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四四九章 撤兵孟菲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四九章 撤兵孟菲斯

第四四九章 撤兵孟菲斯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8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超過萬名書友共聚,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就在約瑟夫.約翰斯頓在孟菲斯忙著招兵買馬的時候,李永吉也沒閑著,他也在繼續按部就班的準備撤兵事項。

雖然表面上看,在孟菲斯的中國遠征軍只有五萬多人,但那只是主力機動軍團,并不是全部。

實際上呢,隨著中華遠征軍控制密西西比河下游城市的時間過長,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尤其是主要城市之一的孟菲斯,來這里淘金的中國人數目是所有沿岸城市中第二多的,僅次于新奧爾良。

由于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情況特殊,這里的中國人職業比較單一,最多的是士兵,其次就是官員跟商人,而這其中呢,最多的就是士兵了。

雖然那些鎮壓當地的私人警察部隊總數不多,但也有兩萬多人,加上五萬遠征軍,中國人在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的總兵力瞬間就超過了八萬人,這樣的規模,再加上武器先進,已經足夠鎮壓一切了。

以上說的,還只是那些職業士兵,實際上,由于來南部聯盟國的中國人大都隨身攜帶武器,所以基本上每個來北美洲的中國人都可以當武裝人員看待。

這樣看來,要是算上那些官員跟各類商人,整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的中國人可以達到十三萬人。

而由于那批商人與官員大都十分年輕,平均年齡不超過四十歲,且超過九成是男人,九成九帶槍,并有一定的射擊技巧,所以這批人也可以算是準軍事人員。至少比當地的美國民兵要強。

正是這十三萬中國人,才讓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幾個重要城市被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否則的話,單純靠那五萬行蹤不定的遠征軍,那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是所謂擊敗一個敵人容易。但控制一片地區卻難的道理了。

李永吉的遠征軍的確牛逼,能輕易正面擊敗任何一支本時空的近代軍隊,但擊敗軍隊跟占領城市不是一個概念。

不管怎么說,中國人也是外來者,就算都是在收復聯盟國曾經失去的地方,但要想完全控制那里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遠征軍的占領理念,就是打下一座城市后,軍隊單獨駐扎,不跟當地市民混居,而整個城市實行自治。具體管理城市各項事宜的政務官,由當地市民推舉產生,在政務官之上,才是拍賣出去的行政長官。

也就是說,軍隊打下城市后,就交出城市的控制權,城市的最高首腦是行政長官,而這個行政長官呢。也不負責具體的城市管理,他只負責征召一批武裝警察、用來保障收稅跟貿易線,并且秀一下存在感。表示這個城市是中國人的管轄之下。

但是,行政長官的權力也就僅此而已了,具體的城市管理,都是本地人推舉的政務官來負責。

簡單的說,一個城市當地的警察,法官等。還是本地人,也還是都聽當地人當選的政務官的。這個政務官呢,只要不造反。按時繳稅,其他事情完全可以不鳥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唯一能做的,就是過來展示一下存在,按時向政務官收稅,保護好本市的貿易點,必要時候幫忙維護下城市治安就可以了。

打個比方,行政長官是一個占領市的董事長,擁有這個城市的最高所有權,是個代表性的人物,但他不直接負責這個城市的管理,城市的管理要交給政務官。

而政務官呢,就有點像占領市的ceo,具體負責城市的各項事務,但他只是個管家,這個城市的主人不是他,哪怕主人十分仁慈和善且不愛管事兒。

這樣一來,遠征軍打下的這些城市呢,雖然本質上是歸中國人所有,但表面看來呢,卻處于一種自治狀態,當地市民跟上層中國人基本很少接觸,對生活的影響不大,也能減少當地人對中國人的抵觸心理。

當然了,政務官必須是選那些聽話的,要是不聽話,就算地方選民支持,上面的行政長官不同意也是白搭,所以別看行政長官不具體管事兒,但他只要能管政務官就足夠了。

用了這個麻痹性很強的懷柔政策之后,像新奧爾良、孟菲斯等被中國人控制的美國城市,都表現的十分平靜,就算城里多了一些中國人,但因為這些中國人除了貿易的時候跟一些商人有所交流,平時那些中國人都是單獨聚集在一起,不跟外面人接觸,所以沖突也不大。

相反,因為中*隊以及聯盟軍的進駐,當地治安好了很多,而中國商人的不斷涌入,帶來了很多商機,也讓當地人的生活改善了不少,再加上來這里的中國人表現都比較謙遜,大家對中國人的敵視情緒也沒那么大,也讓這些城市都平平安安,沒有拖遠征軍的后腿。

但是,懷柔的政策都只是表象,歸根到底,那些中國人控制的美國城市之所以能一直平平安安,沒有大肆鬧騰,除了遠征軍的赫赫武功外,還因為李永吉的金手指太強了。

因為李永吉在孟菲斯停留期間,也并沒閑著,每天都是照常跟現代社會交換物資,用現代社會的商品,兌換這個時空的木材、黃金、糧食等物品。

雖然說時空交易的金手指,是跟隨李永吉一起行動的,李永吉到哪兒,金手指就到哪兒,但不管李永吉去哪里,他要想跟這個世界進行交易,就不能單干,而是必須獲得一眾商人的服務。

也就是說,李永吉在北美洲的行動,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他每到一地,都是靠軍隊開路,然后各種國內外的特許經銷商就順勢跟上,為軍隊提供各種物資,并從占領地獲得各種現代物資,比如一些中華帝國還不能自產的特效藥啊。或者一些帝國還不能自產的先進零配件等。

為了保密,李永吉在現代物資的供應上面,從來都有一支專門的部隊押送,而這個押送部隊不是別的,就是他身邊的潛龍特種部隊。

比如當初孫向兵在七日血戰之前回孟菲斯的時候。就是被潛龍特種部隊護送的,而潛龍特種部隊之所以那么容易就帶他回去,一點也不怕迷路,還是因為他們輕車熟路,之前早就偷偷回去好多次了。

也就是說,數目不詳。被外界認為是貼身保鏢的潛龍特種部隊,其實最大的任務就是護送時空交易品,而這批人呢,也是能最先接觸時空交易品的人。

原因很簡單,時空交易品太敏感了。李永吉不可能直接把這批從另一個時空弄來的物資在當地直接對外交易,而是必須先秘密押運到一個指定地點,然后再在這些指定地點與那些外來的特許經銷商交易。

這樣做,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李永吉的秘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也能增加神秘感,讓那些窺探他秘密的人更加摸不著頭腦。

否則的話,李永吉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這個地方公開向外交易,時間一長,肯定會被有心人發現秘密。到那個時候,這可就是真正的大麻煩了。

相反,用這種摸不清虛實的方法,指定一個穩定的貿易點,別人就會以為真的有什么秘密組織偷偷運貨過來,就會把精力集中在貿易點周圍。

與此同時呢。長期進行這種秘密押送任務,也能鍛煉潛龍特種部隊。畢竟潛龍特種部隊都是李永吉精心打造的真正心腹,要是整天帶在身邊。那就太浪費了,只有放出去,再收回來,像流水一樣不停的動起來,才能積累實戰經驗,真正的達到練兵目的。

從踏上新奧爾良開始,別看李永吉隨后帶領大軍連續進軍,占領了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但真正被他當作能夠與外界交易的貿易點,只有兩個。

第一個點,自然就是遠征軍最先踏上的新奧爾良市,這個海港城市是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所有的中國商人要想來美國,都得先進入新奧爾良才行。

就因為新奧爾良是遠征軍第一個進攻的地方,又擁有很大的地理優勢,所以最早把這里當作對外貿易點,就是理所當然,也是李永吉在干涉美國內戰之初就計劃好的地方。

第二個點,那就是李永吉現在所在的孟菲斯市了。

其實一開始,李永吉只想要新奧爾良這一個貿易點就可以了,沒想開拓第二個貿易點,但后來他拿下了孟菲斯之后,現代社會的張信達卻告訴他一個事實,那就是現代社會的張信達也資金不足了。

那段時期,因為李永吉長期征戰,一直都是單方面向現代索求軍事物資,卻沒怎么向現代社會傳送本時空的貿易物品,導致張信達在現代社會的集團也是只出不進,已經嚴重影響張氏集團的正常運行了。

所以,張信達勸了一下李永吉,要他別整天只想著打打打,也得考慮一下經濟問題,讓他注意搜集一下當地的特產品送給他,免得現代社會那邊只出不進。

要知道,別看李永吉的那五萬遠征軍人數不多,真正的摩托化部隊只有三萬人,最多是一個師的規模。

但是,這一個摩托化師每日的消耗可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不說武器彈藥,也不說飲食服裝,光說每天的燃油損耗,那就不是一般人能支撐得起的。

別看現代社會那些非洲小國也有不少摩托化部隊,但他們平時不怎么訓練,消耗很少,而李永吉的摩托化師呢,從登陸新奧爾良開始,就不停的在戰斗,就算不戰斗了,也在不停的訓練,消耗的物資不是一般的多。

一開始,張信達還能支持,可由于張信達在現代社會也有業務擴張,并不是單純為李永吉服務,所以時間一長,他就有些支撐不住了,開始要李永吉緩一緩,別總是單方面索取,好歹也弄點你本時空的物資過來,讓他賺點錢。

就為了這個原因,張信達才撒了個小謊,對李永吉說。公司資金不足,尤其是黃金珠寶都不能用啥的,所以不能繼續跟以前一樣單方面給你提供軍事物資了,你也得給我弄點東西了。

李永吉也是信任他,加上對現代社會的珠寶黃金之類的市場不太懂。所以就聽了張信達的話,暫時減少了一些高強度的軍事行動,進而增加了向本地人收購一批在現代社會也能容易賣的物資。

其實李永吉如果懂點市場的話,就能知道一個道理,現代社會的珠寶行業或許市場有限,但黃金這種東西卻不同。市場相當大,并不像珠寶市場那么小。

雖然現代社會的黃金市場也是被各國巨頭所監管的,但監管力度很弱,這就跟石油一樣,只要有人肯賣。不聽那些組織的,就肯定能找到買家。

黃金也一樣,雖然也有一些寡頭在控制黃金市場,但因為全球人類對黃金幾千年的認知,黃金就算退出了貨幣市場,但依舊是一種絕對的硬通貨,價值不亞于石油!

因此,只要肯低價放出黃金。那就不怕沒買家!

在現代社會,的確有很多國家拒絕血鉆之類的非法鉆石,但卻沒聽說有人拒絕非法黑金的。原因就是鉆石之類的珠寶市場相當狹窄,但黃金市場么,理論上是無限大的。

所以說,張信達當時說黃金被限制啊,被人盯上了啊,不能隨便賣啊。也不能說錯,但他說的只是為了他自己。因為他的靠山是中國,有些人的話不得不聽。

如果張信達真的肯放下身段的不斷的放出黃金。那錢肯定是不缺的,武器也一樣是不缺的,只不過會得罪某些人罷了。

歸根到底,還是現代社會的張信達家大業大了,膽子越來越小了,不像一開始那樣天不怕地不怕了,只想求穩,所以哪怕他手里還掌握著不少黃金,可也不敢再肆無忌憚的不停放出去了,因為那太惹眼,會引來大鯊魚。

畢竟現代社會要守住秘密是很難的,黃金每年的全球開采量就那么多,如果他能不停的向外釋放大量計劃外的黃金,那肯定會引起別人的覬覦,這就不是張信達想看到的結果了。

相反,小批量的釋放黃金,在不影響整個市場的情況下賺錢,那才是最穩妥的。

另外,張信達也不想讓李永吉繼續用黃金結賬了,而是想讓李永吉送一些在現代社會不惹眼,而且同樣容易賺錢的東西。

那么現代社會中什么東西不惹眼,還容易賣錢,且在十九世紀的地球也大量存在呢?答案就是原材料與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么,暫時困難太多,但原材料,尤其是糧食跟木材等東西,還是不難的。

所以說,張信達把這個事情跟李永吉一說,李永吉也覺得不錯,于是就開始在孟菲斯大肆收購糧食,再送到張信達那邊以有機食品的名義去賣錢。

本來一切都不錯,可有機食品這個市場就那么大,這邊的產量就那么多,不能無限制的收,畢竟收多了糧食,價格也就上去了,當價格上到一定地步,利潤也就小了。

因此,到了后期,尤其是進入冬天之后,李永吉已經不再大肆收購本地的糧食了,而是收購原木,因為在現代社會中,年份足夠的木材,尤其是原木的價格一直不錯,畢竟現代社會追求環保,原木的數量很少了。

于是乎,為了方便收購原木,加上李永吉過于深入,急需要一個中轉站,所以就在孟菲斯開辟了第二個貿易點。

簡單說,孟菲斯這個貿易點,就是個中轉站,本來是為新奧爾良服務的副站,但隨著李永吉停留時間的延長,加上他過于深入,而且孟菲斯是北美洲各種原木的收購點,所以孟菲斯靠著木材交易逐漸繁華起來,總貿易量甚至還超過了新奧爾良。

總之,如今的孟菲斯,來這里經商或者投機的中國人已經相當不少了,而既然李永吉打算放棄這里,就不能光帶走軍隊,還必須把那些在當地落戶的中國商人、私人雇傭兵以及行政官員之類的一并帶走才行。

這樣一來,就不是個簡單的軍事行動了,而是一種民政行動,所需的時間自然很長。

好在,那些來孟菲斯淘金的中國人本來就都是依附遠征軍生存的,所以聽說遠征軍要撤走,也沒啥留戀,紛紛打包準備走人,大有一種軍隊去哪兒我去哪兒的精神,耗費的時間也不算太長。

就這樣,折騰了半個多月,孟菲斯的中國人中,非軍事人員基本撤退的差不多了,而與約瑟夫.約翰斯頓的武器移交方面也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只是正式移交孟菲斯的城市控制權,然后帶兵去新奧爾良就可以了。

可就在這看似和平的撤兵前夕,一直表現的相當平靜,以至于被大家長期忽略的那五十萬聯邦軍俘虜們,卻忽然暴動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