遍。

在這個時期,在美國你要是能上過小學并且順利畢業的,就可以自稱是知識分子了,這樣的一個人。在美國就算是一個人才了,稍微混一混,就能混個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

比如林肯總統,這家伙的學歷就很低,嚴格的說,他就是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家伙。由于從小家境貧寒。他在25歲之前,根本沒有一個固定職業,都是四處謀生打零工而已。他后來能那么有出息,還是他自己肯努力,一直自學不休。加上一點點運氣,才能一飛沖天。

其實像林肯這樣從底層爬上去的人,在此時的美國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因為很多窮人在小時候最多也就是接受父母或者鄰居親戚的啟蒙教育,或者好點的能在村辦或者鎮辦小學接受啟蒙,加上生活所迫,從小就要干活貼補家用,很難有繼續學習的機會跟動力。

反倒是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從小就衣食無憂,可以獲得最好的教育,長大后也很容易借助父母親戚的資源爬上高位。最終獲得不錯的成就。

比如約瑟夫.約翰斯頓,就是這種典型的名門子弟,他的發跡之路,也是典型的富二代模式。

從這方面看,其實此時的美國,不管南方還是北方。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相當不重視的,教育支出就政府的財政支出比例來說。甚至還不如滿清,以至于美國的公立學校相當少。大部分都是私人學校,比如哈佛學院,也就是后來的哈佛大學,就是純粹的私人學校。

只不過呢,因為過去的美國比滿清在整體上更富裕一些,整個社會都早早進入了近代社會,加上人口少的多,人均生產力跟資源也多,所以才感覺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有知識,但那只不過是個錯覺罷了,并不能說美國對教育的注重程度也超過了滿清。

如果美國政府能以當初滿清政府對教育的態度大力投資教育,那么效果肯定會更好。

滿清之所以看起來文盲率很高,根本上還是整體資源有限,國家的人口過多,加上政府的施政效率過低,還有*、社會環境,文化差異,不注重科學等諸多因素,才讓外國人覺得中國人不重視教育,其實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滿清再落后,那也是整體落后,是體制的落后。但是如果單純說國家對知識分子的重視的話,美國是比不了的。

別的不說,如果把知識分子以讀過十年書為標準來劃分,那么中國人的知識分子數量不但遠超美國,甚至還超過英國。

另外一個,中國人里面,知識分子的公平性方面也更好,窮人讀書并不難,讀書人做官的成功率也更大,畢竟科舉制度哪怕再落后,比此時的歐洲門第制度也好的多,而在歐洲,此時就算你有知識有文化,如果沒有顯赫的門閥背景,通常也是很難做官的。

美國雖然不像歐洲那樣過于注重門第,不太講究什么貴族風,但畢竟是秉承西方文明,所以能上的起學的,擁有豐富知識的所謂知識分子,在社會上就肯定受到尊重,而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八成都是家里有錢的中產,只有兩成是從底層爬上去的窮人。

但不管你怎么上的學,只要能讀書看報,能寫會算,成為一個所謂的知識分子,在美國社會就不愁找不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因為最差你也可以去當老師。

而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后,不管南方還是北方,原先的職業軍隊因為人數太少,根本無法應對大規模的戰事,所以后來的主力都是征召兵,或者說是動員兵。

經過動員,士兵可以迅速擴充,對學歷也沒啥要求,但軍官就不同了,必須有一定學歷才能勝任,因為當軍官的話,最起碼你要認字,能讀懂上面寫的軍事命令。

別以為這個認字的條件很簡單,就算英文容易學,也是需要花費時間跟精力的,但在這個時代,大多數美國底層民眾是沒那個時間跟精力的,很多人只能讀懂一兩句話,會寫自己的名字罷了,而這種程度的認字,是不可能當軍官的。要當軍官。起碼也得能全盤讀懂《獨立宣言》才可以。

所以說,不管南方的聯盟軍還是北方的聯邦軍,尉級軍官以上的,幾乎全是能讀懂《獨立宣言》,且會基本加減乘除的知識分子來充當。這樣的人,正常來說在此時的美國社會不會過不下去,畢竟都是人才啊。

不過,就算是這樣,美國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也不樂意當兵,畢竟只要你會認字。會算術,是個知識分子,就有太多工作可以干了,干什么都比當兵強,所以他們總是變著花樣的逃避兵役。

南方就不說了。北方么,要不是林肯下了強制命令,搞了個強制義務兵役制,他根本就無法獲得足夠的基層軍官。

總之,在聯邦軍中,能當上軍官的,絕對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中產階級,這些人雖然也喜歡工作賺錢。但必須是在擁有自由的情況下有尊嚴的賺錢,而不是被當做一個俘虜,強迫著去工作。哪怕這個工作的收入不菲,遠遠超過他們過去當老師或者當軍官的收入。

這其實也可以理解,這人一旦讀過書,眼界跟要求就高了,再讓他們去干伐木或者挖礦之類的苦力活,哪怕薪水高呢。肯定也不樂意去做,更何況還是以俘虜的身份。被強迫著去做。

總之,對俘虜中的軍官階層來說。中國人給的高額工錢對他們吸引力不大,他們渴望自由的**也更強烈,是最想擺脫俘虜身份,恢復自由之身的一批人。

但是,對那些普通士兵來說,他們就不一樣了,中國人給他們的工作雖然也是苦力活,但給的待遇相當豐厚,豐厚到比美國很多中產的收入還高的多。

按照那些普通俘虜士兵的計算,在中國人這里當俘虜干活一個月,哪怕是最簡單的伐木工呢,一個月的收入也能媲美讓人尊敬的見習醫生,不用半年,這個收入就能在費城買一套房子!

而且,中國人不但薪水給的多給的足,作為俘虜,他們還包吃住,生病了還給治病,甚至某些在他們看來是絕癥的病癥,比如流感,瘧疾,中國人也能毫不吝嗇的給出價格高昂的特效藥,為他們每一個人細心治療。

這么好的待遇,全美國就找不到一個,所以這些底層俘虜都相當知足。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也是當俘虜,是沒有人身自由,且不能跟家人分享的,這在感情上就有些不能接受。

所以,這些基層俘虜兵,他們肯加入自救會,目的只是想獲得一個自由的身份,然后再以自由民的身份繼續給中國人干活,最好是能把家人也接過來。

雖然俘虜中的軍官跟士兵這兩個不同階級的訴求不同,但因為都想獲得自由,所以之前還能聯合在一起,這也是自救會能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根本原因。

本來,自救會的首腦,也就是所謂的喬治老爹,是想等到了孟菲斯,接觸到更多的同伴,發展更多會員之后再行動,這樣不但規模更大,影響更大,而且因為有聯盟的人在,應該效果會更好。

換言之,喬治老爹是想辦一個可控的示威抗議,并不是想搞暴動。

但是情況的發展卻出乎了他的意料,或者說,實際操作的時候,整個事情就失控了。

原來,孟菲斯雖然是個大城,但也無法一下子容納外來的五十萬俘虜,所以當初為了能順利收容這些俘虜,聯盟軍跟遠征軍是在孟菲斯的郊外另外建設了五個俘虜營,每個俘虜營都可以容納十萬人。

五個俘虜營以五角星一樣的方式互相連接,外圍則是聯盟軍田納西軍團的營地、密西西比河軍團的營地以及中華遠征軍的營地。

也就是說,聯盟軍跟遠征軍,是呈現三個方向包圍俘虜營,以防止突發事情。

本來一切還好,但因為遠征軍忙著撤退的事情,就不再要求俘虜去挖礦跟砍伐樹木了,而俘虜營里面是實行按勞分配,或者說是計件工,所以不干活呢,就沒有高額的薪水,且伙食待遇方面也因此下降了很多,只維持了一個餓不死的狀態。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些聯邦軍自從成為俘虜后,過的日子其實比過去好的太多。但現在忽然失去了這一切,待遇一下變差了,哪怕只是恢復到他們在聯邦軍當兵時期的伙食標準,也是讓人懊惱非常。

偏偏這時候他們又沒活干了,大家整天呆在俘虜營中閑的發慌。自然而然的就互相串聯互相抱怨,慢慢的,各種謠言就傳播開來。

其中殺傷力最大,傳播也最廣的謠言,就是他們認為,中國人之所以現在這樣做。是打算把他們交給聯盟軍,也就是南方佬的手中,而南方佬打算把他們當奴隸或者炮灰去使喚。

這些傳言說的有鼻子有眼,不但俘虜中的軍官階層慌了神,下層士兵更是慌了起來。

美國內戰期間。別看南北雙方都是同胞,但這時期根本沒什么善待俘虜的條款,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對抓到的俘虜都是相當苛刻,虐待俘虜相當普遍。

而且,當初為了增加己方的軍心士氣,減少大家投降的**,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當初都極力渲染對方的邪惡,宣傳他們對俘虜的虐待。

比如在北方的聯邦軍中,宣傳人員就極力向下面人灌輸一個思想。那就是別投降,別當俘虜,一旦當了南方佬的俘虜,不但要遭受虐待,而且還要被當成奴隸,跟黑奴一起勞作。

這個說法在北方社會相當有市場。畢竟在六十年代,白奴這個詞還沒有完全消失。白人奴隸雖然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而南方是眾所周知的蓄奴主義者。被南方人抓去當俘虜,然后變成奴隸,跟黑奴一起勞作,甚至可能還要跟黑奴吃住在一起,也就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

另外,關于南方軍虐待俘虜的傳說,也甚囂塵上,所以這些聯邦軍的俘虜不介意當中國人的俘虜,哪怕中國人是外來侵略者呢,但卻絕對不愿意當南方同胞的俘虜!

如果只是自發的討論,還沒什么,但問題是,俘虜營中已經有都大量的自救會成員,這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組織,再加上看管方面又比較松,所以最終讓這些人組織起來,搞起了一個聲勢浩大的暴動。

這場暴動一開始只是幾個自救會的人在發表演說,然后說啊說的,似乎觸動了大家的某個心神,結果群情激昂,然后人群越聚越多,最終成為一個規模達十萬人以上的大團隊。

人一多,膽就壯,這些人先開始打砸俘虜營的設施,然后就開始沖撞俘虜營的護欄跟圍墻,并與看守這里的聯盟軍士兵發生了沖突。

沒錯,就是聯盟軍士兵,因為這個俘虜營是由遠征軍士兵與聯盟軍共同看管的,大家分守一方,本來是為了減輕遠征軍的壓力,但現在卻成了一個隱患。

結果就是,大家不敢去沖中國人防守的地方,集中去沖擊聯盟軍士兵看守的大門。

而聯盟軍的看守士兵也是慌了,一邊吹哨子,一邊鳴槍示警,看不管用后,直接對前面的人潮開槍了。

這一開槍,見了血,局勢再也收不住,憤怒的俘虜兵烏拉一聲,直接頂著聯盟軍守軍的槍火,兇猛的沖向了大門,然后用石頭等武器攻擊俘虜營城門上的聯盟軍士兵。

但是,這里終究是俘虜營,本質上是個監獄,周圍都是高高的城墻跟木柵欄,光靠手無寸鐵的人群,是無法迅速突破的,而俘虜營城墻上的守軍呢,卻可以毫無顧忌的開槍射擊。

俘虜們奈何那些士兵不得,立刻分散開來,然后四處點火制造混亂,并在混亂中搭建人墻,打算強行突破城墻,逃出這個俘虜營。

如果只是一個俘虜營這樣還好,但其他俘虜營聽到聲音,也開始暴動起來,最終搞成了五個俘虜營同時暴動的局面。

雖然因為有城墻阻隔,俘虜們手無寸鐵,加上也沒有詳細的計劃跟組織,最終導致這些俘虜沖擊城墻的行動失敗了,但因為這件事,俘虜的傷亡卻是不小。

經過初步統計,經過這次暴動,俘虜的傷亡超過了三萬人,聯盟軍的傷亡也超過了三百人,已經不亞于一次高強度的戰斗了。

這種損失,讓李永吉相當心疼,畢竟都是壯勞力啊!當然最重要的是,俘虜們經過這件事之后,已經開始跟自己離心,不像以前那么好控制了。

換言之,這些俘虜既然暴動過一次,那么再放到巴拿馬地峽那種開闊的地方勞作,恐怕是不太合適了,除非真的當奴隸一樣,戴著腳鐐去干活,但那樣一來的話,效率就大打折扣。

“為什么就這么不讓人省心呢?”看到傷亡報告,李永吉使勁兒揉了揉額頭,“虧我給了你們那么多好處,就稍微降低點待遇,居然就給我玩暴動!如此下去,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地合作了?都是妥妥的白眼狼啊!”

“陛下。”孫向兵跟著道,“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家伙跟我們不是一類人,根本就不是一條心,您沒必要對他們太好!您過去就是對他們太好了,這才讓他們得寸進尺。依微臣所見,干脆借此機會殺一儆百!”

“殺一儆百?”

“是的。”孫向兵淡淡的道,“現在懷柔已然行不通,就只能靠恐懼來維持我們的權威了!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必須強硬到底,必須告訴他們,聽話的俘虜,才是好俘虜!”(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